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故事大辞典(三)
目录
第三部分
01、同心狱里贺鸳鸯——太守斡旋丑事成良缘
02、无踪云雨枉啼红——只重禄位不重感情者的下场
03、不幸放翁多内憾——陆游妻妾悲怆词情忏不尽
04、媒人自判风流守——马裕斋面试秀才发善心
05、肠断新词富家女——痴情女偏遇滥情夫
06、余生江海可曾怜——君臣惊觉“逃犯”只为东坡词
07、恩情定得天仙子——奇情奇遇加以奇词的奇人出奇生涯
08、老子深悲穷塞主——范仲淹镇守边关感念多
09、双燕何曾梦故宫——徽宗被押北上咏杏感身世
10、佳人心事丁香结——贺铸含泪填词遥寄痴情女
01、同心狱里贺鸳鸯——太守斡旋丑事成良缘
理宗端平年间(1234年~1236年),浙东地区的张忠父跟罗仁卿是邻居,只是张虽属宦门而实贫困,罗则虽为平民但却暴富。他们两家竟在同一天生育孩子,张家生了个儿子叫幼谦,罗家生的女儿叫惜惜。等到他们稍微长大,罗女便在张子的学校里寄读。对此,人们开玩笑说:“你看,凡是同一天出生的,就应该结为夫妻才对。”事实上,张子罗女私下里也是这么看待的,这两小孩子还发誓说,将来一定要相爱到老,只是两家父母却一点儿都不知晓。而且在十多岁时,他们居然就在离家不远的石榴树下私通了。
按照有关规定,日渐长大的罗女就不能再跟男孩一起上学了,而张子也不能去罗家那深墙密院外打听心上人的行踪。这样,他们便没有了再见的机会。眼看冬天就要到了,张遂填了一首《一剪梅》词,通过罗家侍女寄给她,道是:
同年同日又同窗,不似鸾凰,谁似鸾凰?石榴树下事匆忙,惊散鸳鸯,拆散鸳鸯。
一年不到读书堂,教不思量,怎不思量?朝朝暮暮只烧香,有分成双,愿早成双!①
但几天下来,张都未能见到罗家侍女给他捎来好消息。后来终于等到她来了,张便又给罗捎去一首诗,并让她转告罗说斋前梅花已开,希望信息也像花儿一样地准时开放。然而,此后消息仍还没有。
不久,张就随着他父亲到越州做事去了,而且去了两年才回来。此时罗叫侍女用漂亮的小盒子盛了十枚金钱和一粒相思子给张。张不由得大喜过望,请她转告罗能跟他见上一面;同时还写了首诗给她:
一朝不见似三秋,真个三秋愁不愁?
金钱难买尊前笑,一粒相思死不休。②
由于把金钱放在手里扔来扔去,母亲便问这从何而来,张回答说它是罗女给的。母亲刹那间便全明白了,就请媒人去说婚,但罗家嫌张家的家境贫困,竟推托说:“等到您家公子考上进士并做了官,再来说这事吧。”
第二年张又随着他父亲到越州,跟太守一起到京城等候委派官职。眨眼间,张又是两年才回来。而此时,罗已被一个姓辛的富人家定聘;张一知这消息,心中真乃后悔莫及,便填写了一首《长相思》词来表明心意,并把它秘密地送给罗。罗得词就细读起来:
天有神,地有神。海誓山盟字字真,如今墨尚新。
过一春,又一春。不解金钱变作银,如何忘却人!
读罢,她就不觉大哭起来。受聘于辛家,并不是她自己的意愿;于是她使侍女转告他即便是死也要跟张同死,绝对不愿再嫁给别人了。这样书信来来往往了好几次,两人遂约定用梯子攀上墙头相会;以后张几乎每晚都来跟罗幽会。因张接着又必须跟随父亲转到别的地方做事,于是他们又只得分别了。此时罗又赠给他许多金钱,说:“看来,咱俩的姻缘是没戏了,而我也将要在井中结束生命,你就等咱们来世再结婚吧。”
同年冬天,受聘的罗女就要出嫁了,而张急急忙忙地赶回老家。听到这消息的罗,遂写了首《卜算子》给张送去:
幸得那人归,怎便教来也?一日相思十二辰,直是情难舍。
本是好姻缘,又怕姻缘假。若是教随别个人,相见黄泉下。”③
看来,罗是真的已做好自杀的准备了,但她仍然希望能跟张会上一面。张就赶忙去赴约会,罗既高兴又怨恨着说:“你为何又要去湖北呢?现在只剩下两个月了,我本来是想跟你一同去死的;但现在想想你这无量的前途,我便不能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样,所以就让我一个人去死吧。”说到这里,两人便不由得抱头痛哭起来。此时,张遂拿笔依着罗词的韵脚,填写了和词给她看:
去时不由人,归怎由人也?罗带同心结到成,底事教拼舍?
