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头顶的戒疤 戒疤的故事:并不是所有和尚都有戒疤 和尚的戒疤来源


  戒疤的故事:并不是所有和尚都有戒疤

  有的和尚头顶上有一些经香火烧灼而留下的疤痕,这是汉地佛教出家人的一种明显的外在标志,于是很多人都误认为凡和尚都要烧戒疤的。在一些搬演唐宋时代故事的电影或电视片里,出现在银幕或屏幕上的和尚们都煞有介事地“烧”上了戒疤,凡稍有佛教历史知识的人看了,都感到十分可笑。

wWW.aIhUaU.cOm  电视剧上动不动和尚就一头的戒疤,其实这是很不对的。戒疤是从元朝才有,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而且只有汉僧才点。其他民族不会点,切记,别给藏喇嘛也画上了。

  其实,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没有在受教人头顶上烧戒疤的规定。因此,除了汉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国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国汉族出家人,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头顶上也不会出现戒疤。

  戒疤

和尚头顶的戒疤 戒疤的故事:并不是所有和尚都有戒疤 和尚的戒疤来源

  戒疤又称香疤。指佛教徒为求受清净戒体而燃香于身上所遗留的疤痕。其行为根据或系起自于舍身供养之思想,或系为断除我执。受戒时燃戒疤www.(aIhUaU.com又称‘烧香疤’,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十二点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在家众多于受菩萨戒日的前腋、烧戒疤于手腕;出家众的戒疤多烧于头顶。关于其起源,依谈玄《中国和尚受戒·香疤考证》所述,相传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沙门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时,与七众授戒,燃香于顶,指为终身之誓。此事逐渐演变成惯例。后世中国佛教徒往往以此表示自己的信心,出家众之烧戒疤更成为是否受戒的辨识方式。然此并非佛制,且为中国所独有,并未见于其他国家。

  1983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该决议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

  为什么少林主持释永信头上没戒疤?

  在佛教僧人中有“沙弥”和“比丘”的区别,“沙弥”好比是小学徒,而“比丘”好比是满师修行人wWW.aIhUaU.cOm(受具足戒),当僧人受比丘戒时,要在头顶烧九个戒疤,以衡量和表示永不退转的修行之心。

  1993年10月中国佛教协会颁布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其中第十四条规定了“废止烫香疤的做法”的制度。也就是从此受比丘戒不再烧戒疤。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5751/348381694508.html

更多阅读

“花和尚”绰号的由来——水浒拾遗 水浒绰号由来

“花和尚”绰号的由来——水浒拾遗在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排名中,鲁智深排第十三,号称是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花和尚”这个绰号是怎么产生的呢?在宋朝时,江湖好汉都要有一个绰号,这在当时是一种时尚。不独是一百单八将,其他好汉也有类似的

三个和尚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个和尚的故事视频

我喜欢中国的寓言故事,因为简单易懂的故事里面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三个和尚"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说明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一个弱点: 窝里斗,内讧,不团结,没有凝

容易出家当和尚尼姑的八字组合~ 我想出家当尼姑

和尚命一种是指那些真正想求佛学的男人,另一种是指那些克妻注定无儿无女的男人,尼姑也是一样。想知道自己是否是一个注定当和尚尼姑的八字就来看看下面的文章吧!一、会当和尚尼姑的八字:  命理断语有云:“八字无财僧道命”(“八字无

抗金名将岳飞和金山寺高僧道悦和尚的故事 岳飞金山寺

抗金名将岳飞和金山寺高僧道悦和尚的故事觉修编著  南宋的几位抗金名将,像李纲、宗泽、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岳飞父子等等,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名声,差不多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  今天,笔者不讲李纲、宗泽打退金兵的故事,也不讲韩世忠、梁

声明:《和尚头顶的戒疤 戒疤的故事:并不是所有和尚都有戒疤 和尚的戒疤来源》为网友冬雾寒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