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蒿(艾蒿)艾(Artemisina arayi)
又称艾蒿,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花,整株都有芳香气味,揉之,香气更浓。中医学上以叶入药,性温,味苦,具有和营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等症。艾叶油有平喘、镇咳、去痰及消炎的作用。用艾绒制成的各种艾条、艾柱、烧灸身体相应穴位,可使热气内达而温通气血,透达经络,让血液更好地循环,从而治疗各种寒湿病症。艾叶熏烟,具有很强的驱除害虫,杀灭病菌和抑制病毒的作用。实验证明,每平方米用艾叶1-5克进行熏烟30-60分钟,对各种皮肤真菌、腺病素、鼻病素、流感病毒、疮疹病毒都有不同的程度的杀灭和抑制作用。民间在端午节用艾束悬挂门上,以驱除害虫、毒气,有的还编成各种小饰物,佩带身上,达到辟邪除秽和健身的目的。实践证明,冬季或流感流行季节,每周用艾叶熏烟家居一二次,能使各种常见的致病细菌、病毒及真菌的数量显著减少,从而有效地预防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艾的茎叶都可提炼芳香油,用于制作香料。艾的分布很广,我国各地均有,且普遍是野生的
、2凹头苋(苋子菜)、【别名】野苋菜、光苋菜
【来源】苋科苋属植物凹头苋Amaranthus ascendens Loisel.,以全草和种子入药。
【性味】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用于肠炎,痢疾,咽炎,乳腺炎,痔疮肿痛出血,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4~6钱。外用鲜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3败酱(长虫拔)、宏苦菜、山苦菜。苦斋、黄花龙牙(植物名实图考)、黄花苦菜(浙江西天目山)、苦菜(江西、湖北)、山芝麻(山东蒙山)、麻鸡婆(江西新建)、将军草(江苏云台山)、野黄花、野芹(黑龙江)、女郎花(日本)、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苦麻菜、黄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荬、苦丁菜、苦碟子、光叶苦荬菜、燕儿衣、败酱草。
【科名】:败酱科 Valerianaceae【属名】:败酱属 Patrinia Juss【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1.5米。根状茎横走,有陈腐气味;地上茎下部有脱落性倒生粗毛,茎上部近无毛或有一排硬毛。基部叶簇生,卵形或长卵形,有长柄,不裂或羽状分裂,钝头,边缘有粗齿,花时枯萎;茎生叶对生,披针形或阔卵形,长5—15厘米,2—3对羽状深裂或全裂,顶端裂片最大,椭圆形或卵形,两侧裂片椭圆形或披针形,向下逐渐变小,边缘有粗齿,两面疏生粗毛或近无毛;靠近花序的叶片线形,全缘。顶生大型伞房状聚伞花序;花序梗仅一侧有白色硬毛,苞片小;花萼不明显;花冠黄色,直径2—4毫米,上端5裂;雄蕊4。瘦果长椭圆形,长3—4厘米,无翅状苞片,仅有由不发育2室扁成窄边。花期7—8月。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主治:用于肠痈,肺痈高热,咳吐脓血,热毒疮疔,疮疖痛肿,胸腹疼痛,阑尾炎,肠炎、痢疾,产后腹痛,痛经。 【生境】:分布广,全国各省都有,生于山坡草丛中。【药用】:根状茎和根有镇静作用,清热利湿、解毒排脓、活血去瘀,主治阑尾炎、肠炎、肝炎、痢疾、产后瘀血腹痛,痈肿疔疮。 根含少量挥发油、多种皂贰、葡萄糖等。败酱(2张)4萹蓄(猪节草,三角菜俗称扁猪牙)、
【功用主治-萹蓄的功效】利尿,清热,杀虫。治热淋,癃闭,黄疸,阴蚀,白带,蛔虫,疳积,痔肿,湿疮。
①《本经》:主浸淫,疥瘙疽痔,杀三虫。
②《别录》:疗女子阴蚀。(女子阴蚀:即女人阴部长白斑类似于“白癜风状)
③陶弘景:煮汁与小儿饮,疗蛔虫有验。
5薯蓣(鞭哨菜,野山药)、
薯蓣:「释名」薯,土薯、山薯、山芋、山药、玉延。
「气味」(根)甘、温、平、无毒。
「主治」
1、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用薯蓣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关定。一天服二次。
2、禁口痢。治方同上。
3、小便数多。用薯蓣(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
4、痰风喘急。用生薯蓣(捣烂)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匀,一次饮服。
5、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用薯蓣、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共研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汤送下。
6、湿热虚泄。用薯蓣、苍术等分,加饭做成丸子米汤送服。
7、肿毒初起。用带泥的薯蓣、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过,研细敷涂即散。
6变豆菜(碗芹)、【功能主治】解毒;止血。主咽痛;咳嗽;月经过多;尿血;外伤出血;疮痈肿毒
7薄荷(仁丹草)、功能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8草木犀(花生秧)、
车轱辘菜)、全草都供药甩。车前具有五大功效特点:1.有明显的祛疾止咳效用;2.有渗湿止泻作用;3.有清热利水通淋之效;4.能清肝明目;
5.有消炎解毒之力。此外,还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所以其临床应用较广,不仅能治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及循环系统的疾病,还能冶疗妇、儿、外、五官等科的疾病。
10垂果南芥(山菠菜)、1. 本品具有健脾补血、降低血压之功效,适于气虚湿阻型高血压患者食用;
2. 症见头晕目眩、胸脘痞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身重困倦、肢体麻木、神倦乏力、苔腻、脉濡滑等。
食物相克:山药(干):山药恶甘遂、大戟,不可与碱性药物同服
11刺蓼(黄瓜秧,蛇不钻)、【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利湿止痒。用于湿疹,黄水疮,疔疮,痈疖,蛇咬伤。
12刺嫩芽(刺老芽刺龙牙、刺包)、刺嫩芽的主要成份为木皂甙。刺嫩芽根皮中总皂甙含量是人参根总皂甙含量的3倍左右。此外,在其根、茎、叶、花和果实还含有黄酮、木质素、生物碱、多糖、挥发油和鞣质等成份等,木皂甙与人参皂甙相似,是齐墩果酸的三四糖皂。齐墩果酸有抗炎、镇静、利尿、强心、免疫和防癌等作用,尤其用于治疗黄疸肝炎与迁延型慢性肝炎效果更好。
13刺五加(刺拐棒、(老虎寮子))、刺五加 的药理作用 功能:近代医学研究证明刺五加的作用特点与人参基本相同,具有调节机体紊乱 ,使之趋于正常的功能。有良好.
