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进宇
培养真正的人:海潮出版社 2006年12期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577/2614060402260238622041.jpg)
主动进取精神,也叫上进心,是一个人力争上游的决心与欲望。海伦·凯勒曾说过:“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因此当人有了积极的进取心,也就有了好好学习,力争把事情做好的动力。那他就无法停下奋斗的脚步,他再也不想过平庸的日子。一个人一生有多大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进取心的强烈程度。而人的进取心,主要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培养起来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孩子的人生导师,对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培养孩子的进取心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家长应以自己奋斗的经历或自己祖先奋斗的经历,教育孩子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追求、在于进取。这就要求家长首先给孩子做出榜样和楷模。如果父母整天沉溺于麻将和酒桌之中,那么你很难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进取。 2、家长要引导孩子多读一些教子成功,激励人奋斗的励志方面的书。同时鼓励孩子多读一些伟人、名人传记。这些大成功者的传记是孩子人生的教科书。 3、有机会的话,领孩子见一见身边成功的人士。让孩子见一见大企业家、大学问家等等。通过和身边成功人接触,促使孩子产生学习与奋斗的欲望。 4、有条件的话,带孩子去名胜古迹及其他地区和城市旅游。拓宽孩子的视野。让孩子感受到天地之大、自然之美,从中体会出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价值,由此产生奋斗追求的豪迈感。 5、适当地向孩子表示自己的期望。做家长的,不应将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人生梦想的工具。家长不能将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但是针对孩子的自然条件和愿望,家长应适当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而这种想让孩子成功,想让孩子成才的期望,会极大地刺激孩子的奋斗精神。 培养孩子主动进取精神的要义 确立了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这三大精神软件,孩子的精神就树立起来了。这时,你已经把孩子送上正路,关键是怎么让他走得更快!如何让他在他的世界里竞争?这时,需要我们家长培养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都是被动的;而市场经济时代是自主的时代,我们的孩子面对的将是需要积极主动进取的社会。在自主的时代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是最悲惨的事情!家长培养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还要教孩子“以目标为导向”:“这个世界是为有目标的人而设计的,那些没目标的人是该诅咒的,他们终生要为有目标的人工作。” 1.绝对不轻易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 当孩子遇到人际关系上的困扰,特别是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你怎样教孩子与人相处?实际上,这时是对家长人生观的考验,对家长耐心的考验。如果你的孩子遇到和那种恶孩子发生矛盾,我们家长原则上不能介入,要进行输导。如果告诉孩子:“去打他!”这样会使孩子觉得他打人的行为是受母亲支持的,他可能会去攻击比他弱小的孩子。孩子并不知道做事情的度,他打不过强敌,就可能攻击弱者,这样的孩子就可能人格扭曲。如果你告诉孩子忍让,可能你孩子的反应会让对方气焰更嚣张。如果你教他告老师,这次事是解决了,可是以后一有事就告老师。孩子在小学三四年级有事告诉老师后会受到同学的攻击,初中以后还告老师,会成为大家的笑柄。这样的孩子没有能力去拒绝,基于同学压力,这样的孩子是最没威信的。