心是十分真,情没些儿假。若道归迟打棹篦,甘受三千下。④
这样,两人便又开始每夜幽会了。但半月之后,他们这私事终于被罗家父母发觉,张就被抓到衙门里给关押着。而罗由于投井自杀未果,反而被人整天守候着,不让她擅自离开寸步。张在官府里向长官陈述了自己跟罗属于两厢情愿之事,长官也想从宽处理,给他们撮合撮合就算了。但富人辛氏依仗自己有钱,竟死咬着不放。而张父知道此事后,遂恳请湖北的军政长官行文请老家的太守帮忙,以便从中斡旋斡旋。此时此刻,使人惊喜的,是被关押在监狱里的张幼谦却在湖北考取了《周易》科的第一名。
如此一来,老家太守便把辛氏叫来,开导他说:“罗女也不是一个什么贞节妇人了,你为什么还要死争着不放?况且,天下有的是美貌的女子,依我来看,你还不如叫他们还给你一笔丰厚的聘礼得了。”见事已至此,富人辛氏也只好答应就此结案。
被放出了监狱的张,后来便受赘于罗家;第二年,他也因考取进士而做上了小官。
按:① 思、量,均为平声;分,仄声。② 此属近体诗中的“折腰体”,即第二、三句平仄不黏。③ 那、便,仄声;教、难,平声。④ 拼、篦,平声。
02、无踪云雨枉啼红——只重禄位不重感情者的下场
两个原本青梅竹马的有情人,却因男方未曾获取官位就使一生的好事告吹;这无论如何也是令人感叹乃至鄙弃的了。而造成这桩怪事的主人公,他们原来还是一对表兄妹呢。虽然在当今这遵照计划生育国策办事的年代里,那女方家长如果拿表兄妹不能结成婚姻关系这法定事由来说事,倒还占上一定的理由;只是当时并没有这一说。
徽宗宣和年间(1119年~1125年),幼卿同她表兄在一起学习。由于每天耳鬓厮磨,加以对诗文的共同爱好,渐渐地,两人便都对对方产生了强烈的好感。
有一天晚上,家人闲谈着近来国事日渐颓唐的现实时,都不禁大为感伤;以为这样下去,国家将很难会再度兴隆起来。而此时,正在书院里读书习字的幼卿及其表兄则在私下里互许着终身,说定两人非对方不嫁不娶。确切一点说,表兄对眼前这越发长得漂亮的表妹幼卿,也真的是越发喜欢上她了。
因此,在一次回家时,他竟敢赖着父母给他提亲。父母自然也有这个意愿,于是便拣择了一个好日子过来向亲戚提亲。然而,幼卿的父母却就是不同意,说什么你儿子现在还没有一官半职。而现在看样子就要天下大乱了,因此,我女儿嫁过去难道还要去喝西北风不成?除非你儿子取得官职,让我们女儿在生活上能有个保障才成。而偎依在父母亲身边的幼卿,却也低着头始终不发一言。见到这场景,知道这肯定是没戏了的表兄父母,便只得黯然回家把这事儿告诉了爱子。表兄见原本跟自己盟誓过的表妹尚且只重禄位不重感情,遂愤愤不平了。但他却反过来劝慰父母道:“这并没有什么!你们就不要为我担心好了。我会好好读书,考取功名让他们看看的!”说罢此番话,表兄就再也不去跟幼卿同班学习了。
不久,到了及筓年龄便可出嫁的幼卿,奉父母之命嫁给了一个武将。而在第二年,表兄果然以甲科这好成绩考取了进士,并到洮房一地就任官职。而幼卿的武官丈夫也因领兵驻扎在陕西一带。在一个灰濛濛的天气里,表兄因办理公事途经陕西,谁知正好跟幼卿及其丈夫在驿亭里邂逅了。当时两人一见,都感到十分震惊,所以各自的举止也不由得局促起来。但心中因有着无限伤心和愤怒的表兄,虽然未必就是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他内心里所受到的伤害却无疑正是很深的,因此眼前这背信弃义的表妹固然使他怨愤莫名。于是他就不再朝她多看一眼,好像两人各不相识似的;同时,他还在所骑好马的屁股后头猛然狠狠地抽上一鞭。那受痛了的坐骑便突突突地腾空而起,驾着表兄绝尘疾驰而去。
由于感到自己的软弱和背信弃义,自觉颇无颜面的幼卿就在陕西这驿亭的墙壁上填写了一阕《浪淘沙》词,用以表达她这人生中的无端感想。其全篇曰:
极目楚天空,云雨无踪。谩留遗恨锁眉峰。自是荷花开较晚,孤负东风。
客馆叹飘蓬,聚散匆匆。扬鞭那忍骤花骢?望断斜阳人不见,满袖啼红。
此时此刻,但见四山无语,泪水纷飞。而表兄的身影随着大风的吹卷,早已杳不可见了。只留下了幼卿在那里默默地流着酸涩的泪水,不知是痛悔还是惭愧。这却把站立在她身边的武官丈夫搞了个莫名其妙,许久也未能说出一句话来。
03、不幸放翁多内憾——陆游妻妾悲怆词情忏不尽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诗文中所展现出来的爱国精神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人们每每对之赞叹不已,这当然丝毫不错;但若说起他的家庭生活,却就未必像他诗文一样令人艳羡了。
在当时那个可以同时拥有妻妾的年代,曾在四川做过官的陆游(号放翁)在回家之时,带了一个能文的蜀娼并把她置于别室,隔三岔五地去跟她相会。但他却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诽谤为携带尼姑出走,这当然是不合礼法了。这风波后来虽已平息,但由于他因生病而未能去看望,这蜀娼竟以为陆已移情别恋,顿然颇生疑心,于是陆便写词来解释。对此,这蜀娼也填写了首《鹊桥仙》来戏谑他道: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如果说,这还只是属于当时的无伤大雅之事;那么,事实上,陆大诗人在此前的家庭婚姻生活中的悲哀情事,便早已种下来了的。
