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为了环境而改变自己,是非常幼稚的行为,因为一个人生下来,是为了改变环境的。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充满自信地坚持自我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素质。让孩子知道其实大家做事都是为自己而做,自己满意就可以了,或者能让一些人满意就够了。
没有必要苛求自己,只要尽力,不管是否成功,自己能感到快乐,幸福就好。学会适可而止,学会知足常乐。
许多时候,孩子的一些合理的行为或者举止会遭到大入们的拒绝或误解,如果孩子因为这样就怀疑自己或者怀疑身边的人,是非常不值得的。
自卑会让孩子失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正确与否也得不到证实。
有一种烦恼来自苛刻的期望
.
心理导读:最近很烦!?为什么烦呢,为什么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烦恼呢?心理专家为我们分析,其实烦恼是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不适当的期望,你希望得到的越多越飘忽,那么你的烦恼就可能成正比地增加。
我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当有了烦恼的时候,总会指责一些什么。“那个人总和我对着干”、“那个孩子太不听话了”、“我对英语就是没天分”、“我的运气总是好差,买的股票总是跌,而一卖就涨” ,等等。
事实上,我们的很多烦恼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己不适当的期望。因为不愿意或者没有勇气面对这种责任,所以才从外界寻找指责的对象。实际这种指责除了推诿自己的责任以外,于事无补。只有检查自身,找到问题的根源,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如果烦恼来自于不适当的期望,那么我们应当学会降低自己的期望,那样生活会有更多惊喜。
我们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期望,有的时候你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期望的存在。“我们今晚去某某饭店吃饭吧”,当你说这话的时候,其实你已经想到了那家饭店的环境氛围,你喜欢吃的菜,以及它的价格。这一切都在你潜意识里如此迅速的发生,以至于你没有仔细地意识到,而如果你到了那家饭店发现于你预期有较大差别。你就会感觉很生气或是失落。
同样,这种事情经常会发生在生活中,在跟人相处的时候,容易产生不适当的期望,很多人都非常期望:别人应该如何。不过,让另外一个人完全去适应你的方式几乎不可能。如果,觉得对方没有按照自己的方式,就气愤,而横加指责的话。我想那可能真是自寻烦恼。
宽容地对待别人,尽量扬长避短。如果他真的有问题,而且无法避免的话,你要考虑他是否适合当前的位置,或者有足够耐心去帮他改正。同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会有更多的期望,也更容易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所以,跟别人相处时,发觉合作上有问题是正常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解决。如果对方有问题,也尽量回避他的问题,而不要急于纠正对方,要知道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同样的问题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总是很爱自己,所以也会有更强烈的期望。当我们想要什么而没有得到,特别是别人已经得到的时候,就会感到失落甚至痛苦。当我们预期什么可以做到,而自己并没有做到的时候,就会面临挫折和沮丧。这时候,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预期真的合理吗?
