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又称照相,俗称拍照。日本则是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术语称写真。英文Photography,是由希腊文Phos与Grapho的结合字。Phos 是光,Grapho是描绘,合字是利用光来描绘的意思。就是任何景物由以有光的反射,而聪明的人类想到利用针孔或透镜来摄取其反映过来的影像,再由感光材料作成,可以永久保存的影像记录,我们通称为摄影。
摄影在世界上兴起,不过是二、三百年来的历史,而摄影真正融入我们生活中,蔚为风尚,渐入佳境,成为艺术,也不过是近百年来的韵事。但是研究起来,对于摄影有关光学的问题,可以追溯甚远且广。我们先说「光」的现象。
光,是人类生存活动,生活环境中的一个要素,因为人的视觉信息要靠它来传递。
依光的波动学说:光是一种波动。发光体发光时,就产生光波。光是以直线向上下、四周围作波动射出,光波的波长有长有短,进入我们眼里,能以视觉得出不同的颜色。
光依光的电磁波学说: 光跟电磁的辐射一样,不仅速度相同,也能反射,折射,偏极化。光是电磁波中,仅能引起我们眼睛有视觉的部分。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很宽。论波长,最长的是交流 电,最短如宇宙射线。那么我们人类眼中可以看到的仅是电磁波中非常窄小的一部分。大约在390毫微米的紫外线与700毫微米的红外线之间,才是我们可以看 得到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我们看不见,但是在摄影中可以察觉得到,尤其会影响冲洗、底片、相片的颜色效应。
以光的微粒学说:光是从光源射出来的微粒子所构成。此种微粒子,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大速度,自发光体向上下、四方发射。进入人的眼睛,即让人有生光之感。此种微粒子是物理学上所谓宇宙基本粒子中之一种,不带电,有稳定性。
爱因斯坦(Einstein Albert 1879-1955)发表『光的产生和转变的探讨』论文中,就证实有它的存在。他说:光是由一个个的微粒量子组成的,这光微粒量子有波的性状,还有微粒子的特性。
光是一种运动不停的能量。光的直射到景物再反射到我们眼里,让我们感觉到有景物的影像。这光的学识研究与发现,从古来中外皆有。最早的记录,在中国春秋战 国时代,墨翟(478-392BC)之著作『墨经』中。其论述:光有直线照射的作用。光照射物体会产生影子。光具有反射的性能。论述针孔成像的道理。发光 体的远近,决定光的强弱。放大倍数概念。分别叙述了平面、凸面、凹面镜的,物体和影像的关系。光的折射现象等等。可见中国的古代,已对光有了相当的研究与 认识。
西方世界到公元前350年,首位「科学大师」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在著作中 才提到光学法则。他说到一个现象:每逢有日蚀,从筛孔或树叶空隙中,投射到地面的光,是呈月弯形状,尤其是孔越小,光的影像,越明晰清楚。从此,西方人们 亦知,光线通过了小孔,会形成影像的光学道理。
我国韩非(280-233 BC)著作书中也有说及:筑墙,凿牖,日出加画筴,髹上而观,望见龙、蛇、车、马、万物之状备具。髹是漆器,利用反光,加上画筴才有更清楚影子。而这画筴有如一个透孔,如此针孔影像技艺,我国很早就有了。
公元前208年,古希腊物理、数学及大发明家阿基米得(Archimedes 287-212 BC)为国御敌,曾发明著名的「火镜」。他利用许多放大透镜连在一块,使太阳光集中焦点,投照在敌船上,引火抗敌。
公元前139年,西汉淮南王刘安(179-122 BC)编着『淮南万毕术』,提到用冰制作『透镜』,说: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更甚的在『西京日记』此书中,说到汉武帝(140-87BC)时代,有人用白色琉璃,使日光穿过再折射到暗室,如此引光入室,明亮异常。这时起,光学已由学理研究,融入应用在,人们生活中。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1031-1095)著作『梦溪笔谈』里,有针孔成像论说,凹面镜的分析。他发现『墨经』中,针孔成像可与凹面镜作结合,且说明成像是由光束造成。光线成束,从凹面镜反射出后聚成焦点,此点因阳光热能被会聚后,产生高温就能起火。
在公元1100年,阿拉伯学者阿尔哈森(Al Husen)就利用一暗箱,箱壁上开个小针孔,让日蚀的阳光透过小针孔,倒映在箱壁上,观察日蚀情况与过程。
稍后,中国元朝科学家赵友钦,设计一室,作光学实验。他结论:针孔太大,不能成像。针孔适当的小,就会形成影像,而且会与光源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照明度与距离成反比。其实验过程与实际情况,他写篇论文题名为『小罅光景』。罅,就是孔隙。
中国元末明初,陶宗仪著作『辍耕录』说:平江虎丘阁,版上有一窍。当日色清朗时,以掌大白纸承其影,则一寺之形胜,悉于此见之。窍,就是小孔。又提到松江城有塔,东有夏监远家之小室却有一塔影。长五寸许,倒悬于西壁之上。
针孔影像,已在中外科学家热烈论述开来。 =============================================
小知識﹕
引用
針 孔 原 理
針 孔 相 機 , 就 是 相 機 發 展 史 的 第 一 部 進 程 , 也 是 最 原 始 的 拍 照 方 法 。
針 孔 相 機 內 並 無 配 備 任 何 鏡 頭 , 只 是 於 機 身 前 開 一 個 小 孔
( 就 是 針 孔 相 機 的 「鏡 頭 」 了 ! ) ,
將 小 孔 反 映 的 景 象 直 接 曝 光 於 菲 林 的 化 學 物 料 上 ,
配 合 適 當 長 短 的曝 光 時 間 令 影 像 紀 錄 在 菲 林 上 , 成 為 照 片 。
故 , 針 孔 相 機 完 全 沒 有 我 們 慣 用 之 zoom , 也 不 可 能 以 光 圈 ?
