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 祖先 中华上古祖先陵寝



概况:

              盘古氏 上古时期 盘古 南海 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

              有巢氏 上古时期 纯系传说,具体情况无考

              燧人氏  上古时期 纯系传说, 传商丘古城西南有古冢

  伏羲氏 原始社会 太昊陵 河南淮阳 湖北襄阳等 传说之陵

  女娲氏 原始社会 女娲陵 山东济宁 山西赵城等地 传说之陵

  炎帝神农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32世纪) 炎帝陵 湖南酃县 传说之陵

  黄帝有熊氏或轩辕氏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6世纪) 黄帝陵 陕西黄陵县,山东 甘肃 河南等地传说中黄帝陵很多,一般以陕西黄帝陵为正

       颛顼高阳氏 原始社会 颛顼陵 河南杞县高阳 传说之陵

  帝喾高辛氏 原始社会 帝喾陵 河南滑县 陕西 阳等地 传说之陵

       少昊金天氏 原始社会 少昊陵 山东曲阜 传说之陵

  帝尧陶唐氏 原始社会 尧陵 山西临汾,山东东平等地 传说之陵

  帝舜有虞氏 原始社会 舜陵 湖南宁远县 山西省运城市两处  传说之陵

  大禹 原始社会(约公元前22世纪) 禹陵 浙江绍兴 传说之陵

 

女娲陵

 

 

女娲,上古之帝,居三皇之首的伏羲氏的姐姐,她是人类的始祖。神话故事传说:自盘古氏开天辟地以来,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由于西北天不足,故西北风吹来极寒,常常毁坏禾稼,冻死人畜,物被摧残,人受寒冻之苦,故大地荒凉。地不满东南,淫水滔滔,热气腾腾,四时炎热,虽草木茂旺,而居民鲜少。西北天不足,虽女娲氏炼石补之,究属所补之天,故黄河流域,秋冬仍然寒流侵袭。地不满东南,虽女娲聚芦灰止淫,于是滔水清涸,人物安然。然而仍热气腾腾,故春夏黄河流域称东南风为火风。从女娲氏补天法地,由此四时定、万物生,人民甘食而乐居,怀土而重生,鸡犬之声相闻,邻里和睦相处,其治不言而信,不化而行。

女娲陵,又称娲皇陵,在山西省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东八里侯村。正、副陵各一,皆在庙后。东、西相距四十九步。居左者为正陵,其副陵相传葬衣冠者。始建年代无考,据《平阳府志》载唐天宝六年(747年)重修。唐以后历代屡有修茸。女娲陵原规模宏大,建筑风格极具皇家气派。

多年来,“女娲陵’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对这一珍贵的历史遗迹也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太昊陵( 伏羲)



 

 伏羲的主要功绩:一是教民作网用于渔猎,大大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同时教民驯养野兽,这就是家畜的由来。二是变革婚姻习俗,禁止家庭内婚姻,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结束了长期以来,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状态。三是始造书契,用于记事。四是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乐曲歌谣,将音乐带入人们的生活。五是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为后代治理社会提供借鉴。六是创制古代历法。七是创立了八卦。伏羲八卦图是伏羲根据河图和洛书图研创的简易图。

 伏羲时社会秩序已定,有家庭,有姓氏,懂历法,知术数,用文字记事,靠渔猎与家养生活,聚会时能演奏陶埙、琴瑟等乐器。社会有最高统治者,他们任命官员进行社会管理,统治地域分而治之。具有较为完整的社会管理体系,社会形态基本是成熟的。形成世界最早的国家,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好人的条件。  伏羲是龙图腾的确立者.。

   “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河南省淮阳县,传说是“人祖”伏羲氏即太昊定都和长眠的地方。陵墓位于淮阳县城以北的蔡河边。太昊陵包括太昊伏羲氏陵和为祭祀地而修建的陵庙,是我国著名的三陵——太昊陵,黄帝陵、大禹陵之一。原占地面积875亩,以伏羲先天八卦数理兴建,是中国帝王陵庙大规模宫殿式古建筑群之孤例,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是一座气势磅薄、规模雄伟、殿图豪华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皇朝祖圣地。”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伏羲氏生成纪(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境内),长新乐(在今河北),死宛丘(古陈州宛丘县,在今河南淮阳)。故有陵墓在淮阳说法.

