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 世界银行副行长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从“叛逃”者到世行副行长_世界银行副行长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 世界银行副行长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从“叛逃”者到世行副行长_世界银行副行长
台湾陆军军校毕业的林毅夫:从“叛逃”者到世行副行长

“作为一个有责任的知识分子,应该积极地去为国家、为社会而工作。”

——林毅夫



台湾军方表态:林毅夫若返台 以“现行犯”处置

2008年3月7日上午,首对台湾省籍全国人大代表林毅夫与夫人陈云英,亮相北京“两会”新闻中心,就经济、两岸关系等热点问题接受媒体记者采访。陈云英是人大台湾省代表团成员。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是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两会后将赴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今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5日开幕,全国人大代表陈云英在此间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等丈夫卸任后,最想做的事就是一家人回台湾看看。

陈云英现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被誉为“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她的丈夫是全国人大代表、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林毅夫因工作原因,再次告假,这是他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连续四年缺席人代会。

“5月份,我将随毅夫到几个国家去访问。5月中旬,世界银行会办一个欢送party(聚会),毅夫将慢慢与世行告别。”陈云英告诉中新社记者,林毅夫的任期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结束,“卸任后,他(林毅夫)将回到北京大学继续任教”,而自己也会回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谈及回国后最想做的事,祖籍福建泉州的陈云英说,最想到泉州和漳州走走,然后再从厦门到台湾去。“这条线路从来没有走过。虽然这个愿望是否能够实现还不一定,但确实是我的一种情感。”

林毅夫原名林正义,台湾宜兰县人,祖籍福建漳州,1979年从金门岛游水到大陆,之后一直未能回到台湾。近年来,陈云英每年都会从北京直飞台湾,看望住在那里的父母。

“福建过去作为对台前沿,缺少建设。现在那里到处都在建,很想去看看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在陈云英的印象中,漳州是一个农业大市,而泉州商业发达,“曾经去参观过泉州石狮的服装一条街,那里商贾云集。”

2008年6月,林毅夫履任世行后,陈云英也到美国华盛顿陪同。四年来,她大部分时间在海外,对家人非常牵挂。陈云英说,现在她还有写日记的习惯,写对事物的感受,对一些时事的看法,更有对家和孩子的思念。

作为两届人大代表,陈云英此次带来有关“特殊教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传承”的议案,希望能够推动传统文化在海外华人圈的保护和共融,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

陈云英“最想和家人一起循福建回台湾。”

林毅夫违反台“陆海空军刑法”第24条第1项“投敌者罪”,是“继续犯”,台“国防部”现行政策还是认为林毅夫若返台,会以“现行犯”作处置,从未改变。

据台湾“中央社”报道,林毅夫于1979年在金门服役时游泳投向中国大陆,现任世界银行副总裁。有台湾媒体报道称,台“陆委会主委”赖幸媛日前表示,林毅夫返台一事她不反对,但要尊重“国防部”。

对此,高华柱14日上午到台“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业务报告时,答复民进党“立委”蔡煌琅质询时说,前“国防部长”汤曜明多年前曾带领相关人员向“监察院”提出说明,调查结果显示林毅夫依旧违反“陆海空军刑法”第24条第1项“投敌者罪”。

高华柱说,“他是继续犯”,“国防部”现行政策还是认为林毅夫若返台,会以“现行犯”作处置,“国防部”对此事政策从未改变。

有媒体报道,林毅夫妻子陈云英提及儿子今年35岁,生在台湾、有台湾户籍,但正在等除役之后才要返台,不然现在回去要面临征兵。

民进党“立委”黄伟哲质询,若林毅夫的儿子返台,依法是否应该要服兵役。高华柱答询表示,“我们有一个打台球的,承认、接受大陆国籍,他现在回来也要当兵”,因此林毅夫的儿子若回来也要当兵。

