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技法50例 王羲之行书技法50例 王羲之行书技法及审美特征

元明以来,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走向神秘化一端。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变得繁复而玄妙,让人如坠云雾。例如“内撅”之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难得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王羲之行书技法及审美特征。




  王羲之行书技法
  要了解王羲之书法的特征,首先要分辨传世的王书哪些“近真”、哪些“失真”。传世的王羲之书迹不少,真迹一件没有。传摹传刻的王书有各种书体,同一种书体的作品,面目又不尽一致,而且有的书迹未必可靠。比如他的正书,唐朝以来声名最著者是《乐毅论》、《黄庭经》和《东方朔画赞》。其中《乐毅论》、《黄庭经》南朝梁时已被认为是“逸少有名之迹”。但是,对比楼兰出土的魏晋墨书真迹以及传世的王书《快雪时晴》、《平安》、《何如》、《奉橘》等行书帖中的楷笔,就能发现这三种细楷刻本的笔画“单廓”,体态已失魏晋人笔下的古厚之气。
  归纳王书的特征,其实也有办法,那就是将传世的王羲之书迹——无论正书、行书还是草书,作求同存异的归纳,其共性特征便可明了。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
  用笔——按锋直引,迅牵疾掣;
  笔势——遒劲爽利,环转纵引;
  笔画——钅舌锐方硬,沉稳厚重;

  字态——势巧形密,雄秀天然。




  这样的归纳,借助了前人的术语,似乎还有些抽象模糊,这里试从以下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
  1、结体欹侧。王书的结构是“斜划紧结”,特别是他的行草书,因了笔势的纵引,偏旁部件之间形成了大小、高低、偏正的关系,字态欹侧,富有顾盼的情调。西晋草书已见斜势,但结构是“横斜”的“宽结”,还不能与王书“欹侧”的“紧结”等观。南朝羊欣说:“张芝字形不如右军”,这是称王书以“今妍”胜张芝的“古质”,而“今妍”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结体的欹侧。
  2、笔势纵引。所谓“纵引”,是指上字的末笔向下字首笔引发,笔势在字与字之间贯通,形成牵连映带。王羲之写草书、行书的笔势是顺势疾行纵引,纵快飞移的笔势钩连于字与字之间,从而突破了以往草、行书以单字为造型单位的旧法,使一些笔画的姿态及其组合方式发生了变异的情调,从而出现“字群结构”,笔势的“赋形”功能便凸现出来。
  3、用笔明快简捷。汉末赵壹讥讽张芝的弟子姜诩、孟颖、梁宣、孔达作草书“不思简易之旨”,“反难而迟”。王羲之aIhUaU.COM用笔是“按锋直引,迅牵疾掣”,获得了草法“易而速”的旨趣。他用“直引”的笔法写楷书,比钟繇的翻笔之法来得简易。

  王羲之的今体之所以大受欢迎,是因为“妍媚”的体态美观好看,而且投合了“爱妍而薄质”的社会风尚,前人已有论列。我认为,王书能够在东晋时代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还在于王羲之的用笔简捷明快,易于摹学。这一点,历代的书论家居然不置一词,大概是“神化”王羲之书法的风气遮蔽了人们的思考。




  王羲之行书审美特征
  王羲之以艺术的心灵、博大的胸怀去体察山水,由实入虚,“建立最高的晶莹的美的境界”,他曾说:“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欲将融入山水之中,出神入化、超越现实的自我,升华到玄远、空灵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一切功名利禄、物质欲望、人间的烦恼都化为无影无踪。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王羲之把自然看成一种崇高的美,他把对自然的一往情深,倾注到自己的书法创作之中,后世书家不难看出他的书法潇洒绝俗,有一种“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唐代孙过庭在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时说: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初月之出山崖,落落乎犹群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如果我们说篆书是整齐划一的美,那么草书、行书即是多样统一的美:同一个字出现在一幅书法中写成不同的形态,避免了一个字的绝对对称,字体左右的高低、轻重富有变化,字体倚侧不失重心,通篇章法布局有疏有密,错落有致。王羲之曾经指出各种笔法应当点画和谐,即所谓“悉令和韵”,多样统一如韵律一样。他在《笔势论·启心第二》里,意旨反对书法的人工雕琢,强调书法的天趣盎然,生机活泼。把书法中的笔画与自然物象联系起来,以自然美来要求书法,充分体现了王羲之师法造化、重视书法的多样统一的形式美的规律的运用,这一审美观点和情趣,与当时“道法自然”的观点相契合。