他开始娶上舅舅唐闳之女唐婉为妻。唐婉不但善写诗词,而且其人品也属上佳,所以陆唐的夫妻关系极为恩爱。然而令人奇怪的,陆母对这个侄女兼媳妇的唐婉却很不满意,竟一再强迫陆跟她离婚。陆一边要维系原本和谐的夫妻情爱,一边又要照顾孝道,便外出暗中租赁了一幢楼房让唐住,然后去跟她幽会。然而不多久,这事还是被陆太夫人知道了,她暴跳如雷地命陆跟唐迅即断绝关系。慑于当时礼教的压力,陆、唐竟只得离异了。
这种打击对陆放翁来说无疑是很大的。尽管陆另娶,而唐也嫁给了同郡的赵士程,但陆、唐两人的心里依然还存在着对对方那良好的情义。一次,陆到绍兴禹迹寺附近的沈园春游时,邂逅前妻唐婉及其后夫赵士程。唐跟赵说起了她跟陆的旧事,赵也是通情达理之人,遂派人给陆送去一份酒肴。面对着这深情送来的酒肴,陆回想起自己这如梦一般的爱情婚姻生活,顿时百感交集而又怅惘久之。因这沉痛心情的驱使,陆不禁在墙壁上填写了一阕《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①
写罢此词,陆匆匆地把那酒肴用完,便含泪黯然离去。而一会儿也到了这里的唐婉,读了这词,想想自己原本恩爱的夫妇却无端遭到拆散,就不觉痛哭失声起来。待到她缓过神来,遂和着陆词写上一首平韵的《钗头凤》词道: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回去没多久,抑郁成病的唐氏遂饮恨而殁。获悉这一人间不幸的陆游,总觉得这事跟他有着不可推卸的干系,因而他心中的内疚感也一直没能消退。他在隐居鉴湖三山时,几乎每年都要进城到禹迹寺凭吊唐氏。
在陆75岁那年,他又登寺眺望,但见桥下的流水依然,这里曾照见人间多少的悲哀和无奈,而当年的玉人却已杳不可见。对此,他不胜感慨地口占绝句道:
落日城头鼓角催,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见惊鸿照影来。②
40年就这么快地过去,而自己也将成为尘土的陆诗人,觉得意犹未尽,遂又赋诗道: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后来,沈园也已经接连换了三任主人,而陆的心上人当然更是无从求取了。想到这里,多情的诗人便吟成一首七律道: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俗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由于心中对唐氏的无尽感念,诗人就是在82高龄时,还在梦中去游览了沈园呢。这样,他一边流着浑浊的老泪,一边挥笔赋写了两首诗: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而另一首则说:
城头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这一切无疑都如梦境般一去不可复返了;而他个人的悲剧所折射出来的时代悲剧,固然不忍多说。现在我们再来叙述一下他曾经有过的一位心爱姬妾,却被后妻驱逐出走的情事。③
且说陆诗人还在四川做官时,他有一次在旅馆里过夜,忽然看见墙壁上有用女子手迹所写的诗,他便仔细地阅读了起来:
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
一枕凄凉眠不得,呼灯起作感秋诗。④
诗人觉得这诗很好,便问询它究是谁写的,获悉这就是旅馆老板千金的大作时,他当即喜欢得不得了,遂纳她为姬妾。但她并不见容于他的后妻,竟又只得让她离开了。这姬妾在黯然离开之际便填写了一首《生查子》词赠给陆游:
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⑤
果真如此,这陆大诗人的家庭婚姻生活也真太不幸矣!
按:① 《唐宋词选释》等以为“縢”当作“藤”,恐非是。一说此词陆并不为前妻所写。② “落日”一句,通行本作“城上斜阳画角哀”;非,一作“无”;见,一作“是”。③此事素有争议;《池北偶谈》以为傅会,兹姑据《随隐漫录》等敷演之。④ 此诗实出放翁诗,系截取下半而略改之耳。呼,一作“挑”。⑤ 《生查子》,《随隐漫录》及《情史》等均作《卜算子》,不确;而《全宋词》第三册据《阳春白雪》卷三、《本事词》及《词林纪事》等虽皆作《生查子》,然考诸《词律》等权威工具书,亦复未收,惟按其字数及其相应韵律,当系《生查子》之别体欤?又,晓起,一作“逗晓”;愁,一作“连”。教,平声。
04、媒人自判风流守——马裕斋面试秀才发善心
古代有些事情是不足为训的,但其中有些东西又足以令人深思。比如一些事件中所透露出来的关于官民之间的法律问题,以及上级领导如何对待读书人的问题等等。
秀才王某平时才思敏捷,做得一手好诗;但王某居然在一天夜里,乘着月黑风高的当儿竟跑到邻居家去偷了他的女儿。这事情被邻家主人发现后,王某就被抓住并当即被押送到官府里去了。
当时出任这地方太守的是马光祖,号裕斋;裕斋这人很有水平,而且为人又特开通。第二天坐堂时,他知道眼前所投递来的诉状是怎么一回事,就遗憾地对这士人王某说:“你既然是秀才,想来应该是知书达礼才对,却居然去干这种偷鸡摸狗的勾当,这成何体统!”
