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来,融汇百家,自成一家
章丘五中科研兴校奥秘解析
随着七年七连跳的“低进优出”高考高速增长,与之同步的是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以及弥漫于校园的乐学进取的青春气息,是什么成就了这一办学“奇迹”?山东省济南市章丘五中给出的答案是,培根固本,催花促果——以思想之根催开教研之花,让教研之花结出累累硕果。<?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章丘五中始建于1979年,现有教学班64个,在校生4400多人。本世纪初,章丘五中就提出了“先学一家,融汇百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的教科研指导思想,先后经历了初学理论的“目标教学”、浅层实践的“诱思探究”、理性反思的“有效教学”和创新发展的“高效教学”四个研究阶段。纵观每一阶段,无不以理论为先导,以思想为动力,以课题为载体,以实践为旨归,以效能为目的,从而开创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喜局面。
初学理论的“目标教学”研究阶段
章丘五中的教研改革是从问题开始的。虽然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上世纪末应试教育倾向仍然十分明显,许多教师仍把“水多泡到墙”“时间加汗水”等当作制胜的法宝,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质量却始终在低谷中徘徊。学校教育遭人病诟的不只是升学率的不尽如人意,还有应试教育对学生身心的摧残。面对高耗低效、畸形发展的教育现状,时任校长拨云见日,鲜明地提出了“靠理念超前求突破,向改革创新要质量”的发展思路。
1999年3月,章丘五中引进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拉开了学校教研教改的序幕。学校全体领导率先垂范,通过“集体培训、个人学习、理论考试”等方式,带领全体教师学习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亦称“乐观主义”教学理论)及其“控制学习”和“合作学习”两大教学法。
布鲁姆的教育思想使章丘五中的教师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逐渐打破了将学生分为优生差生的偏见,转而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积极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同样的发展。这一认识的转变,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思想基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以提高成为可能。
同时,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从而为学校制定教育教学目标提供了有操作性的理论和实践依据。2003年,校长李永东主持的省级科研课题《高中单元目标教学的研究》结题,并于2004年获得山东省教育部门优秀成果一等奖。这一理论研究成果在章丘五中此后的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显著的引领推动作用。
思想的根须只有扎进深广的沃土才能汲取更多的营养,章丘五中在这一阶段还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赞可夫的“一般发展论”及其所提出的五条“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在本阶段,尤其在此后的高效教学探索中,我们都看到了这一理论的指导作用。
掌握学习、合作学习、目标分类、一般发展、强调学习的内部诱因、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先进的教育思想给了章丘五中老师们全新的思考,为他们提供了改革的方向与动力。在教学中,老师们逐渐抛弃了“一本教材、一个教案、课上满堂灌、课下作业补”的积习,开始关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并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自此受到尊重,教学不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着重于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把握事物的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着重引导学生寻找掌握知识的途径,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教研改革的效果初步显现,教学成绩也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
浅层实践的“诱思探究”研究阶段
理论的牵导作用毋庸置疑。但是要从古往今来恒河沙数般的理论浩海中选择一项适合自身实际,且高效管用、可持续的理论,用以指导改革实践,却绝非易事。尤其是在知识爆炸,新思想、新理论、新观念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这样的选择需要更深刻的思考和更敏锐的目光。
2002年9月,李永东任章丘五中校长,学校开始将改革的目光聚焦于课堂,提出了“先学一家,融汇百家,发展创新,自成一家”的教研改革发展目标。经过深入研究抉择,章丘五中一班人看到了“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在教改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并果断决定以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的这一理论为基础,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再进一步。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遵循“实践丰富科研,科研形成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如此循环往复”的教育科研路线,“操作性强,易学,实用,有效”。章丘五中把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为首选教学理论书籍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并两次邀请张熊飞教授来校讲学,章丘五中也成为该项目的重点实验基地。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基本宗旨是“教贵善诱,学贵善思,以诱达思,启智悟道”,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突出一个“诱”字,学生要突出一个“思”字;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要按照“探索、观察—研究、思维—迁移、运用”的因果层次关系构建任何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同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始终落实好“创设情境、激发情意;及时反馈,促进同化;全身活动,心灵体验”这三个要素的全程贯穿性。
