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龙节(二月二)习俗的由来

 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当然,这其中有民间流传说法“正月剪头死舅舅”的缘故,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理发,直到“二月二”才解禁。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所以,这一民间禁忌现在已经被人们淡忘。
    祭龙神
    在春龙节这一天,我国古代民间都要焚香设供祭祀龙神,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虫害,五谷丰登。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敬文昌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吃龙食
    作为一个吉祥喜庆的日子,为取吉利,是日民间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吃面条叫“扶龙须”,蒸饼也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等等。这些,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禁针剪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苏北地区、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很流行。

春龙节(二月二)习俗的由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7151/900094739802.html

更多阅读

古诗中的二月二习俗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古代的“中和节”,俗称青龙节。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二月二这天的许多风俗都与龙有关。然而在古代,这一天还盛行着一些与龙无关的风俗。这些风俗至今多已不存,但我们从一些

元宵节赏花灯习俗的由来

 元宵节赏花灯习俗的由来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届时家家挂灯,人人赏灯。关于元宵赏灯的来历,这里有个十分曲折动人的传说。  汉武帝时,有个足智多谋、诙谐滑稽的东方朔,武帝十分信任他

冬至扫墓习俗的由来

 爱华节日知识配图  冬至扫墓习俗的由来  有称:“在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庙’的就要合族举行祭

冬至吃饺子习俗的由来

   冬至为什么吃饺子呢?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不知道许多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更加不知道这么习俗的由来,下面我们来看看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由来。爱华阅读配图  有人说这都是“吃货”用来骗自己的。其实还真有故事,作为一个地地

二月二的祝福语 二月二祝福的话语

 二月二祝福的话语:  1. 一横一撇竖弯钩,一撇一点龙抬头。二月二,愿你龙凤呈祥好姻缘,生龙活虎好身体,龙腾虎跃好事业,步步高升跃龙门,虎距龙盘今胜昔,飞龙在天添锦绣。  2. 二月二,风含笑,千树万树花枝俏;暖阳照,祥瑞绕,声声高歌传

声明:《春龙节(二月二)习俗的由来》为网友秒杀你的自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