想不到王某当下便回答:“大人有所不知,学生家境实在是贫困得很。况且,学生家中又只有我一根独苗,现在学生却早已过了婚娶的大好时光尚且娶不上妻子,所以学生万不得已方才出此下策的。伏乞大人怜悯则个!”
马裕斋听罢他这陈述,略微沉吟了一下,说:“嗯,你既然是秀才,想必是有文才的了。这样吧,本官就用《四书》中的题目考你一考,然后再作区处。”
王某一听这话,便极为高兴地接话道:“敬请大人出题!”
马裕斋遂戏谑着用《四书·孟子》里的句子“逾墙搂处子”为题,让王某当场赋写诗作。于是王某就严格按照进士考试时的正式要求,以他这风流经历为内容,当即援笔赋写了一首五言排律诗,呈献给了马太守:
花柳平生债,风流一段愁。
逾墙乘兴下,处子有心搂。
谢玉应潜越,韩香许暗偷。
有情还爱欲,无语强娇羞。
不负秦楼约,安知汉狱囚?
玉颜丽如此,何用读书求!①
马裕斋见他果然能当场写成这首该算是标准的五言排律诗,而且其中所用的不少典故都很能关合他这次所干的情事,知道他读书委实是颇为用功的。因此马裕斋便想成就他们这桩好事,不再追究他的罪责了。接着他也用诗词一道,就在公案纸上振笔作出判词道:
多情多爱,还了平生花柳债。好个檀郎,室女为妻也合当。
杰才高作,聊赠青蚨三百索。烛影摇红,记取媒人是马公。②
从这首词牌名为《减字木兰花》的词里可以看出,马太守不但赦免了这文士王某的罪责,而且还赠送银钱给他,以便作为聘娶那位佳偶的费用。王某就是做梦也想不到居然会有这样的好事,当即不由激动得热泪盈眶,站在堂下的他竟然连说声感谢也忘了。
按:① 乘,平声;兴,去声;应,平声;强,上声;丽,去声。② 为,平声。
05、肠断新词富家女——痴情女偏遇滥情夫
在我国文学史上,南宋时期的江湖诗派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而作为诗词兼擅的浙江天台人戴复古,就是其中一个佼佼者。
戴复古,字式之;因他居住地附近有一座石屏山,他遂自号石屏居士,并把他自己的诗文集子起名为《石屏集》,词集则叫《石屏词》。絮聒了这些,就不能不说他父亲戴敏了。这戴敏字敏才,号东皋子。东皋子天资敏捷,博闻强识,学问渊博,但他除了喜欢写诗外,就是不喜欢参加当时用来进身做官这“前期投资”的进士考试。所以戴敏的家境显得颇为贫困,但他绝不后悔。只是在去世时,他儿子复古还在襁褓中,因此他很为自己的诗稿未能传播而耿耿于怀。后来复古长大了,他父亲的作品竟只留下了十来篇,被复古起名为《东皋诗抄》。
可以说,一个家庭中父子关系的存在,对于许多事情是颇具意义的。可后来,复古却作出了一桩令人遗憾的事情,那就是他未能把夫妻关系处理好,致使他那多情多义的妻子竟然赍恨自杀了。
由于他出身于比较特殊的家境,石屏跟他父亲一样也是天资聪颖。但由于他老爸过早去世,在稍稍懂事时,他就只得外出流浪了。他跟知名人士林景思学习诗文写作,后来他又拜在大诗人陆游的门下,因而他的诗艺便大为长进了;在一群江湖诗人中,他善于写诗的声望也日见提高。有一次外出渡船时,他忽然想起了古人的句子“夕阳山外山”;因触景生情,他当即对以“春水渡旁渡”。自以为对得天衣无缝的石屏,当下竟不由得手舞足蹈起来,把那些正在候渡的人都搞得了个莫名其妙。
由于有着很高的诗名,而且常年在江湖上浪荡,许多富贵人家也时常请复古来赋诗填词取乐儿。而他给陈提举奉母夫人游庵时所作的《锦帐春》,就很为时人所赞赏,其词曰:
处处逢花,家家插柳。正寒食、清明时候。奉板舆行乐,使星随后。人间稀有。
出郭寻仙,绣衣春昼。马上列、两行红袖。对韶华一笑,劝国夫酒。①
如果仅仅如此,那倒还罢了,但事实上,复古的事情远远不止如此简单。他后来曾游历到江西武宁地区,当地有一个富翁喜爱他这出众的才华,便把爱女嫁给了他,夫妻俩倒也挺恩爱的。两三年很快便过去了,忽然有一天,戴石屏说他长期在外,现在想要回家了。妻子询问他行色为何这般匆促,这时他才说起自己家中原本已曾娶过妻子的。这富家女遂把这事告诉了她老爸;老人一听,当即勃然大怒,觉得戴某人这无疑欺骗了他们父女俩的感情。而富家女则在一旁婉转地劝说着父亲不要生气,一边又收拾着她的一应妆奁,准备给戴赠行。她父亲见女儿如此,也就不再吭声地摇了摇头,然后怒气冲冲地往他所住的里屋去了。
妻子在赠送了这许多财物后,接着又填写了一首《碎花笺》词作为临别赠言送给戴。读罢这首感情诚挚并且对他又丝毫无怨无悔的好词时,戴不觉两眼含泪,羞愧得以致不敢再抬头凝视着她了。原来,该富家女所写的这首词说: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缘断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②
妻子劝慰他在路上可要多加小心,到家时替她向他夫人问好;他含着热泪默默答应着。然而,就在戴石屏离开不久,这富家女竟然投水自尽了。这可真是一场令人遗憾不已的悲剧呵!