基于这一理念和方法的课堂教学,一扫“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满堂灌、注入式的课堂教学沉疴,真正赋予了学生以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因而获得解放,学习的内在动力得以空前释放,教学成绩也迅速得到提高。当年,章丘五中的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就从全市第五跃升至第二名,让老师们着实看到了教研改革带来的“真金白银”。与此同时,章丘五中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巴班斯基《最优化论》、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等,为此后的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研究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
2004年,李永东主持的研究课题《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在新课程中的运用》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2006年结题)。同年秋季,当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时,老师们惊喜地发现,新课程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与诱思探究教学主张的“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的教学目标竟如此吻合;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与诱思探究教学的“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全面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观念也竟如此一致。这样的思想引领、改革先行,让章丘五中在新课程改革中占得了先机。
改革正未有穷期,章丘五中顺势规划了“理念领先、典型引路、全员参与、单向反思、双向交流”的教科研思路,按照“分类推进、循序渐进、贵在坚持、重在实效”的原则,以科研推动教研,以教研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推进,在“自主达标式”教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主体探究式”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初步构建形起了“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突显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为主攻,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特色。所有这些,使教育思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成果成为可能。2004年王林凯同学摘取济南市理科之冠,2006年孙波同学荣膺章丘市理科之冠,二人先后被清华大学录取。同年,在济南市首届“全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高中学段”团体总分第二名。
理性反思的“有效教学”研究阶段
从2008年开始,在经过了前段丰厚的思想储备和理论积淀后,章丘五中的老师们已经逐渐完成了从“先学一家,融汇百家”向“发展创新,自成一家”的过渡。于是,学校适时引导老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通过学习、积累、研究、反思、总结,把零碎的东西系统化、杂乱的东西规律化、经验的东西理性化,构建自己的教学系统,形成自己的方法策略,彰显自己的风格特色,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力争使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学校相应实施了以“课堂改革、课题研究、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三课工程”,激励教师围绕“三课”进行项目研究和课题研究,并围绕“三课工程”开展异彩纷呈教研活动,不断打磨完善,终于形成了具有章丘五中特色的“导学一体 主体探究”高效生态教学模式。2011年10月,学校出台了《章丘五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办法》,全力推行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案一体的导学案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使之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线路图,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幸福。山东省教科所立项课题《章丘五中导学一体、主体探究有效生态课堂教学模式》于2013年6月顺利结题,并获山东省教育部门优秀教科研成果一等奖。这一阶段,章丘五中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初步构建起了学校课程体系。济南市教科所专门在章丘五中召开了济南市教育科研现场会,全面推广了章丘五中的研究成果。
迄今为止,章丘五中共立项“校级课题”五批,上百个课题顺利结题;承担国家、省市级以上课题19个;2006年被评为全国教科研示范基地,课题“主体探究式教学研究”荣获全国教育管理科研成果优秀奖。其间,老师们撰写各类教研论文500多篇,有60余篇获全国一等奖,20多篇在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
起于思想,立于理论,成于实践。其实,现实中不少学校也都在倡导读书,研学理论,但往往不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的改变和教学实绩的提升。章丘五中的成功恰在于他们在博采众家的同时,找到了符合时代发展和自我需求的理论支点,并开创了一条用理论改造实践的有效途径,这就是以课题为中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了理论对于现实教学的改造与重建,并且最终落实在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上,也因此避免了空泛学习的空疏与不可持续。
章丘五中的经验还在于始终把教育科研作为“一把手”工程。在李永东看来,校长要做一个思想上的引领者、行动上的践行者。不仅要主持制定科研规划和重大决策,还要主动承担重点课题研究,并组织班子合力抓,带动下级层层落实,由此才能确保学校对教研改革的指导既高瞻远瞩又紧接地气。李永东经常思考的问题是:目前学校在哪里,我要把学校带往哪里,怎么带往那里。有这样的大思考,才会有人生的大智慧,事业的大追求,才会带领学校实现对现实的超越,步入一个全新的天地。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无疑是教育的前提。大思考、高境界来自于读书,除了读布鲁姆、安德森、加涅、赞可夫、巴班斯基、维果斯基、苏霍姆林斯基、张熊飞、皮连生,章丘五中还组织领导、教师学习《学校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现代心理学著作,并广泛涉猎《教育经济学》《教育评价学》《教育社会学》《人口学》等相关知识。
章丘五中的老师们对教育的爱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爱。章丘五中一位目前已成为副校长的一线教师写道:布鲁姆站在行为主义立场上的目标分类和评价理论,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开始考虑到评价的手段,否则教学目标就会落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虽然不免繁重教学任务和理论素养、研究条件的限制,但是,我们是教育过程的当事人、教育活动的直接实践者——我们占有大量的教育教学第一手材料并需要加以总结和升华,我们面临着大量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要加以解决。这不仅使得教育科学研究成为可能,而且成为我们的优势。
