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紫霄殿 解读武当山紫霄殿道教对联


  武当山紫霄殿道教对联特指殿内外现存悬挂的四副匾联实物。这些距今已有二百三十余年历史的道教文物,是研究武当朝山习俗、内丹仙学、玄帝崇拜、古建沿革以及传说故事、道教文学、信士分布、佛道相争的精典文献。由于联语文辞玄奥隐秘,内容“杂而多端”,且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致使大多数游人观其文而难知其义,赏其景而难窥其妙。故笔者不避浅见,略作解读,意在抛砖引玉,以求方家赐教。

    其一

  三世有缘人,涉水登山朝圣境;
  一声无量佛,惊天动地振玄都。

  【注释】①“三世……圣境”一句:系化用元代中期武当道士张守清等编撰的《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一第七条“紫霄圆道”引《圣训》句,原文为“三世为人方到吾山,五世为人方住吾地,七世为人方葬吾境”。 ②缘:此指命中注定的机遇。 ③圣境、玄都:皆指神仙所居之地。 ④无量佛:即无量寿佛,亦名“阿弥陀佛”,阿弥陀义为无量寿,故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无量寿经》上:“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解读】此为紫霄宫大殿门联之一(共二副),上联署“大清道光七年(1827年)仲春(农历二月)谷旦(吉日)敬献”,下联落款为“武昌府武昌县刘可擎偕男继(庠、廱、广、度)等沐手谨叩”。

  联文大意为:凡是具有“三世为人”功德的有缘善士,都可以涉水登山,历经旅途艰苦来到道教圣地武当山朝拜真武大帝;而那些口诵“无量寿福”的佛门弟子,既然能屈尊来到仙山福地探玄问道,这亦是武当山道教祖庭惊天动地的盛事。

  上联化用道经告诫朝山的信士香客,欲入武当“圣境”参拜玄帝,必须具备“三世为人”的功德,方可与“道”结缘。只有树立“五世为人”,乃至“七世为人”的宏伟大志,世世代代坚心修持,广结善缘,等到功德圆满后,才能身“葬吾境”,永享仙界之乐。武当山素以道教圣地著称,“玄帝事实,有自来矣”[2](P83)。明代山志曾借玄天上帝之言盛赞武当曰:“吾山不及诸山富,诸山不及吾山清。吾山冬寒而不寒,夏热而不热。三世为人,方到吾山。五世为人,方住吾境。七世为人,方葬吾地。吾山寂寂草凄凄,只闻钟鼓不闻鸡。汝若有缘居此地,吾令六甲斩三尸。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三十六居隐士,葬在吾山骨也清”[2](P84),故虔诚的道教徒以身葬武当仙境视为修道的毕生追求。此外,上联还反映了古代极其繁杂的朝山习俗。相传,武当山乃“玄帝冲举于此,乘辇上朝天阙”[2](P84)之地,旧时凡有“朝谒之士,欲登大顶,南岩取路,先须紫霄宫殿内焚香,祝珓圣许,则上大顶无虞”[2](P84)。这说明要登上天柱峰顶朝拜金殿内的真武祖师,紫霄宫是第一关,在此要按照“三世为人,方到吾山”的条件和要求,验明信士的身份,征求玄帝的许可。如果“本非其人,莫能至此也”[2](P85),“若圣意不容,强欲上山,则雾锁云横,莫辨高下,巨蛇猛兽,蹲踞道旁”,凡朝圣之人“至顶有铜亭一座,亭内香炉一座,玄帝一尊。焚香、书名、诵经,不宜久停,速回下山”[2](P85)。由此可见,武当道教对信徒参玄朝圣采取了严格的限制,以维护道教的神圣和尊严,决不允许德行浅薄的浪荡之人混入山中,以免亵渎神灵,触怒上天。同时,对朝圣的程序、细节以及注意事项也都有明确的规定。明代诗人李燧曾写到:“览胜来登天柱峰,探玄先过紫霄宫”[3](P49),意即于此。如今登临武当山,虽然没有古代的陈规旧制,但也应了解道家习俗,恪守道门禁忌,尊重道教信仰。

