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无间道》、《黑社会》等香港黑帮电影里,帮会大佬们碰面,喝的一般都是瓶装汽水?
因为汽水这种大众化的饮料最容易引起小混混的共鸣。当他们还在基层打拼的时候,喝的最多的就是它。而黑帮老大们在有能力喝82年的拉菲却在手下们面前喝汽水,是不是会让喽啰们对老大产生“低调行事、深藏不露、同甘共苦”的神秘感,让老大们的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如果说汽水与红酒是两种阶层、两种身份的象征,那有没有一种食物,无论是在市井小店,还是星级宾馆都毫无违和感,而且风格迥异群众喜闻乐见呢?
答案是:面条!
在那句“做人呐,最重要的是开心,来我给你煮碗面”里,煮的多半是泡面。
长年宅在屋,靠方便面酱包的坚硬程度判断四季更替的宅男们吃的多半是碗面。
生日时常吃的长寿面,现在多半指的是挂面......
今天,我们不谈这些低档次没内涵的东西,而是聊聊那些真正有文化底蕴的面。
说起面,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是山西。但很多在山西的外地人都表示没有吃到过好吃的面食。山西面食是一种民间文化,同一种面食,不同地方、不同人,能做出不同的味道。而且很多面食,是当地独有的,很难流水线化生产,即便是比较出名的大同刀削面,在大同和山西其他地方,味道也是完全不同的。
真正好吃的面,在民间,在家里,在村里。《舌尖上的中国2》第四集《家常》里讲面食,山西饸饹面,就是讲的一个农村家庭。所以非常欢迎大家到山西来,去民间,品尝最地道、最淳朴的山西面食。
另外,虽然笔者是一个吃了二十几年面的山西人,但下文中所提到的面,更多的还局限于晋东南地区。对于晋西南、晋中、晋北的许多面食,如剔尖、抿个斗等,还有晋陕交界地区爱吃的油泼面、臊子面,笔者并不太了解。各位吃货朋友可以亲身去体验品尝一番。
下面开始上干货:
▲ 浇面
浇面关键在于卤子。炸酱、西红柿鸡蛋是最常见的卤子,大家可以自己做卤子,吃浇面。在山西当地还常吃烩菜卤。白菜、土豆、粉条、豆腐、木耳、青椒、洋葱、茄子、鸡蛋、西红柿、肉丁、肉末等等,可以在一起乱炖,做出来香喷喷的烩菜,既可以作为卤子吃浇面,还可以吃盖浇饭,简单又好吃。
▲ 炉面
炉面似乎是晋东南地区独有的做法,跟焖面十分类似。常用豆角、土豆、蒜苔(蒜薹)、鸡蛋和肉,我妈有时候还会用白菜或者茴子白做。
做炉面要注意面条不能太长,有食指那么长就正好。跟焖面不同的是,炉面没有焖面那么油腻和湿,我们的做法主要是蒸+焖+炒。
先用蒸锅把面蒸熟。然后炒豆角,合上锅盖将豆角焖熟,注意收集锅内的汤汁。最后将蒸熟的面丝放入锅中,盖在豆角之上,将汤汁均匀浇在面丝之上,合上锅盖焖3-5分钟,开始翻炒至面与豆角均匀混合即可。
▲ 汤面
汤面一般用的是鸡蛋、青菜,当然也可以尝试一下西红柿鸡蛋汤面、南瓜汤面,都很好吃,汤也很好喝。
▲ 炒面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鸡蛋、蔬菜、肉,都可以炒面。
▲ 菜饭
据我所知这也是我们这里独有的吃法,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做粥的方法吧——咸的哦。
将面条、小米粥、豆角、土豆、南瓜等在一起煮,做的稍微稠一些,超级好吃。先煮小米粥,煮到四五分的时候,再放入南瓜块、土豆块、豆角(可都放,也可只放一两种)一起煮。七八成熟的时候,再放入面条,面条一定要细。煮到比较烂活了,就OK了。
这种菜饭,米和面条都煮得特别透,入口即化,那叫一个好吃啊!
