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一早,医院周边的路口出现了一些特殊的引导员——导医咨询,这些人手持写有“挂号找我”的牌子,解答前来就诊患者的挂号咨询。从院里走向院外,除了为患者提供服务,这项新服务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打击“号贩子”。
1月29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召开了全市打击“号贩子”工作部署会,出台了包括统一号源管理,取消医生个人手工加号条等5项措施。
春节后,不少医院的“号贩子”死灰复燃,北京市卫生计生委2月16日又召开了打击“号贩子”专项工作部署会,要求医疗机构落实春节前工作部署,进一步查找薄弱环节,推动工作落实,如查实医院内部人员与“号贩子”内外勾结,将严肃处理。各家医院同时出台了相应措施。
作为全国知名医院,医院的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两大重点学科一直存在挂号难的问题。导医咨询走向院外,就是医院新推出的5条措施之一,其他还包括不限国家重点学科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普通号源;延长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门诊出诊时间,从日间普通门诊到晚间黄昏门诊,保证所有挂出号源都能当天看完;统一复诊患者约号等。
“号贩子”久打不绝
“号贩子”在北京各大医院已成“公害”,这些人不仅在医生、保安、患者面前毫不避讳,甚至还在名片印上“发扬雷锋精神,诚心为您服务”的字样到处散发。一个14元的主任医师号,被加价300元;一个200元的专家号,在他们手中变成600元、800元甚至更高。
面对“号贩子”,患者一方面是痛恨,另一方面是无奈和屈服,很多人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为了能及时看上病,不得不从“号贩子”手中高价买号。
1月底,一位东北女孩在医院挂号时怒斥“号贩子”的视频在网上疯转,点击量达到上千万次。这位替生病母亲挂号的女孩的控诉,触动了很多人。
此后,北京开展了一系列打击医院“号贩子”的专项行动。1月19日,北京西城公安分局先后在区域内的医院抓获12名“号贩子”;1月25日,民警又在广安门中医院抓获7名“号贩子”,其中4名被治安拘留。
其实,打击医院“号贩子”,北京警方一直在行动。早在1998年,北京东城公安分局就针对医院的“号贩子”展开统一行动,抓获“号贩子”138名。
2015年5月,警方开展一个月集中整治“号贩子”专项行动,出动50余次。同年,仅在“号贩子”猖狂的北京儿童医院,警方就组织过20余次专项行动,抓获“号贩子”245人,拘留173人。
尽管警方开展了这么多次集中行动,“号贩子”依旧是北京各大医院的就诊“毒瘤”。
医疗结构出了什么问题
东北女孩怒斥“号贩子”的视频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是因为不仅道出了患者的心声,也折射出医院的无奈。目前,医院一天的门诊量约1.1万人次,而医务人员400多人,显然是超负荷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