  下联虽然倡导了武当道派祖师张三丰“三教合一”的主张,但也隐含了抑佛扬道(即佛家屈尊问道)的思想,反映了长期以来佛道相争的社会现实,这在武当山民间文化研究学者李征康先生搜集整理的《无量爷修行》的故事中,也有所披露,“传说,武当山金顶,原来是无量爷的地盘。后来,真武祖师得道成仙,要无量爷让位。无量爷说:‘让山不让佛。’所以,直到今天,上武当山进香的人,还是高喊:‘无量爷受佛!’……”[4](P279)。纵览历史,武当山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佛道长期共存,在民间深受影响,直到明成祖朱棣于永乐九年至二十二年(1411—1424年)大规模营建武当山道教宫观之后,佛教才逐渐隐退。据河南省《淅川香岩寺中兴碑》记载:“香岩寺有二……明文皇时隆平侯张信、驸马都尉沐昕、大司寇金纯、考功郎郭琎、司农主政王和奉敕修太和山宫观,奏请创建殿宇以奉如来,以居禅真,特邀俞允与武当工程俱举。山门银榜璇题则沐都尉手书也。”从碑文中可以看出,明成祖时,张信、沐昕、金纯、郭琎、王和等人在奉敕修建武当山宫观的过程中,同时也整修了佛教寺院香岩寺。目的在于“以奉如来,以居禅真”。香岩寺建成后,有可能将武当山中的僧人迁到香岩寺居住[5](P39)。但武当山仍栖有高僧,如明代汪道昆在《太和山记》中写到:“佛子圆性居尹喜岩……。圆性祝发京师,具法相,目摄诸徒属,卷舌不谈,谈则纚纚不休”[2](P359)。同朝王世贞在《自太和山下宿南岩记》中亦写到:“岩踞岭之腹,而嵌空若室者三,中最宽,凿大士像。虚左席,客以地面庋;其右以榻不二”[2](P475)。文中的不二和尚圆寂后葬武当山虎耳岩,古墓塔至今犹存。这足以说明武当山虽以道教扬名四海,但并不排斥佛教的存在,这亦是武当道教的独特性。其实武当道教对信士朝圣虽有限制,但也有网开一面之处,如王世贞在《武当道上所见戏成短歌(盖其人皆进香玄帝而口诵佛也)》诗中写到:“南阳少妇道人装,皂纱蒙紒白帢方。口诵弥陀数声佛,手斋玄帝一瓣香……”[2](P484)。可见武当山并不拒绝这些既信佛、又信道的朝圣者,这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参圣拜佛过程中具有极其复杂的思想动机和社会心理需求。

  此联意旨玄奥而不晦涩,文辞通俗而不寡淡。尤其“三”与“一”、“有”与“无”的运用,在工对上独具匠心;此外“涉、登、朝、惊、动、振”这六个动词的搭配妙用将“玄都”和“圣境”这些静的景观赋予了鲜活的动态情感;“人、佛、天、地、山、水”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也将武当山的山水形貌、天地玄机、人间仙境的洞天福地特征亦暗寓其中,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其二

  金殿重辉,看鸟革翚飞,势化山河维社稷;
  帝容复整,仰龙章凤姿,光同日月炳乾坤。

  【注释】①金殿:此紫霄殿,因其金碧辉煌、气势雄伟而故称;又云紫霄象征天上紫微星座,居中央为帝星,紫霄宫意为天地中央的紫坛,犹如皇帝理政的金銮殿,故简称金殿。 ②鸟革翚飞:比喻宫室庄严华丽。《诗·小雅》中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革即鸟的翅膀,即五彩羽毛的野鸡。意思是飞檐凌空,像飞鸟张开的翅膀;画工奇丽,像五彩的野鸡抖动的羽毛。 ③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历代封建王朝必先社稷坛墠;灭人之国,必变置灭国的社稷。后用社稷代指国家政权。《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帝容:泛指紫霄殿内供奉的真武、玉皇等诸帝圣像。 ⑤龙章凤姿:此形容紫霄殿内的圣像身着帝王礼服,仪表端庄,神采非凡。苏轼曾有“我公天与英雄表,龙章凤姿照鱼鸟”诗句。旧时亦指出身高贵。龙章指古代帝王诸侯礼服或王侯仪卫旗帜及军旗等,因其上饰有龙形图案而故称。凤姿指具有凤凰的仪态风姿。凤即凤凰,是传说中的瑞鸟名,雄曰凤、雌曰凰。《诗·大雅·卷阿》:“凤皇(同‘凰’)于飞,翙翙其羽”;《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注十而凤凰为之长。” ⑥乾坤:指天地。《易·说卦》:“乾,天,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唐·杜甫《登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解读】此为紫霄宫大殿门联之一(共二副)。上联署“旹大清道光七年(1827年)仲春(农历二月)中浣(指农历每月十一日至二十日)吉旦(吉日)敬献”;下联落款为“众信士首人仝住持沐手谨立”。

