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笔记38:让学生参与课堂,最重要的是调动思维
作为一节有效的课,我认为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最好的课。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要么教师主宰课堂,要么课堂学生生龙活虎,但却没有动脑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理念在作怪。那如何让学生思维上参与课堂呢?
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参与仅仅是为了所谓“公开课”的热热闹闹,这样的认识和做法,忽视师生的思维同步和情感共鸣,只是看重学生形式上的参与,那么,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热衷于追求提问的数量,不惜用毫无思考价值的、缺乏质量的问题充斥课堂。
短时的“公开课”课堂会让“无脑”的观众认可,但是长此以往,导致班级学生学习状态大受影响,即使那些原本爱思考的学生也会变得不愿思考,进而退化到不会思考,成为课上的“木偶”,课堂上的提问成为教师操纵、控制这些“木偶”的“拉线”,学生就在这些“拉线”的牵动下,没有感情、没有思考地变成教师的“应声虫”。
课堂的热闹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才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及其发展水平,理解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不仅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使学生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即使学生与自己的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感,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所发起的思维活动或情绪体验,即教师与学生思维同步、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