创新发展的“高效教学”阶段
根深须广,只为一树繁花硕果。在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博采众家、探索改革之后,章丘五中的教研改革终于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高效教学”研究阶段。也正是在这一阶段,让章丘五中形成了独创的“SCE”品牌。
2013年新学年伊始,章丘五中将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教学策略研究上,即“如何学”和“如何用更少的时间学”。这次,他们选择了曾独创我国“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模型”的华东师大皮连生教授的《智育心理学》。在皮连生看来,认知策略是一种教学生学会如何思考的知识,这种知识能使学生有效地学会学习,这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基于这样的理论,章丘五中开始了以“教学策略”为中心的教改研究,并最终创建了包括“共享(share)式备课”、“建构(construct)式学堂”和“嵌入(embed)式评价”在内的全程高效教学的“SCE项目教学系统”。
首先,“项目”是指学校的教学管理自上而下全部采用“项目管理”的策略,如级部教学团队、学科备课组团队、课堂学习共同体和具体教学的重点探究点、宿舍生活小组等均采用“项目管理”“项目合作”“项目互助”的策略。例如:“备课项目合作组管理模式”指将学科组的老师分成几个项目合作组,每组承担若干个教学项目,根据备课组长分配的任务,提前一周在合作组内研讨、备课、搜集资料、编制设计,在学科组集体备课之前提供主备资料,用于大组集体备课时的讨论研究。
所谓“共享式备课”,是指在项目合作组提前准备的基础上,将“导学案和导教案初稿”“评价题目”“班级作业组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策略”“准备过程中的核心设计思路和遇到的困惑”等,以说课的形式提交大组集体备课,共同商议完善集体创优的备课过程。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阶段,他们将共享式备课细分为五种类型:1.基于教学策略的共享式集体备课(主要针对新授课)、2.基于课程整合的单元章节集体备课(主要针对单元章节复习)、3.基于高考二三轮复习阶段三种集体备课、4.基于学情教情的个人二次备课、5.基于班级作业组集体创优的协调式集体备课。例如,“基于教学策略的共享式集体备课”是共享式备课的基本模式,主要按照“三步六环节”的操作流程进行。第一步:项目准备,每个项目合作组根据开学前制定的项目合作任务,提前准备备课材料。第二步:集体研讨后由主备人对导学案进行说课,再进行组内讨论,形成完善的导学案;再由主备人对导教案进行说课,组内讨论后形成完善的导教案。第三步:固化成果,由主持人总结,最终形成完善的导学案、导教案。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章丘五中集体备课的重心从启动“SCE项目教学系统”后,即由基于知识的集体备课转变为基于教学策略的集体备课,主要包括:1.教学目标制定策略、2.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策略、3.自主学习方式和策略、4.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和策略等。
特别是在商讨教学策略时,老师们会根据学习分类基本理论,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清晰地划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以便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这对于构建高效课堂至关重要。
所谓“建构式学堂”,是指以科学取向教学论为指导的,在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的基础上,教师按照“三步六环节”的操作策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习得、巩固与转化、迁移和应用。完整过程为:
第一步:课前准备。包括:个人备课、收缴批阅预习案(环节1);个人二次备课,优化导学方式(环节2)。第二步:课堂教学。包括:立标、示标,总结评价预习案完成情况(环节3);学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点评、总结、升华(环节4);达标,反馈,当堂检测(环节5)。第三步:课后巩固。完成课后练习案,收缴批阅(环节6)。
所谓“嵌入式评价”,是指以学习目标的生成为标准,以“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为依托,以各类测试和学分认定考试为补充,将课前诊断性评价、课中即时性评价和课后延时性评价有机结合,让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促进和巩固学生学习结果良好实现的教学过程。
高质量的教科研活动让学生受益,也让老师且研且教且成长。“SCE”的推行让学生们满意地说:“进入高中后,老师提前发放导学案,把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我们学生。还在班级设立合作学习小组,组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充分地调动了大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们也感触颇深:“采用‘SCE’后,学生学会一道题,通过自主综合后会变通出一类题,学得更扎实有效了。”“‘SCE’不光把学生教好了,还提升了老师的教学素质,让老师们克服了职业倦怠,实现了个人的二次发展。”
在济南市组织的“一师一优课”比赛活动中,章丘五中9人获得济南市一等奖,5人获部级一等奖。在2015年的全市教学能手评选中,共有20名教师入围,章丘五中独占6人。部分老师也因此跻身省市级骨干教师行列。
营造良好环境为教研改革保驾护航
谁拥有了思想,谁就拥有了变革现实的力量。章丘五中将思想化为有形的高效教学系统,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然而,思想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实践的施行需要制度的保障。章丘五中积极创建的良好校园文化,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是宏观的文化保障。历经30多年形成的“和实”文化,是章丘五中人理想信念、政策制度、行为方式和物化形态的总和。凡事要实事求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切按规律办,已成章丘五中的浓厚文化氛围。
二是中观的制度保障。2014年9月,学校实行了“学校协调下的分部管理负责制”,即一个级部分成两班人马,由两位副校长分别负责,两个部在教学的重大问题上保持一致,其他方面竞争与合作共存,在这种体制下领导和老师的积极性都充分激发出来,级部管理出现了千帆相竞的良好局面。
三是微观的措施保障。多年来,学校实施“教育科研”带动战略,坚持“眼中有学生,心中无基础,脑中有目标,胸中有策略”的办学方略,以“领袖气质、团队精神、一流事业、精彩人生”为育人目标,解放思想,激活体制,内涵提升。同时实施了“特优教师”和“名牌学生”培养战略等一系列现实举措,为学校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全国教科研示范基地、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等殊荣,并成为山东省教育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首批“教育家成长”活动基地。
融汇百家,终成一家。章丘五中教研改革正昂首走向新的征程,向着法治学校、德育示范学校、教育科研学校、特色化学校、国际化学校这一新蓝图迈出坚实的步伐。
(潘 云 胡 亮 张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