治疗骨刺秘方 公开恩师传的六大秘方---5. 【骨刺消酒】 (附---地牯牛)


 馆友“负鹏载舟”:
您好!您的文章“公开恩师传的六大秘方---5. 【骨刺消酒】”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5年8月24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健康/养生”下“风湿/骨科”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360doc个人图书馆

 5. 【骨刺消酒】
        处方:怀牛膝30g、杜仲30g、桑寄生30g、续断30g、当归30g、川芎24g、红花30g、丹参45g、苏木24g、土鳖30g、地牯牛500只、桂枝30g、木通24g、枳壳30g、麝香3g、骨碎补30g、制二乌各10g、甘草10g。
        用法:上药用原度酒5斤密封浸泡两周后服用,每次服15ml,日服两次。
        主治:特效根治骨质增生,骨刺消酒是目前唯一能根治骨质增生的特效药,坚持服用半年到一年,骨刺能完全消除。此方为恩师拿手绝活之一,现公之于众。

 
 
附---
地牯牛_好搜百科

地牯牛 

 
 地牯牛,又名甘露儿、宝塔菜、地蚕、螺狮菜,12~1月盛产。常做观赏植物,因形似蚕宝宝,颇为奇特,1996~2000年间,坊间伪称是新鲜的「冬虫夏草」而声名大噪,价钱高昂,许多人受骗仍不知情,但经推广之后,目前已成为新兴蔬菜。株高15~25公分,茎方形,全株密生细毛,叶对生,长卵形,先端钝,锯齿缘,春至夏季开花,花冠淡紫色,地下块茎具短节状,白色,形似蚕体,质脆。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地牯牛

拉丁学名

Rhizoma Stachydis Siebolidd

别称

甘露儿、宝塔菜、地蚕、螺狮菜

植物界

治疗骨刺秘方 公开恩师传的六大秘方---5. 【骨刺消酒】 (附---地牯牛)

分布区域

原产于东亚、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性味归经

咸,凉。有毒。

用途

用于肺阴不足,干咳痰少

目录1形态特征2分布情况3生长环境4栽培技术5主要价值6动物形态1 形态特征2 分布情况3 生长环境4 栽培技术5 主要价值5.1 药用价值5.2 功能主治5.3 草药汇编6 动物形态回到顶部 意见反馈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匍匐,其上密集须根及在顶端有患球状肥大块茎的横走小根状茎;茎高30-120m,在棱及节上有硬毛。叶对生;叶柄长1-3cm;叶片卵形或长椭圆状卵形,长3-12cm,宽1.5-6cm,先端微锐尖或渐尖,基部平截至浅心形,边缘有规则的圆齿状锯齿,两面被贴生短硬毛;轮伞花序通常6花,多数远离排列成长5-15cm,顶生假穗状花序;小荀片条形,具微柔毛;花萼狭钟状,连齿长约9mm,外被具腺柔毛,10脉,齿5,三角形,具刺尖头;花冠粉红色至紫红色,长约1.2cm,筒内具毛环,上唇直立,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小坚果卵球形,黑褐色,具小瘤;花期7-8月,果期9月。

分布情况 

地牯牛原产于东亚、中国大陆,台湾由中国大陆引进栽培已有15年以上的时间。分布于河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等地。

生长环境 

性喜温暖,忌高温潮湿,生育适温15~25度,生于水边或湿地。

栽培技术 

【施肥】 : 栽培土质以肥沃之砂质土壤为佳,排水需良好,滞水不退易腐烂

【繁殖】 : 可用扦插法或块茎繁殖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药名】草石蚕

【别名】甘露子、滴露、地蚕、甘露儿、土蚰、宝塔菜、蜗儿菜、土虫草、土人参、土蕊子、毛菜、风子草、地牯牛草、地纽、螺丝菜

【汉语拼音】cao shi can

【英文名】Rhizome of Bear's-foot Fer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achys siebolidii Miq.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效】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科属分类】骨碎补科

【拉丁文名】Rhizoma Stachydis Siebolidd

【主治】风热感冒;虚劳咳嗽;黄疸;淋证;疮毒肿痛;毒蛇咬伤

【性能】味甘,性平。能养阴润肺。

【参考】含水苏碱、水苏糖、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葫芦巴碱等成分。

【用途】用于肺阴不足,干咳痰少,或虚劳咳嗽。

【用法】煎汤,蒸食或煮食等。

【附方】地蚕猪肺汤:猪肺1具,洗净切块,草石蚕120g,加水一同炖熟,略加猪脂、食盐调味服食。

本方用猪肺直补肺脏,增强了草石蚕的功效。用于肺虚咳嗽,咽喉干燥。

功能主治 

【性味归经】咸,凉。有毒。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解热镇痉,拔毒消肿。用于高血压病,中风,小儿高热,惊厥,疟疾,泌尿道感染,竹木刺、异物入肉不出,骨折;外用治中耳炎,痈疮,无名肿毒,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用法用量】 1~2分。外用适量,焙干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草药汇编 

该品组织细嫩,晶莹剔透,香脆可口,风味独特、营养十分丰富,不仅是良好的食物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地牯牛有利胆利尿、镇静、润肺益肾、滋阴补血等功能,类似冬虫夏草,常食用有保健作用,饭后食用能帮助消化,酒后食用还要解酒。利肝胆、益脾肾、是难得的天然食品。