  联文大意为:经过精心修葺的紫霄殿又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辉,试看那凌空的飞檐,如同飞鸟张开的翅膀,跃跃欲飞;那颜色奇丽的画工,好像五彩的野鸡抖动着羽毛,耀眼夺目。这种巍峨壮观的气势一定能够感化山川河流,为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重要作用;紫霄殿内经过又一次修整的诸神塑像,焕然一新,光彩照人,仰观那些神像身着饰有龙形图纹的帝王礼服,风姿卓越,仪态端庄,这些圣像所凝聚的神光一定能够驱走世上的邪恶昏暗,佑护黎民苍生,像日月之光一样永远照耀地天地之间。

武当山紫霄殿 解读武当山紫霄殿道教对联

  此联中的“重”、“复”二字,追述了紫霄宫曾经维修的历史事实。据《武当道教史略》载:“清宣宗道光年间,清廷对武当山各宫观庵庙曾进行了一次大修”[6](P237)。因紫霄殿东次间后三桁垫枋侧铭文有“大清嘉庆六年兴工,二十五完工,木匠陈明万,子备高仁”字样[7](P150),证明紫霄宫的大修从嘉庆年间就已经开始了。而此联正是在大修工程竣工之后敬献的。这次大修从嘉庆六年(1801年)一直延续到道光六年(1826年),历经二十五年之久。紫霄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现存最为完善的宫殿之一,始建于宋朝宣和年间(1119—1125年),元代名为紫霄元圣宫,明代将元遗大殿改名为“香火殿”,明永乐十年(1412年)又大规模地扩建并赐名“太玄紫霄宫”,其紫霄宫大殿历史上曾进行过两次大修,“大清嘉庆六兴工”的大修尚属首次。大清咸丰六年(1856年),因官军与红巾军在武当山作战,使紫霄宫、南岩宫、朝天宫、太和宫严重受创,紫霄宫几无道人。同治初,杨来旺来武当,拜全真龙门派何阳春为师,立志修复武当诸宫,经荐为紫霄道衲,由于他为陕西抚台治病有验,抚台病愈后亲自到武当山紫霄宫坐镇三年,调运钱粮,修复部分宫观。其余工程由杨亲率门徒经十余年募化,相继修复[6](P25),这即是第二次大修。1993年,紫霄宫进行了历史上第三次大修,也是建国经来第一次大修复,历经5年,耗资600多万元用于紫霄大殿及两侧东西配房的维修,基本达到了“整旧如旧,维修复原”的要求。

  此联在构思上围绕人们的视觉习惯,由大及小,由外及里,由景及情,逐层展开。上联首先以“金殿重辉”展现全景,接着将视线聚焦在凌空的飞檐,用“鸟革翚飞”这个细腻的特写囊括了殿宇外观的精彩绝妙之处。“中国古建筑,存在着一种追求局面宏伟,气象阔大的设计手法,不仅令人感觉到、体会到,而且常常通过轴线、穿透、对景、借景,而直接诉诸视觉”[8](P188)。紫霄殿正是这种“宏观设计”的杰作,故作者在此用“势”作一形象概括,“势”前为景,“势”后为情,触景生情,使人自然联想到维修武当宫观是为了维护江山社稷、祈祝国泰民安、实现皇图永固的梦想。而下联则侧重描述殿内的布局陈设,作者在此没有铺陈众多精美的供、法、礼器,而是沿用上联的写法,先概览修整后的诸神塑像,再细看真武、玉皇等“帝容”的衣纹佩饰,叹其高雅华贵、卓尔不凡的气派。当人们怀着敬仰之情凝视着一尊尊神像的风范仪姿时,似有大道灵光裹罩身形,慕道之心油然而生,但愿这神圣之光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永远普照苍天之下的万物生灵。