有人特别期望成功,而他发现身边根本没有让他实现成功的事情。于是感觉不受重视,怀才不遇。事实上,通常人们倾向于给自己较高的期望,而这种期望是本身又让自己倍受压力。这是为什么我们总是会感到压力太大的原因。
我们总觉得太忙,太累,压力太大。可是,如果我们愿意降低我们的预期,那么也许生活会更休闲,更轻松。
而有的时候这种压力又是来自于攀比。虽然适当的压力可以让人进步,但是过大的压力也会让人疲于奔命。所以,要做自己的主人,当感到压力太大时候,不妨降低一下自己的期望。可以让自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
昨天,一个朋友跟我聊天时说,他对未来困惑,希望寻找一个可以发财的行业,然后投入其中努力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我也曾有过。不过,现在我不这么想。
我觉得发财这种东西有些可遇而不可求,而且没有止境,你总是会觉得手上钱太少。为什么不先找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起呢?做得好了,也许真的会发财,就算没有发财起码自己也过得快乐。
为一个发财的期望奔波一生,如果最后还没有发财,那不是亏大啦。
苛刻父母会伤害孩子的才智
聪明儿童常常执著努力,但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与不如他们聪明的同龄人差不多。如果父母总是苛求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完美”的人,那有些事情就变得会事与愿违。造成的结果可能使孩子们变成事事谨小慎微的完美主义者,他们会害怕冒险,做事处处小心,生怕暴露弱点。
“高标准本身没有错,”美国心理学家说,“但问题是父母往往注重的是孩子的外表成功而忽略了儿童的努力和他们学到的东西。”
美国心理学家在一个新的研究里发现,父母在给他们聪明的孩子打分时,将他们列入比正常智力儿童更具焦虑、抑郁和身心更易受伤害的行列。尽管聪明儿童学习认真努力,但他们比正常智力的儿童在社会技能,行为问题等方面没有什么不一样。
有人称这种“至善主义”或“精神失调”的父母是对聪明儿童才智的打击。专家认为:父母可以从孩子们的行为中判断他们的孩子身心是否健康发展,如果高标准引导孩子取得了成功和幸福,那就是健康的;如果这样的标准阻碍了他们的成功与幸福,就是有害的。
宝宝周岁照提示严厉苛刻的管教是强迫症的温床
强迫症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出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患病者都为此十分痛苦,但是自己却无能为力,无法控制自己的大脑。成人的强迫症中有1/3起病于巧岁以前,尤其多见于在敏感、害羞、谨慎、办事刻板、力求完美等个性特征的孩子中。儿童强迫症的表现在:不论是否吃饭反复洗手、上下楼梯时反复数楼梯的级数、看图书时反复数图书里的人数等。
儿童强迫症既有强迫观念又有强迫行为,甚至有的儿童将强迫症状当做秘密而隐藏起来。值得注意是,在儿童正常发育阶段,也会出现一些正常的“强迫”现象,例如:不可克制地去碰触周围的一些东西,走路遇到路面有裂缝时就不自主地跳过去或总重复唱一名歌词,上床脱衣服时,总有拍胸捶腿等习惯性动作,然而这些动作没有痛苦感,也不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更不会因为不可克制而产生焦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消失。
患有强迫症的孩子都具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点,就是过分追求完美。他们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而且常常还带有一定的程序,漏了哪一道心里都会感到焦虑不安。同时,这些孩子十分注意自己的举止,行为循规蹈矩。他们的行为往往被大人误认为“认真”、“仔细”而备受周围人的赞扬。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个性和行为,如果不及时发现和纠正,这种个性和行为很容易在孩子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被重复、强化、巩固,形成强迫症。
心理学家临床的大量研究发现,有强迫性人格的父母,子女患强迫性人格障碍的比例比正常人的患病率高,其中一反面的原因可能有遗传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这种家庭生活习惯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般来说,强迫性人格障碍的形成起于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通常,孩子的父母对其管教极其严厉和苛刻,处处要求循规蹈矩,所以导致了孩子做事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思前想后,生怕做错事情受到家长的惩罚,慢慢就养成了孩子优柔寡断和过分焦虑的习惯。
