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知识网络(考纲解析)<?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羊”字图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D 表达应用 ─── ─── E 鉴赏评价
发 展
展 发
─── C 分析综合
深
化
─── B 理 解
深
化
─── A 识 记
语文高考能力层级示意图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四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2.语文知识系统“树”
文段 古代诗
作家 作品 理解 歌鉴赏 科学类 文学作
文体 默写 文章阅读 品阅读
字音 字形 标点 记叙文 议论文
语法 修辞 逻辑 说明文 等
古代诗文
阅读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现代文阅读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写 作
语文知识系统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考点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A
知识点——
《汉语拼音方案》
产生误读的几种情况:
形似误读 俗读误读 多音误读 姓氏误读 古音误读 难读字误读 习惯误读
复习重点——
因义定音 因形定音 因语体定音 因词性定音 专用语定音 纠习惯误读
考点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D
知识点——
《现代汉语常用字2500个》
《现代汉语次常用字1000个》
汉字造字法(“六书”)
产生错别字的几种情况:
因形近而错 因音同或音近而错 受上一个字或下一个字的影响而错
因音近义通而错 因音同音近而错
复习重点——
区别同音字 区别形近字 区别近义字
考点3.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D
知识点——
《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1995Use of punctuations marks(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
点号7种:
句号(。) 问号(?) 叹号(!) 逗号(,) 顿号(、) 分号(;) 冒号(:)
标号9种:
引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着重号(×)连接号(-) 间隔号(·) 书名号(《》) 专名号(×)
复习重点——
顿号、逗号、分号三者在表示并列关系的区别,在综合使用时根据语境注意升降格
引号要分清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单双引号的变化以及与句末点号的关系
括号注意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的区别以及与句号逗号的关系
省略号后面一般不再用标点,也不能用“等”“等等”
冒号除了提示下文还有总结上文的作用,一句话中一般不能套用两个冒号
破折号在表示解释说明时与括号有所区别
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
“七点不能居行首,三标前后有讲究;
连接间隔写中间,着重用在字下头;
破折省略均连写,一行两格处中游。”
考点4.正确使用实词 D
知识点——
词语的性质:
实词6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代词
词语的意义:
要求能够掌握常用实词的基本义(包括本义、比喻义、引申义)和用法
词语的结构: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包括单音节词、外来词、连绵词等)
合成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其结构形式有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补充式、名量式、附加式、重叠式等)
词语的环境(语境):
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所表达的确切意义,区别同义词 能够结合上下文或一定的情境判断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复习重点——
注意辨析词义轻重的差别
注意辨析词语范围的大小
注意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注意辨析词语的语体色彩(口语和书面语、文学词语和科技词语等)
考点5.正确使用虚词 D
知识点——
词语的性质:
虚词6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 拟声词
词语的语法意义:
对介词关涉对象及组成的语法结构理解的考查
对副词限制修饰的语义的理解和考查
对句子中虚词的辨析和修改
对连接句子及分句间的关联词语的辨析和使用
对助词使用的辨析
复习重点——
了解虚词的语法地位
掌握常见的虚词的基本用法
了解虚词连接或关涉的对象范围以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注意一些虚词的习惯用法
考点6.正确使用熟语 D
知识点——
熟语的定义:
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结构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理解
熟语的分类:
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
复习重点——
成语中关键字词的读音 成语中关键字词的书写 常见成语的出处
成语中关键语素的理解 成语意义的把握 成语使用正误判断及修改
根据成语错位对称的结构合理推断成语的意思 了解惯用语和歇后语的特点
考点7.辨析并修改病句 D
知识点——
病句的6种类型: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复习重点——
辨析病句的关注点:
句子有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考虑语序是否恰当
句子中有“是否、是不是、能否、成败、好坏”之类的词语,考虑是否是一面或两面搭配不当
否定、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看句意是否表意相反
碰到有代词的句子注意指代是否明确
有介词或连词则考虑它们是否得当,是否掩盖主语、主客颠倒
有数量短语则看是否产生歧义,倍数是否用错,表约数的词语是否矛盾、重复
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会不会是句式杂糅
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有关联词注意是否搭配得当、是否位置得当
辨析病句的具体方法:
语感审读法 结构梳理法 逻辑分析法 仿造类比法
考点8.正确扩展语句 D
知识点——
扩展语句的形式:
添加成分型扩展 补充完善型扩展 修辞型扩展 情景型扩展
复习重点——
先弄清“根据什么”,看清题目要求;再弄清“应该说什么”,弄清语句内容;然后再弄清“应该怎么说”,也就是弄清语言形式
扩展内容的来源:
运用想象、联想等手段,加定语,加状语,增加修饰和限制成分,对原有信息加以充实,使原句的意思更加丰满、更具表现力
考点9.正确压缩语段 D
知识点——
压缩语段的类型:
缩写语段 编写提要 概括转述
拟写一句话新闻
复习重点——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主要信息
压缩语段的方法:
摘取法(单句——提取句子主干)
分层法(复句——划分层次关系)
复合法(句群——弄清句间关系)
考点10.正确选用和变换句式 D
知识点——
长句和短句的不同特点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不同特点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不同特点
常式句与变式句的不同特点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不同特点
整句和散句的不同特点
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不同特点