  此外,作者在炼字上亦颇具功夫。同样具有观瞻之意,对殿宇外观的描述仅用“看”字一笔带过,此轻描淡写为突出下文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而鉴赏殿内的“帝容”时则用“仰”字,生动而贴切地表明了作者尊崇道教圣灵的内心世界。再者,“势”与“光”是作者由景及情的必然结果,亦使其思想升华达到了极致和顶点。“势”是无迹可循的;“光”亦是常人无法感知的,然而“势”能震撼天地,“光”能博爱万物,这就是“道”所蕴含的伟大力量。但是这种思维活动和心理感应不可能每个人都能体验和感受到,而对虔诚的道教徒来说可能尤为明显和强烈。

  这副对联,不仅寓意深刻,用典得当,而且对仗工整,文词儒雅。令人读来,顿感心胸开阔,气势豪迈。

 

    其三

  去皇宫而岩穴,木石居,鹿豕游,因作这超前轶后事业;
  屏红尘以悟道,机神静,元真觉,才成此极天蟠地文章。

  【注释】①皇宫:本指古代帝王的宫廷。此指静乐国皇宫,相传在均州(今丹江口市)境内。 ②木石居、鹿豕游:语出《孟子·尽心上》:“舜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其大意为:舜居住在深山之中时,跟树木、石头一块作伴,和梅鹿、野猪一同交往,他跟深山中的野人差不多。此指静乐国太子(即真武大帝)初入武当山修炼之境况。 ③机神静、元真觉:指丹道修炼中,通过调息,使心神入静,参悟日久,人体肾阴内自有真阳生发,此为内丹仙学中的筑基功法。元真指人先天元气中的真阳,觉即觉察、生发之意。

  【解读】此为紫霄殿内抱柱联之一(共二副),上联署“旹乾隆岁次壬辰(1772年)孟秋(农历七月)穀旦敬献”,下联落款为“光化县老河口意气王之钦、李可权、路映,信士周义刘天一、朱全山仝立”。

  联文大意为:静乐国太子(真武)离开荣华富贵的皇宫,来到武当山中的岩屋洞穴内修行,长年与古木山石为邻,与梅鹿野猪为伍,这好像沿袭虞舜当年的艰难处境来完成这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宏伟事业;他遮挡住滚滚红尘,抛却一切世俗杂念,来了悟丹道玄机,开始从心神入静下手,逐渐地觉察到体内真阳初动,以至后来历经四十二年修成无上大道,超凡入圣,被五龙捧拥升天,最终成就了这篇超过天地极限的大文章。

  此联高度概括了太子(真武)入武当山修道成仙的艰难历程。据载:玄帝生而神灵,哺及七岁,天文书契,一览默会。欲寻幽谷,内炼元真。十五岁辞父母,父王不能抑志。遂入是山潜虚玄一,默会万真。披松萝之服,散发跣足,凝真养性,四十二年成无上道[2](P78)。太子潜心至道,在天“愿事上帝”,在地“普福兆民”,此所谓“超前轶后事业”。在武当山,有关真武修真圣迹及神话故事至今广为流传。磨针井祖师殿内两侧墙壁存有《真武修真》壁画,这组壁画是根据《真武神咒妙经》中所记载的真武修道武当山的故事而勾勒成图的,整个画面生动地反映了真武修炼的曲折故事,线条古朴流畅,色彩陈淡苍然,与古代建筑融为一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每幅画面的内容依次为:发誓修真、辞别父母、元君指路、越海东渡、访入武当、神赐利剑、劈山成河、水隔群臣、元君点悟、铁杵磨针、折梅寄榔、虔心修炼、梅鹿衔花、弥猴献桃、黑虎巡山、乌鸦引路、面壁修行、祖师圆光、三清演法、互契元真、降妖伏魔、破碎鬼王、梳妆试心、六贼献形、南岩飞升、五龙捧圣、玉京见功、仙台受诏、名列金阙、巡视三界。此外,武当山还现存有《敕建武当山太岳太和山玄帝修真全图行》版图,该图编排有40个故事,是根据《重增搜神记》和《玄天上帝启圣录》等文献而绘制的,内容与上述壁画大致雷同。又传太子在山中修真之时,从早到晚静心修炼,任凭鸟儿在头上做窝、生蛋孵化,也一动不动。身边的荆棘由小到大,通过他的脚板,又沿着经脉从胸口长出来,开花结果,他依然聚精会神地修道,他常年不吃五谷,肚子(指胃)和肠子在腹中闹腾,他就把它们抓出来扔了。诸如此类的口头传述甚丰,虽各有所指而不离其旨。

