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初,央视在既《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继�m发力播出了《朗读者》――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朗读者》热播,引起的许多网友的好评的关注,在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在《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热播的背后,也有许多作为传媒人进行深思的几点。
《朗读者》以完全不同于国内省级卫视的真人秀综艺节目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让观众眼前一亮。任何一种流行现象的出现,特别是持续出现,背后一定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国内近两年受到追捧的娱乐综艺节目主要是《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这种真人秀的节目一般都是一部叙事片,被邀请的演员就是这部电视剧的主角,通过真实记录、妙地安排,以“秀”作为节目展现故事的方式,让参与者在困难重重的境地下争夺最终的胜利。最典型的就是《奔跑吧兄弟》,近两年来《奔跑吧兄弟》以演员邓超、李晨、陈赫和杨颖为代表的奔跑团,在真人秀节目中的坦率和团队中的足智多谋的性格特点,圈粉不少,受到了更多网友的喜爱。
社会学和传播学的学者李普曼说:“人头脑中的景象需要和外部世界区别对待,人类大脑中的景是建立在媒介甄选暗示的基础上的,是以现实环境作为依据的,非主观变动而构建出一个符号化环境”。这种真人秀综艺节目参与者主要是通过大众媒体的选择和后期制作,按照大众媒体的意愿呈现给观众一个预设好的场景。这种快节奏的娱乐方式,对于处于生活压力大的人们,起到了很好的解压作用。同时,很多真人秀综艺节目邀请的都是现在很火的演员,很多人也是抱着窥探的心理,去观看演员明星在真人秀节目的表现,以窥探的眼光来发现明星生活中的一面,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窥看明星隐私的心理,选择看明星真人秀节目。这其中不乏各自明星拥有的粉丝的参与,最明显的是《奔跑吧兄弟》中鹿晗的加入,有很大部分的观众是来自鹿晗的粉丝群体。大众媒介为我们营造的这种场景,不仅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窥探心理,而且将受众带入到大众媒介营造的场景中去,实现了大众与明星的真实互动。
但是《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以不同于《奔跑吧兄弟》真人秀综艺节目的模式,《朗读者》是以一段文字、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为线索,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这种节目形式简单但又蕴含浓浓情感的综艺节目,受到了当下快节奏生活人们的好评,是中国真人秀娱乐综艺节目的大胆创新的结果。当今的精神生活出现了低俗化、庸俗化和媚俗化的特点,整个社会风气呈现出浮躁的气氛。当今社会背景下,人们急需接受高层次社会文化的熏陶,将生活节奏慢下来,接受高尚文化的洗礼。
央视《朗读者》以相当接地气的方式,将文字与朗读者的真实生活经历紧紧结合在一起,二者合力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到达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但是观众在观看《朗读者》会受到很大的感染,会对当下的生活进行认真的反思,引起他们的思考,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让身体的脚步慢下来,等等灵魂,让灵魂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
同时,《朗读者》邀请的嘉宾都是实力派的人物,与当下的娱乐真人秀恰恰相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时代,大众审美的转变。小鲜肉明星受到粉丝的热捧,背后也深藏着多层次的原因。第一,大众审美对男色的偏向。主要以TFboys和鹿晗等新一代男明星为代表,他们往往具有姣好的面容和帅气的外表,给受众尤其是女受众,无限的遐想,同时不少女性粉丝更是以小鲜肉的标准作为择偶的参考标准。这也体现了小鲜肉对大众的影响。第二,女性权利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性往往作为男人的附属品,依靠男性生存。女性对小鲜肉的喜爱是对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处境的发转,当女性在聚光灯下观看表演更是一种女性权利的体现。小鲜肉文化的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风气的浮躁。当下《朗读者》的热播,对这种浮躁的大众崇拜小鲜肉文化起到了扶正的作用,将整个社会风气引领到正轨上来。《朗读者》邀请的实力派嘉宾,用挚诚的感情和丰富的生活阅历,用实力征服亿万观众的心。
《朗读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走红,是当今真人秀综艺节目的极大创新。结合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起到了传播传统文化的作用,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朗读者》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播,并不代表这中国真人秀综艺节目的终点,综艺节目的继续创新和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边晟世.浅析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奔跑吧,兄弟》为例[J].经贸实践,2016(19).
[2] 张潇艺.探析我国明星真人秀节目受众策略[J].今传媒,2016(11).
[3] 于丽臣.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的思考[J].采写编,2016(05).
作者简介:
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