快 門 去 營 造 景 深 長 短 的 特 別 效 果 。 而 且 , 因 為 針 孔 相 機只 賴 以 一 小 孔 曝 光 ,
相 對 而 言 , 拍 攝 景 物 需 要 更 長 曝 光 時 間 ( 若 光 源 不 足 , 拍 1 張照 可 能 花 上 數 小 時 的 曝 光 時 間 ! ) 。
第一章 摄影技术的发现
第一节 暗箱的发明与演进
公元1116年北宋药学家寇宗奭所著『本草衍义』提到:菩萨石映日射之,有五色光。这是日光经过棱形的石英晶体,所折射散出的各种色光。这就是摄影学理上的色散现象。他发现色散的现象,却足足比英国举世著名科学家牛顿的发现早550年。
再说,拉丁语系国家的人们,为了避暑把屋子盖得很遮阳很阴暗。这「房屋」拉丁语为(Camera)。而暗箱(Camera Obscure)是晦暗的房室之意,也是照相机(摄影机)的处雏形。此为十五世纪末期,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人达文西(Leonardo Da Vici 1452-1519),科学著作中就记述这暗箱,介绍人们可以用来写生,描绘使用的工具。
接着公元1553年,意大利人玻尔塔(Giovanni Porta 1538-1615)发表了「自然魔术」(Magia Naturalis),一书中更详尽介绍Camera Obscura。首先推荐人们,暗箱的确可以当作绘画工具使用。他的著作说;使用这工具,只要用铅笔将影像反射在画纸的,描绘出轮廓,再着色即可完成一 幅,很有真实感的画像,再高明的画家也不能相比。此书当时一版再版,且译传世界各国。所以,玻尔塔有一段很长时间,被全世界公认是暗箱的发明人。
暗箱,是一个密不透光的箱子或一座没光的暗室。在箱壁凿个小孔,让箱外物景光影穿过此孔,在箱内壁上构成倒影。画家坐在箱内,铺张纸在倒影处,即可描成图像。
暗箱,经人们智慧,小孔配上玻璃镜头,改进映像的细质性。暗箱本身也改进为体积小,轻便好携带,成小匣子,广为画家普遍作为,绘画辅助的好工具。曾有人把双凸透镜镶置在暗箱孔上,可得较好的明确的影像。意大利物理学家卡尔达诺(Cardano 1501--1576)在1550年所著「根本问题」里就极力推崇此装置的作用。
更进而在公元1568年,意大利贵族丹尼尔─巴尔巴洛(Daniel Barbaro)出版「远近实际方法」。书中说出;在暗箱小孔拴上一条绳子,用来将小圆孔随意放大或缩小,可以调节获得极清晰的影像。甚至,改革以前无透镜的暗箱,装上凸透镜,成为有史来,有透镜摄影暗箱的发明者。
再者,意大利数学兼天文学家丹提(Danti 1536--1586)在公元1573所著「欧几里德远近法」中,发表使用凹面镜片,可以把倒像弄反成正像,这使得摄影方法又更大改善。
接着,卡皮尔(Kepler)在公元1611年着Diaptria 书中,首创使用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复合透光,更为暗箱内的影像呈现,前所未有的摄影明析度。世人推崇他为照像光学的始祖。
公元1609年,意大利物理、天文学家伽俐略(Galileo 1564-1642)利用凹透镜作目镜,用凸镜作物镜,发明望远镜。尚且观察天体,发现月球表面不平。银河是由大量的如太阳的恒星,集组而成。木星有四个卫星。土星外围有光环。太阳有黑子。
公元1666年,英国大科学家牛顿(Sir Isaac Newton 1642-1727)发现;光的折射,会有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论,以及论著中,叙述色之特性。他发现任何物体的颜色都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光的照射,再反射出来各各不同颜色光。他用三棱镜将日光折射分解出红、橙、黄、绿、蓝、靛蓝、紫七色。他创立了近代物理光学的新学说,也从此,大大影响了,摄影光学的发展。
到了18世纪,使用暗箱普遍被使用。渐有便于描绘肖像,静物,和室内绘画小型暗箱,以及户外风景可手提的,轻巧小的暗箱,经能工巧匠,精品制造。
摄影技术,被人们发现且应用在描绘上,让有心人士已意想到;影像应该不必费时,又劳动手来描绘,而能利用较好方式,即可将影像保存下来的方法。于是,就有 感光存影的办法被发明。摄影的机具如照相机,摄影材料如感光底片,显影剂,甚至于,影像由黑白进而为彩色,等等因应而出。
第二章 摄影器材的发明
第一节 感光材料的发明
公元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的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兹(Heinrich Schulze 1687-1744)发现;装有硝酸银溶液,曝光几分钟会变黑,没曝光仍能是原来的浅白色。他发现,不是由于热和空气,而是因光的作用。经实验,混合物中含银越多,曝光变黑速度就越快。他在1927年发表了「硝酸银与白垩之混合物对光的作用」 之论文。垩,白色而可以用来作涂饰的土。文中述说:将硝酸银与白垩之混合物,加水作成白色泥状物,放入玻璃夹版,外放以黑色且有剪成的图案、文字的纸,经 露曝受光后,则玻璃版会现出图案、文字来。如此广为科学界重视,也是最早提出对摄影有用的光化学之第一人。德国人赞誉他是现代,摄影取像片的始祖。
公元1737年法国海勒特(M Hellot)发明了钢笔写字纸,浸在硝酸银溶液后,竟然没有了字迹。再经过曝光日晒后,却又能现黑字。此为科学家开始研发,摄影中显影剂的滥觞。
公元1802年英国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进一步将影像投影在硝酸银纸上,作影像存有,可长期保持。他最大贡献是完成了与现在照相机一样的最原始照像机,当时所谓『晦影照像机』。 这照像机是一个匣盒状,针孔是装有透镜,相对的内部有可以感光的硝酸银纸。这可以感光的硝酸银纸,是他以白纸浸湿在硝酸银溶液中,再于黑暗处所凉干它。此 纸若在日光下露曝,只要二、三分钟就变为黑色。若以间接光,通过进入,他作出的像机内,得感光须数小时之久,才会变黑显影像。但在红光下便不感光变黑。