  下联着重从细节上具体阐述了真武在修炼过程中所涉及的功、理、法,因从事丹道修炼首先就要摒弃人世间的红尘俗念,节制最耗生机的情欲,使情归性,性摄命,性命与道合,方可从外界摄来无穷生机,故能超脱生死,隐形住世,成就金仙大道。从修炼功法上讲,只有从筑基阶段的“机神静”开始,不断地循序渐进,才能有“元真觉”的体验,长此下去,可修成金刚不坏之体,达到久视长生的目的,这也是道家千百年来崇尚的终极修炼方式。因真武修炼之初就曾有“久未契玄,始生怠意”的经历,所以从古至今,修道者众而得道者寡。在现实生活中,科学也只是满足人们物欲生活的需要,而对于人类生命科学的探讨仍以仙学养生为上乘。故遵从古人所讲的“炼性、筑基、得药、温养、沐浴、脱胎、神化”等丹功修证实验,这才是人类长生之正途。

  武当道人素重内丹修炼,此联竖悬紫霄殿堂,亦是警示道众在诵经礼忏之余,随时随地以真武的修真经历为镜鉴,坚心潜悟,志在玄虚。近年来,文物工作者在武当山相继发现了《武当山炼性修真全图》、《武当山玄机心法图》、《内景图》等一批珍贵的丹经文献,从中可以看出,武当山为历代丹炼大师栖居隐修之地。另据道教学者研究指出,武当山各宫观庙宇内的众多塑像,或坐或立,皆多有意守神态和掐诀手势,实乃表现着各种不同门派和不同层次的内功修炼之法。如遇真宫张三丰坐像,手置膝上,神态安详,垂帘内视,俨然内丹修炼之状;南岩宫的卧“福”睡“寿”是在默默地向人们暗示道家内功的玄机,而“太子睡龙床”又喻指道家睡功之姿;金殿真武祖师披发跣足,双帘微垂,安恬祥静之神态本是道家修身内养之图示。同时各宫观的建筑法式、整体布局也遵从了道教的宗教意图,蕴藏着丹道修炼的玄秘奥妙。如“紫霄福地”状若龙椅,隐含着玄妙的道家内功图,依照太子岩、紫霄大殿、禹迹池所处的位置犹如人之上、中、下丹田。在武当道士中,像陈抟所创的“蛰龙睡法”、张三丰撰写的丹诗《无根树》等都在丹功上成就了很高的造诣,明代高道李素希还从“龟纳鼻息”和“鹿吹垂尾”的自然现象中悟出内丹养生之妙谛。如今,紫霄宫的丹房修葺一新,道人们在晚上也都有上丹静炼的日程安排。

  此联以真武修真入圣为主线贯穿始终,语气有张有弛,节奏分明。“去”与“屏”以动词居首,愈显文笔简练、干净利落。“因作这”与“才成此”这一对领字的运用具有承上启下和深化主题的作用。联文中的“三字句”各为“对偶句自对”,此与上下联中的“句子自对”、“词语自对”相融合,展示了对联对仗形式的丰富多样性,所以此联是值得人们在创作中学习借鉴的精品佳作。

 

