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讲究等级,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吃什么样的饭,穿什么的衣服,都有严格的规定。
明清时期,官员穿的衣服称为补服。
补服的源头,可上溯至元代,但元代服装多为花卉。作为真正可区分官位高低、表明身份贵贱的补服,定型于明代。
据《明史·舆服志》,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官吏所着常服为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方形补子。文官绣禽鸟,以示文明;武官绣猛兽,以示威猛。官员一至九品所用禽兽尊卑不一,藉以明贵贱、别官品。
明朝文官的情况是: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鵣,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不入流者为练雀。
武官的情况是:一品、二品为狮子,三品、四品为虎豹,五品为熊罴,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都御史、副都御史、各道监察御史、给事中等风宪官为獬豸(也就是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