他1952年生于台湾,27岁时泅水渡过台湾海峡“叛逃”到祖国大陆;留学美国时成名,却在那个出国成风的年代回到北京;坚定地选择弃官从学后,又于有所成就之时,选择从零开始,创办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当他作为一名独立学者声名远播之时,又成为世界银行副行长,进入一个崭新的、更大的舞台。这个具有传奇人生的人,就是林毅夫。

投身台军界前途看好

19岁时,出生于台湾小县城宜兰的林毅夫,考入了台湾最好的大学——台湾大学攻读农工专业。1年后,转读军队系统的陆军军官学校。这在普遍信奉“好男不当兵”的台湾,引起轰动。林毅夫因此被“军界”树为青年楷模,并被评为十大杰出青年,被蒋经国亲自接见。

1975年,林毅夫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后,又被军方送到台湾政治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攻读MBA,成为台湾较早拿到MBA的人之一。1978年毕业后,林被选派到台湾距大陆最近、军事地位颇为重要的金门马山岗哨,担任连长。那时的林毅夫,前途看好。

此时,他还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陈云英在大学时与林毅夫相识,二人一见钟情,婚后感情和睦,大儿子已经3岁,一个新的小生命正待降生。

为了理想回到祖国大陆

但是,林毅夫此刻思考的却是大的前途。

林毅夫后来在解释他为何离开台湾时说,自入读台大后,他也像历史上很多有识之士一样,一直在思考中国如何能富强。他熟读历史,特别是谙熟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屈辱史,他认为两岸最终必将统一,只有统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强大。

但是,海峡两岸分离的现实,使他心中的愿望和报效祖国的想法无法实现。每天晚上,他只能遥望对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心潮澎湃。

林毅夫听说附近部队有一名搜索排长,事前向蛙人借了“蛙鞋”后泅水游到了对岸。这个故事给了林毅夫极大的启发。

1979年5月16日傍晚,林毅夫假称当晚“演习”,下令官兵不准走出营房,若发现有人下海游泳也不得开枪。身材高大健壮、至今仍是游泳健将的林毅夫,布置好这一切之后,当晚泅过2500米宽的海峡,到了大陆。过去一直传说林毅夫是抱着两只篮球游过海峡的,2008年3月,林毅夫当众澄清,“抱着篮球是不可能游过台湾海峡的”。

刻苦攻读成经济学博士

游过那条不宽的海峡,台湾青年林正义改名为林毅夫,他放弃了在事业上已取得的一切,放弃了与家人的相聚。但在这片全新的、更为广阔的土地上,他也收获了很多。

初到祖国大陆的林毅夫,选择到北大读社会主义经济学。这一年,大陆恢复高考刚两年,北大经济系首次招收研究生。在北大,林毅夫以其既谙熟西方经济学理论、英语口语又非常流畅的优势,很快在同学中脱颖而出。

1980年,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访问北大。林毅夫因兼具经济学专业基础和英文功底,被推荐担任舒尔茨的随行翻译。在与舒尔茨的接触中,林毅夫获得了舒尔茨的欣赏。舒尔茨回国之后不久,即给北大寄来了信,邀请林毅夫到美国读博士,并为他提供全额奖学金。

1982年,林毅夫来到芝加哥大学师从舒尔茨学习农业经济。他用4年时间拿到了别人要用5—7年才能拿到的博士学位,而后,又辗转耶鲁大学经济增长中心,攻读博士后。1987年,林毅夫完成耶鲁大学博士后的研究。他毅然带着妻子和儿女,回到了北京,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从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

从总理智囊到世行副行长

林毅夫先是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3年后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

1990年,林毅夫关于1959—1961年中国大饥荒的论文《集体化与中国1959—1961年的农业危机》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杂志之一的《政治经济学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议。1992年,他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中国的农村改革及农业增长》一文,成为一段时间发表于国际经济学界刊物上被同行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之一,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为其颁发了经典引文奖。这两篇文章一举奠定了林毅夫在国际发展经济学和农业经济学界的地位。