    其四

  跣足云为履,游三界,踏破真空,佛号西方无量;
  披发天作冠,荫九州,覆冒实境,道称北极至尊。

  【注释】①跣足:光着脚。 ②三界:佛教用语,佛教把生死流转的人世间分为三界,即欲界(三界中的第一界,为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及六欲天的总称。以此界众生都贪食、色、眠等诸欲,故名)、色界(在欲界之上,此界诸天,但有色相,无男女诸欲,故名)、无色界(指纯精神的世界)。《大佛顶楞严经》一:“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唐代《陈子昂集》二《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诗:“自超三界乐,安知万里征。” ③真空:佛教指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真实境界。众生由迷真空而受幻色,菩萨修般若(梵语。犹言智慧,或曰脱离妄想,归于清静)慧观,照了幻色,即是真空。《四分律含注戒本疏行宗记》一上之一:“真空者,即灭谛涅槃,非伪故真,离相故空。”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四《五言四十韵诗一章》:“嘉宾增重价,上士悟真空。” ④无量:即无量寿佛,此指玄天上帝的别称,据《道藏》“复位坎宫”中说:“玄帝千变万化,为主教宗师,分身降世,济物度人,无边无量,洞天福地无不显灵感应……”,故玄帝又称“大慈大悲普救无上法王”、“无量寿佛”。 ⑤披发:披散着头发。 ⑥荫:保佑。 ⑦九州:指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有三种说法:①《书·禹贡》九州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②《尔雅·释地》九州无青、梁,有幽、营;③《周礼·夏官·职方氏》九州无徐、梁,有幽、并。后来九州泛指中国。宋·陆游《剑南诗稿》八五《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⑧覆冒:蒙盖掩蔽。《汉书》八五《谷永传》:“黄浊四塞,覆冒京师。” ⑨北极至尊:指北方最尊贵的天帝。

  【解读】此为紫霄殿内抱柱联之一(共二副),据谭大江先生搜集整理的《道教对联大观》(2002年,宗教文化出版社)载为“(清)陈容民等敬献”。现存下联落款为“菲律宾中国道教总会九八灵霄定殿捐资重修”。

  联文大意为:真武大帝光着双脚,披散着头发,以驾乘的祥云代替他的红舄玄履,以浩浩天幕作为他的通天十二旒冠。他身为万法教主、荡魔天尊,在巡游三界之时,像随便踏破一件东西那样,轻而易举地进入了上乘佛法中的真空境界,所以佛教称呼他为西方的无量寿佛;他的神威保佑着九州的黎民百姓,蒙盖掩蔽着实实在在的江山社稷,所以道教也称呼他为北方最尊贵的天帝。

  此联首先描绘了真武大帝“跣足”、“披发”的形象。此形象特征最早见于宋代的记载。苏东坡(1037—1101年)曾为广州真武庙题写的对联中即有“披发”的描述,联曰:

  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
  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9](P706)

  “众所周知,苏东坡在文学上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同样苏东坡与道教的关系,也不单单可以从他的词作中反映出来,在他的散文和赋中,也可以看也来”,“苏东坡对道教的科仪也很有研究”,“在我国道教史上也应有一定的地位”[10](P36—37),所以我们相信苏东坡的描述是严肃的。另据元代赵道一撰《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十三载,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十二月,命林灵素修“佑圣殿”,即真武殿。修殿时徽宗说:“愿见真武圣像”。后在林的策划下,“遂现身长丈余,端严妙相,披发皂袍,垂地金甲,大袖玉带,腕剑跣足,顶有圆光,结带飞绕立一时久”[6](P68—69)。因林灵素比苏东坡出生略晚,说明当时真武“披发、跣足”的人格形象在苏东坡之前已经形成。元代集贤学士赵孟頫因梦见玄武神像,虞集为之作《玄武画像赞》,其中有“乃梦天,披发跣足”之句。《明史·姚广孝传》载,太宗朱棣在“靖难”誓师祭纛时,“见披发而旌旗者蔽天,太宗顾之曰:‘何神?’(姚广孝)曰:‘向所言吾师,玄武神也’。于是太宗仿其像,披发仗剑相应”[6](P161)。由此可见,自宋以降,“披发、跣足”的真武形象已得到了世人普遍认可。从武当山现存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塑像来看,真武大帝的形象一般为身材魁伟,容貌慈祥,披发跣足,或着道袍,或披铠甲,或戴冕冠,着十二章纹帝服,威严端坐,龟蛇置其旁;或仗剑、履龟蛇,作视察三界之状;既有真武少年读书像,也有中年端坐修炼像,还有掐诀作法像等,这些真武神像都是根据《真武经》记载的真武神形象而塑造的。