不久他的学生亨弗利戴维爵士(Sir Hunmphrey Davy),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来定影处理,竟而成功了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存久的相片。
汤姆思维吉伍德和亨弗利戴维被英国皇家科学院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公元1800年英国科学家威廉赫谢尔(Willian Herschel)发现红外光线。它在我们可见光区(光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靛蓝、紫),红端的部分。我们肉眼看不到它的光,但是会感觉到它给我们的温热,此光会影响摄影的影像、感光底片、彩色相片等色泽。
公元1801年科学家理特恩(J W Ritten)发现紫外线。它在我们可见光区(光的七种颜色)的紫端部分。此光人眼也见不到,但它照射到某些表面时,可使之发荧光,有种醒目亮丽的感觉。它和红外光线一样,会影响摄影技术上效用,尤其在照明上,会产生特殊效果,以及激发荧光材料的色彩等。
公元1812年英国科学家乌拉斯顿(Wollaston W Hyde 1766-1828);利用多片凹凸透镜,制出有史来,最好的摄影镜头。开始奠下,研发未来有更好、更精准,摄影镜头的基础。
公元1819年赫谢尔(John Herschel 1729-1871)发明了摄影的定影法。他发现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以长时间保存影像。其定影方法,一直被人们延续使用到20世纪80年代。可见他的发明,影响有那么大,且如此久远。
第二节 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
世界摄影历史上,第一张可以摄影成像的图片,在公元1826年夏天,由法国摄影术和印刷制版发明者,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 1765-1833)在实验室中制成。
尼氏曾是法国尼斯市市长,服役军职为将校,在法意战争(公元1793年)中受伤,一目失明。1816年,他用氯化银感光纸,存影了黑白负片。继用沥青涂 于铅锡合金板上,经八小时后曝光,洗去未硬化,则影像明亮部分是白色,而黑色金属板对称下,就显影出与原景物相同正片。直到1826年他成功了,将发明的 感光底片放置在,新进的特制摄影机中,此摄影机是由巴黎光学机械师修瓦力(Chevalier)所制造的。摄影得到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的景物是法国中部尼氏 住家窗口外屋顶。此张照片现收藏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收藏馆中。他发明的这个摄影法,经再改进,就普遍为印刷制版界所采用。世界印刷制版界尊崇他是印刷制版 的伟大发明家。
公元1827年9月,尼氏去英国拜访居住在伦敦哥哥,偶识英国画家包耳(Bauer),包耳惊喜尼氏的 大发明,邀请尼氏在英国皇家学会作发明专题演讲,也奏请英王乔治四世驾临听讲,不料待人谦让,一向谨言慎行的尼埃普斯却临时动议未赴,造成英国当局的反 感,因而也否认了尼埃普斯有此大发明,令人惋惜。
公元1837年,德国科学家慕尼黑大学矿物学教授柯贝尔(Kobell 1803-1875)和数学教授斯坦哈尔(Steinheil 1801-1870)公告宣称他已发明出摄影术,使用的定影剂是阿摩尼亚。不过德国的历史文献有记载是只是底片发明,而没能制成像片。然而,有柯贝尔教授 署名的四张底片,所摄的风景是慕尼黑的建筑物,今天还珍藏在德国慕尼黑的「德意志国家博物馆」里。
世界摄影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日子是在公元1839年,法国人画家达盖尔(Louis J M Daguerre 1789--1851)发明「银版摄影技术」正式问世。他曾于1822年在法国巴黎开一个名叫「幻象画」绘画景色展览。他用各式各样的灯光变化照射在画面 上,产生使人意料不到的美好奇妙效果,声誉卓著。在1829年,他向巴黎透镜商买透镜巧遇年长的尼埃普斯,因两人意识相同,结果合作共同研发摄影、感光相 片技术。三年后尼埃普斯去世,他仍然继续进行实验不已。
终于在公元1839年1月9日于法国科学学会上宣布他的傲世大发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发明摄影技术,并命名为「达盖尔照相术」。
他把一块涂有碘化银的铜版上曝光,然后用水银蒸气熏沐,生成碘化银薄膜而为感光面。在自制的照像机内将已发明可以感光的版,让它经由透镜投射光影,作曝 光,再用设计的汞显影箱以汞(水银)蒸汽显现影像出来,又置在食盐水(后改作大苏打)中定影。竟就能形成永久性的影像照片。
原先尼埃普斯第一张永久性照片须曝光八小时,而达盖尔的方法只需要20~30分钟。尚且照片影像清晰鲜明,令人惊奇赞赏。几经研究改进,又在同年8月 18日,公布发明熏蒸氯气银版显像法。此法更使曝光时间大减为数分钟,同时采取硫代硫酸钠定影,影像更可以久留不灭迹,连尼埃普斯的儿子给他的贺信上说: 我得花一个白天才能摄得一张照片,而你却只要四分钟,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发现呀!。世人称赞为达盖尔银版照相法。申获专利,且得法国国会颁授「帝国勋章」, 同时宣布授奖日为摄影技术诞生日。当时,人们称赞,达盖尔摄影术是世界人类摄影历史上的伟大发明。