这里要提醒2岁~3岁宝宝的家长,尽管这个时期的宝宝对规矩很迷恋,有些事情必须按照他所要求的程序来,看似有些“强迫症”的影子,但不要乱给宝宝扣上这这个帽子,这是宝宝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这在前面的内容中己经提到的,而且宝宝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也没有痛苦的个体感受。但是,对于宝宝的“循规蹈矩”的行为,家长要慢慢引导宝宝,让他懂得有些事情是可以改变和灵活处理的,对他“固执”的行为,切不可不尊重,又不能赞扬强化。
这个时期,有些家长己经开始对宝宝进行早教开发,但是,如果不懂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宝宝的智力过度开发,而且要求又特别严格,可能会给孩子日后的强迫症打下基础。
对于孩子的过分认真和仔细,父母要有正确的对待和认识,不要将之误以为优点而盲目地加以赞扬和鼓励。
一般来说,3岁前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强迫症状,强迫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但是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养方式,否则可能会在孩子大一些的时候出现强迫症的苗头。因此,家长要把握好这个培育健康人格的基础时期。
一味的苛刻要求只会让孩子越没自信
许多时候,孩子的一些合理的行为或者举止会遭到大入们的拒绝或误解,如果孩子因为这样就怀疑自己或者怀疑身边的人,是非常不值得的。自卑会让孩子失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正确与否也得不到证实。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为了环境而改变自己,是非常幼稚的行为,因为一个人生下来,是为了改变环境的。
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只是一时的有感而发,而且每个人的身份不同,看待问题时的想法自然也不会一样。最重要的原因并不在于别人,而是在于他们。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被欣赏,被肯定的人,希望自己获得世人的肯定和瞩目,但是在希望之前,要认真地思考自己对自己有多少信心。对自己有信心的人,是不会被别人的意见所左右的,因为不论是你,我还是他,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
许多问题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例如生长环境、容貌等,人们的审美观也是不尽相同的,对同样的一件事情,有的人认为是正确的,有的人却认为是错误的。
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完美 ,他人也是如此,当别人怀疑你的时候,错的不一定是你。
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充满自信地坚持自我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素质。让孩子知道其实大家做事都是为自己而做,自己满意就可以了,或者能让一些人满意就够了。没有必要太苛求自己,只要尽力,不管是否成功,自己能感到快乐,幸福就好。学会适可而止,学会知足常乐。
魔鬼的诡计 铲除苦毒的迫切性
在中文辞典里找不到“苦毒”这个词。因没有现成的词相对,在翻译过程中就照字面意思特造了一个,由于是新造的词,人们对它的理解会有些含糊不清,把握不准。苦毒原来的词意有“苦味的”、“有毒的”、“尖刻的”、“苦辣的”的意思,在其它几本新译本中被翻译成:刻薄、恶毒、苛刻、怨恨。综合这些近意词,我们对“苦毒”的理解就更清楚了。
苦毒就是人在心里深怀怨恨,因而待人、说话冷酷无情,过份苛刻,使用心术、手段,阴险狠毒。它发自内心,是心灵的产物;却以语言、手段表现出来。
天真的人看到这里可能会大吃一惊:这么丑恶,苦毒这东西恐怕不是对教会讲的吧,教会的人怎么会“阴险狠毒”呢?是对外邦讲的吧?不对!
“一切苦毒、恼恨、忿怒、嚷闹、毁谤,并一切的恶毒,都当从你们中间除掉。(弗4/31)”这里的“你们”就是指著教会说的。
假若我们能够将“苦毒”解剖,拿出来展览一下的话,我们就知道它有多么可怕,是一件很恐怖的罪!苦毒是从生怨、积怨、嫉妒、怀恨中发展起来的,也让我们看到它有何等残酷、杀害、毁坏之能。
1.苦毒是怎样产生的呢?