据《陈州府志》记载:太昊陵在春秋时已有陵,汉以前有祠。太昊陵人文始祖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世界各地几百万人涌向淮阳县太昊陵庙朝圣伏羲,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游客人数日达数十万。以“单日参拜人数最多的庙会”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太昊陵庙会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太昊陵人祖祭典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炎帝陵

湖南炎陵县炎帝陵 

 陕西宝鸡炎帝陵

炎帝,号神农氏,为神农氏族始祖,始生地在姜水;黄帝为轩辕氏族的始祖,始生地在姬水。《国语》中记载,大约在5000年前西秦大地上活动着一支母系氏族部落--有蚶氏,后产生双胞族炎帝和黄帝,黄帝部落生活在渭河下游,后迁移至中原地区。炎帝部落生活在宝鸡一带,炎帝部落以宝鸡为中心,沿渭河向四周扩展,以经营农业著名。开始建都陈,再迁往鲁,建都曲阜。

宝鸡是炎帝的发祥地。炎帝生于宝鸡天台山的蒙峪沟,长于姜水,是农业之神,医药之圣,因以火德王,故名炎帝,号神农氏。 《白虎通.号》中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

在发展中,炎帝部落与南方的蚩尤发生战争,求助于黄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以后炎黄两部落联盟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炎帝的族人最初的活动地域在今陕西的南部,后来沿黄河向东发展,与黄帝发生冲突。在阪泉之战中,炎帝被黄帝战败,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合并,组成华夏族。后来,炎帝部落一部分南迁,足迹两湖,一部分仍留于黄河流域融合于其他氏族部落之中,仍奉炎帝为祖。现在湖南的炎陵县也有炎帝陵,湖北的随州也称为神农故里,原因在此。

炎帝陵争议较大。目前,两处名气较强。一是湖南省炎陵县的炎帝陵;二是陕西宝鸡的炎帝陵。谁为正宗,尚无定论。但以宝鸡的炎帝陵为最早。

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19公里的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公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炎帝陵是炎黄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研究炎帝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活动于一体的胜地。自唐代以来,大、小祭祀连年不断。 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黄帝陵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或有熊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圣人和贤明君主,又是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他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初始文明,被尊为“人文初祖”。 黄帝起于陕西北部,后在关中一带活动,最后达于今河北涿鹿。炎帝发祥于关中,后达于山东。而山东地区有东夷部落,其首领之一便是蚩尤。涿鹿之战,蚩尤战死,炎黄部落联盟统一了中原。后来,传说天降黄龙传天帝御旨,要已经118岁的黄帝归天,于是黄帝骑上龙背飞升。行到故乡一带,黄帝要向父老乡亲告别,百姓围住黄帝,哀求他不要走,奈何天命难违,黄帝又重登龙背飞天而去,百姓只拽下了黄帝的衣襟,抖落了他的冠,于是起衣冠冢于黄帝飞天之地桥山,而称黄帝陵。故此黄帝陵为衣冠冢。令人称奇的是四周黄土山岭都是童山,光秃秃的,惟有桥山古树参天,柏木森森,令人不免神飞遐想,或许真有黄帝,他的生命力真个永葆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据记载,最早举行祭祀黄帝始于公元前442年。自唐大历五年(770年)建庙祀典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的场所;1962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每年清明、重阳均在此进行祭祀典礼,特别是清明祭祀已成中华民族传统祭祀盛典,2004年开始每年对黄帝陵祭祀升为国家公祭。众多海内外华夏儿女心神向往,纷纷前去谒拜。祭黄帝陵,有文字记载的信史出于《史记》。汉武帝北巡朔方凯旋长安时曾于桥山祭黄帝之陵,距今已有两千年了。今天,祭黄帝陵是华夏子孙,地无分南北,人无论何族共同维系同胞之情的象征性仪式,其庄严与神圣的内涵早已越过时空。

 据历史记载和文物佐证,位于河南新郑市区北关的轩辕丘,就是黄帝出生的地方。黄帝故里建于此。

 