我们家长要相信小孩子之间发生的事情没那么严重。这时需要家长问清楚到底问题出在哪。帮孩子化解矛盾,再不行,可以和老师谈一下。我的原则是在这情况下,想办法帮他分析问题,但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这样才能培养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家长以身作则 首先我们家长都需要反思我们的生活态度是不是积极主动的。我们的生活观念如果是被动消极的,这种观念会自动传递给孩子。很多家长说为什么说孩子他不听,因为孩子通过语言学习是次要的,主要是通过行为和感觉来感受这个事情是怎么样的。如果没有把学习上进这种主动精神通过行为传递给孩子,而只是用语言去教育,这在孩子十五六岁以后,并且在他的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建立之后基础上是可能有效,孩子会把家长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分开。这就是一个懒惰的家长完全可以教育出一个勤奋的孩子的主要原因。可是,如果在孩子生命早期,七八岁的孩子,你作为家长每天打麻将,不学习,不工作,没有事业心。然后对孩子说:你要好好学习呀,可别像我呀!要知道,在那么点儿的孩子眼中你是英雄!你跟孩子之间的精神脐带还没有剪开。 3.帮孩子树立目标 人是以目标为导向的生物,我们是在追求目标过程中体现生命意义的。 一个商人对他希望挣多少钱没有目标;一个做学问的人对他达到什么程度没有目标,一个人对家庭生活没有目标……我们说这是按任意定律生活的人群。这样的生活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随着时间流逝,生命自然延续,从生到死。这不是有自主精神的人这种动物的生活。 一个人只有有目标有动力时他才可能去做事。我们设想一下:没有终点的赛跑,你会以百米速度去跑吗?两队运动员踢球,裁判说好好踢吧,不记分没输赢,大家可能尽力去踢吗?如果心中没了目标就没有动力。我们要帮孩子树立目标。当孩子心中已有目标,不断帮孩子确认这个目标,你能行!你一定能做到!反复强化,直到这个目标融化进孩子的生命中。因为有这个目标,他的能力一下子就被激励起来了。在孩子小的时候,告诉孩子你期望他达到的人生目标,有人说孩子太小,无意义。实际上是有意义的,这是定下了孩子总体的生命朝向! 每天晚上和孩子用5分钟的时间想一下,用一张纸上列出明天我要做哪些事,至少列出八项。开始可能列得很乱,但是逐渐孩子会按重要性来排序。这不仅是设定目标,这是时间管理的根本性程序。孩子一旦做好了这个列表,形成习惯就变成了主动的人。他的生命就和以前不一样了。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个人都按目标为导向生活着,对于一个主动精神建立起来的孩子来说,这一生不可能不过成功的人生。 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绝不要越俎代疱,同样绝不强迫,通过诱导,给孩子建立“欲则立”的习惯。一旦孩子形成前瞻性的思维方式,脑海中已经有了未来一年间、三年间的计划,这孩子还用我们教育吗? 4.多讲伟人、名人儿时奋斗的故事 不是要给孩子讲同时代的孩子的事,更不能讲身边孩子的事,那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我们的教育是通过给孩子讲跨时代,跨地域的故事来激励引导孩子。比如西方文化名人的故事,像卢梭、海默、孟德斯鸠……给孩子讲这些人的故事。不要说:“富兰克林7岁时候比你强多了!”这样又进入教育误区了,正确引导是:“富兰克林7岁已经学会学习,你也应该学会学习……”讲已经死去的,有大成就的人绝不会伤孩子自尊心。因为孩子会想至少我还有时间去达成!如果跟同龄人相比,同样存在一个时空,孩子会感觉:“他比我强,比我快,他已经在我前面,除非他没有了,否则我怎么超越!” 在日常的教育中,运用遥远的画面激励孩子,故事适当也是非常重要的。 5.表达对孩子的期望 这是我们经常做的,可是我们还没有有意识去做。 期望与鼓励不同,鼓励是针对孩子的情况使他继续去维持良性的行为,而期望是父母表达对孩子未来的一种想象。妈妈希望你将来受高等教育,能够成为成功的人……表达对孩子的基本期望。孩子的基本天性是讨父母的欢心,他不愿违背父母意志,他更愿讨父母欢心。当你说出对孩子的期望,沿一个方向去提出,对孩子将是无形的力量!在孩子的世界中,未来因不可掌握而好比无边的夜,你的希望犹如一支探照灯给孩子指出了路。“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大成就的人,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力争上游的人,妈妈不希望你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把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职业,这样的期望传达,不能说具体,否则就是强迫了。