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再无“我们仨”
记者 潘卓盈
几天前,网上传出杨绛病危住院的消息,所有人都替这位105岁高龄的老人捏了一把汗。可很快经杨绛保姆辟谣,杨绛只是因“轻度肺炎及肠梗阻住院”,身体已在恢复中。之前因工作关系与杨绛先生联系较为密切的三联书店前总编辑李昕,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没这回事,刚问过杨绛先生身边人,对方说情况一切正常”。大家似乎都松了口气,一个半月后的7月17日,就该是她105周岁的生辰了。
然而,距离辟谣过去还不到一周,昨天中午开始,关于“杨绛逝世”的消息再度席卷而来,虽没有写明确切的来源,但因为是“杨绛”,已在短时间内呈“洪荒”之势刷爆朋友圈,网友纷纷在各大帖子留言求“辟谣”真相。
直到临近傍晚,新华社发布,“记者25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确认,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逝世。”人们这才意识到,这回,那个被钱钟书称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的杨绛,真的走了。
快报记者从《杨绛全集》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了解到,杨绛早前就曾对责任编辑胡真才说过,不愿让自己的去世成为新闻,不想被打扰。出版方同时透露,杨绛生前留下遗言,火化后再发讣告。2012年,当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陈奎元去看望她时,杨绛也曾明确提出过心愿“去世后,不开追悼会、不受奠仪”。很多网友猜测,这些可能都是杨绛病危及去世消息,迟迟没有公开的原因。
另外,人民文学社透露,根据杨绛生前的安排,她和钱钟书的所有稿费及版税收入将全部捐给母校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2001年,杨绛先生向母校清华捐出她和钱钟书所获稿酬及今后获得稿酬的权利,设立“好读书”奖学金,用于奖掖那些好学上进、成绩优秀的学生。
![杨绛 一百岁感言 105岁的杨绛穿行一世纪·都市快报](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895/4106060506413581831154.jpg)
上世纪90年代末,爱女钱瑗与丈夫钱钟书先后去世。杨绛孤身一人,回忆着三口之家的风雨岁月。杨绛生前居住在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杨绛的家是几百户中唯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也没有室内装修的寓所。自1977年一家人搬进来,她就再没离开过。丈夫和女儿离世后,她一直闭门深居。
此后,杨绛提笔写下满纸岁月伤痕的《我们仨》,“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书中写到钱钟书先生曾对她发誓:“从此后,咱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在亲人相继去世后,百岁的杨绛先生也去了,这一场死别更像是一场团圆。笔触悲凉,读之泣泪。
如今,杨绛辞世,“我们仨,再无生离和死别”,终于能在天上团聚了。网民纷纷留言,“再不用‘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望先生一路走好。”
爱情——
这是势均力敌的爱情 钱钟书说杨绛是妻子、情人和朋友
杨绛有许多身份,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等,但“钱钟书夫人”始终是最浪漫且最为人熟知的一个。回望她长长的一生,杨绛绝不仅仅是国学大师钱钟书身边的“陪衬品”。两人旗鼓相当的才情和学识,被后人称为“这才是势均力敌的爱情”。在钱钟书心目中,妻子杨绛无人可比,两人相濡以沫超过半世纪,是文学界羡煞旁人的神仙眷侣。
1911年,杨绛在北京出生,原名杨季康,排名老四,祖籍江苏无锡,是江浙颇负盛名的律师杨荫杭之女。杨绛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同年夏季与丈夫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49年后,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21岁那年,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杨绛与朋友一起北上,在清华园第一次见到钱钟书。之后,杨绛考取清华大学外文系研究生。两人开始了鸿雁传书,后来约在清华工字厅相会。钱钟书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
1935年两人结婚后,开始了60多年的姻缘。在抗战结束后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中,钱钟书为妻子写下这样的情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钱钟书考取英国留学奖学金后,杨绛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法游学。钱钟书在生活上笨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一切杂事。多年后,杨绛读到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杨绛答:“我也一样。”
半世的颠沛流离,二人始终相依相守。1945年,杨绛在日军传唤她时,镇定地藏好钱钟书《谈艺录》手稿,保证日后该书的顺利出版。历经风雨,杨绛始终站在钱钟书的身旁,默默守护。(想了解更详细的杨绛和钱钟书的生平故事,可参见《都市快报》2016年1月16日第19版“悦读8分钟”,我们根据杨绛亲自审阅的传记《杨绛传》做的缩编,《面对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105岁的杨绛总能优雅知性》)
创作——
会和钱钟书展开读书竞赛 《堂吉诃德》中译本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杨绛陪钱钟书西方游学期间,没有攻读任何学位,其间还生下了唯一的女儿钱瑗。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全面地读过了从英国文学之父杰弗里·乔叟到现在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
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闲时在好友的鼓动下,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没想这位自称业余的剧坛新手“出手不凡”,第二年《称心如意》在金都大戏院上演时“引来阵阵喝彩声”,一鸣惊人,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悲剧《风絮》。
1966年,钱钟书写出了宏大精深的传世之作《管锥篇》,杨绛也完成了译著八卷本《堂吉诃德》,杨绛的译本《堂吉诃德》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当时,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又学习了西班牙语,杨绛把翻译比作“一仆二主”,即翻译必须忠于两种文化。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时,正好西班牙国王访问中国,邓小平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了西班牙国王。
“文革”结束,从干校回来后,杨绛又动笔写出了后来轰动文坛的《干校六记》,名字仿拟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记录了干校日常生活的点滴。
之后,杨绛想试一试自己能不能写小说。1980年,她完成长篇《洗澡》,看过作品,钱钟书说:“你能写小说,你能无中生有。” 1988年《洗澡》出版,这本包括后来的续集《洗澡之后》,是杨绛迄今为止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堪称是她的文学创作顶峰。
93岁,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追忆爱女和丈夫,风靡海内外。2005年新年,杨绛因为感冒发烧住进了医院,入院两天后,烧就退了。出院后的杨绛回家马上写下她在医院病床上想好的一个题目《走到人生边上》。这本散文集,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评论家盛赞其文字“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
杨绛先生在自己百岁寿辰时曾感言:“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