《中医大辞典》指该药可治砂淋,但近代文献较少此类记录,笔者是根据民间传说,结合父辈临床经验而予应用。传统上,前人应用中药常有"以意用药"之说,即囿于历史条件所限对一些药物的功效作抽象性解释。金砂牛在幼虫阶段藏匿于砂土中,营造一圆椎型小窝,状如漏斗,以触须拨砂,令蚁虫等跌落砂窝中,捕而食之,因其力可拨砂石故可治"石淋",至于其现代药理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方同时应用较多动物类药物如山甲、地龙、蝉蜕,乃取其消肿散坚、通经络、"剥蜕"等功效;鸡内金消积而"化石";该方还应用肉苁蓉、巴戟天补肾,这是从"肾无实证"这一观点出发;考虑结石乃与肾相关的疾病,肾虚水液气化失司乃结石形成的主因,故在溶石、排石、软坚、消积,攻其有形病邪的同时辅以补肾固本,以策万全。此外据现代药物研究:蝉蜕【3】有"镇痛"和"抗炎"作用。石韦【4】治泌尿系结石有较好疗效。白芷【5】抗炎解痉,拮抗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可治肾绞痛。结合结石病的病因、病理特点,我们有针对性地选用了上述药物组方,以争取更好的疗效。

【名称】 : 地牯牛(武陵山区名称),别名草食蚕、宝塔菜,神虫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武陵山区绝无污染的特有品种。




动物形态 

地牯牛在沙中

地牯牛黄足蚁蛉,体长32mm,翅展73mm。身体瘦长,似蜻蜓。头宽于前胸,两复眼褐色,头黑色,口器黄色,触角棒状黑色,柄节黄色。前胸黄色,背面有两条宽的褐色纵带,前胸有黄色长毛。中后胸黑色,明显大于前胸。足黄色,并有黄色长毛翅透明,有淡彩色的反光,翅膜质柔弱。前后翅形状大小和翅脉相似,翅脉黄色。腹部暗褐色。幼虫形似蜘蛛,体长6-18mm,土黄色至污白色,有黑褐色花纹,身上有散生和丛生的黑褐色硬毛,头部有1对钳状的颚,无翅,胸足3对,腹部较大。

地牯牛四川话叫法,学名蚁狮,小麦粒大小在干燥的墙角沙土中,常常见到一个个小小的圆锥形的窝,这就是它布的阵,一旦有蚂蚁或小虫落入窝中,圆锥形的沙窝很难一下子爬出,地牯牛变用它的大颚把沙往上弹,把蚂蚁打下来,然后拖入沙中吃掉,把吸管插入蚂蚁体内,吸成空壳,然后抛出。它是倒退着走的,要从它的窝中刨它出来很难,在看了报纸上的介绍后,知道了,捉只蚂蚁扔进去,发现它的方位,就很容易捉了。在手心里倒退着走,痒痒的,很有趣。

生长习性:生长于岩脚、屋檐、墙根下不受雨淋的干燥沙土上。

性昧:咸,凉,有小毒。

功用:平肝息风,解热镇惊,止遗尿,拔毒消肿。

主治:小儿高热惊风,中风,癫痫,长期尿床,口眼歪斜,痈疽久溃,多骨疽(町退多骨')。

用法与用量:内服:晒干备用,作散剂,每服1~3g。外用:用管吹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4751/936371841771.html

更多阅读

民间治疗跟骨刺的偏方 治疗骨刺的偏方

我们大家所称的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俗称。骨刺一般会在年龄大者身上常见,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那么你知道治疗骨刺的偏方有哪些吗?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骨刺,又称骨疣,是中老年人高发的一种疾病,随着生活方式、工

陈允斌治疗白头发秘方 陈允斌老师祖传退烧秘方

  陈允斌老师祖传退烧秘方威灵仙/于郑州>蚕砂竹茹陈皮水:从药店买蚕砂、竹茹、陈皮各10克。将陈皮洗净,和另外两药一起放入药锅中,加冷水煮。水开后再煮三分钟即可。太小的孩子,可将药水分成几次喂,每4小时一次,到烧退为止。 

青果 咽炎 网络疯传的治疗咽炎方子:金银花青果饮

(2014-08-21 07:49:25)      咽炎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毛病,咽干、咽痒、咳嗽、有异物感,而且症状很顽固,反复发作,不易治愈。     分享一个网络和朋友圈疯传的治疗咽炎的偏方,可以百度下,据说治一个好一个,对急慢性咽炎都有效果

风湿病的治疗有秘方吗 祖传“治疗风湿病秘方”验证例

        祖传“治疗风湿病秘方”验证例        2008年清明节,笔者回农村老家扫墓,中午刚回到家,隔壁65岁的王阿姨就找上门来,一边走一边捶腰。家人请王阿姨坐后,笔者问王阿姨怎么了。        王阿姨诉说:“我腰痛已有五、六年

声明:《治疗骨刺秘方 公开恩师传的六大秘方---5. 【骨刺消酒】 (附---地牯牛)》为网友仅冇旳姿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