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梁楷的《八高僧故事图》卷,絹本、水墨淡彩,每幅26.6×64公分,上海博物館藏,是梁楷早年的工整之作,分别描绘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禅宗八个高僧的故事。
第一段:神光僧;
第二段:五祖弘忍大師;
第三段:鳥巢禪師;
第四段:香嚴智閑禪師;
第五段:圓澤法師;
第六段:灌溪閑禪師;
第七段:樓子和尚;
第八段:玄沙毘禪師。
各个人物的神态、举止和服饰刻画入微传神。山石多为斧劈皴,笔法简洁洗练,动静相映以烘托出人物的情绪,画法不同于“减笔”,是比较精细工整的一种。共有画面八幅,其中四段图有“梁楷”简款,每幅图后面都有明人用行书撰写的故事梗概,内容依次是:一、达摩面壁·神光参问;二、弘忍童身·道逢杖叟;三、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四、智闲拥帚·回睨竹林;五、李源圆泽系舟·女子行汲;六、灌溪索饮·童子方汲;七、酒楼一角·楼子参拜;八、孤蓬芦岸·僧倚钓车。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通俗生动地表现了佛教的理念和教义。
第三段《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叙述的是唐朝道林禅师传法到杭州,看见城南秦望山的长松,枝叶茂盛如华盖,于是在树上筑窠,栖息其上参禅,人称鸟窠禅师。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慕名入山拜晤,问道林:“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也懂得这么说)。”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居易顿悟,于是行礼而退。
这是著名的佛教扬善抑恶的故事,画家在描绘时有意地降低了松树的高度,使趺坐树窠里的禅师与拜谒的白居易处于面对面的位置。粱楷用细腻的笔法表现把道林禅师略带讥讽的表情、手指点划的姿态以及他善于辩说的睿智、谐谑兼备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白居易躬身聆听神态,表达出他领悟禅义后的的敬佩情态,而身后提着竹水桶的仆人,则无法理解,满脸茫然。图上人物性格鲜明,神态生动。此图卷确实历史佛教故事画中的杰作。
梁楷是南宋东平人。宁宗嘉泰间(公元1201~1204)曾为画院待诏,师贾师古(贾以学吴道子著称),又远远超过老师,据说当时画院中人见到梁楷的作品,没有不佩服的。可见梁楷在南宋画院时就有很高的声望了。梁楷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
据清代官修的《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以及厉鹗汇集的《南宋画录》统计,梁楷留下来的作品不下几十件,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只有十件左右了,而且大都不在国内了。据著录的梁楷作品的题材,多表现佛道、鬼神、古代的高人逸士,如《右军书扇》、《羲之观鹅》、《黄庭经换鹅》、《渊明像》、《钏馗像》、《寒山拾得》、《参禅图》、《田乐图》、《庄生梦蝶》、《苏武牧羊》、《孔子梦见周公》、《莲蓬变相》、《太乙三宫兵阵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