  顺应自然,师法造化的审美意识,使王羲之的书法“自然可爱”,形成了飘逸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作品技法纯熟,以韵相胜,落笔散藻,潇洒俊逸,既有理性法度又有感性的生动,就连字体、行距、每行字的排列都做到既严谨又不囿于常规。唐太宗说:“势如斜而反正”,是实事求是的评述。唐代张怀瓘说:“逸少笔迹遒润,独擅一家之美,天资自然,风神盍代。”道出了王羲之书法审美观的鲜明特点。



王羲之行书技法50例 王羲之行书技法50例 王羲之行书技法及审美特征


  王羲之行书中的特点
  1、精致
  王羲之字的精致感,主要体现在笔法的细腻、结体多变且风格遒劲自然,是笔法的炉火纯青与缜密的思维、细腻的心灵和特有的情趣的完美融合。在《兰亭》与《圣教序》之间,《圣教序》的精致美独一无二。《圣教序》是怀仁集羲之字用时十年刻成,在坚硬冰冷的石碑上能将行书显现地这样精致,且不说刻者如何再现字的风貌,但可想见原字迹的魅力。羲之的行书法度谨严,非常内敛精美,吸引人驻足观看、品味、研究和学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2、灵逸

  灵逸是对《兰亭》的感受,灵动、自然、飘逸。考查《兰亭》的书写背景,会更为领悟到他行书之所以成就之高的原因。《兰亭》是王羲之一行在兰亭举行的一次著名的诗酒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王羲之作为首领为此次集会作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此情此景,有感而发,“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在写《兰亭》时,主要是作文章,任思想情感自然而然的流露,而书法的表现亦达到了忘忽所以的高境界。除了有娴熟的功力之外,可见,书法艺术有文学修养作依托,书法的美更深邃、持久,耐人寻味。画以及其他艺术的道理也无不如此。“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今天像书法家沈鹏先生等,作家、画家冯骥才,台湾女作家诗人画家席慕蓉等等,文学修养有多深,艺术造诣就有多高。




  3、清雅
  《圣教序》侧重清雅,清秀、高雅的味道;《兰亭》则更为妍美一些(不知是否是摹本的原因)。如果说清雅是一种风格的话,想必她更是一种内在的内敛的气质性情。王羲之的纯熟笔法、深厚功力没什么可说的了,却是笔法流露出的这种清雅,妍美的气质值得琢磨。在当时这是他创新了汉魏晋以来朴质沉稳的书风,表现出更为丰富的审美内容。可我更愿意视清雅为他与生俱来的内在性情达到一个高度所形成的审美取向。
  4、纯厚
  据悉王羲之出身名门,年轻时已有名气,入仕途后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为人耿介,勤政爱民,远见卓识,却终因不容官朝而称病去官,寄情山水,怡然自得,过着一种东晋名士生活,形成他书法艺术风格的基础。纵观他的学书经历,与其他书家可能不同,王羲之首位受业于一位女老师卫夫人,教学钟繇笔法。尽管他后学张芝等,观其他大家字迹,从心理学角度讲,卫夫人的灵气细腻、温婉、严格、坚韧、人格给成长中的王羲之有一定积极影响。所以在看王羲之的字,非常细腻含蓄内敛,他的“纯”、他的“厚”,总有种特别的感受在其中,功力很深,笔法训练有素。而究其“纯”,可能更在乎性灵;“厚”,就与他的刻苦习书的功力、人品以及广博群贤、勇于创新、自身经历息息相关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6651/50051598436.html

更多阅读

王不留行的功效与作用 王不留行怎么吃下奶

  王不留行别名王不留、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segetalis(neck)Garcker的干燥种子,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乳汁缺乏,难产,痈肿疔毒等症,是临床常用下乳的重要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华北

转载 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绢本高清 鸭头丸帖高清

原文地址: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绢本高清作者:太原书法培训王献之行草书鸭头丸帖卷 绢本纵26.1厘米 横26.9厘米释文:“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此系唐代模本,行草书二行十五字,内容为王献之写给亲朋的短札。行笔流畅舒

中草药:王不留行

百科名片 王不留行王不留行别名王不留、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Vaccariasegetalis(neck)Garcker的干燥种子,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催生下乳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乳汁缺乏,难产,痈肿疔毒等症,是临床常用下乳的重要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

王维老将行等杂诗9首严建设书法132集 老将行 王维诗

王维老将行等杂诗9首 严建设书法132集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江南春杜牧千里

声明:《王羲之行书技法50例 王羲之行书技法50例 王羲之行书技法及审美特征》为网友梦的方向叫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