1993年,林毅夫获得美国国际粮食和农业政策研究中心1993年政策论文奖,并以《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学奖。他在2000年出版的著作《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的第四章《价格双轨制与供给反应理论与来自中国农业的经验证据》,再次荣获孙冶方经济学奖(第九届),其他的获奖更是不计其数。

1994年,林毅夫回到母校北京大学,联合多位海外留学归来的经济界人士,共同成立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并出任主任一职。如今,该中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大本营。2001年10月,在该中心的推动下,首届中国经济学家年会在北大召开,成为中国经济学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林毅夫曾是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是经济决策智囊,也是“十五”计划起草人之一,对中国的经济决策,尤其对农村经济和国企改革等领域的政策,极具影响力。

2008年2月4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正式任命林毅夫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这是世行首次任命发展中国家人士出任这一要职。从此,林毅夫走上了一个新的能发挥更大作用的舞台。

最可能拿诺贝尔

经济学奖的中国人

红墙绿瓦,曲径通幽,别有洞天,这就是北京大学朗润园。朗润园被称为中国学术界的“少林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设在这里。经济学大师易纲、海闻、周其仁、胡大源、卢锋等,都曾在这里工作。而他们当年的领军人物,就是林毅夫。

如今,林毅夫就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易纲被提拔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海闻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张维迎则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周其仁现任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从成立至今,在粮食问题、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住房问题等几乎所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中,都有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出的声音,这个研究中心逐渐受到高层领导的瞩目,成为国家决策的高级智库之一。

林毅夫经常说:“作为一个有责任的知识分子,应该积极地去为国家、为社会而工作。”

2007年,林毅夫登上了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的马歇尔讲坛,他是第一个在马歇尔讲座上演讲的中国人。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名字命名。从1946年开始,这个讲座每年从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学者中挑选出一位担任主讲人。在过去60位主讲者中,有14个人后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鉴于林毅夫对中国经济现象的独到研究和见解,以及他在世界经济学界的地位,一些著名学者预言,他将是我国最有可能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

林毅夫简介

原名林正义,1952年10月15日生于台湾宜兰县,籍贯福建省漳州市。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委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并于2005年获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

出身台湾宜兰县的林毅夫,月底将出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多年来林毅夫一直想返乡探亲;他的大哥林旺松昨天说,盼新“政府”尽速结掉所谓“叛逃案”,毕竟两岸关系已不比当年,林毅夫只是个学者,希望能为两岸经济发展有点贡献。

对于林毅夫家人希望马英九未来能网开一面,让林毅夫回台,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罗智强对此表示,马英九目前尚未就任,现在谈这个未免言之过早。

台军方发言人昨天则声称,针对这个问题询问过“军法”单位,由于林毅夫当年“叛逃”后,台军方“依法”对他发布通缉,目前并未超过“追诉期”,也没有撤销通缉的理由,林毅夫至今仍是台湾“军法”通缉的“叛逃”军官。

报道称,林毅夫本名林正义,一九七九年担任“金门防卫司令部”马山战备连连长时,泅渡过海投大陆。二○○二年父亲过世,林毅夫想要回台奔丧,却因当年“叛逃”的罪名未能成行,当时岛内政坛也为了要不要让他回台奔丧争议许久。

林毅夫的大哥林旺松说,他因为生意往来常到大陆,也与弟弟见面,兄弟俩闲聊时,林毅夫多次提及希望能回故乡看看,与老朋友聚聚,但是如果回来还得躲躲藏藏,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台“国防部”宣称对林毅夫的“通缉”持续有效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据台湾东森新闻7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经济专家林毅夫说:“我父亲到台湾是第六代,有将近两百年时间,我个人到大陆来今年前后是30年,我回台湾祭祖的愿望,应该讲至少是跟父亲一样的。”然而,对台湾当局来说,“林毅夫”这个名字却格外“扎眼”。若干年前,当时还是“台军上尉”的林毅夫毅然泅海投奔大陆,台当局将他的行为称为“战前投敌”。近日,台“国防部”扬言,“绝对不会原谅”林毅夫等人的“不忠行为”,并将“依法”持续对其进行“通缉”。

