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外交风云的谢幕华章
毛泽东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成就辉煌,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
这位闻名中外的外交战略家,在其生命画上句号之前的一年时间里,又写就了怎样的撼动人心和耐人寻味的外交活动上的若干“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会见美国时任和前任总统:为冤家干一杯
1975年底开始,毛泽东几乎不能再走路了,有时全身颤抖得更加厉害,尽管这样,他还是坚持会见了最后一批美国客人。
这年12月2日,基辛格和福特来到毛泽东书房。基辛格询问毛泽东身体怎样,毛泽东幽默地用手指着自己的头说:“这部分工作很正常,我能吃能睡。”又用手拍拍大腿说:“这部分不太好使,走路时有些站不住。肺也有点毛病。”停顿了一下,他又说:“一句话,我的身体状况不好。”“我是为来访者准备的一件陈列品。我很快就要去见上帝了。我已收到上帝的请柬。”基辛格笑着回答道:“不要急于接受。”这时,不能连贯说话的毛泽东随手在纸上费力写着:“我接受Doctor的命令。”一句双关地既指基辛格博士又指医生。基辛格点
了点头。
毛泽东接着说:“我非常重视我们之间的关系。”接着举起一个拳头,又竖起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指着拳头说:“你们是这个。”然后竖起小拇指说:“我们是这个。”基辛格说:“中国方面说军事力量不能决定一切,中美双方有着共同的对手。”毛泽东在纸上用英文写上:“对。”
1976年2月21日至29日,尼克松夫妇再次访华。尽管他已不是总统,但重病的毛泽东仍按总统“规格”会见了他,双方会谈达1小时40分钟。尼克松引用毛泽东名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展望未来的中美关系。毛泽东虽步履维艰,说话也困难,但精神集中、思想活跃。有时,毛泽东以为翻译听不懂他的话,就抓起笔记本写出自己的论点。尼克松见状感到十分难受,慨叹:无论别人怎样看待他,谁也不能否认他已经战斗到最后一息了。
毛泽东沉浸在和这位前总统风趣、诙谐的唇枪舌战中,大病未愈的他脸颊上浮动着兴奋的光晕。毛泽东喜欢争论,特别是和隔海相互敌视了几十年的“头号敌人”同室争论,这更增加了毛泽东的兴致和激情。来宾们也被毛泽东的语言魅力倾倒,笑声不断。
宾主将要告别时,毛泽东颤巍巍地端起茶几上的
青瓷茶杯举了举,示意尼克松也端起茶杯。开始,尼克松不懂其举动之意,愕然地望着青瓷茶杯,但转瞬反应过来,随之也热情响应端起了茶杯,高高地与毛泽东碰杯。
毛泽东边干杯边风趣地说:“我们是几十年的隔海老冤家啦!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打不成交嘛!我们应该为冤家干一杯!我不会喝酒„„”他耸耸肩,做出无可奈何的模样,“不过不要紧,中国有句老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酒有水,以水代酒——干杯!”这次奇特的碰杯将会谈的气氛推到高潮,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会见一位前任外国元首,仅半年后的9月9日他溘然长逝。尼克松为之洒泪并于当天发表声明说:“1972年在北京会见时,我们两个作为代表完全不同的哲学观点的领导人都认识到,中美友谊已成为对我们两国利益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了。”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客观现实也有深刻的了解”,中美两国“自那时起所建立的新关系应当归功于他的这种高瞻远瞩”。在尼克松图书馆,竖立着10尊与真人大小一样的世界政治人物雕像,他们是尼克松最为钦佩的政治家,其中排在最前面的是身着中山装、穿圆口布鞋、坐在沙发上健谈的毛泽东。
最后一次接见外宾:没有做出多少成绩
1976年,垂暮之年的毛泽东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年累月地躺卧在床上办公、看书,特别是因活动量减少,身上的肌肉都有所萎缩,两条腿膝关节不能伸直,若没人搀扶,站起来都相当困难,走路就更不用说了;不仅行动不便,说话也很费劲,只能从喉咙里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肺心病不时地困扰他,常常处于严重缺氧状态。但他还是坚持尽其所能操劳国事,包括会见外宾。
1976年5月下旬,时任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访问中国,提出要见毛泽东,但由于毛泽东身体状况不允许故一直未作安排。5月27日,布托即将离开中国,他再次提出要见毛泽东,毛泽东的秘书把他的这一要求报告了毛泽东。当时,毛泽东刚吃了安眠药,但依旧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安排接见。
毛泽东两年前和布托见过面,这次相见,毛泽东是坐在自己的沙发上,已明显地行动不便,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因此只是坐着与布托会面、握手。
毛泽东问布托:“你好吗?”布托回答说:“我很好,谢谢你。”毛泽东说:“我不大好,腿不大好,讲话也不好。”布托说:“主席创造了伟大的历史,你高举着人民革命的斗争旗帜。”毛泽东谦虚地说:“没有
做出多少成绩。”
毛泽东会见布托前后不过几分钟,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此后,中国政府对外发布公告,宣布毛泽东今后不再在外交场合露面。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在巴基斯坦举行的悼念仪式上,布托对毛泽东发表了极高的评价:“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
最后一份对外电报:祝贺中朝友谊
1976年7月10日,新华社播发由毛泽东、华国锋联名致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朴成哲的电报,祝贺《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15周年。全文如下: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同志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朴成哲同志:
在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签订十五周年的时候,我们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和兄弟的朝鲜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朝两国人民是战友和兄弟。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签订的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充分体现了两国人民在长期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和伟大团结。条约签订以来,中朝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全面和深入的发展,两国人民的友谊团结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中国人民对此感到十分高兴。
中国人民热烈赞扬兄弟的朝鲜人民在自己的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和朝鲜劳动党的英明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各条战线上取得的光辉成就。中国人民坚决支持朝鲜人民争取祖国自主和平统一的正义斗争,坚决谴责任何制造“两个朝鲜”的阴谋活动。我们相信,英雄的朝鲜人民必将排除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完成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争取实现祖国自主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华国锋
一九七六年七月十日于北京
这是以毛泽东名义发出的最后一份对外电文。 最后一次关注国际消息:在木床上敲三下
1976年9月7日上午,毛泽东从休克中醒过来,嘴里忽然发出微弱的声音。工作人员按照以往的习惯,连忙抓起笔和纸放到他手中。只见毛泽东艰难地移动
着铅笔,费了很大的劲,慢慢地画出了三道似乎在颤抖的线。
看到工作人员并没有理解其中的含义,毛泽东非常焦急。过了好一会儿,他的手又慢慢抬起来,缓缓地在木床上敲了三下。工作人员这才反应过来,试探地问:“主席,您是不是要看有关三木的消息?”毛泽东当即点了点头。
三木即三木武夫,是当时日本自由党总裁、内阁总理大臣,正在参加日本国内的大选。病危之际的毛泽东还关注着三木参选的情况,关注着日本局势的变化,关注着国际风云的变幻。
当工作人员给他读了大内参上有关三木和日本大选的消息后,毛泽东才满意地点点头,安静地闭目休息了。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