  二是赞颂了真武大帝在佛教中的法力及其享有的尊位。在道教中,真武大帝统领佛教的记述甚少,此联可能是武当道教为确立真武大帝至高无上的地位,根据太上老君(即老子)的经历和事迹而特意附会编造的。早在西汉末年,印度佛教已传入中国,后来张道陵(34—156年)亦创立了中国早期道教。为了与佛教抗衡,并抬高道教地位,道教便以道家创始人老子为祖师。由于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老子西游“莫知所终”的含混说法,《西升经》便称“老君西升,开道竺乾”。竺乾是指古印度一带,意为西域,故而又引出了汉代的“老子入夷狄为浮屠”之说。这说明当时已有人把老子与浮屠同样作为神加以礼拜。到三国时,即出现了老子到西方教化胡人的说法,甚至称老子是佛的师父。三国魏·鱼豢《魏略·西戎传》称:“《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老子出西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老子弟子,别号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据传西晋道士王浮与当时一些名僧辩论道的优劣,每每大败而去,恼怒之余,便将以上说法进一步发展,编出了《老子化胡经》,此经称老子西去教化释迦牟尼,故意将佛门老祖贬低为道教晚辈,以此树立道教的尊严[11](P26—28)。这种佛道相争的局面,本身就违背了老了的思想宗旨。尽管佛、道二教在抢夺地盘、争取民众上毫不相让,但在教义、经典上却互相利用、互通有无。

  武当道教自古以奉祀玄天上帝为主,在佛道争论中,也多少沿袭了“老子化胡”的思想,在《道藏》中称“玄帝千变万化,为主教宗师,分身降世,济物度人”。在《玄门日诵早晚课》中亦称玄帝为“三教祖师”,因而赋予了玄帝兼管佛教的职司,真武之所以被西方佛教称为无量寿佛,是因为真武大帝具有“游三界,踏破真空”的无边法力。欲界、色界、无色界、真空本是佛门功法术语,“真空”为最高境界。而武当道教中亦盛行“三界”之说,如明代山志《玄帝纪》中就有无色界“下应静乐国”、色界“下应武当山”[2](P80)的记载。至于武当道教称真武大帝“佛号西方无量”,实出于抑佛扬道的动机。事实上,无量寿佛就是佛教中的阿弥陀佛,亦称无量清静佛、无量光佛,佛家净土宗以其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凡愿往生彼土者,一心不乱,长念其名号,临终时佛即出现,前来接引,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12](P3265)。作者在此联中称真武为“无量寿佛”,很可能与无量寿佛“往生北国”有直接关系,因为佛教净土宗重要经典《无量寿经》上曾经说过,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之因地修行,果满成佛,往生北国等事[12](P1935)。由此可见,道教造神亦是煞费苦心。

  由于此联创作于清代,清朝皇室在入关前即崇奉藏传佛教格鲁派,并立黄教为国教。对道教虽大体沿袭明制加以保护,但远不如明朝之重视,且检束更严。针对当时道风日衰、佛风盛行之境况,武当道教顺应时政,根据无量寿佛往生北国一事,结合真武大帝威镇北方的传说,巧妙地将无量寿佛说成是真武大帝的化身,使得“清朝满人虽然最崇观世音、关帝君、土地公三神,但对于真武玄帝的尊崇如明一般,始终如一”[13](P14)。

  三是极力宣扬真武大帝孚佑天下黎民,维护江山社稷的神威。真武又称玄武,其信仰溯源于上古仙话和古代的星辰崇拜。道教自东汉正式创立以后,就吸收了玄武信仰,玄武神也开始进入道教的神仙谱系,并被道教徒所重视。北宋以后,玄武在道教神谱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但真武神在北宋(前期)时的形象仍是龟蛇;直到南宋时,真武神人格化的传说开始日益滋繁。据《续文献通考》载:“真武,净乐国王太子也。生而神灵,察微知远,长而勇猛,唯务修行,志除邪魔。遇紫虚元君,授以道秘,遂越东海游览,又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武当山修炼。居四十二年功成,白日飞升。奉上帝命,往镇北方,披发跣足,蹑离坎真精,建皂纛玄旗,统摄玄武之位,神威赫然,历代显著”[8](P12—13)。至此,真武已成为“周行六合,洞察无形,祚善刑淫,庇护群品”[6](P68)的北方天神。

  武当道教在宣扬真武信仰的同时,根据广大民众的社会需求和统治阶级祈求天下太平、江山永固的共同心理来编创真武的形象、职司,所以真武信仰不仅为道教徒和民众所崇拜,而且也为历代帝王所崇敬,他们或封赠赐号,或建观筑庙,或立碑颂赞,或遣官致祭,这样不仅提高了真武神的地位,也促进了道教的兴盛和发展。

