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沿革
公元230年,吴国大将渡海到达“夷洲”(台湾)。隋唐称台湾为“流求”。1335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民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从此,中国开始在台湾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明朝末期,大陆居民大规模移居台湾,推动了台湾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荷兰先后于1602年和1622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荷兰占领台湾。1642年,荷兰人占领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沦为荷兰殖民地。
1661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延平郡王郑成功收复台湾。设一府两县及澎湖安抚司。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统一台湾,翌年设置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从1760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除山地族原住民以外,人口已超过了200万。
1885年,建台湾为行省。1887年,台湾建省。
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战争)。次年3月攻占澎湖,5月入台湾本岛并在台北城设“台湾总督府”。1895年,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本统治时期。
1945年,二战结束,根据《开罗宣言》和《玻茨坎公告》,台湾和澎湖列岛重新回归祖国怀抱。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
“台湾”名称的由来
“台湾”名称的由来,国内外有三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台湾”名称是由“大湾”转化而来的。“大湾”得之于安平(今台南西安平镇)的“大海湾”,道光二年后由于洪水作用完全陆化。而在“大湾”陆化之前,明代陈第在《东番记》中就称台湾为“大员”,清康熙时徐怀祖说,莆田周婴在《远游篇》中已将台湾写成“台员”。
一种意见认为,“台湾”名称起源于荷兰人l624年占领台湾后,“筑楼台于海水湾”所致。其实,早在荷兰入侵前,闽音“大员”“台员”“大湾”等称就已存在。
第三种意见有史料根据,较为可信。认为远在明朝中叶之前,原安平(今台南)一带有个土著民族叫“台窝湾族”,因此安平地区就以这个民族的名字称呼。后来,由于习惯的演变和官府的命名,全岛遂以“台湾”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