① 自义和自卑都能产生嫉妒,也能产生苦毒。“你们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嫉妒和分争,就不可自夸,也不可说谎话抵挡真道。(雅3/14)”这里清楚讲明,苦毒是以嫉妒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苦毒和嫉妒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嫉妒是一种心态,苦毒也是一种心态;嫉妒是人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苦毒把这种怨恨发展得更深,成为阴险狠毒的心思和报复行动。嫉妒发展成为嫉恨就是苦毒。圣经说:“嫉恨如阴间之残忍。(歌8/6)”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苦毒为什么这么残忍了。
② 平时人们利益上有冲突、相处时有误会,就形成矛盾、纠纷,又不肯饶恕,日久就积怨,又“不解怨”,于是发展成为怨恨,最后逐渐演变成心怀恶毒。人与人的矛盾激烈、尖锐到一个地步时,恨不得对头快点死去,甚至恨不得他们全家惨死,虽然暂时没有行动来表达这种怨愤,但这种狠毒的想法已经是苦毒了。
③ 人很容易在听不进去别人劝勉和责备时积蓄苦毒。有人向我们提一些合理建议,我们反倒怪罪那个人,怨恨他伤了我们的面子,这种乖谬的心理导致苦毒产生,这乖谬的东西是什么?以赛亚书十九章十四节透露了魔鬼中有一种叫“乖谬的灵”,它专门使人做出荒谬反常的事。
2. 苦毒——好生气的果子
我们与人有矛盾、误会时会生气;与人争竞时会产生怨气;我们情欲抵挡别人提意见时也会有怒气……不知不觉,苦毒的东西就在我们的心里滋长了。
《圣经》说:“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1/15)”苦毒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人的“气”(恶)在心里怀胎、生长、结出来的毒瘤,是恶长期生长的必然结果。
因此在神的诫命中有一条“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4/26-27)”另一个译本这样说:“不要因生气而犯罪。不可到日落西山时,还是忿忿不平,这样魔鬼就会更有机可乘,使你们犯大罪了。(当代圣经)”
生气本身不是犯罪,耶稣看到圣殿成为贼窝时也很生气。但是如果让自己长时间生气下去,就会被魔鬼利用,恨就会不知不觉在心中形成,这时就是犯罪了;恨还会继续发酵,成为苦毒,这时我们的行为、语言就带出杀害、毁坏的能力来,这个过程非常隐蔽,使人犯了大罪也不自知,与神为敌也不自知!
许多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的事,与人发生许多矛盾、冲突,使人生气、嫉妒、怀恨、怨愤,又不悔改,日积月累就变为一个苦毒的人,从而作出令人发指的事来。
如果我们的生气、怨气、怒气不及时从心里清除的话,它就会象一个癌细胞一样,在心中繁殖起来,更象《圣经》中比喻的酵一样越发越大;有一日癌细胞生成瘤子,就生出死来。
苦毒的罪是这样发展的:
`┌争辩升级成分争┐┌分争升级成伤害┐┌伤害升级成杀害(他人)
生气→争辩→怀恨→分争→苦毒→伤害……
`└生气升级成怀恨┘└怀恨升级成苦毒┘└苦毒升级┉┉生出死来(自己)
“好生气的人能惹起纷争;爱发烈怒的、必多有过犯。(箴29/22,吕振中译本)”一切分争都是从好生气开始,接着生出“怨恨”,也生出对人、对自己的杀害。我们的苦毒是在分争、嫉妒、争竞中培养起来的,然后发出更大的分争、嫉妒、争竞,从而成为一个恶性的怪圈。
苦毒是魔鬼的酵在发臭,是人心灵垃圾积累日久沤出来的毒气;恼怒者一般是持强行事的强者,它以勇力、暴力行事,是明著来的;但苦毒却是弱者所为,它不敢明著来,只好暗地使坏,靠阴险狠毒成事
3.中国人的软弱