易中天中华史 祖先 中华上古祖先陵寝

 少昊陵



据传,太昊族(该族分两支,原支在淮阳发展为华夏族,东迁一支在曲阜发展为东夷)的文化,因此称为少昊。

少昊,号金天氏,五帝之一。建都穷桑,又号穷桑氏,以百鸟为官名。后自穷桑徙都曲阜,修太昊之法,“以金德王天下”。他在位八十四载,寿百岁而崩。“能修太昊之法,以金德王天下”。公元1012年(宋大中祥符五年)垒石成墓,雕石像。公元1111年(宋政和元年)用万余块石砌起陵坛。

在少昊诞生的时候,天空有五只凤凰,颜色各异,是按五方的颜色红、黄、青、白、玄而生成的,飞落在少昊氏的院里,因此他又称为凤鸟氏。少昊开始以玄鸟,即燕子作为本部的图腾,后在穷桑即大联盟首领位时,有凤鸟飞来,大喜,于是改以凤鸟为族神,崇拜凤鸟图腾。不久迁都曲阜,并以所辖部族以鸟为名,有风鸟氏、玄鸟氏、青鸟氏,共二十四个氏族,形成一个庞大的以凤鸟为图腾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会。少昊在位期间,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设工正、农正,分别管理手工业和农业,以发展生产。同时还“正度量”,即订立度量标准,并观测天象,制定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

少昊陵位于曲阜城东4公里处的旧县村东北,有“中国金字塔”之称。传为少昊的墓地,是中国著名古陵之一。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据记载,黄帝之子少昊建都穷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寿百岁而终,葬于鲁故城东门之外的寿丘。

还有传说少昊是黄帝的儿子,黄陵、炎陵之外,少昊陵是炎黄文化最伟大的象征。是北宋时用石块叠砌的。殿前有大量明、清皇帝和大臣们祭祀少昊留下的祭文碑。  新中国成立后,又三次重修。现在的陵园占地125亩,座北向南,沿南面神道而入,依次为石坊、陵门、享殿及东西配房,三进而后即“中国的金字塔”,象一尊上古的宝鼎,倒扣在地上,饱经烈日风霜的面貌透露着神秘的气氛。周围古柏参天,荒草没膝。陵园内有重修陵墓和历代祭祀的纪事碑石刻多座。陵阔28.5米,高8.73米,顶立12米,陵墓顶供奉石刻少昊像,状如金字塔,故有“中国金字塔”之称。

颛顼、帝喾陵

 

 

黄帝晚年,以仙人广成子、容成公为师,用顺其自然的方法,使三界大治;功成名就,遂生退隐之心。他派遣夫役开采首山铜矿,在荆山下铸造宝鼎。宝鼎铸成的那天,天外飞来一条巨龙,垂下龙髯相迎。黄帝乘龙飞往九重天外。

颛顼乃北方水德之帝,上古“五帝”中的第二位帝王,本姓姬,又名颛畜、颛玉、玄帝、黑帝、北方之帝。是轩辕黄帝的孙子。颛顼帝的父亲名昌意,娶蜀山氏之女昌仆(又名女枢)为妻,在若水(今四川省泸水之打冲河)生下颛顼。因最初建侯国于河南杞县的高阳,故号为高阳氏。12岁时,追随伯父少昊金天氏学习政事,20岁继金天氏帝位,迁都于帝丘。颛顼在位78年,终年98岁。