被台当局持续“通缉”只能“遥祭”双亲

据台湾《自由时报》6日报道,在北京召开的两会中,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对林毅夫公开当选大陆公职,台当局“恼羞成怒”。据报道,台“国防部”日前发表声明称,“绝对不会原谅军人叛逃的不忠行为”。台“国防部高级军事法庭”曾于2002年以“投敌罪”,对林毅夫发出“通缉令”。在此次声明中,“国防部”特别强调,他的“投敌”行为属“继续犯”,“国防部”将“依法追诉相关叛逃人士”,以前发布的通缉令“将持续有效”。台“行政院陆委会”随后也表示,将对台籍人士出任大陆党政军职务进行了解,若确有此事,“定会依法处理”。

而林毅夫曾表示出任世银副行长,也会关心台湾经济。“到世行工作以后,我会继续关心大陆经济发展、台湾经济发展,只要我力所能及范围,我会做最大贡献。”

父亲过世时,不能回台奔丧,是林毅夫这辈子最大的遗憾,他的想法曾由代他回台奔丧的妻子陈云英口中说出:“我爱台湾,也爱大陆。” 在那个军事对抗的年代,在金门当兵,可能因为站卫兵打瞌睡而被枪毙,可想而知林毅夫作为从前线“叛逃”的“台军”, 台湾当局舆论恐怕很难接受他返乡奔丧而不必负任何责任的作法,台当局对于这些人的处罚也从不“手软”。

1996年,林毅夫的母亲不幸亡故,台当局却不允许他回台送葬。2002年,林毅夫的父亲逝世,他再度提出申请,台“总统府”和“国防部”高官却纷纷跳出来发表措辞严厉的谈话,谴责其当年“叛国”、“投共”。时任“国防部长”的汤曜明发表声明称,林毅夫的行为“严重影响台军的形象和士气”,要对他“不忠不义的叛逃行为”予以“最严厉谴责”,并将向所有官兵宣传这起“叛逃案”。“国防部军法司长”刘锦安则在“立法院”公开宣称,林毅夫当年的行为,足够判4个死刑。此后不久,“国防部高级军事法庭检察署”就以“投敌罪”对林发出“通缉令”。最终,林毅夫只得选择在北京遥祭父亲。

传奇经历,从泅海投奔大陆开始

林毅夫自从2月走马上任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后就是媒体追逐的焦点,此次台“国防部”的声明,更引起了人们对他传奇经历的兴趣。

现年56岁的林毅夫原名林正义,出生在台湾宜兰,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197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台湾大学,并因品学兼优被当局评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两年后,他投笔从戎,加入台湾陆军。他的这一举动被媒体竞相报道,当时的“行政院长”蒋经国甚至亲自召见,称赞他是“青年楷模”。1975年,林毅夫在台湾政治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被派往金门284师任连长,成为“模范军官”。戍守金门期间,他无数次隔海远眺,越来越觉得中国富强的希望在大陆一边,要为国家作贡献,必须去大陆。1979年5月的一个夜晚,林毅夫夹着两个篮球,毅然跳入台湾海峡,冒死游向大陆。到大陆后,他先是进入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接着又被派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1987年,他成为改革开放后经济界的“海归”第一人。此后,他出任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并成为中央经济决策的重要智囊。

“学者最大的荣耀是累死在书桌上”

据台湾《今周刊》报道,三十多年前放弃台大学籍投笔从戎,再由金门前线泅水叛逃,如今跻身成为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彷佛都在“急切地和时间赛跑”。

他在宜兰读初中时,每天下课后,林毅夫都必须先回家喂猪;由于住家邻近嘈杂的夜市,林毅夫匆促地吃完晚饭后,就先睡觉,到午夜十二点才起床念书,并一直念到第二天天亮。由于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林毅夫获得保送,直升宜兰高中。林毅夫曾经说:“将军最大的荣耀是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学者最大的荣耀是累死在书桌上。”