在大街上、火车里,我常常看到一张张阴沉的脸,两个牙腮咬得一突一突的,偶尔还扫来一道凶狠的目光,仿佛大街上、火车里的人,都与他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似的。以前我因职业的关系,有许多与西方基督教国家的人接触的机会,却很少看到他们有这样的表情,这是怎么回事呢?莫非中国人有更多的苦毒?是的,我没有信主之前就是这副模样,因为生活在一个口禁甚严,思想压抑的国家,精神压力很大,加上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也特别复杂,仅在单位里,中国人官场里特有的“场”就使人痛不欲生,再加上社会有许多不公,令人气愤莫名;更有日常生活的拮据,引发出诸多烦恼……这一切都压抑在心头,使人深怀一股愤世疾俗的恼怒。我相信这是许多中国人的心理状态。
而中国人又是一个安于天命、得过且过的民族,他们不会把这些不满用于社会的变革上,而是以争斗的方式,在自己同胞的身上发泄出来,这就是中国人为什么更容易苦毒的原因。
在基督教国家,国民的不满可以通过许多正常的渠道表达,所以常常转化为社会变革的动力,这样就减少了许多发生苦毒的温床。
过去我作过知青,听说过一个知青同公社革委会主任的儿子比赛摔交的事,他把公社革委会主任的儿子摔倒了,那人就怀恨在心,后来仗着老子的势力,找一些籍口把该知青打成反革命,这是何等的荒唐、苦毒的事。后来,上大学研究外国文学,我以一个中国人的心态去看外国小说、电影时,觉得那些西方人简直不可理喻:刚才两人还打的那么凶,但一会儿,赢的人就拉起趴在地上的那个去喝酒了。怎么会这样呢?如果是中国人,向趴倒地上的那个人再砸一板凳才对。这样的事在西方并非个别事件,我才知道,中西方在民族性上有如此的不同。比如最近上演的《珍珠港》,A、B是两个好朋友,A在空战中被击落,因而误报他阵忙;B在照顾A的女朋友时,两个发生了爱情,A后来回到部队,知道隐情,就与B发冲突,后来还打了起来。但不久他们又要并肩战斗了,还是一样互相配合,互相掩护,又在战场上成为生死战友,这是多么优秀的族类呀。
为此我们就要更加认清我们民族的特性,认清中国教会可能存在更多苦毒的现实。
4.心胸狭隘的人,苦毒最为强烈
心胸狭隘、嫉妒成性的人最容易有苦毒,也最为苦毒。社会学、心理学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心胸狭隘、产生嫉妒。这并无性别歧视的意思,而是科学、历史、生活中无数事实可以证明的。中国历史上曾经掌权的女人,例如吕后、武则天、慈嬉、江青等,都曾经把苦毒发展到极致,比男人所行的凶残百倍:武则天为了争做皇后,亲手杀死自己生的女婴,然后嫁祸于皇后;为了争帝位杀了两个继位的亲生儿子、流放一个,并杀了无数重臣;还效法吕后把王皇后、萧淑妃斩其四肢,再做“人彘”,放在酒瓷中浸泡数日而死;慈嬉、江青其阴险毒辣更是我们现代人所熟识的,不再赘言。在《圣经》里,除了希罗底、耶洗别、更有将自己儿孙骨肉满堂抄斩、剿灭犹大王室的亚他利雅(王下11/1),都是极尽苦毒之能事的代表。
有句谚语说“狠毒莫过妇人心”,虽然有些片面、有失公正,但若我们持事实求是的态度,就不得不承认,女性在心胸器量方面的确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女人体力上处于弱势,没有持强行事的本钱,那么她的嫉妒、怨恨就只好暗暗发泄出来,甚至用刻薄阴毒表现出来。无庸讳言有许多姊妹更容易嫉妒、更容易做苦毒的俘虏,因此我们就理解神为什么在权柄上,更偏向于男性,无论是教会、抑或社会,这当然并非是神有性别歧视。
但话又说回来,也有不少男人心胸狭隘,容易嫉妒,相当苦毒;我发现这种男人多数都是“女人型”的男人,这种人也没有勇力,因此不跟你明著干,却工于心计、阴险毒辣。教会有不少这样的人,领袖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尤其是在教会的特定条件下,我们不能扯头发扭打起来,也不能你捅我一刀、我捅你一刀。不能明著斗,就只好用苦毒暗争。
最多的苦毒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
“他们磨舌如刀,发出苦毒的言语,好象比准了的箭。(诗64/3)”
“他们以锋利的舌头把我砍倒,苦毒的话象箭一样直刺我的心窝。(当代圣经译本)”
苦毒人的言语必然象刀一样锋利。不要以为只会用言语发出苦毒,不,不,不要太天真了,只要有苦毒,人间什么想象不出的事都能干得出来的。
苦毒,若发展下去必然会影响到世人,必然会遭到整个社会的反感和厌恶,到最后魔鬼就会引发反基督教情绪,出现敌基督运动,象中世纪天主教黑暗时期一样,所以我们要认识到悔改的迫切性。