  此联语言畅晓自然、简洁凝练,句子结构严密紧凑,再现了对联艺术的写作技巧和趣韵悠长的独特风格。

参考文献:

  [1]谭大江,郭旭阳.武当山对联辑注[M].十堰:武当诗词编辑部,2002.
  [2]任自垣,等.杨立志点校.明代武当山志二种[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3]章诗圣.武当山诗集[M].丹江口:郧阳师专学报编辑部,1991.
  [4]袁绍北.武当山故事精选[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
  [5]熊光清.明代武当工程与河南淅川香岩寺的修建[J].武当,1994,(2).
  [6]王光德,杨立志.武当道教史略[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3.
  [7]张华鹏,等.武当山金石录[M].丹江口:丹江口市文化局,1990.
  [8]张良皋.中国建筑宏观设计的顶峰——武当山道教建筑群[A].武当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道教编辑部,1994.
  [9]常江.中华名胜对联大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
  [10]朱宇炎.苏东坡与道教[J].中国道教,1993,(1).
  [11]马书田.中国道教诸神[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
  [12]辞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
  [13]丁常云.道教的真武崇拜及其科仪[A].武当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道教编辑部,1994.

 

附:紫霄宫简介

  紫霄宫,位于展旗峰下,海拔804米,坐北朝南,面对三公峰、王老峰,照壁峰等,后有太子岩,右有雷神洞,左有蓬莱第一峰,1982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紫霄宫始建于宋宣和中(公元1119-1125年)年代中期。明永乐十年(1412年)重建,共建庙房160间,题名为“太玄紫霄宫”。到嘉靖31年(1552年)建庙房已扩大到806间,建筑面积达8553平方米。建筑及遗址现占地面积为74000平方米。1953年,1979年,1994-1995年先后由国家投资和道协集资,共筹资数百万元对紫霄宫进行了修善。照片为紫霄大殿,明永乐(1412年)建。大殿建在三层崇台之上,为九脊歇山重檐顶式,缘琉璃瓦屋面,外五踩重昂斗拱撑托檐廊。面阔进深均为五间,面阔26.31米,进深18.39米,通高18.69米。正脊、垂脊,角脊上饰以各种琉璃飞禽走兽,殿内斗拱,额枋天花板等饰以彩绘旋子、流云、神仙人物、二龙戏珠等图案。殿内数百件神像、供器多为元、明制品、工艺精湛、价格极高、殿后有金、银、沙坑、龙王井、龟脖吐水等胜景。紫霄宫内,还有宫墙、龙虎殿、碑亭、父母殿、东、西道院、朝拜殿(十六宫)等建筑。紫霄宫后有太子殿(元代建筑),宫前有金水渠、金水桥、禹迹池、福地殿等明代建筑。

 作者:郭旭阳 原载:中国武当道教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版本:网络版  转贴请注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7351/405070798242.html

更多阅读

梦幻西游80剧情攻略 梦幻手游80剧情给什么

梦幻西游80剧情攻略——简介梦幻西游80级剧情任务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梦幻西游80剧情攻略——方法/步骤梦幻西游80剧情攻略 1、首先是80剧情配药:玩家首先要在朱紫国皇宫门口(139,99),朱紫校尉那里接任务,然后进皇宫,找朱紫国王,

剧本:十二生肖的故事

十二生肖的故事第一幕 :玉帝下诏[玉帝驾着彩云来到灵霄殿,见众神仙已到,都是十分焦急的样子]太上老君(急急忙忙走上前,对玉帝):“万岁,臣日前下凡审察,人间没有时间管制,人类不能辨别季节循环、不能辨别老少;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长此以往,人间怨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真正目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好句

脱离兜率宫的孙悟空,却又大乱天宫,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第七回,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他看大圣纵横,掣金鞭近前挡住道:泼猴何往!有吾

灞波儿奔 灞波儿奔-身份,灞波儿奔-描写

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小妖角色,本身为一黑鱼精。乱石山碧波潭的九头驸马与万圣龙王来到祭赛国,显大法力,下了一阵血雨,污了宝塔,偷了塔中的舍利子佛宝。万圣公主又去大罗天上灵霄殿前,偷了王母娘娘的九叶灵芝草,养在那潭底下,金光霞彩

声明:《武当山紫霄殿 解读武当山紫霄殿道教对联》为网友我们的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