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在体验中升华
——《顶碗少年》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作 者:薛振华
单 位:果里镇闫家小学
一、研究背景: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课堂上只要处于体验的主要角色,就能激发自身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体验,他们就会集中精力、兴趣盎然的去演示,知识能够给他们留下更深印象的途径就是用他们的眼睛去发现,技能能够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去体验,老师起着点拨和诱导、关怀和勉励、尊重和理解的作用。一旦学生的智慧之火被点燃,他们的能力就会提升,老师的专业成长才能在学生成长的经历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教师在体验中成才,课堂效率在体验中提高。
二、第一次教学设计的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那些杂技表演?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其实,杂技师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教师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4.教师导读:《顶碗少年》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三、第一次课后反思:
杂技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熟悉,学生们虽然预习了课文,对于文中少年表演的难度有了初步的印象,但对于少年表演的难度大,让观看表演的人惊心动魄,学生们理解的并不到位,基于这种情况,我对课前导入做了修改。
四、第二次教学设计的课堂实录: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喜欢做游戏吗?做顶书的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如抬腿、转身等。生谈体会。 齐读课题。
„„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读了课文,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作者看了一场( )的杂技表演。
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三次表演的呢?默读第3-7自然段,边读边用铅笔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3、全班交流: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表演(出示),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此处写出了表演动作的变化,柔中有刚,省略号里蕴含着表演动作的无穷变化。
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对碗的描写衬托出少年表演技艺的高超,同时也可以看出表演的难度很大。
课前体验,谈体会。
“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
欣赏视频
带着感受配乐读第二自然段。
五、教后反思:
以前我总不敢放手,只用一节课上完一篇课文,哪怕是略读课文,因为从各个教参里告诉我们要教会学生的内容太多了,总是难以取舍。不过今天的课却引起了我的思考。何谓略读课文教学?不就是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吗?今天的这节课让我看到曙光了。学生在预习课文后,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对顶碗少年表演的难度有了深入的理解,对于理解少年表演的难度以及惊心动魄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六、研究结论:
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学生可以在教学中不断的接受知识,积累经验,但这种知识和经验往往是平面的,抽象的,难以内化为学生独特地知识和经验结构。这就需要在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建立一个通道,这个通道就是体验。通过这个通道,学生能够迅速融入到认识的对象之中,从物境到情景,再到意境。也就是说,体验打破了学生学习中机械孤立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得新的结果和感受。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