1837年达盖尔摄影作品『艺术家工作室』,现由法国摄影协会珍藏。1838年,达盖尔曾是四处售卖达盖尔摄影术发明专利权,可惜未如愿。时来运转,找到 法国政府主管购买发明权人,天文学家兼国会议员阿拉哥(M Alaco),代为陈请收购他的发明专利权。达盖尔对阿拉哥,名正言顺说:如此发明专利权,若归入私有,则永无可能会造福社会,只由国家收购,再公布天 下,以全国人物力,始能再改造,完成更好的。第二年的1839年,英国政府给了达盖尔摄影术发明专利权的后五天,法国政府被说服,买下了达盖尔摄影术发明 权,并且公布全国任由人使用,条件是政府发给他年俸六千法郎,给尼埃普斯的儿子四千法郎年俸。
达盖尔银版照相法,当时报章杂志上轰动一时,没多久,此摄影技术即刻风靡了全世界。几个月内,欧洲就出现了一种前所没有的行业,也就是新艺术形式照相馆。不论巴黎、伦敦的光学商店,多人排队买镜头。药房买冲洗药剂,商品店买照相机及感光版。
顺提是,达盖尔摄影术发明后风行全世界,达盖尔本人也自制照相机出售,甚至于获利不少。当年,达盖尔本人也著书「达盖尔摄影术」出售,大受欢迎,洛阳纸贵,一版再版,竟连版47次之多,令人叹为观止。
话说1840年4月在美国的纽约大学屋顶上,由塔列普(W Draper)和莫斯(S Morse)两位教授研究摄影技术,顺便开设达氏银版照相场,一小张照片收费高达美金5元,依然要摄影者,络绎不绝。前些日,美国费城的柯尼利斯 (Cornelius)此人业已设店,银版照相馆开门营业了。依在1850年有统计,就美国,纽约市有71家豪华的银版照相馆开业。照相馆为了取光,大都 设置在建筑物顶楼,曝光虽只几分钟,但在烈日下,又不能动地摄影,是很难过的事。可是,人人确为能拍张自己的人像照,趋之若鹜,去大排长龙。摄影拍照,形 成风气,大家都赶时髦,美国仅1853年,有一万多摄影师为人服务拍照,也共拍400多万幅照片。1856年,英国伦敦大学率先开「摄影技术」课。
花开并蒂,公元1839年1月29日,英国天文学家约翰─赫雪尔爵士(Sir John Herschel)用望远镜摄影,使用硫代硫酸钠,把影像固定在纸上,这感光纸是卤族银盐造成。接着3月14日送论文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称有独特摄影技术新发明。尤其是摄影术语,「摄影」此字Photography 是由他第一次提出的创用名词。Photographic摄影的,形容词也是他创用字。他第二次给英国学士院的报告,又介绍底片(Negative),相片(Positive),及其它摄影术语。年老时又创用快照(Snapshot)新名词。可见约翰 赫雪尔爵士在人类摄影历史上是个承先启后的伟大创新者。
公元1839年6月,英国相机制造商,威斯特(west)注销有史来第一则出售摄影相机的广告。 刊文称,达盖尔照相术适用的此相机,最适合艺术人像拍照。由镜头的前木箱与映像的后木箱组成,附件药剂溶器、酒精灯、化学瓶罐、用品箱等加三脚架,总重达 100多磅。标价高至16英镑,400法朗。后改善为更小型相机出售,也因而引发全面性,各制造行家朝向制造出,精致轻巧,体小易携带的摄影相机处出现。
历史上,第一次摄影展览会, 是在公元1839年10月,由德国的,莱比锡美术学会所举办的达盖尔摄影展览。当时展出的相片,都是法国与德国摄影家的作品。但是公元1840年二月,瑞 典的皇家博物馆,一次达盖尔摄影公开展后,就已正式地将「摄影」,形成为艺术界经常展览的风潮,甚而弥漫到全世界至今与未来。
公元1839年,有内托此(Nedo)人,写作书名「制作达盖尔照片的详细指导」,在德国哈雷出版。此书成为世界上第一本论述摄影的书籍。
第二章 摄影器材的发明
第三节 摄影器材走进工业化生产时代
「达盖尔照相术」在达盖尔发表会场上,有位奥国教授爱丁斯豪森,立即发现达盖尔所用镜头大约仅f/17的亮度,所聚集光线不足够。散会后,即告知友人奥地 利学者,维也纳大学数学教授佩兹法尔博士(Petzval 1807–1891)。经佩氏以数理精算设计,加上制造镜头商福克特连德(Voigtlander 1812–1878)合作,整年后,于公元1840年制造出更好镜头(佩兹法尔镜头)的摄影机。镜头聚光约为f/3.6是达氏镜头的16倍聚光亮度,更甚 是曝光时间也缩短到1/4分钟之内。因佩氏计算设计出,有名的相对孔径为1: 3.6的佩兹法尔镜头,使银版摄影技术,从适合拍人像也因有广角效果,又适合拍摄风景与建筑物,而为科学方法的镜头设计,开了先例。此后约长达有六十年之 久,佩兹法尔镜头成为摄影家们必有的镜头。故佩兹法尔亦被摄影界,誉为新摄影术创始者。因制造镜头商福克特连德,在德国设厂制造,并研发出的摄影镜头,品 质良好,备受世人乐予使用,兼而建立起德国在照相器材工业上的名誉。
公元1841年6月10日,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塔尔博特(Fox Talbot 1800–1877)在学会,发表了「塔波纸照相术」。翌年,获得英国皇家学会奖章。方法是,涂以适当硝酸银液的纸,浸泡碘化钾液中,让纸上生錪化银。以此感度低,置久不易生变的银板,再用硝酸银、醋酸等,浸之于暗处令干。此纸感光甚强,即可放置相机中曝光照像。拍照后用酸液显影,用溴化钾液定影,则完成世界上第一张纸质的「负片」。此负片,却可再印洗出多张纸像片。后经改进,此法,更大受人们喜爱。
塔尔博特是英国化学、数学、物理、考古学家,尤其是摄影先知者。以发明「塔波纸照相术」而著名。如果此法早公诸于世,他就取代达盖尔成为「摄影之父」。 因他在公元1839年1月25日,就向皇家科学会,介绍了他的拍摄「负片」,再洗印出「正片」的摄影照相术。也是现代拍摄出负片,再洗印出正像片,「摄影 照相之程序」的由来。
其实,他在公元1835年,就已着手研究,发表有关纸负片摄影理论。接着,他以系列式画册,出版「自然界素描」。此书,是历史上,第一套本,用照片做插 画的书籍。公元1851年,他又发明了一种,拍摄快速照片的方法。塔尔博特被公称是「摄影照相程序」的发明家。