 颛顼死后,侄子高辛继位,即帝喾。帝喾的儿子:有娀氏女简狄生契。陈锋氏女庆都生尧。

河南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三杨庄土山之阳,人称“二帝陵”。是上古时代“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 。颛顼陵居东,帝喾陵居西,两陵相距60 米。其西为帝喾陵,故又称颛顼帝喾陵。占地面积350余亩,南北长2050米,东西宽1060米。早在4400年前,继黄帝轩辕氏之后,相继而立。陵地古属东郡濮阳,金大定七年(1167年)划归滑县,1940年划归新置的高陵县,1949年划入内黄县。 颛顼帝喾陵历史久远,传统祭祀活动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汉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830年)建庙,宋乾德六年(968年)修,金大定七年重修,元代后又多次修葺。建筑宏伟,古朴典雅,碑碣林立,松柏蓊郁 。历代王朝祭祀不绝,始建年代无考。唐大和四年(830年),陵前建大殿5间,大殿内塑二帝像。殿外东南有碑林。元初,又在陵园四周及二陵之间,修砌了砖墙。每春秋两季,或封建改元便遣官告祭。清宣统年间,黄河故道风沙南移,陵园俱被风沙掩埋。现仅存一个大沙岗和二通石碑,一通石碑全露在外,上书“颛顼陵”三颜体正楷大字,大气磅礴,雄伟绝伦。另一通书“颛顼帝喾陵”,石碑仅露地尺许,为元天历二年(1329年)所立。

尧陵

  

尧是黄帝的后代 ,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姓尹祁,号放勋。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的儿子 ,因封于唐(今河北唐县、顺平一带),故称“唐尧”。在放勋十五岁时封为唐侯 , 他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 , 发展农业 , 妥善处理各类政务 , 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 , 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 尧20岁时,接替帝喾当上了中原部落联盟的大首领。

据传唐尧出生在顺平县 ( 原完县 ) 的伊祁山 ,,因此伊祁山就又称作尧山。尧山南有庆都山 ,,传为尧母庆都出生地 ,庆都逝后葬于望都(今河北望都县) ,望都之名即由登尧山望都山而来。望都县城内有尧母坟 ,北关有尧帝庙。

尧当上天子后,为便于统治天下,也为了首都免受洪水威胁,将首都从帝丘迁到平阳(今山西临汾),所以平阳留下了很多尧的遗址。  

尧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的西侧,这里的确是一处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涝河从北向南经陵前绕陵南泄,陵周土崖环抱,丘陵耸峙,松柏苍翠。陵前有祠宇,相传为唐初所建,现存的尧陵和祠宇规模虽不甚宏大,但布局严谨,环境甚佳。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平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舜陵

 

       舜是在尧死之后的帝王,史称虞舜,姓姚,名重华,黄帝的第九代孙,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被尊崇为五帝之一。尧死后,舜即位,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经济,安定民生,实施教化,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在位39年。他重新修订历法,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特别是命禹治平水患,使民安居乐业,故受万民拥戴。舜生于诸冯(今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永济市古称蒲坂,史为舜都),因品德高尚而被尧选为接班人。舜帝是中华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所开创的德孝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种说法,舜帝死并葬于鸣条岗,又一说瞬到南方巡守时,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称为“零陵”。故瞬帝陵有山西永济和江南九疑山两处。目前,学者支持九疑说居多。太史公在《史记》中为后人留下了关于先祖舜帝的宝贵史料,记载了舜埋葬的地方——江南九嶷。

       秦汉之前早已有了祭舜的成例。据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图既有关于舜陵的标志,说明祭舜已经成了当时的一项重大政治活动。根据各种史料分析,祭舜始于夏代。历代官方在拜祭舜帝时,还撰有许多祭文,因年代久远,保存至今者不多。但仍然有元结、吕温、朱元璋、康熙、乾隆、薛岳等为舜帝歌功颂德的文告,流传至今。

江南舜帝陵始建于唐代,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经过多次修缮,现整个陵庙占地500多亩,其中建筑占地面积达4万余平方米,建有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朝房、祭碑房、神道及石像等。目前陵庙祭碑廊内保存了历代祭碑36方,陵庙分为两个自然院落,共11个单体建筑,三面筑宫墙,宫墙内中轴线上由北至南分别为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陵区里古木参天,香杉、将军树挺拔葱郁。在陵庙里面古人留下的《禅让图》、《仁孝图》、《二妃泣竹》、《南巡图》、《韶乐图》壁画分别表现了舜帝“明德”的故事;舜陵附近的娥皇峰、女英峰、美女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讲述了舜帝奏韶乐及二妃娥皇、女英抚竹泣夫的动人传说。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区以北10公里鸣条岗的舜陵,是近年据原有舜帝陵庙扩建而来 。分为南景北陵两大区,南景区分为舜帝大道、舜帝广场、舜帝公园三部分,北景区则分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舜帝陵庙神道两旁保存有五株树龄在4000年以上的古柏,且每一棵活柏怀里都抱着一棵死柏,甚为奇特,被称为“夫妻柏”或“连理柏”,东边一株树干形似龙爪,树根形似龙椅,相传当年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休憩,故这棵树又称为龙柏。而舜帝陵上也有一株树形奇特的古柏,已有2000余年历史,五个主枝形似虬龙,民间称为“五子登科”。陵前有两块石碑,上碑刻“有虞帝舜陵”,下碑刻“舜帝陵”。

