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主要因受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其特点是清晨下地的第一步足跟部疼痛厉害。有的活动几分钟后,疼痛反而消失;当坐下来休息一段时间,再次站立时又会出现疼痛。这毛病虽然不大,但严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活动、行走带来严重不便。足跟痛主要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跟腱、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足跟骨刺、跟腱炎、筋膜炎、跟垫痛等,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个别患者侧位X射线片显示跟骨有骨刺。大部分足跟骨刺会有足跟痛症状,但不是有足跟痛就会有足跟骨刺。
足跟痛的症状:足跟痛(calcanodynia),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 ,侧位 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跖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足跟痛的发病原因:
中医医解析足跟痛病因: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尤以女性为多见。病因病机足跟痛多因年老体弱,肾精不足,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肌肉筋骨失养,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或因过度肥胖,或产后失于调理,损伤了肌肉筋脉甚至筋骨而发。主要是跟骨底面长期慢性损伤与“六淫”所引起的疼痛,多为风寒湿邪或痰湿瘀血留滞经络,以致气血不得宣畅,营卫失和。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
西医解析足跟痛病因: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33个关节和100多块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同时,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人更容易患后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后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脚部的骨骼、肌肉和韧带承受着人的整个体重,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持足弓,使脚掌受力均匀,使韧带得到适当的放松。但是,有的制造商为降低成本,在鞋子的内部结构上偷工减料,导致鞋内的构造不能有效地支撑足弓,力量集中于脚掌的某一部分,这样会加大韧带的压力,使韧带更容易发炎。
因此,要保护好脚后跟,首先要挑选质量合格的鞋,特别是运动鞋;同时注意不要让脚过度疲劳。有的人由于工作需要,例如售货员,每天站立的时间较长,则可以采用改变站姿的方法,前倾和后倾站立相交替或者时而扶着柜台放松一下脚关节,以防止韧带的某一部位长时间承受太大的力量。如果脚跟已经有了疼痛发炎的现象,就应该停止运动,让韧带充分休息。还可以采用一种“跟骨垫”将后跟垫高,使脚掌受力点前移,减少后跟韧带的拉力,帮助韧带尽快恢复。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与保健
足跟痛多见于“足底筋膜炎”和“足跟筋膜炎”。足底筋膜由纤维筋膜所构成,发挥着维持脚弓的作用。当人体站立或者行走足部承受体重的压力的时候,因为有了足底筋膜才使我们的脚依然维持脚弓的形状。外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局部疲劳都是造成足筋膜无菌性炎症的病因。
除了感到“足跟痛”或者“脚底痛”外,有的患者在走路时还因疼痛而“跛行”,有的会在晨起患肢踩地时突发钻心的疼痛,行走片刻后即可缓解。
足跟痛患者在就诊时,最好先要拍摄X光片,以排除是否有骨折或者骨刺,明确诊断为“足底筋膜炎”后自我保健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可以用中草药熏蒸浸泡患足。
中草药熏蒸浸泡患足可以起到舒筋活血、消瘀止痛的作用。将由红花、赤芍、当归、川乌、草乌等多种中草药组成的外用药(剂量根据医嘱)置于自备的布袋中先浸泡半小时,然后放入锅或者铁制容器中,加水适量(依据浸泡部位)煮沸5分钟后倒入脚盆中,先熏蒸患足,盆上方盖一毛巾以防热气泄漏,待药水温度适宜浸泡时,将患足放入药水浸泡,每次熏蒸浸泡20—30分钟,每日2—3次。每次治疗前可以适量加水并加温,次日更换新药重复上述治疗。10日为一个疗程。一般需坚持2—3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另外一种熏蒸浸泡方法是将已经浸泡半小时的中草药置于布包加水放入容器,置于微波炉中,用中火转1分钟就可作为患足熏蒸浸泡液,熏蒸浸泡累计时间达到20—30分钟。此外,用微波炉加热30秒后的药袋还可以敷于患处20分钟。
2 可以用外用药膏涂抹并自我按摩。
每日可以2—3次在患足处涂抹中西药外用药膏后自我按摩,注意手法不宜太重,时间掌握在每次10—15分钟左右。建议上班族患者可以在白天利用茶歇或者工间休息时间自我保健按摩,中老年人养成自我按摩的习惯对养生保健十分有利。
3 中医药方治疗
足跟痛消散 【组 成】A、桃仁、红花、牛膝、木瓜、制川乌、制草乌、威灵仙、细辛、白芷、伸筋草(熏洗) B、威灵仙、急性子(透骨草)、生乳香、罂粟壳。(外敷) 可以治疗各种原因引发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发的各种酸麻肿痛不适。
4 急性发作期间宜少走,忌久站。
在进行中草药熏蒸浸泡、药膏按摩治疗期间,建议患者要注意少走路,站立时间亦缩短,减轻人体重量对患足的负担。
5 提倡穿运动鞋或者软底鞋。
患有足部疾病后穿鞋有讲究,提倡穿运动鞋或者软底鞋、坡跟鞋,忌穿平底鞋、硬底鞋和人字拖鞋。
爱华网 www.aIhUaU.com欢迎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