公元1842年,有位匈牙利籍摄影师,在爱尔兰都柏林设立一所「银版法人像学校」。不过,乃以公元1847年,美国著名摄影家梅约尔,在英国伦敦开办一所「美利坚银版法摄影学校」最为显著,名声通晓全欧洲。
公元1842年5月5日到8日,德国汉堡发生四天大火。当时,两位著名的摄影家,比欧乌(Biow 1810–1850)及史特兹纳(Stelzner1805–1894)就拍摄其惨不忍睹的灾难记录照片,成为世界最早的记录事件照片。
公元1850年,美国纽约发行一本,世界上第一本摄影杂志。同年,美国参与在英国伦敦举行世界摄影比赛展览里,荣获首奖,因而开启了,美国摄影家从此有领导世界摄影走向的实力。
「达盖尔银版照相法」的优点,鲜明清楚,但一次只能照一张像。「塔波纸照相术」虽可得多张,但纸底片有纸的纤维影响,所得像却不明细。
所以,在公元1847年10月,法国陆军官尼普斯的堂兄弟维克托(Niepce de St Victor)与于巴黎大学,发表了使用玻璃板上的蛋青加一些感光材料,制成感光板,放入相机中照像,再用塔尔博特所用的液剂来现影而制成负片。其在风 景、建筑物、以及绘画复制上好使用。尤其透明度,更适合幻灯片及以立体摄影机用,促进公元1849年,美国人萳珍海(Langenheim 1807–1874)发明了幻灯片机,公元1850年,法人费瑞(Ferrier 1811–1889)发明了立体摄影机。
摄影历史大进展,是在公元1851年3月,因英雕刻家阿查(Scott Archer 1818–1857)在Chemist杂志上,发表了「火棉胶摄影法」。结果,很快速就取代,早先的旧摄影法。其方法,是将含有碘化钾的火棉胶,匀泼全玻璃片面上,浸于硝酸银液。趁湿片感光特强时曝光拍摄之,再即以没食子酸显影,继用次亚硫酸定影。
「火棉胶摄影法」虽比达盖尔银版照相法、「塔波纸照相法」复杂,尚且,制造过程须现场连续进行,可是其感光极强,曝光已可大幅度缩短至2、3秒。由于阿 氏大公无私没申请专利,允准世人采用,又是所有摄影方法中最快速。故因,此法所费经济,照片显明细致,底片又可复制许多正相片,所以,全世界人乐于使用此 法了,长达40年不衰。可见,其发明影响了摄影界,既深广且久远。不幸39岁,公元1857年5月却英年早逝,举世感恸。身后贫困,英国政府因其发明,不 取专利,嘉惠全世界,造福摄影界,贡献人类甚巨,特赠款厚葬,且给年金资助其家人,聊表敬意。
「火棉胶摄影法」的发明对照相是一大进步。可是,得在摄影现场制造感光板,趁湿时进行曝光显影,如此,尤其是外拍时,更要将一大堆用品及工具,药剂,仪 器,加上用水,远原本就须笨重硕大的照相机及脚架,又得有暗房用的大帐蓬等,真要以车辆运载不可。因此,当时要摄影真不简单,每教人要自己背负重担,用手 堆车,或雇用运夫,有钱者雇马车,让人摄影辛苦不说,尚费且繁,深感摄影不易不便。故有人急思改进。以使湿板弄干后仍能照相。
第一位,是法国,柯罗玎(M.Gaudin)公元1853年,研究出柯罗酊干板未遂。几经多人研发,到公元1856年9月,诺雷斯(Hill Norris) 以柯罗酊干板获得英国专利,其方法是,感光后湿板以白明胶等包妥干燥之,即可久存。如此摄影者不必自制感光板,可由制造厂商提供,诺氏亦成为世界上「照片 干板」设厂制造供市第一者。
话说,公元1850年起风行了立体摄影有杜保斯克(Duboscq 1817–1886)推销可拍摄有立体感觉的摄影机,此机用单一镜头左右拍摄两次。候1853年英人丹赛(Dancer 1812–18875)制出双镜头立体摄影机可以一次摄完而且相机摄影快可摄活动几景物不到几年就流行世界各国。
公元1850年起,英国著名摄影家罗宾逊(H . P Robinson 1830–1901)就领导了英国摄影界长达30多年。他的作品,画面和谐,具备气氛,结构巧思,人物神态特为真挚自然。其巨着「摄影画寓的效果」及「摄 影构图法」畅销各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摄影艺术名著。罗宾逊说:「摄影者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敏锐的观察,艺术的修养,才能够成为优秀的摄影艺术家」。以此 深刻影响着未来摄影人们甚巨。
公元1859年英国摩里斯(Morris)制造了有史来的最小的摄影机。只有1.5x1.5x2吋大,可放置口袋中但仅拍人像。
公元1861年,英国马克斯韦尔(Maxwell 1831–1879)提出物理学上色觉理论。他将苏格兰鲜明颜色布料以不同色的滤镜,拍摄三张火棉胶感光照片,使用三架投影机,所得影像有彩色。此后引发 世界摄影由黑白走入彩色的开始。麦氏是继牛顿之后举世著名的科学家。
公元1869年,法国科学家迪克奥隆是有史来第一人提出制作彩色照片者。他发表「制作色彩照片的解决方法」,他依画家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料按不同比例作 调和,就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颜色之理论来制作彩色照片。后因技术上不济,而难以推行,不过已是创造彩色摄影的第一人了。
公元1871年,英国医生马杜库斯(R.L Maddox 1816–1902)在9月8日不列颠杂志上,发表可用「白明胶(动物胶)的溴化银干板」代替火棉胶的理论。再经1874年,肯耐特(Kennett)及 1878年,贝耐特(Bennett)改良,将曝光缩短至百分之一秒,且可作长时间的保存,同时,可以在工厂大量制造生产。从此摄影者不必,烦自制作底 片,也就开始了,近代摄影器材走进工业的历史。更因感光度材料发现照相机必须装上好的快门,如此,又启发人们对更新进,优资快门的发明。
公元1874年初,英国已有几家制造公司,生产这干底片。因大受摄影者欢迎,接着其它各国闻讯风行设厂生产,几经改良,就是现今的底片。
第四节 感光胶卷的演进
感光摄影底片,在以前是使用玻璃片,一般称之是「硬片」。但是容易破损,粗重又携带不便,有轻软胶片的开发必要。
