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08-17
“后街厨艺网络”(Culinary Backstreets network)推出了由该网博客写手们撰写的“最佳城市美食和摊档”的博文,本篇介绍了上海的街头美食。
第一届世界街头美食大会正在新加坡召开,“后街厨艺网络”(Culinary Backstreets network)也推出了由该网博客写手们撰写的“最佳城市美食和摊档”的博文,让我们先从上海开始吧。
大壶春的生煎包
生煎包
上海特有的生煎馒头——或在中国其它地方被称为“生煎包”——是一种汤汁充盈的猪肉馅包子。猪肉馅包进生面皮里,然后放进平底油锅里把包子底部煎到焦脆。虽然在早晨你几乎能在上海的大多数街角上找到生煎馒头,但我们尤其喜欢到“大壶春”去吃这种模样怪异的包子。“大壶春”从1930年代就开始制作生煎馒头,得到过官方颁发的“中国老牌”荣誉称号。80年过去了,现在大壶春在全上海有了六家分店。在店堂里厨师们使用一种罕见的“清水”技艺,把面皮捏起的一面朝上放在平底锅里煎制,制成的生煎馒头虽然没有普通的包子好看,却有特别香脆的薄皮——反正我们为了好味道还是愿意牺牲“卖相”的。
大壶春本部在四川南路11号,近延安东路,电话021 6330 8402;第二家在云南南路近金陵东路,电话021 6249 3683。营业时间不固定,但通常大约是从上午7:30至下午8:00,只有中餐菜单。
锅贴
锅贴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早餐小吃,能让你的动脉早早就阻塞起来。锅贴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贴在锅上”,就像它们面皮较厚的表兄生煎包一样先要放在平底锅里把底部煎脆,然后往锅里加水盖上木头锅盖用蒸汽把面皮蒸软肉馅蒸熟。你能看到有些摊档在一个平底锅里同时煎锅贴和生煎包,但是要吃到最好的锅贴你应该去找专卖锅贴的店——胡记锅贴。这家锅贴店在前法租界地区,厨房是在一个狭窄的过道里,他们每天上午5:30就开始做,在午餐高峰来到前很久就已经卖完了。差不多100个锅贴排列在浅口平底锅里就像做拼图游戏一样,一名动作简练的厨师用一把油腻腻的钳子转动锅子,以保证每个锅贴都能被煎制成令人垂涎的金黄色。要小心,这些肉馅锅贴在出锅时还在滋滋作响,要小口咬破后(或用筷子戳一下)先把汤汁吸干,然后才吃下整个锅贴。
普安路209号,近太仓路,早上5:30至11:00。
葱油饼
做葱油饼的吴师傅
葱油饼圆形呈金黄色,里面塞有咸味猪肉和新鲜香葱,用猪油在平底锅里煎制而成,是上海寻常的早餐食品。但是在尝到“阿大葱油饼”之前,你不能说自己已经吃到过最好的葱油饼。头发花白的厨师吴师傅是上海很少几位有本事的食档老板之一,他能让捧场的食客耐心排上一个多小时的队,只为能品尝到他做的葱油饼。他每天要在滚烫的烤炉前工作九个小时,这对于一位天生驼背的人来说格外不容易。但吴师傅还是每周六天单枪匹马地做出城里最好吃的葱油饼,用的是他在过去三十年里不断加以完善的技艺。他的秘技是在做成前把葱油饼烤脆——他把葱油饼翻身后放在一个40加仑大油桶改制成的烤炉上,用煤油火焰将饼烤至深棕色。
茂名路159弄2号后门,近南昌路,没有电话。早上5:00至下午2:00,周三休息,只有中餐。
烧烤
在上海任何一条人气兴旺的酒吧街上,你都能看到在欢宴的人群中有烧烤的烟雾升腾。烧烤是中国式的巴比克,是完美的宵夜美食。烧烤摊的台面上摆满了串有肉类蔬菜的竹签(串儿),饥肠辘辘的食客们挑选好自己喜欢的食品放到银色的盘子里,把盘子交给烤炉前的厨师去烤制。厨师把串儿放到狭长的烤炉上,在烤肉上涂上油撒上秘制的烧烤粉(通常是有孜然,各种辣椒粉,辣椒碎屑和四川胡椒等混合而成),然后对着炭火摇动扇子直到烟气腾腾地把食品烤熟。
可以品尝一下来自新疆的羊肉:先在竹签上串进两块羊肉,然后串上一块肥羊肉,最后再加上两块羊肉,这样比例的羊肉串味道最鲜美。也可以选择整条黄鱼的串烤。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花椰菜以及藕段最适合烧烤,但令人惊奇的是韭菜也可以用来烤制,它细长的绿叶能为我们的杂味烧烤增添一点乡土味道。
我们推荐方浜路小吃街上的烧烤,有多种串儿可供选择,营业至深夜。
夹饼
夹饼有时也被称为中国薄饼或卷饼,是在路边摊档的平底烤盘上烘烤出来的。夹饼起源于山东,据说早在两千年前就有了——当时有一支军队没有做饭的锅子,他们在吃了这种简便耐饥的食品后冲出了包围圈。最初的夹饼只是面粉加水做成面糊后摊在平板上烤出来的,如今在小米粉的薄饼上打上鸡蛋,再在鸡蛋上撒上香菜、大葱和榨菜丁,使夹饼看上去更加新鲜可口。然后把夹饼折叠成一半涂上大量咸鲜的豆酱和辣酱,再在夹饼里夹进炸脆的馄饨皮或油条使夹饼更有咬劲。在把所有这些食材包进去后夹饼被放进塑料袋里,在寒冷的冬天用来暖手正好,也是在任何季节里都能边走边吃的美食。在早晨只要走过几个街区就能找到卖夹饼的小摊,但是过了上午11点就很难再买到夹饼了,除了在乌鲁木齐路菜场外面的那个勤快的女人,她的夹饼摊整天都开的。
乌鲁木齐路,在复兴西路和五原路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