14刺榆(刺叶子)、
15打碗花(小旋花,小叶喇叭花)、
打碗花
16大蓟(老牛锉、野红花)、
17大山黧豆(山豌豆)、
18地肤(扫帚菜,观音草)、
19地榆(山地瓜)、
20东风菜(大耳朵毛)、
21冬寒菜(葵菜,马蹄叶)、
22独行菜(事苗子)、
23峨参,蛇床子(胡萝卜缨)、
24繁缕(鹅儿肠)、
25反枝苋(苋菜)、
26附地菜(小扑粉)、
27高山蓍(锯齿菜)、
28关苍术(枪头菜、山辣椒秧)、
29黄连花(酸叽溜)、
30活血丹(假苏子)、
31藿香(排香草、猫薄荷、)、
32鸡腿堇菜(鸽子腿)、
33短穗铁苋菜(鸡眼草)、
34荚果蕨(黄瓜香、广东)、
35苣荬菜(曲麻菜)、
36蕨(蕨菜)、
37荠菜(荠荠菜)
38苦菜(苦碟子)、
39宽叶费菜(豆瓣菜)、
40辣蓼(水蓼、辣柳草)、
41辣蓼铁线莲(辣椒秧)、
42藜(灰菜)
43石刁柏(龙须菜)、芦笋又叫“石刁柏”、“龙须菜”
44仙鹤草(龙芽菜,老牛筋)、
45蒌蒿(蒌蒿)、
46马齿苋(蚂蚁菜)、
47马兰(马兰头)、
48牛蒡(老母猪哼哼)、
49牛尾菜(笔管菜、山豇豆)、
50牛膝菊(辣子草)、
51百合(山东花)、
52匍枝毛茛(黄花)、
53蒲公英(婆婆丁)、
54前胡(疙瘩芹)、
55山莴苣(大曲麻菜)、
56升麻(苦龙芽)、
57水蒿(柳蒿芽)、
58水芹(水芹菜)、
59水苏(螺蛳钻)、
60顺山贴(三叶菜、苜蓿)、
61酸模(酸娘娘)、
62唐松草(猫爪子)、
63蹄盖蕨(红广东、猴腿)、
64铁苋菜(血见愁)、
65葶苈(辣椒菜)、
66兔儿伞(雨伞菜)、
67瓦松(狼爪子)、
68小蘖(酸奶子)、(台湾产)
69委陵菜(蛤蟆草)、
70五味子(山花椒、五味子藤蔓)、
71狭叶荨麻(蛰麻子)、
72香茶菜(山苏子)、(熊胆草)、(血风草)
73香薷(猫把虎)、
74小蓟(红花)、
75鸦葱(羊奶子)、
76鸭趾草(三角菜)、
77野艾蒿(蒿子)、
78野菊(山菊)、
79野苦荬(鸭食草)、
80野蒜(山蒜)、(小根蒜)、(蕉白)
81野豌豆(涝豆秧)、
82香铃草(野西瓜苗)、
83益母草(益母草)、
84月见草(山芝麻)、
85早开堇菜(山白菜)、
86展枝沙参(四叶菜)、
87沼生蔊菜(辣米菜)、
88珍珠菜(狗尾巴点)、
89扎蓬棵(猪毛菜)、
90紫斑风铃草(白灯笼花)、
91、紫花地丁(地丁)、
92薤白(小根蒜)、
93葎草(拉拉藤)、
94悬钩子(覆盆秧)、(托八)
95蓼(大酸浆)、96茵陈蒿(茵陈蒿)、97茜草(拉拉秧)、
98山茄子(山茄子)、
99槐(刺槐叶)、
100菇娘(苦菇娘苗)
101?(粑蒿、狗尾巴香)、
、102?(窝芹)、
103?(河瞎子芹)、
104?(小皮袄)、
105?(山拔尺)、106淫羊藿(三枝九叶草)
107?(山胡椒)、
108猪毛菜(刺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