公元1877年,美国乔治 伊斯曼(George Eastman 1854-1932),从年轻就喜欢摄影,是年,开始研究改良底片,几经研进为胶卷片。公元1880年,他辞去纽约的一家银行职员,创立伊斯曼 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生产他发明的已在工厂制造好的摄影感光胶卷。工厂以机械化大量生产,并且,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设立研究室不断的发展,其生产数量庞大, 降低单位成本,又是生产最新,能让使用方便的感光胶卷,以致于公司膨胀成长。
继续,公元1884年,公司又发明了很 实用之有如现代的胶卷,则全世界变成它的销售市场。加上,公元1888年,公司再推出了,历史上第一款柯达牌照相机,不仅轻巧价廉而且方便使用。柯达照相 机的机身6.5x3.5x3.5吋木箱,单一曝光速度,固定焦点镜头,8呎外景物都可明朗摄影,随相机已附入密装感光胶卷在机内,此胶卷可以拍照100张 像片。摄影者拍照后,将此相机送回销售服务处所,冲洗胶卷,交给顾客照片时,并又已重换新的胶卷在相机内,让摄影者又可以重新再拍照。
摄影成像,感光底片的制造,相片的冲洗,以前都是一门学问与专门技术,现在起,就由制造胶卷公司供应服务,省事不烦,方便不费,大家倾向于摄影拍照,当为乐趣的风气,就此趁便兴起。
柯达照相机广告:只要您一按钮,喀答(Kodak)一声,交给我们后,就有您满意,想要的相片;您用柯达牌相机摄影,就可以拍摄到许多美丽,清楚的照片; 柯达相机能将您亲身眼见的生活写照,作真实的保存,且当留念,让您岁月日后,温馨无穷,其意义与价值与时俱增,韵趣非凡。营销广告,温馨感人,至今美传。
如此和人人生活相伴随的照相机,就正式地走入世上,也宣布了大众化,人人皆能摄影时代的开始。每个地方,每个家庭,甚至于每一个人们,「拍照很容易」的印 象,深深地进入懂得摄影者或不会摄影者的心中,让人人不时兴起买个柯达照相机去拍照的意念。从此「摄影取相像」原本是须有专业摄影技术者才能作为,现在变 成人人,谁都可以随兴逐意去拍照。
摄影事业中,摄影人士不分彼此,专业与业余共荣。摄影人口成倍数增加,举目各处所,任 何时刻,都有人拍照,公私事务的摄影纪录,工作与闲暇,生活游憩,山巅海边,到处人人摄影留念。摄影相馆商店行业,处处都有,摄影器材公司,纷纷开设不 绝。摄影事业在全世界掀起从未有的新领域,人人摄影拍照,趋之若鹜,乐此不疲,摄影蔚为世上风尚,就此开端。
摄影人数蓬勃迅速成长,胶卷研发快速,照相机也配合倾向精巧体小型发展,公元1889年,柯达公司更有创举,发明「硝化纤维胶卷」透明胶片,顷刻垄断全世界的胶卷市场。
翌年,公元1890年,柯达新款更价廉的「盒式相机」随即因应出市,该相机可让使用者自行动手装卸胶卷底片。
公元1895年,制造出更袖珍型价廉照相机。
公元1896年,开发出「正片」。制造出放映电影用的正片胶卷。
公元1899年,出品口袋型(Pocket Kodak Camera)。
伊斯曼 柯达公司几年间,产品推陈出新,又广受消费者爱用,产销暴增前所未有。因应市场需要,扩展设厂全世各国,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胶卷、照相机、摄影器材制造公司,名列为美国百大企业之一。
公元1908年,柯达公司造出安全性不燃胶卷。
公元1916年,领先各照相机制造公司,出售历史上第一部有自动测距的照相机。这是此后,照相摄影朝向自动装置的摄影自动式的开始。更使摄影者摄影取景上的最大方便,人们更易泳入茫茫摄影大海中。
伊斯曼 柯达公司其产品物美价廉,畅销兴旺于世,使摄影普及化,成为大众性优雅的嗜好,其成就令人尊敬,尚且,获利甚巨。但是,乔治 伊斯曼将赚取所得却分红发配给员工,成为举世第一位有此「为富且仁」慈悲为怀的伟大资本家。他为善造福劳工,也捐巨款给各大学作奖励金造就学子。
所以乔治 伊斯曼是整个世界摄影历史上,有着史无前例的无比成就与贡献,被大家公认的最伟大人物,发明家,实业家,兼慈善家,甚至,无人望其项背。可惜伟人多折磨, 晚年得病难治,七十八高龄留书:「诸位,事业已成,勿用等死」,自杀终断人生,令世人感德,敬仰永怀,念及泪下。
事出有偶,公元1889年,柯达公司大量生产「硝化纤维胶卷」透明胶片应市之前,公元1887年,哥德温修道士( Goodwin 1822-1900 )已注册取得发明此胶卷的专利权。经十多年诉讼,哥氏继承者获得科达公司的巨额赔偿金。瑕不掩瑜,柯达公司到今,在整个摄影市场上,举凡胶卷、照相机、摄 影器材等,生产、研发、服务,都让人赞赏。从一百五十年创立到今,仍然执摄影界牛耳,历久不衰。
摄影胶卷,最早仅能感应蓝色光,再改善可感应紫色光,公元1874年已可感应黄色光,到公元1881年更进步可以感应到红色光。
虽然,此时冲洗出的是黑白相片,但因胶卷已可以感光到红、橙、黄、绿、蓝、靛蓝、紫等七全色,我们称之谓全色底片(Panchrome),这时起,虽然是黑白照片,然而其中,就有黑,灰,白,加上深浅不同程度的阶调呈现。
整幅黑白照片,画面涵意、诠释呈现,都可以在黑,灰,白,浓淡里、对比中、层次间,作意境上的充分表达。尤其在严肃的主题表达上,较彩色照片要来的突显直接、强烈明确,容易让人观赏后印象难忘,记忆犹新。以致于黑白照片,到了今日,能够与彩色照片在摄影展览上并列芳存,分庭亢礼,其来有自。
第五节 彩色摄影的演进(1)
自公元1839年,达盖尔银版摄影发明起,人们就喜欢在黑白照片上做赋彩着色的工作。照片上原有清楚的人像,施予颜色,不就更具姿色传神?所以仅能有黑、 灰、白的深浅显示影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心意,能够「彩色摄影」的盼望与企图,殷切地、驱使着摄影器材的发明者,专家们要锲而不舍的去研究。
您我目视眼前,各景物有其不同的形状,也显具五颜六色。为何有其颜色?为何,可以看得到它有「颜色」?