舜在年老的时候,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确定了威望最高的禹为继任者。故舜与尧一样,都是禅位让贤的圣王。

禹王陵

 

 

 

 

夏禹是上古时代一位伟大的治水英雄,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开国之君,被后人尊为立国之祖。大禹作为中国第一王朝的创建者,是古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王”。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水洋洋而不息,大禹受命治水:“八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百姓历尽艰辛,终于治平了洪水之患。

禹王陵位于浙江省绍兴东南会稽山北麓,距城约3公里。禹做了皇帝以后,“巡守大越”在此病故,葬于会稽山下。现存的大禹陵碑亭是1979年重建的,亭内巨碑上刻有“大禹陵”三字。禹陵古称禹穴,为大禹之葬地,它背靠会稽山,前临禹池,古朴肃穆。后人历年凭吊祭祀。 据当地人说,即使极有生命力的竹根,凡延伸到大禹陵的区域,竹子无一不枯死,非常神秘。

大禹陵景区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组成。从大禹陵牌坊进入神道,两旁陈列有五对神兽,过禹贡桥、青石棂星门,拾级而上,越百米甬道,便到达大禹陵碑亭。禹陵的左侧是禹祠,祠前水池,名叫放生池,园内有一千年古井——禹井。禹陵的右侧为禹庙,是一组宫殿式建筑群,从南边到北边的景点依次是照壁、岣嵝碑亭、午门、拜厅、大殿,窆石亭、宰牲房、菲饮泉等景点,它是我国东南的一大名胜古迹。有“北有黄帝陵,南有大禹陵”说法。古典风格建筑群,由禹陵、禹祠、禹庙三部分组成,占地40余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5951/405140859097.html

更多阅读

易中天的《费城风云》 易中天汉代风云人物

易中天无人不知,他的品三国更是妇孺皆晓。除了品三国外,他的品人、品城等书,据说销量也被带动。不过,相比之下,他的这本书,知道的人就少了。那就是:《费城风云——美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彼,印数是3万册。

转载 易中天先生,这叫险恶 险恶先生

有趣原文地址:易中天先生,这叫险恶作者:丁启阵口臭与心恶丁启阵我一直以为易中天先生是个水平线以上的学者(孔庆东现在还说易中天“才学还不错”)。但是,他近日发表在博客中的《论孔庆东不是王八蛋》一文(易中天新浪博客2012-01-2100:41:

易中天《中华文明史》的五大短板 中华文明史 易中天

我喜欢易中天的书,能买来的都买了,而且全部都读了,他的才气、文笔罕有其比。最近他的《中华文明史》陆续出版,不仅调动各种媒体大肆宣传,还到很多大学巡讲。前两天到他的老本营武汉大学演讲,有上万人参加。我乐见易中天这样有影响的人来宣

易中天品三国MP3下载52集全 易中天品三国52集

《易中天品三国》MP3语音 第01集:大江东去《易中天品三国》MP3语音 第02集:真假曹操《易中天品三国》MP3语音 第03集:奸雄之谜《易中天品三国》MP3语音 第04集:能臣之路《易中天品三国》MP3语音 第05集:何去何从《易中天

读《闲话中国人》有感 易中天 闲话中国人

读《闲话中国人》有感老公给我买了一系列易中天的作品,读过《品三国》后,我又拿起了《闲话中国人》阅读,我想知道,做为厦门大学教授的易中天,是如何品读中国人的。我以为,易中天会写一本官样文章的正书,从学术角度把中国人抽象化,理论化,然

声明:《易中天中华史 祖先 中华上古祖先陵寝》为网友人心改革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