按:① 据万树《词律》认为,“‘国夫’字难解;‘夫’或谓封某国夫人也。”而《词谱》则以为在“使星”上有“是”字;“夫”下有“人”字。据其语意,此说当可从。②此词最早出现者,应属《辍耕录·卷四·贤烈》,但其中既无词牌,又无“如何诉”以下三句;兹据《本事词》、《古今词选》等补此三句,又据《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补此词牌。傍,一作“旁”,实同。
06、余生江海可曾怜——君臣惊觉“逃犯”只为东坡词
中国历史上,像大文豪苏轼这样时常受到政敌迫害而始终未能屈服的例子,真是极其少有。就说他所写的一首平常词作里,居然也会有人给打个小报告,说是诗人已经乘机畏罪逃跑了。这可真是令人觉得有点哭笑不得。
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那著名的“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中。不久,为了能够自行稍微改善一下生活,他遂在距离此处不远的一块荒地上,开垦出一块他自己命名的“东坡”闲地,种植上庄稼和树木。同时,诗人也因此给自己取了个字号叫“东坡居士”。从此以后,“苏东坡”这大名便响彻了全球。另外,诗人还在此处建造了一座名为“雪堂”的房子,来给自己作为暂时的容身之处。
然而,就在那近乎荒诞的“乌台诗案”中几乎性命不保的苏东坡,尽管现在的生活总算稳定了下来,但他内心世界里的苦闷和悲愤却仍难释怀。好在他没有被那些外在的迫害吓倒,毅然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和通侻;而这种不以世事得失使自己忧心忡忡的恬淡精神,一直支持着他不倒下来,被罪恶的政敌笑话。东坡有时身穿朴素的布衣芒鞋,在阡陌间自由自在地行吟;或者就在月夜跟几位要好的诗友一起泛舟江上。在山水之间任情放浪着的东坡,就会逐渐消弭人们所不堪设想的痛苦,同时这也更使得他领略到了人生意义的真谛所在。
苏东坡就这样度过了一段尚算安定的生活。元丰五年九月的一个晚上,江面上风清月朗,一弯明月已冉冉地挂在天宇中,令人特别体会到了一种澄彻心神的快感。此时,东坡跟几位客人在大江上饮酒赋诗,自得其乐。对此佳景,有人提议说:“今天遇见如此清光,人生中又能有幸遇上几回呢?苏学士这诗才原本就极为敏捷的,今晚可更不能没有好诗出来让我们欣赏欣赏呀!”在座的朋友也都说“正是正是,此话真乃妙极,妙极!”
东坡笑了一笑,便端起大酒盅长长地饮了一口,然后一脸喜笑着站了起来。对此美景,他不是不想赋诗填词,只是刚才沉浸在跟朋友们的欢声笑语中,并未觉得此事有那么迫切罢了。而现在一经朋友们提醒,他当即想到昨天晚上不是也因外出饮酒却就被关在了门外么?当时曾一再叫家僮起来开门还都叫不醒呢。事实上,这不就是人生中那别有风味的生活吗?又由于眼前这纷至沓来的感受,东坡略微沉吟一下,即席赋写了一首《临江仙》词,道是: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①
大家听了,都不由得大声叫好,并热烈地鼓起掌来!因为在这首词里,东坡不仅写出了当时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就是其中的深层内涵与哲理,也是极为耐人寻味的。于是大家又举觥向东坡致意;直到月亮都已下山好久了,晚宴方才作罢,并相约着隔几天再来聚会。
然而,就在第二天,当地衙门里却居然出现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人竟喧传着苏东坡昨晚在江边驾船逃跑了!这可不得了!当时还作为一名“犯人”受到关押的苏东坡,哪能就在自己的管辖下脱逃呢?郡守徐君猷听到这个信息,不觉也大吃了一惊。因为当时皇帝是特意把苏东坡放在他这里管辖的,如果这“钦犯”从他这儿逃跑,那他这官儿也就别再想当了。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的君猷当即着人去追索,同时他还询问那个前来打小报告的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稀里糊涂得到那并不确切消息的君猷,觉得自己还是该当亲自去东坡住处一趟看个究竟为好,遂命人跟随他一同去了。但见东坡此时还在梦乡中呼呼大睡呢,他所打的鼾声如同雷鸣一般。见是这样,太守原本悬着的心也就放下来了。而此时此刻,这事居然连神宗皇帝也都已知道!但他似乎还不大相信苏轼竟会逃跑的。只是人言汹汹,一时间他却又拿不定主意了。正在此时,有探马紧急报到说:苏轼并没有逃跑!