上古时代,公元前1800年,西亚地区巴比伦人,文献中就有记载说:每一个东西都有不同的颜色。而其附带的颜色不同,如同每个物体,有其大小、轻重、软硬、形状等各式各样的「性质」。
公元前350年,人类历史上,首位「科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将希腊已有的「色彩」说: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到东西的「色彩」,那是因为,每个物体都会施放出,各各不同的「微粒」,而这各各不同的「微粒」进入人的眼睛,恰巧人的眼睛就能将其「微粒」接受,甚至于,人的眼睛具有识别各各粒子所产生「色感」反应,所以,人们举目可视各各物体所呈现的色彩。
亚里士多德体认各物颜色,详细加予研究,追叙继注,希腊前人言论为:「色彩」是存在于各物与人眼之间的东西,是一种人们眼睛见不到的透明的「微粒」,但是却可以让人感觉得到它的颜色来。可是,各物有颜色,必需要有「光」的「照」射它,它才会施放「色彩」微粒出来。无光,就无色。漆黑一片,「色彩」就呈现不 出来。
色彩的研究,在公元1116年,北宋药学家寇宗奭发现,日光经过棱形的石英晶体,所折射散发出,会有各种色光。这就是现今摄影学理上所谓的「色散现象」。
公元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光的折射,会有光的色散现象,他叙述色彩之特性。他说:所有色彩全都融合,存在「光」中。光源有很多,如日光,它就有,同「虹」的所有各种颜色。他认定,任何物体的颜色,都不是自己产生的,而是由「光」的照射,再反射出来的,各各不同颜色光彩。他用三棱镜将日光折射,分解出红、橙、黄、绿、蓝、靛蓝、紫七色的「光谱」。
公元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斯杨格(Thomas Young 1777–1829)发表他的「色彩」研究说:人们的眼睛可以有红光、绿光、紫光三种视觉神经的「色感」感觉。进一步,更宣称自然界皆因有红、绿、紫此三种基本的色彩的「混合」,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许许多多,所有的不同颜色。
公元1860年,英国马克斯韦尔(Maxwell 1831–1879)研究彩色底片,率先采用三原色之红,绿,蓝分别摄影,再重迭放影之方式,成现彩色影像。这是色彩加色法(Additive Process),此法引发现今彩色电视机(Color Television)能显示出彩色的原理。从此,引发世界摄影由黑白走入彩色的开始。也就是人们所称谓「彩色摄影时代」的崛起。
公元1869年,法国科学家迪克奥隆(Ducos Hauron)是有史以来第一人提出,依画家将红、黄、蓝三种基本颜料,按不同比例作调和,而制作出彩色照片者。其作品虽不尽人意,但是彩色摄影照相已有了突破。
公元1873年底,德国柏林工科大学教授佛克尔(H.W.Vogel 1834–1898)将火棉胶感光版,浸在苯铵液后,就能感受绿色光,试验一发表,鼓动了科学家们,寻找其它色彩的感光增添剂。摄影胶卷,最早仅能感应蓝 色光,再改善可感应紫色光,公元1874年,已可感应黄色光,到公元1881年,更进步可以感应到红色光。底片到此,已可以对红、橙、黄、绿、蓝、紫等色 光有了「色感」,不过,照片的缤纷明丽程度,需要加予改善。
公元1888年,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美国爱迪生 (Edison Thomas Alva 1847–1931)制造有史来第一部电影摄影机器(Kinetograph)。长达50呎的胶卷上,连续已拍摄有600幅画面影像,放影在一大箱内,有 一个看孔,供一人可以看到约一分钟的景物,也就是在中国称之谓「看西洋片」。
公元1889年,爱迪生与伊斯曼合作,建立今后的电影及照相机,胶片的格式与边绞孔距。这是制造摄影器材全世界「标准化」的开端,其意义重大。
公元1894年2月,爱迪生首建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拍摄厂棚,拍摄第一部影片运囚车(Black Maria),接着「看西洋片」风靡于世。
公元1891年,法国物理学家李普斯(Lippmann Gabriel 1845–1921)公布不用染料,新颖的彩色摄影方法。他是巴黎大学著名教授,因首位以科学方法制作出「彩色摄影感光版」, 在公元1908年荣获诺贝尔奖。他利用科技在一张全色感光乳剂上,加层反光汞,使光影通过感光乳剂,再反映回来与射入光影「干涉」成潜影,其潜影会接受, 各色彩有不同影像,观看时很明显,鲜艳真实。可是,因李普斯方法制出的彩色底片过程很复杂,不能重复印制,又需很长时间的曝光,所以不能够普及。但是他应 用科学于摄影上的开发,居功甚巨,诺贝尔奖颁授,实至名归。
