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收藏近几年一路看涨,据专家透露,实际售价每3-5个月就涨一次,价格在十年间翻了十数倍。其中,完整的虫珀价值最高,纯从售价来相比,完整的虫珀价超黄金已是事实。血珀蓝珀紧随其后,11克的蓝珀售价已经去到3万。在港澳深受喜爱的蜜蜡,价格也居高不下,普通一条手串都需几千元至上万元。
行情
专家称琥珀实际售价每3-5个月就涨一次
至少要历经1700万年,方可形成固体琥珀,多数更长达3000万年以上。珠宝鉴定专家胡学年认为,漫长的形成过程,让琥珀挖少见少,而且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现在琥珀的收藏还是比较小众,店铺也不多,消费群体较小,不过它在有机宝石中也算比较火了。”相较于珍珠等有机宝石,琥珀已经获得足够多的宠爱,价格在十年间翻了十数倍。
据胡学年介绍,“近四五年来,琥珀行情很好,涨价很厉害,每3-5个月就涨一次价。一个是由于它的市场认可度逐渐高了,被列入藏家的收藏清单中;其次琥珀是有机宝石,其他有机宝石如象牙等,是禁止买卖交易的,珍珠则很多都是人工养殖,总觉得并非纯天然;其三,琥珀毕竟是4000多万年前的东西,有自己很深的文化底蕴,在我国以及古希腊、古埃及都有很长的历史(在古希腊、古埃及都有约六千年的历史);最后,这东西在之前也不贵,老百姓也买得起。”
众所周知,国内出产的天然琥珀原料并不多,大多数原料需要从海外进口,尤其是俄罗斯、波兰等地区。早在2010年,便有媒体报道称,琥珀原料和产品供应不足,使琥珀销售价格上扬32%-83%。而逐年,开采量下降,出现更严重的供不应求,上涨幅度更大。波兰琥珀早在2009年下半年便出现货源供应明显不足,琥珀价格番了三四倍。
在琥珀批发市场,普通的琥珀多以50元至200多元每克出售。“但好的、高级的琥珀则不论克了,是论件了。”胡学年提出,以克来计算只是中低市场的操作,收藏市场会以琥珀整件物品的手工、精品程度来衡量价值。广州天河的琥珀收藏玩家陈女士也认同此说法:“有时琥珀并非是说大一倍就贵一倍,有时会贵两三倍。精品都是论件来卖,虽然会标注克数,但只是基本信息,并不以此来计算(价钱)。”
年份
拍卖市场认可流通年限 本身形成时间无需比较
从松脂幻化为琥珀,需要至少1700万年的时间,年份不够,不足以被称之为琥珀。由于中国境内产量极少,仅辽宁抚顺、河南西峡等地存在一定藏量,这就制约了天然琥珀在民间的收藏。琥珀“亮瞎”市场的第一眼,当是1992年在台湾举办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条上等的琥珀佛珠,最终拍得120万元新台币,成为当时的天价拍品。琥珀在国内市场,随着佛教文化的再度兴起,被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地带热,随之升温。胡学年介绍,但琥珀的真正走热,仍是近四五年的事。
记者翻阅资料发现,近十来年,在拍卖市场竞得高价的琥珀,如清末的琥珀雕佛狮小摆件以2.76万英镑(约人民币35万元)成交,差不多同时期的琥珀牛郎织女摆件以28.6万元人民币成交,位居目前琥珀拍卖前两位。琥珀收藏玩家陈女士告诉记者,衡量琥珀在拍卖市场的价值,看重的并不是其自身形成的年份,而是被开采出来之后在市场流通的年数。
对于该观点,胡学年认为,流通的年数确实是参考的一个方面,但较之于琥珀本身形成所需的年份,开采出来之后的年份显得微乎其微。“新开采出来的,石化程度够的话也很有价值,不一定以前开采的价值就高。”此外,对于琥
珀本身的形成时间,并无需比较,“达到琥珀形成的年份,四千万、五千万、六千万年的琥珀,它们的价值不会有明显差别。”、
种类
一件虫珀可上到数万元 血珀蓝珀价次之亦看涨
天然琥珀的种类很多,依据不同的颜色进行划分(颜色的差异正是形成期间所处地层环境的差异导致),大致可分为虫珀、血珀、金珀、蓝珀、蜜蜡(亦称蜡珀)、金纹蜜、花珀、煤珀等。在不同种类间,近几年的收藏市场亦形成不同的追捧热度。
胡学年分析称,“在收藏市场中,完整的虫珀价值最高,毕竟这苍蝇或蚊子在琥珀里呆了几千万年,若很完整,价值也较保值。目前1克虫珀,可以去到几百或几千元,一般一件虫珀近万元或数万元不等。(它们)几乎很少,可遇不可求。纯从售价来相比,完整的虫珀价超黄金已是事实。”
胡学年认为血珀的价值紧随其后:“血珀也很贵,颜色近似血红色,其形成原因跟当时的温度、压力有关系,因为里面有铁元素,所以呈现红色。”
此外,近年来,蓝珀成为收藏家的“新宠”。看似浅黄色,透光后,形成幽蓝的光,非常玄妙。记者走访高端市场时发现,一件11克的蓝珀,售价已经去到2万-3万元。
作为琥珀中最常单独出列的蜜蜡,由于在台湾、香港广受欢迎,使它一枝独秀,价格逐年上涨,一件普通串珠手链价格均去到几千元。蜜蜡中的“贵族蜡”虽然饱受争议,但售价丝毫不示弱,精品项链亦能卖到十数万元。
虫珀:珀体内含有昆虫标本。
血珀:也叫翳珀,珀体受铁质、朱砂或锰质的作用,呈红色、棕黑。
蓝珀:珀体受云母和石灰岩的作用,呈蓝色、蓝紫色。
绿珀:珀体受硫化物质或硫酸铜作用呈绿色。
蜜蜡:与琥珀同为树脂化石,其成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样。常为不透明,以黄或黄棕色多见。
作者 江小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