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大人可以给孩子的,是看待世界的眼光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

 

一位父亲因为他的孩子在学校打架,被学校通告批评,父亲觉得面子挂不住便在校长室怒怼孩子:“我平时怎么教你的?啊?怎么教你的?老子叫你打,叫你打……”于是,这位父亲当着老师的面给了儿子两耳光。

 

老师这才发现,原来这位父亲平时就是这样教孩子的,难怪。这是个笑话,但在现实生活中也的确有着这样的事实。

 

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小学生辱骂年轻女教师2分多钟,夹杂各种脏字不重复!

 

网传武汉一名小男孩在培训班抢位子,被老师训斥后他反而辱骂老师:“老子要你管吗?”视频中,男孩年纪不大,却张口闭口都是脏字,态度蛮横。

 

老师要求男孩道歉,男孩对此置若罔闻,仍然不断冒着脏话,时间持续2分多钟。对此,老师也很无奈,只能威胁:“你等下不向我道歉,我不会让你回去的。”面对老师的批评,小男孩仍保持嚣张姿态:“犯贱!死不要脸……”

 

看到这条视频网友的评论炸了,有指责孩子父母管教不好的,也有觉得老师的做法欠妥的。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环境,可以让这个孩子骂人技术培养得如此娴熟呢?

 

你教给孩子的事情,自己能做到吗?


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在等红灯的时候难免会碰到有人闯红灯的现象,在公园里总会看到有人随地扔垃圾。每当孩子问我们,为什么红灯那个人也要跑过去?为什么那个人不把垃圾放到垃圾桶?我们该如何回答孩子。

 

有组叫《爸爸说》的漫画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参考。他告诉孩子,红灯停绿灯行是交通规则,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但是能够坚持对的事情,不受错误的引诱,这叫自尊。

 

我们要学会自尊才会尊重别人,但是我们学会自保却不一定保护得了自己。

 

我们会遵守交通规则,并不意味着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遵守。


就像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文章《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写到:


“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还有个段子,说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现在都有开始学习交通规则。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那么黄灯呢?

 

小朋友们会告诉你,黄灯是警告、是暂停。而成年人可能会焦急的对你说,你还不赶紧踩油门,快冲过去呀!!


我们教会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但是成年人却未必可以以身作则。孩子困惑了,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标准?

 

成年人的玩笑,是孩子眼里天塌下来的恐怖


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每位父母的期望,而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是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

 

孩子从这些环境中慢慢长大,在这些环境中去看、去模仿、去学习、去理解。


儿童发展心理学里面讲到,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儿童成长的早期,主要是以动作动作思维为主,这个阶段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所以孩子会看着成年人的动作去模仿,听着成年人的语言去学习。孩子没有足够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他所做的就是跟着外界的动作去模仿、去学习。

 

这个时候周围环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容易引起孩子探索和学习的兴趣,无论好的坏的,都将成为影响着孩子的未来。这是教导孩子的最好时期,但也是孩子最薄弱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期。

 

然而,我们的社会不但没有好好把握教育孩子的好时期,甚至很多地方还广泛存在的逗小孩的陋习。把毫无防备、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样鄙俗。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说,在广西和四川发生了两起因为长辈逗孩子喝酒而导致的悲剧事件,一个孩子继发性脑损伤,另一个酒精中毒抢救无效身亡。


事发后有人指出,悲剧的背后除了相关法律监管缺失,更是“中国式逗小孩”陋习作祟。


心理学家武志红分享过一个真实的案例:


一群成年人对着孩子开玩笑说“你爸妈都不要你了,再也不回来了”。孩子听完就大哭起来,因为这个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本来见到父母的机会就不多,而孩子最怕的就是见不到爸爸妈妈。


成年人的玩笑,在孩子眼里是天塌下来的恐怖。后来这个孩子天天跑到码头边等船,一开始大家都不在意,后来发现,这个孩子精神不正常了。


大人可以给孩子的,是看待世界的眼光



这是比较极端的案例,但类似的,“你妈不要你了”这样的逗孩子的话,在我们身边却常常会听到。


我自己的孩子也曾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家里的亲戚来作客,我们到外面餐馆吃饭。妻子去洗手间的时候,某亲戚就对着我女儿说:“你妈妈走咯,不要你咯!”

 

我第一时间和孩子确认的说:“妈妈去洗手间了,等会就回来,而且妈妈刚刚还和你说过她去洗手间是不是。”我对孩子这么说的时候,旁边的亲戚还在笑。

 

“我就是看看她害不害怕。”亲戚在旁边搭话了。

 

本来我也不打算再说什么了,但是听到这句后,我忍不住反问了一句:“如果她为此哭了呢?你要看看孩子是否因此感到害怕的意义是什么?”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大人可以给孩子的,是看待世界的眼光

这位亲戚当然不知道有什么意义。但是成年人要这样逗孩子,自然有他背后的心理动力。

 

当成年人这样欺骗、戏弄孩子的时候,把小孩子最容易受伤、最害怕的事情当笑话,不仅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了孩子痛苦上,更重要的是,可以把自己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屈辱投射给孩子。

 

吓唬、欺骗、戏弄,只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只会让孩子感到不信任和屈辱,这些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甚至终身的。更让人难过的是,这些孩子长大后,是否也学会了用同样的这种的方式,去对待他们的孩子,或是别人的孩子。

 

我们面对自己的孩子,总想给到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环境,但我们在面对别人的孩子的时候,是否还仍然会有这份在意。

 

家庭环境是有限的,孩子成长的过程必然有社交,有更大的环境在等着他去探索和学习。

正如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写到: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滑、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孩子本是一面镜子,我们的社会给了孩子怎么样的环境,孩子们就会不经意的吸收、效仿、反射出来。


社会是个大环境,而我们自己的孩子,终将活在这个大环境中。


···

作者 | 吴在天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5151/39050396210.html

更多阅读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连载之二

系列专题:研究80后    懒惰的一代?    人们常说,懒人创造了世界。因为懒,所以会在方式方法上找捷径,才发明了遥控器,因为懒,所以不愿意艰苦奋斗,而想出来各种巧妙的方法,设计出更好使的工具。大多数80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认同传统的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80后

系列专题:研究80后垮掉的一代?   这几年,人们给80后戴上了几顶让80后难以接受,却无力辩驳的帽子,最严重的莫过于“垮掉的一代”,因为说一代人垮掉,是没有信心的表现,是彻底失望的表现,是彻底否定的表现。凭什么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就因为其

声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大人可以给孩子的,是看待世界的眼光》为网友这是不是爱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