你要说出你希望他具备的,他可能现在还没有的人格特征。反复期望,最后孩子有了主动性、进取性,主动往你希望的方向去了。 6.鼓励孩子奋斗,主动寻求知识 这是每位家长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其实教育孩子不是单个的动作,家庭生活好比结伴旅行,彼此扶助支持。我的女儿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对获得奥斯卡提名的人,我过去只尊重他们的成就,现在我发现他们的人格是那样高尚。5个获奥斯卡奖提名的人中,获奖的人那么谦逊,而另外4个人真诚地给他鼓掌!他们的感觉给我太好了,我觉得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我当时说:“太好了,女儿,你终于能自己辨别真善美了!你看到子人性的优点。一个人开始能够识别什么是真假、什么是善恶,说明你开始成大了。没想到你能悟出这样深的道理,爸爸太开心了!” 所以,教育孩子是随时随地的事情,一发现亮点马上就确定住,理解、确认、鼓励、表扬这四个工具运用好,教育孩子就太简单了。 7.确认孩子的自我价值 第一种方法,无条件地爱孩子。把孩子的行为和你对他的爱分开。第二种方法:确认孩子的素质,告诉他,他是有价值的。如果一个孩子开始爱照镜子,这绝不是坏事,这是他在借由外在的镜子开始探寻我是谁?这时需要的不是批评指责,而是引导。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探寻这是家长需要做的事情。 8.灌输生活是一种选择的观念 许许多多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当你走进一家鞋店的时候,你可以买一双黑色的鞋,也可以买一双棕色的;当你走进一家服装店的时候,你可以买一件浅色的外套,也可以买一件深色的;当你打开收音机的时候,你可以把旋钮调到这个台,也可以把它调到那个台;当你走进一家冰淇淋店的时候,你可以买一个巧克力脆皮也可以买一杯菠萝汽水;当你要去看电影的时候,你可以去一个附近的电影院,也可以去城里闹市区的电影院。千真万确的事就是这样,当你要度假的时候,如果你选择了去海滨而不是去爬山,你就做出了选择。当你要买一辆小汽车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买某个特殊牌子的车,也可以选择买另一个制造商的车。一句话,一个人所掌握的最伟大的力量就是:选择的力量。 家长需要让孩子明白:你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是一种选择,老师讲得不好,并不代表你就可以闹事!你可以坚持听,你也可以不听,你完全可以看别的科目的书……总之,你要明白课上和同学捣蛋绝不是惟一的。生活是一种选择,随时随地每时每刻每个想法都在选择。现在看这本书是你的选择,你也可以选择别的,没有人可以干涉你! 已经有成就的父母如何灌输孩子:“我有多少钱跟你没关系,这是我生命的成就,到死的那一天,我的财产不会给你!如果你有能力你就去自己奋斗;如果没有能力给你钱你更不去奋斗,那等于毁了你!”这样,切断他依赖父母的心理。也许你真要把积蓄留给他,但在孩子童年一定要把这个梦切断! 激励孩子主动进取精神,在今天,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个有尊严的人必须要自我奋斗! 9.表达家长为孩子自豪的感觉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间的亲密在孩子7、8岁前还可以,抱抱孩子、摸摸头。孩子7、8岁以后不再做动作,只能从说话上体现出感情,等到成年后连动感情的话也不说了,直接说很平淡的话:“爸,你来了,妈,你吃了吗?”我对这种感受特别深刻。 上大学那些年一年到头回家一次,很想念父母,回家以后,跟爸说:“爸,我回来了!”想跟爸爸握握手,又觉得不对劲。不握手,又没有别的方法接触!想跟妈妈拥抱一下,妈一看我过来了,吓得直接往外屋跑,推托说要给我整饭吃!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亲子接触方式。但是从我们现在起对孩子是可以的。我女儿从外面回来,一下把我抱住,孩子个子已经快超过我了!就是说把亲子关系变成美的关系、高尚的关系!如果孩子有了成就,父母为孩子感到自豪应该表达出来。主动精神就是激励出来的!不断沿一个方向确认激励出来的。再重温一下马迪·金的诗句:“如果你在我乐意的时候,让我试试,而不是把我推在前面或挡在后面!”激励孩子去奋斗是真正教育孩子的手段! 10.