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中,有些教师不必用大嗓门,却能让学生们既听他的话,又喜欢上他的课。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老师大都善于运用体态语言。的确,一个成功的教师,他的教学灵气,往往能从眼神的运用上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注视行为,教师要重视研究目光运用的艺术,使自己的眼神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那么,教师要如何在课堂中艺术性地运用眼神来表达各种微妙的情意呢?本期就“教师的眼神艺术”略做抛砖引玉,致力于通过探究,能让诸位教师们献出你们更精辟的见解。
上课铃响过,教室里闹哄哄的,学生一时很难安静下来。老师站在门口或讲台上,并不出声,而只是用期待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学生,教室内很快就安静下来。学生安静下来以后,老师在很短时间内环视一周,好像在说:现在老师要上课了,你们准备好了吗?这时学生抬头挺胸,用目光回答老师:准备好了。
课堂上,有的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老师对他不时投以赞许、激励的目光,这种无声的称赞使学生的学习劲头倍增。有的学生精力分散,老是搞小动作,教师略微严肃地注视他,让他感到不安,停止了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听讲。
老师与这些学生的目光交流,体现出了教师的威严。其实,在进行情感交流时,只要注视对方的眼睛,彼此的沟通就会建立起来。师生之间经常是通过目光相互交流,从而引发相关的心理效应。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目光语言,胜过喋喋不休的空洞说教,更胜过无休止的严厉训斥。如果老师因为教室闹哄哄、因为学生课堂上的小动作而大动干戈,采用“硬碰硬”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样做反而会影响上课秩序,不但不能树立教师的威严,反而降低了教师的威严感。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最容易当众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这种批评往往导致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其实,借助眼神对学生进行间接批评也可同样达到预期目的,有时甚至效果更好。课堂教学中,难免会出现个别学生不认真听讲,甚至扰乱课堂秩序的违纪行为,教师及时进行纠正,是非常必要的。但这时,如果中断教学,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训斥,这样做既耽误了教学时间,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还容易让违纪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从而把事情搞得更糟。教师可以用眼神以不满和责备来加以遏制,用表情和态度表示不满、失望、难过,刺激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内疚,此时再施以正面教育,对他们的教育会更深刻一些。这远比直截了当的语言警告要有效得多,因为再调皮的学生也惧怕教师那锐利的目光。有所学校在教师批评学生的教育上就做出了一项硬性规定:“教师批评学生不得有第三个人在场。”据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主要是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方面考虑。教师用眼神传递信息节约了时间,避免了语言的伤害。
否则,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忽视。
![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风采】教师的眼神艺术](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512/5816060404583268090172.jpg)
教师的目光要照顾到班上的每个学生,用目光来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对专心听讲的学生用热情的目光表示肯定;对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窃窃私语的学生用提醒的目光注视几秒钟,待双方的目光接触后再移开,这样既起到了告诫作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凝视学生,有时表示重视或关注,但当双方缄默无语时,就不要再凝视对方的脸。因为双方无话题时,学生本来就有一种局促不安的感觉,如果此时教师再一直注视学生,势必使对方觉得更尴尬。
眼神在课堂中的运用当然不止这些,它不是一件可以复制的技术,而是一项深不可测的艺术。老师的眼神,传递的是鼓励,是赏识,是宽容,是提示,是关爱……这些眼神,在孩子的眼里,或许就是一个绚丽多姿的春天,它是扣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它能有效地沟通师生心灵,激活课堂气氛,开启学生的心智。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呼唤每一位老师都能用好自己的眼神,用眼神来关爱学生,让他们不同的个性得以张扬,让他们内在的潜质得以开发,用师者特有的眼神为他们点燃创造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