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比晁盖小十几岁,他们是怎样认识又怎样拜为兄弟的呢?这事还得从晁盖爱管闲事说起。
晁盖家住郓城城东南晁家村,城东有个车市村,两相距只有几里路。车市个集镇。有一天,晁盖到车市去赶集。走到集市头上,见前面围着一帮人,吵吵嚷嚷的,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走近一看,只见一个十十多岁的青年汉子和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正在争夺一匹白布。只听老年人说:“你偷了我的布,不还给我,反而打人?”青年人说:“谁偷你的布?我刚在集上买的,你硬说是你的,怎么诬赖好人呢?”看热闹的人议论纷纷,有的说:“这个青年人,仗着身强力壮欺负人。”也有的说:“说不定是老头想赖人家的布呢。”
晁盖听了听,也听不出个眉目来,便挤了进去,说:“你们两人都说布是自己的,你们俩可以分别低声告诉我布的尺数,谁说对了,布就是谁的。行不行?”
两人一看有了评理的,都说:“行,就这么办”。于是老头先走到晁盖的跟前,对着晁盖的耳朵低声说了一句;接着青年人走到晁盖的跟前,也低声说了一句。
晁盖一听,愣了,他忙把布拦擞开,伸展开两只胳膊,以胳膊当尺,量了量。这一量,更觉跷蹊,说:“你们两人都说布是五十尺,都说对了。这是怎么回事?”
正在这时,忽然从人丛里挤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身上背着书包,手里拿着算盘,原来是个读书的学生。小学生走到晁盖眼前,对着晁盖的耳朵,如此这般地说了几句。
晁盖听了连连点头。于是,晁盖把这捆白布叠成一样长短,从中用牙咬了咬,两手一使劲,“哧--”一扯两段,往地上一扔,说:“因为你们说的尺数都对了,所以没法断定布是谁的,就各拿一半吧。”说完眼盯着争吵的一老一少。
这时,只见青年人忙从地上抢起一块来,卷了卷,说:“花钱买了五十尺,结果拿回家去二十五尺,到家怎么向俺爹娘交竺呀?唉,不这亲你们又不好评断,也不能难为大家,吃亏就吃亏吧!说着,把布挟在胳肢窝里就走。晁盖见此情景,豁然明白过来随即大喝一声:”别叫这厮跑了!“接着急追了上去,一把夺进了白布,说:“你这个贼种,我差一点叫我骗了!”
晁盖把夺来的布交还给了老人。老人感激万分,连声说:“你真是个好人,幸亏遇上了你,叫我自恃么谢你呀?”
晁盖说:“不用谢我,应该谢这个孩子。”他回头夸赞小学生新闻片:“穸年少智多,长大了必有大用。你叫什么名字?”
“吴用。”“无用”?不是无用,是有大用!”
晁盖见吴用聪颖过人,长大必成大事,所以打心里起了敬意,从此常有往有。
后来晁盖在村里当了保正,吴用学业也已完成,晁盖就把他聘请到自己村里当了教书先生。这样一来,两人关系更密,交情更深,遂结拜为兄弟,便把自己的儿子小晁龙送去受教。
晁龙孤自一人,上无兄下无弟。晁盖两口三十多岁才得此一子。晁盖两口子对晁龙真是放在头上怕摔着,放在嘴里怕化了,从小就娇生惯养。俗话说“惯子如杀子”,小晁龙被惯得不能再淘气啦。课堂上,先生教课他不听;课间里,常出坏点子戏弄同学。吴学究对晁龙费尽心机教,由于在家娇惯了,咋着也不中,总是不见好转。
这一天,小晁龙又做了一件错事,吴学究生了气,放学留下把他训了一顿,回到家里,他就大哭小叫起来,还不吃不喝,啼哭不止。这可把晁盖两口子痛坏了。晁盖问儿子:“和谁打架了?”小晁龙摇摇头。“先生管你啦?”小晁龙点点头,哭得更凶了。晁盖被儿哭得像猫抓心一样。他说道:“咱一不图官,二不图禄,不过为了识几个字,能看书写信,何苦受这个委屈。算了,从明天起咱就不上学了。”第二天,吴用不见晁龙来上学,心里明白了八九分。暗想:“早听说晁盖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怎么做起糊涂事来了?我不妨去劝导他一下。”想罢提笔写了一封信,找个学童捎给晁盖。晁盖拆开一看,是一首诗,写道:
钢刀不磨刃要钝,小童不教难成人;
教徒不严师之过, 养子不教父之错。
俗话说,明人一点就通。晁盖读罢书信,愧疚之感顿时涌上心头,急得在屋里乱转。当天晚上,便对小晁龙严厉训导了一番。第二天,又命他到先生面前认错赔礼。还回诗一首,叫晁龙捎给了吴用。诗中写道:
锈铁百炼才成钢, 严师教徒理应当。
晁某一时如喝醉, 先生送来醒酒汤。
俗话说:“名人识才子,英雄爱好汉。”从此吴、晁二人书来信往,时常相聚饮酒谈心,交往日益亲密,结成了知心朋友。后来二人携手拉起梁山义军,于了一番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