由于在台军服役期间横渡台湾海峡投奔大陆,现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的林毅夫遭到台当局通缉,一直无法返台。近日,林毅夫何时能登岛的问题再度被提出来时,台湾方面的答复仍是“遥遥无期”。台“国防部”声称,林毅夫的“投敌罪行”仍在继续,因此不存在追诉期届满的问题,“按法令可以判死刑”。

称其“投敌罪行”在继续

4月18日,台“国防部”官员到“立法院”接受质询。国民党籍“立委”刘盛良当场提及林毅夫有意返台,并询问其“叛逃”罪名的追诉期是否已届满。对此,台空军“常务次长”林于豹回答说:“林毅夫的'叛逃’、'投敌’罪行还在继续,因此没有追诉期届满的问题,按法令可以判死刑。”林于豹还补充说,如今两岸关系虽然和缓,但大陆仍是台湾地区安全的最大威胁,“林毅夫的行为无法见容于台军核心价值”。

对于军方在林案上的态度,岛内一直不乏批评之声。2009年5月1日,前台北地方法院院长胡致中写了一封信给国民党“立委”张显耀,批评台“国防部”在2002年对林毅夫发布通缉令是违法行为。胡致中认为,林毅夫投奔大陆发生在1979年5月16日,依据20年的追诉期,应该到1999年5月16日即停止追诉。也就是说,在1999年5月16日之后,台当局已经没有权利再追诉林毅夫的“犯罪行为”。

台湾海基会前秘书长、知名律师陈长文随后也投书媒体,声援胡致中的论述。台湾军方曾辩解,林毅夫始终在大陆担任公职,“投敌罪行仍在持续”,因此在2002年发布通缉令并无不妥。陈长文反驳说:“若几位在1949年国共战争中投降'匪军’的年轻小兵,今天顶着花白的头来台湾旅游。这些人是否也该抓起来以'投敌罪’论处?因为这些八九十岁老人投敌的'犯罪行为’仍在'继续之状态’。”

被校友视为偶像

无论台当局对于林毅夫采取何种态度,岛内各界对于这名“叛逃者”多持正面评价。对于台湾最高学府——台湾大学的学生来说,这名校友颇令他们骄傲。在台大网站上,很多台大学子赞美林毅夫说:“在那个年代居然就能看到大陆的发展前景,相当具有前瞻性。”台湾媒体对林毅夫的报道也充满了溢美之词,如将其与岛内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并称为“几百年才出一个的'台湾之光’”。还有媒体用大标题“从不露声色到一鸣惊人”形容林毅夫,报道写道:“全军队的人完全不了解这位27岁的优秀军官心中的梦想。台湾海峡虽然凶险,他依然决定遵循心中的人生指南针,实现心中的富强大国梦。”

虽然绝大多数台湾乡亲对于这名优秀子弟表示欢迎,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现年59岁的林毅夫何时能圆自己30多年的返乡梦,仍是个问号。2002年父亲亡故时,林毅夫曾向台当局申请返台奔丧。遭到台当局拒绝后,林毅夫无奈表示:“忠孝能够兼顾是最好的,可是人哪里有完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于台当局何时解除对林的通缉,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恐得等到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之后。

陈云英:我和林毅夫问心无愧 坚定支持国家统一



林毅夫夫妇

中新社华盛顿十一月四日电 题:陈云英:我和林毅夫一生问心无愧

中新社记者 吴庆才

“毅夫是漳州人,我是泉州人,我们回到自己祖先的土地上去,有什么不对?”陈云英在此间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快人快语地说:“我和林毅夫一生问心无愧!”