对孩子的进取行为进行表扬 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又考入剑桥大学的优秀学生赵雨,在小时候她的母亲是这样教育她的: 就拿赵雨学自行车这事说吧,一开始她连车都推不稳,怎么办呢?我就让她天天推一推,慢慢地敢推了,我夸她进步不小;后来就叫她学跨车,开始时她不敢,怕摔着,我给她扶几次,渐渐地她敢跨着走了;跨了好几天就是不敢骑,还是怕摔倒,我说:“学骑车哪有不摔跤的?不摔着哪能学会骑车,我当时学骑车,不知摔过多少次呢!”说着,让她看了下腿上的伤疤,这下她真的有勇气想试试,可没走两步就摔倒了,我给她扶起,她又骑上,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一次又一次地爬起,终于有一天骑上不倒了。过了几个星期,即使我坐在后面,赵雨也能带着我骑了。 在学习上,每当赵雨遇到困难,我常拿学骑车这件事鼓励她、开导她、干什么事都要有信心,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后总能解决一切困难。题做错了?没关系,重新再来。我上学时也常遇到这种问题,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没有过不去的关口。她也真争气,每次考试都能在班级数一数二。别的家长问我的秘诀何在,我毫不保留地说:“当孩子有主动进取心时,家长要不断的表扬和鼓励,相信她自己能做,而且一定能做得更好。” 11.当众表扬孩子的成绩及优点 在我们传统教育中有这样一个错误观念:认为当着别人的面夸自己的孩子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们的脑海中应当确立:当别人说他的孩子好的时候,并不是意味着你的孩子不好!是你脑海中先有这样的观念,所以才不敢当众表扬自己的孩子。 我们的传统观念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称孩子为“犬子”,这里表达的是一种谦卑。这都是我们家长要注意避免的。当众表扬孩子的成绩,目的在于让孩子感觉父母因他的成绩而感到高兴。实际上,孩子取得的成绩可能不值一提,但他的努力,他的行为本身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内在素质是最重要的!“我儿子能力非常强!有责任心,有爱心!”这样讲话并不会伤害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却给你的孩子以荣誉感。 人毕生追求光荣与梦想!光荣是别人眼中你的价值,梦想是你自己心中的价值。孩子因你的当众表扬找到价值感,也就激发了主动进取的精神。 孩子主动进取精神的杀手 1.拖欠太多,累积包袱过重 课业基础打得不牢,技能训练不足,或者情感上积累,导致包袱过重。“蚊子多了不咬”,孩子会得过且过。这时,相当于车轮被动轮转,必须先停下来,使被动轮转变成主动轮转。 教育孩子是必须有一个时间段的,我们家长不能着急,着急只会适得其反,就好像孩子站在悬崖边上,你的压力会加速他真地跳下去,你最好的选择是停下来,让孩子自己回来。很多家长说“怎么办!输不起!”如果是我女儿我会告诉她: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的选择。我只能力所能及地帮你!作为家长,孩子的包袱你背不起!孩子的问题是累积出来的,这个时候,需要你有耐心,重新鼓励他,没有问题!不着急,只要每天好一点点!不断确认。 我们的初中课程知识含量和难度,只要方法得当,对一个男孩子,有半年时间;对女孩子,有一年时间就足可以翻身!从被动轮变成主动轮转!在这里我们强调,教育孩子必须有效思维,你教育孩子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你表扬孩子的目的?你跟孩子处在什么关系状态?需要家长认真考虑清楚。 2.学习等于困难,等于痛苦的神经连结 这种连结一旦形成,轻易不能被打破,必须用专业的方法打破它。孩子一坐下来学习,孩子就焦虑、紧张、烦躁……实际上,他已经形成神经连结,一进入学习场景就起生理反应,注意力无法集中。对这样的孩子,需要耐心,此时最忌讳的是千万别逼,否则雪上加霜!孩子在学习遇到困难挫折,被别人批评、嘲笑,留下的感觉与做事连在了一起,在轻微的情况,孩子可以通过学习逐步改善。非常深的时候就必须通过专业的神经语言技术手段来调整。 所以,家长一定要避免对孩子打骂、苛责的行为。 3.消极情绪的捆绑 一旦被消极情绪占领,这个人就不可能有主动精神。孩子在心理上害怕失败是教育上最大的失败!这样的孩子到成年百分之百的虚伪,不可能有大成就。 4.破坏性批评 批评孩子,一定要让孩子心服口服,否则会严重破坏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这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非易事。 