我妈做的时候,有一个绝技:用一个汤勺,放少许油,在明火上烧;等油烧热后,放入少许葱花、蒜,稍等不到1分钟,迅速把汤勺连油带葱花大蒜插入菜饭中,就会听到类似铁器淬火的声音,这样可以把葱花的香味更好的深入饭中,我们那边称之为「个出」。「个」是山西方言常用的语气助词,「出」我怀疑是「汆」或者「焯」的土话版。
▲ 炒猫耳朵
不知道大家所在的地方有没有卖猫耳朵这种食物,也是面食的一种,一般是炒着吃,也可以汤烩,相当美味啊!!!自己做的时候,把小面疙瘩用手指碾压成类似猫耳朵的形状即可。最好是在箅子上制作最好,这样做出来的猫耳朵背面有两三道棱,很好看。
▲ 箅子
▲ 刀削面
说实话我觉得刀削面是山西面食技术要求最高的种类,想练就一手熟练的削面功夫,那不是一天两天能行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尝试一下。
刀削面可以浇卤、可以炒、可以做汤面,做法多样。
▲ 面片
俗称「揪片」,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揪成的面片。做的时候,把面擀成薄面片,叠起来,切成宽4、5厘米的「面带」,等锅开了以后,用手一下一下揪面片下锅就OK了。当然如果嫌麻烦,也可以切面片。面片常见的做法是炒和汤。
▲ 手擀面
简称「擀面」,顾名思义,就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面。根据自己的需要,这种面可以很薄、很软,也可以稍微厚一些、劲道一些。
做手擀面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擀面的方式跟擀饺子皮儿不同,不是单纯的轱辘。先把面团擀成面饼,然后将面饼卷到擀面杖上,采用「推压法」,向斜前方用力,震、压、推、碾,然后擦着案板搓回来,继续重复以上动作,直到面饼成为面片。擀成面片后,将其叠起来,切成自己喜欢的宽度的面条就可以开煮了。
擀面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面与案板、擀面杖黏住,需要不断撒面粉,我们这边洒的是一种粗粒的面粉,我们称之为「粉面」。
一碗好吃的擀面,除了面条外,卤子当然也很重要,这点跟浇面一样。另外,建议使用长一些的擀面杖和大点的案板。
▲ 炒饽子
饽(音bo,一声),主要构成是高粱面与白面。由于现在大部分地区不种高粱了,除了我的家乡,即便山西其他地区,也很少见。相信很多人也没有吃过吧。不知道现在能否购买到高粱面。
饽子面呈高粱的红棕色,制作的时候,将高粱面和白面混合,擀压成薄片,卷起来,用刀切成细条,煮熟后,用肉丝、青椒炒食即可。品尝起来,有高粱特有的味道,配上一颗炒蛋、韭花酱、芝麻,别有一番风味。
▲ 饸饹面
饸饹,(读音hé le),相信大家都吃过,圆形的面条,口感顺滑、劲道。《舌尖上的中国2》第四集《家常》中就讲到了这种面。这种面是用饸饹床压制而成,巧妙利用了杠杆原理,古代吃货的智慧也是无穷的啊。做法简单,非常适合家里来人、需要做大量主食的时候用。可以浇、炒、烩、汤,反正怎么做都好吃。
将面揉成柱形,放到饸饹床的斗里,将饸饹床架在沸水上空,直接压制煮面就行了。大家压面的时候,一定要多搅动,否则面在锅里会坨在一起。压完之后,用筷子或者锅铲截断就行。
▲ 饸饹床
以前的饸饹床是木头的,人要坐在上面压面,是我小时候最爱的运动之一。第三季《爸爸去哪儿》第一期里刘烨还坐断了老乡的饸饹床压杆。
现在的饸饹床成了手动机械的,更省力了。某宝上就有卖。
▲ 拌汤
俗称疙瘩汤,说起来这其实不能算是面条,但绝对是一种非常好的面食。虽然很土很粗糙,但必须好吃。把面粉加水,用筷子搅成一个个小小的面疙瘩,直接扔锅里煮就行了。我最爱西红柿鸡蛋青菜拌汤。
郑重建议:
1.自己和面、擀面、做面乃是上上之选。在达不到自己下手的情况下,菜市场卖的机器压面是比较好的选择。自己和面,可以做三和面、两和面、纯白面、榆皮面等等。
2.吃面好伴侣:老陈醋;韭花酱;大蒜(生的);辣椒(老干妈这种油辣椒或者是青椒);香菜(我们称为芫荽[yán sui])。
▼更多精彩内容
荒地上的钉子户,用花园改变了一座城市
看电影,听古人谈恋爱
其实三千年前,西周已经进入了机器人时代
这个世界上,还有个美好的地方叫“书房”
点赞是种态度,转发是以思想与朋友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