林毅夫与陈云英,一对博士夫妻,两位名人,一个是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一个是“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自从三十年前林毅夫从金门游到大陆之后,夫妻俩在各个版本的故事中都颇富有传奇色彩。

其实,在陈云英看来,所有的名利都不如家庭重要,她自称是一个传统的女人,更愿意做一个幸福的太太、骄傲的母亲、慈爱的奶奶。四日,她又一次从华盛顿飞回北京,用她的话说,此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自己四岁的宝贝孙子过生日。

对于林毅夫而言,何尝不是如此。然而,自从他离开台湾之后,就再也不能回去,甚至连父亲去世也只能由陈云英怀揣他的亲笔悼父文代为奔丧。那篇《祭父文》今天读来依然凄婉感伤:阿母病危,未能侍奉左右;阿爸抱病卧床,仍无返乡之途。黄泉路口,不得执手扶送,长留阿爸、阿母无尽之憾。终天惟有思亲泪,寸草恨无报春晖。

陈云英三日在中国驻美使馆作了一次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并接受了本社记者独家专访。谈及此事她依然心疼林毅夫。陈云英说,“现在台湾仍在追究林毅夫,所以他依旧回不去,其实撇开政党纠纷,我们只不过是回到了家乡,我们错在哪里?”

陈云英说:“我已经跟毅夫建议,你不要着急回去,你一说要回去,岛内一些势力就更来劲了,这个事情不着急。”不过,她透露,她本人经常回台湾,今年已经回去一次,最近父亲身体不太好,今年还要再回去一次,那里有自己的父母,割舍不下。

“台湾脱离祖国,造就了多少家族的悲痛”,陈云英多次说:这就是我为什么多年来坚定站在支持统一阵营的原因。国家哪一天不统一,这些家族的悲痛就无法结束。

从小在台湾长大的陈云英并不讳言对国家的热爱。她曾回忆,当她第一次到西部地区扶贫,站在西部戈壁看到被风化成一个小土包的古烽火台,陈云英的震撼难以言表:“一下子几千年的历史从脑海里闪过,我整个人都迷失掉。因为在我灵魂深处,这是我的土地,这是我的祖国,我愿意为这块土地献身。”

如今,陈云英的名字与一连串中国特殊教育的“第一”联系在一起:中国第一位特殊教育博士,第一套特殊教育丛书的编写者,第一个特殊教育研究机构、第一本特殊教育杂志、第一个特殊教育网站的创办者。

回顾自己的过往,陈云英再次引用了林毅夫经常说的四个字“问心无愧”,她说:我和毅夫每晚都是一秒钟就睡着了,我们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国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谈起林毅夫,陈云英双眸发光,满脸骄傲,甚至有一些小女人。她脱口而出:“我们家最重要的人当然是林毅夫了!”她曾笑言为让丈夫安心在世行应对经济危机等诸多问题,自己一个人身兼六职:“妻子、保姆、司机、听众、秘书,还有陪着林老师散步的'小狗’”。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登录环球网(www.aIhUaU.com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5751/4878515882.html

更多阅读

林毅夫:中国无法独自拯救世界经济

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27日表示,中国无法独自拯救世界经济,因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还不到10%,但是中国一定会起到推动作用。   林毅夫表示,如果中国经济复苏,同中国贸易往来较多的东亚国家的出口就会增加,向中国出

吴敬琏对林毅夫的评价 林毅夫的这一年

  林毅夫是去年5月底从北京来到华盛顿的,在异常的忙碌中,他已经任职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一整年。  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曾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林毅夫在世行展示了“值得尊敬的学术才能、可操作的经验、具合作精神

富豪女出租车找刺激 林毅夫谈中国经济刺激为何更富成效

林毅夫是位非同寻常的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他是第一位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世行首席经济学家。1979年,26岁的台湾军官林毅夫“叛逃”到了大陆。根据媒体的叙述,他从台湾控制下的一个岛泅水至大陆的一个岛。在大陆的改革时期,他成为一

声明:《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 世界银行副行长 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从“叛逃”者到世行副行长_世界银行副行长》为网友我记性很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