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端午节前,去了一趟山西,途经太原,第一件事便是去晋祠。
据景区介绍,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中轴线最前端为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过了水镜台,有条小溪名智伯渠。穿过智伯渠上的合仙桥,便是金人台。金人台呈正方形,四角各立铁人一尊,每尊高两米有余。关于这些铁人,也流传着许多故事。
会仙桥上的石狮,历经岁月磨洗,已经面目难辨。
过了献殿与鱼沼飞梁在,就到了圣母殿,坐西朝东,独居中轴线末端,是我国宋代建筑中的典范,这是整个晋祠的中心了。大殿前廊柱上雕饰有八条蜿蜒欲动的木龙,雕于宋代,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木雕艺术品。
晋祠三绝:难老泉、侍女像、卧龙柏。圣母殿内共有43尊泥塑彩绘人像,除龛内两小像系后补外,其余为宋代原塑。在侍从像中,有宦者像5尊,着男服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这些塑像在塑造技法和艺术风格上,已摆脱宗教造像的拘范,成为世俗现实生活情景的写照。其中尤以33尊侍女像最为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卧龙柏,向南倾斜45度,形似卧龙,西周所植,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