苏东城这首小词尽管遭受小人的无端报告而引起了一场虚惊,却终因大诗人的光明磊落作为而匆匆收场。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小人总是喜欢没事找事的,尽管那些事情原本就根本并不存在。所谓捕风捉影的勾当,也只有那些小人才会不遗余力地去干着了。这可真是令人深觉悲哀而且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儿呀!您能说这不是么?
按:① 醒、更,此处均为平声;应、听,则皆读去声。
07、恩情定得天仙子——奇情奇遇加以奇词的奇人出奇生涯
在南宋词坛上,学习大词人辛弃疾词作风格的刘过是有一定地位的,而他的为人也颇多传奇性质。还是一个普通读书人时,他居然就胆敢伏阙向皇帝上书陈情,请求光宗过宫,这可是一桩连当时的大臣都不敢冒昧去做的事儿。但他不但做了,而且还获得了大家公认的“抗直”口碑。权臣韩侂胄便想乘此机会拉拢他,给他官做;决定让他在做官前出使金国,但谁知他却因说话不严谨而泄露了军情,终至于穷困而死。
这可真是令人觉得不无悲哀了。然而,此前曾被宋子虚称为“天下奇男子”的刘过,尽管还只是一介书生,但他却已拥有一份颇为豪富的产业,而且还经历了许多奇异的情事呢。
这里就仅仅讲述其中一件事儿。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的一个秋天,由于受到推荐,刘过便进京参与省试。但在临考前,他却因眷恋姬妾而再三拖延着;后来终于迟迟动身了,在途中还念念不忘地写了首《天仙子》词——每到旅馆住宿时,他就命随行人员唱起来:
别酒醺醺容易醉,回过头来三十里。马儿不住去如飞,行一会,牵一会,断送杀人山共水。
是则功名真可喜,不道恩情抛得未?梅村雪店酒旗斜,住底是,去底是,酒满金杯来劝你。①
他当时恰好经过建昌,就去游览附近的麻姑山。薄暮时吹来的凉风打在他脸上,使已然喝过了酒的他越发显得昏昏沉沉。此时他又想起了那《天仙子》词,遂一边喝着酒,一边又唱起它来,以至于当下就流泪了。到了二更天,他朦朦胧胧见到一位美女前来向他问好,还笑着对他说道:“希望能给您唱一首歌。”说罢,她就声容婉转地歌唱起来。
刘过仔细一听,原来她这唱的正是步他词韵的同调词作:
别酒方斟心已醉,忍听阳关辞故里。扬鞭勒马奔皇都,时也会,运也会,稳跳龙门三级水。
天意令吾先送喜,耳畔佳音君醒未?蔡邕博识爨桐声,君负背,只此是,酒满金杯来劝你。②
听罢此词,正在赶考的刘过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因为他自然知道,这可是一个好兆头呀!人们往往用“鲤鱼跃过龙门三级浪”来比拟考取功名,想来自己这回考取进士是不成问题了!但他只是对该词中的“蔡邕背负”却不大明白。由于两人有着共同语言,这美人当晚便跟他同处了。此时,他才问起她是何方人氏。美人回答是麻姑上仙的妹妹,为了超度汉代仙人王远、蔡经,她才被贬谪到了此山。现在因听到他刚才所唱的佳作,终于勉强趁韵着来填写了该词作,不怕自行前来的羞耻以荐枕席,并希望能够成为他的妾妇。起初,他还想用言词加以婉辞,但他毕竟是性情中人,也就不再拒绝她的盛情了。于是,不能自制的刘过便携带她一起向东到了京城杭州,住在城中的一个胡同里。
没过多久,刘过果真考取了进士,并被授予金门教授之职。于是他们去游览阁阜山。山上有一位名叫熊若水的道士,前来拜访时就说:“想跟您说些话,不知是否可以?”刘说,有话您就尽管说吧。熊问他后车里的美人从何处得来,要知道,她可并不是一个常人呀。刘过就实话实说了,熊当即遂拍掌笑道:“是了,是了!这样吧,教授您晚上跟她同房时,要紧紧拥抱着她不放,我便可以在外施展法术了。”刘听着这话,点了点头,就按熊的指点办了。
当时天色已阴暗下来,熊在外头施法;果然不出所料,刘过怀里所抱的只是一把古琴,而不是一个女人!他顿时就想起了她词中“昔日蔡邕”的句意。后来他就把这古琴随身携带着,吃饭睡觉都不离开它一会儿。而在返回并途经这麻姑山时,他才听道士说起那个极为爱惜古琴的赵知军携带着它路过此处,在抚奏时因不小心就把它掉在了该地山崖之下。急忙把它拾回来时,它却早已断裂成碎弦,不能再弹了;于是赵遂把它掩埋在官厅西边。其时,众人即去那儿开挖,打开匣子一看,大家都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里头竟已空空如也!刘过便把琴用匣子包装好,使道士焚香诵经念咒来祭奠它,然后他就哭泣着把它给烧了。
按:① 杀,同“煞”。② 奔,去声;令,平声;听、醒,均为平仄两读,此皆为仄声。
08、老子深悲穷塞主——范仲淹镇守边关感念多
中国文学史上有一桩颇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某个作家的诗词文章都很擅长,但他存留下来的作品却并不是很多。曾任北宋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范仲淹即是这其中的一个代表。有趣的是,除文学外,范仲淹与此差近的一件事情则是他喜欢弹琴。但他平时弹来弹去的也就是一曲《履霜操》,以至他被人们戏称为“范履霜”。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其祖辈原是陕西邠人,后来迁移到江苏吴县定居。他两岁时,由于父亲过早去世,范母便只得带着他改嫁到朱姓人家,他也跟着被篡改姓名为朱说。等到他稍稍长大,懂事的他很有节操,就向他母亲泣别,回到他老家的亲戚那里苦读。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6年),他尽管一举考取了进士,却踏上了并不一帆风顺的仕途。即便在他功成名就的当年,范仲淹在一封书启里还极为感叹地连用了两个原本都姓范的先辈先后都曾改过姓氏的典故,来说明他自己这悲凉身世。这被当时知名人士一再赞叹的联语说:
志在投秦,入境遂称于张禄;名非霸越,乘舟乃效于陶朱。
而许多人知道范仲淹的,该当是他那篇以国家忧乐为当头大事的《岳阳楼记》。至于论及他的好诗,小学课本里的五言古绝《江上渔者》想必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该诗云: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谁知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在两类人的生活对比中,这种殷忧的同情绝对可见出范仲淹的仁人爱物之心。同样的道理,在他不多的词作里,①也依然贯彻着他这种难得的仁民爱物之意。这里姑且不论他那具有婉约性质的《苏幕遮》抑或是《御街行》,亦即作为具有最初填写豪放词标本意义的词作《渔家傲》,②便更是见出他那面对功业未建而凄厉的景观又不时奔骤而至时,顿然生发了他那守边日久而思归不得的感叹。其词曰: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那么,范仲淹何以会有这种感慨无端的想法呢?因为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之势,表面上尽管还是一片歌舞升平之象,但它实际上却危机四伏。仁宗康定元年(1140年)八月,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其州治就在如今的陕西延安;由他来主持军务,以抗击时常进犯中原的西夏国。仁宗庆历元年(1141年),他被调任耀州这个当时的边疆地区。作为江南人的范仲淹自然敏感地面对着西北地区那凄厉的节候,因此他便写下了这阕词作,来反映他既要把国事放在第一位,又不能面对自己这惨痛的经历无动于衷。他这首名作很快就传到了朝廷,他的盟友欧阳修便经常开玩笑说他这词为“穷塞主之词”,那意思是说,范公只有在那穷苦蛮荒的边疆才具有这并不寻常的感触,并从而写出这么好的作品啊!
然而,范仲淹就这样地在边疆地区经年累月镇守着。由于他那些有效的防范措施,比如说,他号令严明,对士卒又很爱抚,竟然连羌人也都要称呼他为“龙图老子”了。而西夏人也互相告诫他们自己不能侵犯中原边境,并到处传诵着这样一句话:“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数万甲兵”。③再就是他这阕词作还传到了敌方军队,他们也都被感动得热泪横流。因此,在范仲淹镇守边疆的那段时间里,敌军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对中原地区较大的骚扰和侵犯。由此可见,范老子这阕词作的功劳就端的不可小觑了!
按:① 其词今仅流传五首。② 另有一种说法以为最早撰写豪放词作者,应属李冠《六州歌头·项羽庙》;参见宋人程大昌《演繁露》等。 ③具见《幼学琼林》所述引。
09、双燕何曾梦故宫——徽宗被押北上咏杏感身世
中国历史上有一桩实在奇特的现象,亦即越是到了更朝换代之际,一些当国者尽管在治国安民方面极为无能为力,甚至腐败透顶,但他们的艺术细胞却往往越是发达,以至比平时那些专门从事该项工作的文人学士还要“厉害”!
这无论如何也是一桩阴差阳错的事情了。像早些时候的南唐后主李煜即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因为李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文学艺术方面所达到的成就,居然连正经八百的文人都要自叹不如。而在帝王里头,大概就只有北宋的徽宗皇帝才够得上跟他“媲美”。
徽宗赵佶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皇帝,但他也像许多混蛋皇帝一样荒淫无耻、穷奢极欲。在他当政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等六贼,居然要仿照杭州凤凰山形势,在汴京城里硬生生地把全国各地搜括过来的珍禽异兽和奇花名草,建立起了一座艮岳。不难想见,人们因此尤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
而当时他还要不自量力地去挑衅金国,这最终引起了金国的屡次入侵;徽宗害怕了,遂急忙把皇位传给了儿子赵桓。然而,这依然不顶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徽、钦父子俩及其一应宗室宫眷都被掳掠到了金国——北宋王朝就此覆灭。
面对着他这生命悲惨史的开始,徽宗此时才清醒过来,往日的繁华景象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了。所谓“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的“万里帝王家”生涯,①已是不复存在。但刚开始时,他还是希望宋朝臣民能够打败金国统治者来接回自己的。他在词中一再沉吟着的所谓“故国梦重归”,应当说,他对回国还存有一线希望。于是他也就这样自我安慰着。然而,如此冷冷的等待毕竟不能太长,况且,随时都可能受到那非人凌辱的场面,也使他极为难堪;时间一长,他知道这日趋渺茫的期望也不可达到了,并转而为失望。在这越发寒冷的北国里,他居然连做一个好梦的机会也没有了,于是他便感到了深深的绝望!
