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国家一级演员。
电影“百花奖”和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学士奖”得主。
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及“飞天奖”得主。
1997年,在美国创办周洁・徐利舞蹈学校。
2002年,在上海创办周洁(国际)艺术学校。
主要作品:
电影:《杨贵妃》、《垂帘听政》、《解放大西北》
电视剧:《海外遗恨》、《山野》、《风声鹤唳》、《凤求凰》、《透明的天空》
舞蹈作品:《半屏山》、《凤鸣岐山》、《小刀会》、《木兰飘香》、《丰碑》
我面前的周洁身形纤瘦,神容精致,带着舞者轻盈的气质,言谈之间却是满满的、扎实的,充盈着历练的美。我怀疑,这是不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年轻貌美的舞剧女星,电影里的“红颜王妃”。
当她向我讲述她的生活和经历,畅谈她对舞蹈、影视以及舞蹈教育的追求。她的言谈为自己30多年的艺术生涯增加了很多注脚,15岁开始的绚烂,人生显得更长、也更加丰富。
她的人生像一场比赛,上半场有过筋疲力尽,有过红极一时,从艺26年后赴美留学,就好比中场休息,却定定心看清了未来的方向,于是,马不停蹄,投入下半场的奋斗……
■上半场
◆影视:提早品味成熟的角色人生
“我喜欢塑造人物,人的一生如果能多塑造几个成功的形象,等于比别人多活了好几回。我喜欢戏剧化的角色,就好像我自己也经历了很多。”
周洁人生中第一个主角就是老太婆,那年她仅仅12岁,出演《军民鱼水情》里的老大娘,她在此次演出的出彩表现,为她的演艺生涯开了一个好头。紧接着,她演出了一系列坚韧直率的正面形象。到出演《火烧圆明园》的苦命丽妃时,她才17岁,在当时的中国影坛,这个年龄层的演员基本没有。她在普通人“未成年”的阶段就必须提早品味过于成熟的角色人生,必须极尽心力去演绎千百年来最跌宕的女性形象。
精彩,却带出另一种遗憾。大多数导演偏爱她演古装,觉得她的扮相、肢体天生华美娇媚,又足以担当红颜薄命却顽强抵抗命运的复杂性格。她很想有所改变,她深知,自己是塑造能力很强的好演员。因而,才有了女警、东北大嫂等等差距颇大的演出。
曾有导演在合作之后大叹可惜:“周洁你干吗去跳舞啊,跳了一辈子舞,人家记住的还是演丽妃的,多惨啊!”她从美国回来,当地的演员和导演都欣赏她,称她为“中国的奥黛丽・赫本”,也有人不解地问她,为何刚到美国时不拍戏?她在《火烧圆明园》中出色演出,获得著名电影导演李翰祥的赞赏,力邀她连签十部戏,她却婉言拒绝了。她说,舞蹈,才是我的专业。
◆舞蹈:既有华丽的精彩,也有体肤之痛
“我只想当一个出色的舞蹈家,别的什么都不需要――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一天喝8杯咖啡,一粒饭都不吃,为了保持自己的身材和形象,那种毅力啊……三次骨折,都坚持上台,回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
周洁的舞艺生涯,既有华丽的精彩,也有烙印般留存下来的体肤之痛。
周洁10岁离家学舞,从站在练功房的第一天开始,她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在这里,勤奋到了近乎顽固的地步。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舞蹈学校相当简陋,“没有巧克力、牛奶,只有练功房和宿舍,没有冰箱、电视、独立厕所和洗澡间,睡一张小小的床。过了十多年这样的日子。”
“我是业务尖子,舞剧挑大梁的演员,一切事情都非常谨慎、兢兢业业,非常刻苦地想塑造好自己完美的形象。没有自己的生活,不敢谈恋爱。所有时间都在舞蹈中。我没有青少年生活。”
演出《半屏山》时,她左胸肋骨已经骨折,跳到一半,手都不能动,她还是要坚持上台,“明知道有生命危险,也有人拦着不让上台,但情况很特殊,是建国30周年献礼,是我们歌舞团第一次去北京。”演出结束,《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都在头版表扬她;没多久,组织上号召大家向她学习,评她为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记者都在房间外面等着采访,可她就是不出去,挂出“今日外出”的牌子,假装不在。
说起旧事,她说道:“我消耗得太多了。无论怎么保养都没用,滋补也没用。透支太多了。小时候跳舞的时候我想的是:透支也没关系,三次骨折也可以把表演撑下来。那时有梦想支撑着。”
◆舞蹈与影视:起伏的生活才有滋味
“舞蹈是我的生命快乐之源,我当然知道自己很有表演天才,从小就演舞剧,拍戏演绎人物角色也是我的专业!”
虽然舞蹈与影视的特性不同,只因她喜欢,就要接受二者所有的好和不好。
从美国回来后,她演出的电影角色跨度更大了,比如《周周的妈》,演出极其普通的城市妇女从18岁演到过世。刚刚拍完的电影叫作《Hello,洛杉矶》,讲述大陆女孩到美国的一系列事件和心路历程,她喜欢这个角色,因为剧中人物情感的波动和变迁。
同样,既是精彩又带出遗憾的,还有她的美丽。周洁说,自己以前上了太多挂历和封面,许多人认定:是美丽带给她好运,所有人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是花瓶。漂亮当然不是悲哀,她只是觉得自己埋头苦干,获得非凡的成就,为什么别人第一印象却是这样?美丽的容貌真的那么容易抹煞一个女人的奋斗吗?