复习重点——
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变换
整句和散句的变换
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变换
考点11.正确仿用句式 D
知识点——
单句仿写 复句仿写 句群仿写 修辞仿写
复习重点——
首先注重形式:
词性相同 句式相同 排列相同(排比或对偶)
其次注重内容:
符合话题
内容相同、相反或相关(有逻辑关系)
考点12.语言表达简明 D
知识点——
了解对语言简明的要求:简洁不罗嗦 明白无岐义
复习重点——
辨析句子成分是否有赘余 辨析句子意思是否明确
歧义句的语意理解和歧义的消除 对语句中赘余部分和多余信息的删除
材料中信息的提取和语意概括
对不简明语句的修改
考点13.语言表达连贯 D
知识点——
了解语言连贯的特点:
共同的话题 合理的语序 必要的衔接与呼应
复习重点——
正确排列语序 正确衔接上下文 语句续写
修改不连贯的语句
考点14.语言表达得体 D
知识点——
了解语言得体的特点及对其要求:
内部语言环境要合乎一定的形式规范。
外部语言环境要求场合得体、对象得体、目的得体、风格得体
复习重点——
根据目的的差异调整语言 根据对象的差异调整语言
根据场合的差异调整语言 根据表达方式的差异调整语言
考点15.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D
知识点——
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8种):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复习重点——
对语言运用中的修辞方法进行辨识:
明喻、暗喻、借喻之间的区别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设问与反问的区别
对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优劣进行鉴别
对作品中的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进行鉴赏评价
对语言环境中运用修辞方法语句含义的理解
按照语义和语境的要求运用不同的修辞方法来表达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考点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和代表作 A
知识点——
了解不同时代的有影响的中国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复习重点——
识记我国文学发展过程的“源”和“流”
识记不同时代的一定量的中国重要作家姓名、朝代(时代)及其代表作
考点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A
知识点——
了解不同时代的不同国别的有影响的外国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复习重点——
识记不同国别的文学发展过程的“源”和“流”
识记不同时代的一定量的外国重要作家的姓名、国别及其代表作
考点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A
知识点——
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
了解我国古代论说、史传、笔记、序跋、赠序、书信、箴铭、哀祭、碑志等不同文体的特点
复习重点——
识记并能区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特点
识记并能区别我国古代论说、史传、笔记、序跋、赠序、书信、箴铭、哀祭、碑志等不同文体的特点
考点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A
知识点——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
复习重点——
领悟含义 默写准确 书写规范 留意语境
《2007年普通高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语文考试说明》规定的40篇(首)背诵与默写篇目(仅供参考)
(一)古文(10篇)
1.劝学(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用心躁也”) 《荀子》
2.过秦论(节选:从“及至始皇”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3.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4.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5.师说 韩 愈 6.阿房宫赋 杜 牧 7.六国论 苏 洵
8.游褒禅山记(节选:从“其下平旷”到“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
9.石钟山记 苏 轼 10.前赤壁赋 苏 轼
(二)诗词曲(30首)
1.氓 《诗经·卫风》 2.短歌行 曹 操 3.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4.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陶渊明 5.孔雀东南飞(节选:从“鸡鸣外欲曙”到“二情同依依”) 汉乐府 6.山居秋暝 王 维 7.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8.将进酒 李 白
9.蜀道难 李 白 10.旅夜书怀 杜 甫 11.登高 杜 甫 12.兵车行 杜 甫
13.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 14.琵琶行 白居易 15.李凭箜篌引 李 贺
16.过华清宫绝句 杜 牧 17.石头城 刘禹锡 18.锦瑟 李商隐
19.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 永 20.鹊桥仙 秦 观 21.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22.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23.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 轼
2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25.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26.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 游 2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28.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29.窦娥冤(节选:【滚绣球】) 关汉卿
30.长亭送别(节选:【端正好】) 王实甫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考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B
知识点——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同义和近义 通假字 常用实词(120个,按音序排列)
复习重点——
联想推断 语言结构推断 辨析词性推断 语法推断 语境推断
考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B
知识点——
了解18个常见虚词的主要用法
复习重点——
分清虚实 辨明用法 熟悉课文 注意特殊
考点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
知识点——
(1)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特殊句式的特点(4种特殊句式):
判断句
性质:
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
形式:
“……者,……也。”或“……,……。”形式的判断句
带“乃、即、则、非”等副词的判断句
带判断动词“为、是”的判断句
被动句
性质:
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
形式:
