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半生最有价值的一次投资是女儿上初二时的那次。
无意中听女儿说:“作文真麻烦!每次都得绞尽脑汁编。”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也遇到过同样的难题,记得5年级时新来的曹幼农老师要求我们天天写日记,每次最少4行。我也像女儿现在这样,每天绞尽脑汁地编。
曹老师从不批评我们的瞎编乱造,每天日记发下都写着“阅,某月某日”,偶尔念一篇好日记。第二学期的一天,曹老师念了一篇日记,内容是某同学爱吃葡萄,想起了“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于是坚持每天起床后用童子尿浇葡萄。结果葡萄叶子发黄,竟然要枯萎,可怜的同学被爷爷狠揍了一顿。
受了委屈的同学含泪写了一长篇日记。大家听得哈哈大笑,在笑声中,我豁然开悟:日记就是写真情实感、真人真事!
当时是在生产队,我妈负责给牲口割苜蓿,日久天长患了风湿,每天晚上回家腿都疼痛难忍。在青海当兵的大哥寄回当地牧民抗风湿的草药种子,妈妈把种子洒在墙角,我和哥哥每天上学前都去看望,看着小黄花一天天长大……回到家,我第一次不瞎编,文字如流水从笔尖流出,洋洋洒洒竟然写了两页!
第二天,我满怀期待地等着曹老师进教室。果然不出所料,曹老师读了我的日记,还感慨地说:“如此文笔,将来能成为作家。”
可惜我长大没成为作家,成了像曹老师一样的乡村教师。我也教学生写日记,不管写得好坏,都耐心地写上“阅,某月某日”。一旦发现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日记,我就到语文课上念诵,并附上一句话:“如此文笔,将来能成为作家。”
我自己也坚持写日记,笔头越来越利。
听了我的经历,女儿却说:“作业那么多,哪有时间写日记。”我马上改变策略:“以后的零花钱可以增加,但要拿日记来换,一行真实的日记0.5元。”
一听这话,女儿马上拿出本子写起来。可惜只写了5行。“编一点行不行?”“行,但没钱!”“没钱,我不编了。”女儿交上日记,我立刻兑现2.5元。
第二天,加上了观察的内容,10行日记兑现5元。
20天,女儿每天坚持写,已经能写到20行了,内容真实具体,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水平大涨,语文课上所学的大都用在了日记上。
可惜后来女儿拿钱买了带锁的日记本,不让我看了。但是再也听不到费劲编作文的话了,反而不时听到女儿得意地说:“老师读我的作文了。”“学校优秀作文展板展览我的作文了!”……
现在,女儿考上了重点高中,语文依然是她的长项。那20天平均每天10元钱的日记费,太值了。(作者单位:西安市雁塔区3507小学)
《中国教育报》2016年6月9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