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育基地
个性化成长中心
点击关注LEAP教育
在这里,跃入成长新世界
这两天被诗歌大会刷屏,各种溢美之词,小编无聊,查阅了各种资料,未见古人以背诗来开诗会的先例(辣么多专家,盖因小编才疏学浅的可能极大),这创新能力也是没谁啦。
记得去年汉字听写大会刷屏时,小编在微信群里表达了下质疑,媒体引导这样的背背演演,真的于教育好吗?类似各种各样的大会出题并不超纲,就像考试先画重点一样,而且这个重点画的如何也很值得推敲(以诗词大会为例,重点主要集中在唐诗宋词的华美和格律,而诗歌源头的诗经楚辞和汉魏六朝的质朴阔大却少有触及),本质就是一个考察记忆力,最多再加上一个表演能力,不过是传统填鸭教育+给叔叔阿姨背一首模式大阅兵的媒体娱乐化,武妹妹虽然挺招人喜爱的,但喜欢榜样的家长们若据此会把孩子引向何处呢?张口能背些诗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了吗?
小编希望能带给您更多思考。
你不知道的香港诗词大会
重要的是,它不是比赛背诵,而是创作。
香港诗词大会的正式名称,是“全港诗词创作比赛”,已举办26界。分学生组与公开组,单年赛诗,双年赛词。学生组包括大中学生,公开组包括社会各阶层。应该是因为它已囊括了大中学生,因此后来就不再单独举行学界的诗词比赛了。
那么,怎样保证诗词创作比赛作者的真实性,防止出现代笔?
香港诗词创作大赛的做法是,学生组的入围者,要在评委面前做对联,然后再确定是否获奖,以防作品非出自学生之手。
先以第二十三届全港诗词创作大赛的部分作品为例,来管窥一下风貌吧。
据主办方介绍,该届参赛作品共一千两百多件,为此前历届之冠。学生组的冠军作品,题为《重游东海崂山》,是一首七律,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柳含青,诗云:
重峰迭秀海云浮,自古仙家此境幽。
高壁时题高士咏,故山昔与故人游。
悬泉瀑布飞如练,积水潭清冷欲秋。
尚许翠微多妩媚,有情好景为君留。
平心而论,这是一首中规中矩的律诗,比较起来,我更喜欢沙田崇真中学学生黄希如的这首仅获特别奖的《世雨》:
乱绪雷霆惊嫩叶,滂沱堕地入清晨。
床边凛冽流苏曳,宇内悠扬韵律新。
总见污泥遮璞玉,唯持一帚了斯尘。
休言愁世多磨折,风雨飘摇莫当真。
诗中流溢着莫名的烦乱心绪。香港正步入多事之秋,或许是大背景的动荡飘摇在一片小小心海中掀起了波澜吧。因为有真情,所以打动人。诗中表达的情绪,与公开组也即学校之外的社会组的这首获得优异奖的《春望》可谓异曲同工。
史实无瞒黑白真,变迁陵谷漫寻真。
桃园久历沧桑事,鲤海曾翻劫难尘。
创业艰难唯魄力,功成点滴忆酸辛。
春光不与人留恋,海角纷争困小民。
关怀世道人心、民生疾苦,是中国旧体诗的优良传统,观全港诗词大赛的获奖作品,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脉传统仍在这座国际大都市中活泼泼跳跃。请看这首获得本届公开组特别奖的《见长者拾纸皮赠钞感赋》:
翁妪凄凉小巷头,纸皮堆叠待回收。
蹒跚蹇足俱残障,憔悴弯腰两佝偻。
愧我穷寒施薄赠,怜渠辛苦换微酬。
问言何事甘劳苦,儿女嫌贫怨代沟。
香港富甲一方,但贫富悬殊,由于住房紧张,养老成为社会难题,经常能看到一些耄耋老者仍在从事保洁工作,甚至当街捡拾垃圾补贴家用。此诗是香港的一帧浮世绘,读来令人鼻酸。
再来欣赏一下更多作品吧。
2005年第十五届学生组的冠军作品《自由行》,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黄令时。
西装革履挟地图,红灯转绿要招呼。
新循国策来行旅,喜听乡音满路途。
大市一时翻妙著,愁城七载付长吁。
且看游侣星光道,可证春风又海隅。
《赠人移居国外》,作者是圣公会曾肇添中学学生林梓凤:
幽女万里一身孤,静看千星坠剑鑪。
霜积月轮迷旷漠,风凌鹏背泣穷途。
恒娥药炼青烟冷,姑射龙回夜气纡。
寒影徘徊徒对叹,相忘尔我在江湖。
诗的写作时间是1994年,九七香港回归前,港人曾掀起一波移民浪潮。从诗中看,应该是同学好友成为这浪潮中的一分子。诗中描写的话别气氛凄凉惨淡,颔联“霜积月轮迷旷漠,风凌鹏背泣穷途”对仗工稳,造句奇崛,出自一个女中学生之手,令人惊讶。
再看一首,题为《过车公庙》,作者是浸信会吕明才中学学生黄令时:
绀墙香火沥源乡,六百年前旧战场。
一死宋臣留姓氏,千秋古庙耿辉光。
廊花剑血红疑染,风树干戈哭有殇。
感慨读碑斜日暮,还将此意咏沧桑。
车公庙位于香港沙田,为纪念传说中的南宋名将车工而建。除了“风树干戈哭有殇”这句令人印象深刻外,说不上多么精彩,只是一首合格的律诗,但考虑到作者不过是一名中学生,我们最好额手称庆,不能再有更高的要求了。
闻弦歌而知雅意,这优美地创新排列在一起的文字,比只在提纲内背背演演的更具诗意淋漓吗?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