周洁早已看淡了这些,她打趣说,“花瓶可宝贵了,演技可以练出来,天生漂亮多不容易啊!千挑万选哪,是财富!只要你不沉浸在花瓶的漂亮中就行了,不要因此而什么都不管、娇气、甩大牌那就不好了。努力的花瓶,并且有了成绩,那花瓶也就没白当。”
■中场
◆远渡重洋,退不出的江湖
“只有让别人忘记我,才能重新开始。也想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忘记自己热爱的事业。果然是忘不了的。”
27岁时,周洁在《上海艺术家》和国外杂志上发表自传《悄悄流逝的岁月》。27岁的资深艺术家,或许是舞蹈和影视双栖明星才有的特权。
1996年,她的演艺生涯已经有24年了,她觉得真是累了――艺术没有令她疲倦,但和艺术、名誉有关的一切都让她不堪重负。她去了美国,她不是想进入美国好莱坞,恰恰相反,她想退出江湖。
在美国,她没有了随从和保姆,明星变平民,变得特别能放下自己,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只觉得爽快,自己扫厕所,大扫除,做饭。“生活变得简单,却很充实。”
舞蹈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她在美国看了很多华人的演出,感觉国外对中国的现状了解太少。“那里只有扭秧歌、狮子舞,太多误解,我真的看不下去。港台移民对中国内地的发展了解也不够,停留在解放前,整个对中国的印象都不对。”
1997年,正逢香港回归,从不演出的周洁接到了休斯敦总领事吴祖荣的邀约电话,请她参加回归晚会。她演了一支孔雀舞。没想到一夜之间就成了美国的名人,引发轰动。
◆北美地区最杰出的华人舞蹈学校
“作为舞蹈演员,我已经完全了舞台上的工作部分。开办学校是我很久以来的梦想,但没想到这么年轻就开了学校,总觉得那是50岁以后做的事情。”
回归晚会后,她上街去超市,被认了出来:报纸上的头条人物。不少人来问她:能不能教我们的孩子学习舞蹈?当时东方歌舞团的徐利也很想在美国办校,两人一拍即合,开张了周洁・徐利舞蹈学校。
原本,演员的世界很小,开始做学校了,世界变大了,碰到困难只有自己去处理,逼迫着她学会与社会打交道,过手一切琐屑事务。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美国办学校,不盈利是不行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保证质量,争取更多的学生。她要从装修校舍开始做起,瓷砖、墙粉颜色、哪怕一张纸都要一一选择、亲手操办。她选择最好的老师,第一年舞展就请了成方圆和王刚等等国内著名演员。她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我相信努力会有回报,或多或少都有收获,虽然运气、条件也很重要,但我相信做了就不会白做。”
那时候,美国华人文化市场基本上被港台同胞占据,大陆人没有发言权,但自从周洁的学校扎根休士顿之后,彻底改变了这一倾向。对此她颇为自豪。三年后,周洁徐利舞蹈学校成为北美地区最杰出的华人舞蹈学校,休斯顿市长李・布朗颁布市长令,11月20日为周洁・徐利舞蹈学校日。
后来,姚明上场也会邀请她的学校作中场演出,中国的水袖、手绢舞、秧歌代替了传统的美女啦啦队,并且一改中场演出不熄灯的习惯,在熄灯的暗场里,中国舞蹈成了篮球场上别致的一景,像正式演出。
■下半场
◆真实生活,幕后人生
“作为舞蹈演员,我已经完成了舞台上的工作部分。我可以随时跳舞,但不想上台。”
2003年,周洁回到上海,办起周洁艺术学校,依然保持着在美国时的做派,基本上什么事情都自己做,放下架子去做别人认为不该她自己做的事情。甚至在她看来,办学校丝毫不比带伤跳舞轻松,同样需要当年的那种毅力。采访时,她正带病组织学校四周年庆的舞展,“600个孩子、光演出服就是800多套,每人至少有一次上台机会、所有的经费场地都要自己来联系,并且有高要求,不只是汇报演出,要保证艺术质量。我的预算都在脑子里,靠自己平衡收支。你可以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却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办学人!”
现在的周洁也不参加任何大型活动,她要为自己生活。虽然人人都记得她在挂历、晚会、舞台、电影中的美丽,但如今她只想要真实的人生,幕后的人生。
曾经戴着光环的岁月里,她总觉得很难找到一个“配得上”自己的男人,没有一个实在的目标。现在,回归自我了,觉得生活不需要更多钱,不需要很伟大的男人,就该舒舒服服地聊天、吃饭。“爱情是很重要的,一个女人没有爱情,生命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还有时间剩下来……也没有别的兴趣爱好,偶尔看看书,可以浇花、种菜。
她不断强调自己人生起伏之后的知足感、像追求艺术梦想那样追求平淡生活,以至于当她说出“我没有梦想”的时候,她反而是在接近幸福的状态。
周:我现在有男朋友,上海人,很简单的人。随时都可以结婚。虽然不想谈我的私生活,但我可以说,我找个男朋友,去照顾他,我很愿意。我是很好的家庭主妇,能够很好的照顾孩子们。
周:我喜欢做一个时尚的欣赏者。身为舞蹈演员,从小就要摆POSE,几乎成了另一种天性,所以一旦上妆、上镜,感觉就是另一个人――是那个角色需要的人。过分时尚、突出,就是孤立的。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演艺圈,一直是别人欣赏我,现在轮到我迫切想去欣赏别人了。我现在就是标准的幕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