(1)在处世方式上的悔改
按属世的处世哲学,我们对谁有意见、有谁得罪自己,是不敢提、不愿意提、不好意思提,只埋在心里,以至发展成斗气。这些东西就成为日后沤成苦毒的垃圾。因为我们这样的处世方式,是属魔鬼的,因为只有透过这样的属世的处世方式,魔鬼才可以作工,这就给魔鬼留了地步。但圣经怎样说呢?“倘若你看到弟兄有什么不对,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著了你的弟兄;(新译本,太18/15)”属灵的处世方式,却与魔鬼之“道”恰恰相反,什么都面对面交通、提意见,提对了,就诚恳认错;提错了,消除了误会,彼此认错、彼此原谅,就什么都化解了,魔鬼就作不了什么。
“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太5/23,24)”属世的处世方式是别人得罪我,我就生气,采取疏远他,不理睬他的方式来相处,除非他向我赔礼道歉,我满意了,解气了,才与他和好。但《圣经》指出,第一,是理睬,是走近,是交通;第二,不是得罪你的人去找你和好,而是你主动找得罪你的人,去指出他的错并与他和好,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处世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怀怨,不让一总怨恨积存在心里。
对付一切矛盾冲突,都要从小处开始处理,不要说:“没什么,我不会记在心上。”“没什么,我一点都不恨他……”这只是自欺欺人罢了,假如我们没有按照神的话(太18/15-17)去处理矛盾冲突,一定会给魔鬼留地步,其实那怨愤仍在心里。只是小得可能暂时感觉不到,或者只是隐藏起来罢了,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出来,那时你就会忿忿然、恶狠狠地数落对方诸多的“恶行”,你才知道,你点点滴滴都记在心上,并不是“没什么”了。不知不觉已经发展成为苦毒,这时就比较难对付了。
要防止苦毒在心里成长,就要常清洁打扫自己的内心——真正的“灵修”,就是在心里设置一个“雷达”,时常搜索灵里面隐藏的怨恨、“积压”的怒气等这些渣滓,并及时清理;要把里面的怨气、不满化作交通、建议、意见,另外还要饶恕,从心里奉耶稣的名赶逐一切怨恨的意念(苦毒的灵),不让它存留在心里;只有这样防微杜渐,不让一点点的不快、不平、怨气有机会发展成为怨恨、苦毒,才能有效地战胜苦毒——魔鬼。
(2)慎与不解怨的人相处
“……不解怨……这等人你要躲开。(提后3/3-5)”“好生气的人,不可与他结交;暴怒的人,不可与他来往,恐怕你效法他的行为,自己就陷在网罗里。(箴22/24,25)”我们要远离苦毒的人,为的是恐怕被他伤害,之后又效法他用苦毒去报复别人;开始我们可能并没有什么苦毒,只是后来因为有一个好生气的人常常得罪你,说你不少坏话,于是你生气了,也用恶狠狠的话回击他,后来就开始有争执,有化解不开的怨恨,直到苦毒的果子结了出来。所以,为了保守我们的心,一定要远离好生气的人,以减少无必要的冲突。另外,教会要对好生气的人有警戒、惩罚,甚至严重时要将他赶出教会(太18/15-17)。
我们生活在“恶者”躺卧的世界,我们的心思为人无不带著那“恶者”的影响,为此,我们要更加警惕心灵这片“宝地”,不让魔鬼沾染,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属灵战场,乃“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我们要好好为主和自己保守这片“圣地”!
默想与祷告:
① 认真想一想,你的性格容易怀恨吗?
② 数一数曾与多少人有积怨?这些东西能逃过审判吗?衡量利弊,看自己愿不愿意下决心与人和好如初,作个选择,想好了再来祷告。
亲爱的天父,我承认自己的软弱和败坏,承认很多时候我是心不圣洁的罪人,求祢赦免我的罪,求圣灵帮助我,察验我内心的不义:嫉妒、怨恨、狭隘、苦毒等罪。帮助我更深地、更彻底地清除这些灵里的渣滓,我愿意成为一个充满宽恕、爱意、怜悯的人,阿们。
悔改:
快去处理长期的苦毒,好好交流,把不和不义化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