你要用孩子能够理解的道理和事例去教育他,如果父母在某一件事上自己都还不完全理解它,那怎么去说服孩子呢?给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要给他说一些容易理解的道理。不能用某种高深难测的东西强行向他们灌输。书本上的道理应该给他们讲,但不能搬弄出那些深奥的文字,那种学究式的大道理,孩子是很难接受的。 重要的一点是,批评孩子不等于惩罚孩子或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出气筒。永远记住: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永久的影响。 5.不良环境的影响,缺乏可参照的榜样 孩子眼中的生活,每天重复的过是正常的,而没有说每天好一点点。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每天改善一点点就足可以。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 我的三弟董玉庭两次高考失败,勉强上了大专。考研时,自测英语单词只有800,一年以后,达到6400个。30岁已经博士毕业了!只要你没死,人生就没有一个最终结果,就有翻身的机会!教育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我在大学教课的第一天对学生说:大学,培养人才也培养蠢才!这是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科的名言。进了大学只是人才的毛坯! 所以,真正的父母是要通过教育这个过程,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找到可参照的成功者的榜样,从而培养孩子自我奋斗的精神! 6.没有目标、没有理想 他看到我们父母对生命的体验就是没有目标,没有理想,过一天算一天,这样,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将这些传递给了孩子。所以说,孩子成年后不幸的根源来自于父母不正确的价值观。 在人生目标和理想这些问题上,家长给孩子作出什么样的表率作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家长真的需要反思。 7.生命意义虚无的观念影响 家长如果认为生命意义是没有的,每天在饭桌上说:人活着有什么意思!每天为三餐奔波……我们在不自觉的这样做,孩子听着觉得的确是没劲,他开始按无意义的角度去体会生命。孩子就没有了奋斗的目标。 如果家长觉得生命是有意义,人活着是有价值的,你的孩子自动会被你激励起来! 8.训练不足 当成功的金牌选手被采访时,被问到获胜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信心!”他回答。 再问到信心是怎样培养出来的? “训练!”他回答。 任何一项专业技能的不是天生的,都是训练出来的。所以我们家长应该寻找各种机会让孩子参与训练或比赛。 由于训练不足,能力就不足,让他做过高的动作就做不好,做不好就没兴趣了,兴趣都是不断培养和巩固起来的,一旦兴趣没了就没有动力了,被动了。 9.没有尝过成功的快乐滋味 这是最糟糕的,一个孩子如果没有尝过成功的滋味,就没有优势积累,当一个孩子感觉老师表扬很好,被人夸奖很好,甚至被人妒忌,也觉得很好时,他会发子疯一样的学习,寻找他的成就感。让孩子尝到甜头,再不断确认,这种成功的感觉会自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我们家长应该尽可能的设法让孩子经历成功的喜悦和体验。在孩子的心理活动中,如果每次从事某工作后能自我感到是成功,就会有一种精神上的喜悦和满足。这种喜悦和满足会进一步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进取心也就随之产生。这样的心理过程一多,孩子就会在每一次“成功的喜悦”的激励下,自己对学习的兴趣更浓,同时主动进取的精神就会逐步养成。 这种“成功”是对于孩子来说的,它可能是幼儿园里一次游戏获胜,可能是小学里一次跳绳比赛中的得奖,也可能是一次课堂提问得到老师的表扬,还可能是一次作文展中有他的作品等等。这些“成功”对成人来说可能微不足道,然而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却很重要,它可以使孩子沉浸在“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之中,使孩子意识到,原来我也可以和别的同学一样的好,从而激发了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