正在被押北上的徽宗忽然在路旁见到了一簇簇鲜艳夺目的杏花,他感觉自己还不如这杏花的自由自在呢;想到这里,徽宗便不禁泫然泪下。正在此时,又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只燕子,扑楞楞地在他眼前拍打着翅膀,他就更是伤感了。于是,他流泪填写了一阕在中国词史上也别有一种令人感叹意味的《燕山亭》词,道是: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②
事实上,这无疑就是徽宗当时人生遭遇的悲惨实录了。之所以造成使他这一不堪回首的后果,却正是由于他的荒淫败国所致。而这,其实也就是一切亡国之君几乎“不谋而合”的结局。此后,徽宗在北方五国城中被囚禁着,直至结束他那曾经奢侈而又悲惨的一生。
按:① 均见徽宗《眼儿媚》词。② 此词版本断句多有异同,兹不赘述。至于《词律》以为“作‘天遥地远’,误也;宜作‘天远地遥’乃合。”可参阅。又,淡著,《词综》作“冷淡”;新来,一作“有时”。重、思、量,均为平声。
10、佳人心事丁香结——贺铸含泪填词遥寄痴情女
唐诗真是一座令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此后的诗词作者就几乎没有不从中汲取那无穷的养料,来给自己的作品以增添无尽的魅力。至于如果还能从中获取一些情缘的,不用说,那就更是令人深思了。
晚唐大诗人李商隐曾代他人作有赠别诗二首。这赠别诗原本充满着许多令人惆怅的心音,诗人用芭蕉和丁香这些令人想像颇多的物象,引导人们在展开那无穷无尽想像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它那无限的美感。就是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也还把它用在了《雨巷》一诗中,用来说明诗人跟那“丁香一样的女人”的情缘,使得戴诗人大得其名。可见,其魅力也真是令人难以估计了。
现在,我们先来读读大诗人李义山的这两首诗,其第一首云: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而这第二首说的是: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然而,这绝妙好诗到了北宋著名词人贺铸手里,却具有别一样的风景了。因为当时在风物旖旎的江苏时,贺跟一名歌妓的关系亲密无间;两人相约只要贺的官运较为亨通,生活也较为安定时,他就去接这美人过来成亲。但贺却为他那艰苦的生活一再奔波着,所以他俩的情缘也就一时难得有着落了,而贺居然也没有能力携带她远走高飞。况且时光不待人,这样很快地便过去了若干年;这多情重义的美女很想念贺,于是她便写了一首七言绝句邮寄出去:
独倚危阑泪满襟,小园春色懒追寻。
深恩纵似丁香结,难展芭蕉一寸心!
接到这首诗的贺铸,不由得一读再读,真是百感交集。他当然知道这美人的诗作正是用了李义山这两首赠别诗的意象和词句,显得颇有风致和韵味。而且更为难得的,美人因思念他竟把一切游玩都看淡了;而他当时的深恩现在都化成了她难以言状的苦痛。但他也不是不想跟她相亲相爱地度过一生,只是他现在官做得并不顺心不说,而且他一直仅是一个小官,还时不时地受到上级的无端刁难和同僚的死力排挤,那心情真可谓压抑之极。读罢她这诗的贺词人自然更觉得辜负了她当年对自己的深切期望,并深为不安起来。而此时,深谙词曲格律的贺铸遂照着美人这份好意,以及她诗作中的语词,填写了一阕词牌名为《石州引》的词,然后含着热泪寄予她,以作为自己近年来无奈心意的表白:
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消尽龙沙雪。还记出门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已是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①
这美人一再吟诵着贺铸这首绝妙好词,顿时惆怅不已。因为她越是往下读,便越是禁不住泪流满面了;她明知挚爱自己的心上人贺铸,现在却分明承受着凄凉岁月的煎熬。既然如此,那他们当时的计划还有什么希望呢?!
按:① 据《词谱》、《唐宋词格律》等书称,《石州引》即《石州慢》之别名;而《词综》、《词林纪事》等则作《柳色黄》,非;盖以词中语“长亭柳色才黄”而标之也。又,鸦,亦作“鸿”;门来,一作“关来”或“门时”;顿,一作“便”;其余各本均同。唯《唐宋词格律》存在与上述不同外,却仍多有不同者。如“初”作“收”(《词综》作“催”,似均比“初”字义胜);色,作“蓓”;远客一枝,作“倚马何人”;际,作“漫”;清,作“新”;枉望断,作“憔悴一”。阿袁今据王灼《碧鸡漫志》记载称首两句作“风色收寒,云影弄晴”,后改为“薄雨收寒,斜照弄晴”,亦可反证“初”字实非也。至于“厌厌”,均为平声。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音画图文
职场技巧
感悟哲理
星座运情
生活智慧
史海钩沉
健康智慧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分 秒 感谢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