有“……于……”“见”“见……于……”“为”“为……所……”“被”等标志的被动句
无标志的被动句(其被动性体现在动词的被动意义上)
倒装句
性质:
词语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不是按照“主语——谓语——宾语”或“偏次——正次(中心词)”的形式,而是出现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倒装形式。
分类: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之”字提宾
“是”字提宾
“之……为”提宾
介宾前置
定语后置
“中心词 +(之)+ 定语 + 者”
状语后置
以“以”为介词,组成的介宾短语,常常后置
主谓倒置
主语在谓语的后边
省略句
性质:
句子中的成分被省略,特别是现代文中不能省略的成分在文言文中被省略了
分类:
省主语 省谓语 省宾语 省介宾 省介词
(2)了解词类活用的形式
名词活用为动词
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
意动用法:
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就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意动用法:
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动词的活用
使动用法:
主语使宾语发出这个动作
被动用法:
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承受者
名词作状语
表比喻 表工具 表处所 表态度 表方位 表依据 表频率
复习重点——
特殊句式的理解
特殊句式的翻译:
判断句加“是”
被动句加“被”
倒装句调整顺序
省略句以括号的形式补出省略成分
词类活用能对其特点加以辨析并能正确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释义
考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B
知识点——
了解文言文的翻译标准(“信、达、雅”)、原则和方法
复习重点——
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语境理解句子的意思
翻译的具体方法:
“扩”,保留文言文单音节词,配以适当的语素,扩充为符合现代汉语概念的双音节词
“释”,找不到适合搭配的语素,解释这个文言词汇
“留”,人名、地名、职官名、朝代名原文保留
“删”,没有实在意义、语法意义不鲜明的虚词删除
“补”,省略句以加括号的形式补出省略的成分
“调”,倒装句以符合现代汉语表达方式的形式调整语序
考点5.筛选文中的信息 C
知识点——
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特点的语句
产生某一结果的原因
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
展示人物关系的语句
符合观点的材料
复习重点——
捕捉文句信息,把握文章大意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推理
要求能说出某个论点的论据、某个事件的起因或某种事件的发展所导致的结果
考点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C
知识点——
文章层次的分析
文章段意的归纳和概括
对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
对事件意义的概括
复习重点——
从分析结构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从分析表现手法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考点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C
知识点——
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复习重点——
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和行文意图,分析作者的好恶和思想的倾向性
考点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E
知识点——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
了解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
鉴赏形象 鉴赏语言 鉴赏表达技巧
复习重点——
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把握诗人流露出的主观情感、暗示着的哲理以及富于美感的形象
掌握一些常见意象的寓意
从抒情方式上、表现手法上、修辞方法的运用上,体会诗人表达的技巧以及表达的效果
考点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E
知识点——
评价作者对人物的感情态度如何,评价是否中肯
评价作者对事件的分析评价如何,是否公允
评价后人对这一历史人物或史实的看法如何,有无曲解
复习重点——
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性,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B
知识点——
多义词、多义短语义项的区别
指代义
语境义
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复习重点——
多义词、多义短语的义项在文中的确定和理解
能够指明词语的指代内容
能够指明词语在文中的临时意义
分析词语的表达目的与表达效果
考点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B
知识点——
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语句
提示文章脉络层次的语句(包括挈领句、过渡句和总括句)
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精警语句
结构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语句
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语句
复习重点——
能准确找出文中关键语句并能理解其含义
多义性句子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理解
解释文章中含蓄的语句
阐发文章中抽象的语句
考点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C
知识点——
发现并指认通过阅读而得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些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等
整合包括分类整合、概括整合、重组整合和融合整合
复习重点——
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知识的阐述
对文中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和阐述
对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的理解
对形成某种现象的原因或支撑某一结论的的依据的判断
文章中能有力地表现作者的观点、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语句
考点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C
知识点——
了解不同文体的结构和思路:
自然科学类文章:
以时空变化为序的文章,一般按层进式的结构来行文
说明事物和事理的文章,一般按人们的认识规律和观察顺序安排结构行文
介绍事物发展或科技发展概况的文章,一般按事物发展的进程或新科技研究、实验、开发的进程来安排结构行文
介绍关于对事物、事理不同看法的文章,一般采用分类并列式结构行文
社会科学类文章:
立论文章,一般按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结构行文
驳论文章,一般按亮出靶子一批驳靶子一得出正确结论或边破边立的逻辑思维规律来安排结构行文
有分论点的文章,一般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点间的关系来安排结构行文
