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道枢·众妙篇》汇集了许多具体的养生修持的理论与方法,僧人千岁沙门托出了他自称的“七气之诀”。它是以导引按摩为主,兼及存神的综合性功法。
宋代皇室尊崇道教,尤其是徽宗赵佶更是痴迷。对此,《道枢·众妙篇》中也有所体现。《众妙篇》汇集了许多具体的养生修持的理论与方法,其中有一段文字专门记载了宋徽宗问李传关于内丹之法的故事。当时在座的还有道士丹元子、象山子以及僧人会稽千岁沙门等。
宋徽宗首先倾听了李传与丹元子的内丹与炼养之说,并做了首肯,这时僧人千岁沙门托出了他自称的“七气之诀”:
一日叩:叩齿七过,以集其神,心中作观,每一叩齿而念一星。星者,魁、魑、魅、魍、魉、鳄。
二日托:托者,先举左手如托百斤,右手亦然,各上下十八过。
先引左手如挽弓(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日张:张者,先引左手如挽弓,挽弓已,则以足张弩,右手及足亦然,各十八过。
四日摩:摩者,摩左右手热以摩其耳,谓之发水,次摩其目,各三十六过,谓之发火,次摩其面以及其身中。
五日摇:摇者,以左右手叉腰,盘足而坐,左摇二肩背甲,右亦然,各十八过。
六日揩:揩者,以左右手相揩热,以揩二肾堂,使热。
七日漱:漱者,漱之津液满口方咽之,三过,然后以左右手相揩热以摩丹田而无数。
左右手相揩热(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以上七法虽冠以“七气之诀”之称,但从具体功法分析,它并不属于气法范畴,而实际上是以导引按摩为主,兼及存神的综合性功法。因此,我们称之为“七气诀”导引按摩法,则更为合适。
从功法来源看,此法虽出自沙门之口,但其每一具体功法却都能在一些道教导引法中找到其原形。譬如,第一、七两式为叩齿、咽津及集神之法为道士修持之常见功法,在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中即已有之;第二、三两式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之“天竺国按摩”和“老子按摩法”中都有类同者;第五、六两式还分别与钟离八段锦中的“左右辘轳转”和“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相同。
总的看来,会稽千岁沙门的“七气诀”导引按摩法定然源自道教,这也正是宋代佛道圆融在养生功法上的表现。
虽然此“七气诀”导引按摩法莫不源乎道教,但与其前的道教导引按摩法相比,也是有所创新的。譬如,此法第一式中的存念北斗七星的做法,为道教导引按摩法所无。对北斗七星的信仰是中国古人的传统,并为道教所吸纳,如《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天,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叩齿存神也是为道教导引按摩法所常用,不过,所存之神一般为身神。此“七气诀”导引按摩法将叩齿与存念北斗七星之神相结合,这算是开了一个先例。
对北斗七星的信仰是中国古人的传统(资料图 图源网络)
再者,道教中的导引按摩之法往往比较繁芜,尤其是在唐末五代之前更是如此。但从唐末五代开始出现了一个简约化、套路化的趋势,如钟离八段锦法和蒲虔观的“小劳术”的出现即是例证。此“七气诀”导引按摩法也是适应了这一趋势。这可使得本来繁芜的导引按摩之法变得简约易行,从而可成为人们日常保健之法门。(编辑:怀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