文学作品:
写景记游的文章,一般按时空变化来安排行文
记事的文章,一般按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来安排结构行文
写人的文章,一般按人物成长经历或体现人物性格的各方面来安排结构行文
抒情的文章,一般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安排结构行文
复习重点——
对文章整体行文思路的分析把握
对文章局部段落的内部层次的分析把握
对文章写作角度的分析把握
对文章段落顺序或语段中的句子顺序进行调整、重新排列
分析文章各层次间的关系
编写文章的结构提纲
补写文章中体现结构思路的关键句
对文章选材特点及作用的考查
考点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C
知识点——
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复习重点——
对句义、段意的概括
对全篇中心的概括
对人物或事物某种特征的概括
对事件发展过程的全面概括或突出重点的概括
对文章内部结构层次的层意的概括
考点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C
知识点——
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复习重点——
结合作者写作背景和行文意图,分析作者的好恶和思想的倾向性
考点7.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C
知识点——
推断:
根据性质的推断包括必然推断和或然推断
根据形式的推断常依据上下文的关系来推断
根据常理推断包括顺向推断和逆向推断
想象:
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象包括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根据时空的想象包括追述性想象、预见性想象和假设性想象
复习重点——
对作者在文章中对某事物的发展暗示的一种倾向的推断想象
对内容丰富的材料在对其综合分析基础上的推断想象
对作者某些观点或现象的个人看法或对某些事物的评价
对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进行推认
结合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等有关常识对新的发现、新的前景的推测
考点8.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E
知识点——
文学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语言
表达技巧:
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
表现手法(伏笔、特写、曲笔、白描、工笔、照应等)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抒情手法(象征、悬念、铺垫、用典、移情、升华、虚实相生、虚写、托物言志、托物言理、点面结合、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复习重点——
对文学形象的概括
对文学形象的意义的理解
对语言特点及其表达作用的分析
对叙述角度、人称变化及其表达作用进行分析
对作品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的分析
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鉴赏,应与对文章中心意思和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以及对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结合起来
考点9.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E
知识点——
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包括文章的主题思想、材料、作者观念态度等要素
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复习重点——
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创见”与“局限”
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意义或影响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给人们的启迪
结合文章内容,评价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
从文章的写作基调,评价作者在文中的情感
结合文章的写法,评价作者在文中的情感、观点、态度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考点1——考点6)和发展等级(考点7——考点10)两个方面。
考点1.符合题意 D
知识点——符合试题要求的宗旨、中心、观点、思想
复习重点——
选择最熟悉的对象、范围和重点
选择最能体现独特性的写作方式
选择最有现实意义的思想观点立意
考点2.符合文体要求 D
知识点——
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
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
符合考生自己选择的文体要求
复习重点——
选择最能表现题旨的文体
选择一种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的文体:
长于形象思维,长于叙事描写,就写记叙文、散文
长于逻辑思维,长于分析说理,就写议论文
考点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D
知识点——
了解各种文体的表达形式
了解社会上不健康的思想倾向
复习重点——
体察真情
坦露真情
升华真情
不写于现代精神不合的言论
不要流露出消极低沉的情绪
不要表现错误或片面的观点
考点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D
知识点——
了解内容充实和中心明确的表现
复习重点——
叙写具体,可观可感
材料丰富,纵横捭阖
中心明确,旗帜鲜明
紧扣中心,不枝不蔓
考点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D
知识点——
熟悉语言通顺的表达和结构完整的形式
复习重点——
表情达意,规范连贯
恰当表达,灵活多样
合理布局,条理清晰
巧拟标题,悦人耳目
精彩开头,闪亮登场
漂亮结尾,回味无穷
过渡照应,自然严密
详略得当,突出主题
考点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D
知识点——
了解书写的一般常识
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书写格式
复习重点——
写字、标点符号运用要规范、正确,不要写错别字,不要用错标点符号
字体美观端正,写字不要潦草,以免字迹难辨,影响阅卷
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不要随意乱写乱画
考点7.深刻 D
知识点——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观点具有启发性
复习重点——
选准角度,明确重点
深入挖掘,寻求本质
选择典型、深刻的题材
多角度分析,深入阐述文章主题
考点8.丰富 D
知识点——
材料丰富 形象丰满 意境深远
复习重点——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
具体叙述,力避空泛
借景倚事,抒情议理
描绘特征,写意传神
考点9.有文采 D
知识点——
词语生动 句式灵活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 文句有意蕴
复习重点——
写景,则描山摹水,如在眼前
状物,则穷形尽貌,栩栩如生
叙事,则绘声绘色,娓娓动听
说理,则鲜明清楚,练达警策
考点10.有创新 D
知识点——
见解新颖 材料新鲜 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特征
复习重点——
辩证思考,发散思维
多读时文,积累材料
发挥联想和想象,巧妙行文
真实写作,突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