公元1904年,法国鲁米埃兄弟(Lumiere August and Louis 1862.1864–1954.1948)发明出真正彩色底片,这是公认「彩色摄影」革命性的大事。鲁米埃兄弟,是世界上从未见到,制造摄影器材的伟大发明家。兄弟俩未到二十岁,就创办一家制造摄影器材工厂,在公元1894年,已年产销了近二百万张底片。
公元1895年,2月28日,鲁氏兄弟发明了,比同时在美国,爱迪生已发明的,更进步的电影摄影机及放影机,其在摄影,冲印,放影上皆大为新进。因为,他 将影像放映在一大白布幕上,可供很多人一齐观赏。也就是该日被定为「世界电影日」的由来。第二年,在巴黎市放影让人观赏,影片名:鲁米埃工厂的大门。这是 被当时全世界认定的有史以来第一部「电影」。继续又推出近五十部,摄影法国人民,日常生活的记录电影。就此,电影在世上兴盛风光开来,到今盛况不减,电影 变成人们生活的一部份,人人休闲活动少不了摄影留念与观看电影。
公元1913年,意大利片「火山」,首次在影片上让人们 见到「蓝色」天际中,维苏威火山爆发出「洋红」色火焰。公元1928年,开始有声电影出现。公元1935年,才开始有彩色电影供市。「电影」与「摄影」, 本是同根生,其实就是「世界摄影历史」发展上重大的,另类发展领域。令谁也没办法去否认。
鲁米埃兄弟,发明出真正彩色玻 璃底片,是在感光版上涂上红绿紫淀粉极细微粒子,附上全彩色(红、绿、蓝)乳剂薄层,发生彩色滤光作用,显影后为负片,再曝光冲出相片。此底片制造过程也 需一两日,但是,可以工厂来大量生产,成为彩色摄影真正的迈开大步,彩色摄影也就流行开来。
第六节 彩色摄影的演进(2)
公元1860年,英国马克斯韦尔采用三原色之红,绿,蓝分别摄影,再重迭放影的色彩加色法。就有人连想,从三原色中去除一种色光,而另两种色光可合为他种色彩,此法为减色法(Subtracting Process)的基本理论。
这时期,研究者已知将光谱的所有色光,混合就可以组成白色光。简单地说,将等量的三原色光的组成便是白色光。而白色光明亮度最高者为白色,次之者为灰色, 最没亮无光者就是黑色。若红光与绿光并掺会成黄光,红光与蓝光并掺会成洋红光,蓝光与绿光并掺会成青蓝光。如此,又加上等份不同的光,掺杂混合,就可成三 原色加上橘红、橙、黄、黄绿、蓝紫、紫等等各色光的出现。
相对的,可用青蓝、洋红、黄色的滤镜重合即将所有的光都减去而为黑色。青蓝与洋红的滤镜迭合,白色光经过会减成为蓝色。洋红与黄的滤镜迭合白色光经过会减成为红色。黄与青蓝迭合减成为青色,如此许多颜色皆可减色而成。其成就了彩色照相的成色之基本原理。
公元1919年,美籍,立陶宛人柯杜斯基(Godowsky L J 1870–1939)和美国曼纳斯(Mannes D 1899–1964)两位都是音乐家又很喜爱摄影,竟以从事音乐来赚钱作摄影研究资本,两人研制出加色法彩色胶片,因质量不理想,改为多层次减色法成功。
据柯达公司文献记载,柯、曼两人从小便在纽约读书,公元1916年,他们观赏片名为「海军」彩色短片后,激发起改进彩色摄影的兴趣。
当时彩色胶卷虽然市面有出售,不过摄影者要在镜头前装置不同颜色的滤光镜,冲洗时须复杂不同的曝光。假使放送电影,投影镜头前更须装上有色的滤光镜,才能显现颜色。但其彩色效果皆不自然、令人遗憾的具有不真实感。
德国研究者已在乳剂分层上发现,可使用不同对红、绿、蓝感光的药膜胶卷,效果已略有改善,仍不尽理想,没法普及。
柯、曼在公元1930年,受礼聘在柯达公司研究室工作。经过三年不懈怠,他们领导柯达研究部门机师、专家、化学家、成功地研发出新颖的两色冲晒程序感光胶卷。
感光片分两层药膜,第一层对红橙色感光,另一层可感印青蓝色的影像,再经较以前不复杂的冲晒过程,加上染色显剂即可冲印出有颜色的照片。精益求精,他们继 续研发,进一步将感光片制成五层药剂膜,三层感光红、绿、蓝色的影像,另二层为稳色滤光剂膜。也就是他们在公元1935年4月15日研究成功了「柯达彩色胶卷」。可以冲洗出类似现今的彩色相片,这正是摄影进入彩色时代的阶段,更是摄影历史上的大事。
当时,柯达胶卷以自然颜色,有真实感著名于世,不论印刷、医疗、商业和人们摄影都大受欢迎。拍摄好的胶卷起先是须寄回罗彻斯特的柯达公司总部冲印。
同年,德国爱克发( Agfa )公司,研究成功三补色之显色快速程序法,彩色摄影冲印彩色照片一次即可完成,就此,摄影者更方便就可自行冲洗彩色相片。
彩色摄影从此一跃冲天,发展速度惊人,就在公元1985年摄影界统计全年世界上人们就共拍摄有四百亿张彩色照片之巨量。与其同时,世上各胶片制造公司也有研发,但以柯达彩色底片及冲洗相片方式较普及于世。
举世各摄影器材制造公司为因应市场上需要,皆在价格与质量作了最大努力。彩色已有了基础后,接着,就要照片上有更清晰细致的质量,也就是说显微颗粒要更细小。美国柯达公司就将原先传统的卤化银粒子,由原来的圆球状,利用科技改为ㄒ型扁平晶体。
致后,日本富士(Fuji)、柯尼卡(Konica)的底片率先研用更细微,更均匀的晶体(Core–Shell)。晶体内为碘化银,外包溴化银,即可产 生触媒作用,使得颗粒更小,有着前所未有的精致细腻的效果。日本摄影器材的用心经营、开发、匠心独运,以致有现今的摄影器材名声卓越,传统相机、数字相 机、胶卷畅销全世界,也就可见端倪。
摄影底片及冲洗出的相片,再经科学方法加予改进其感光微粒、清晰色质外,美国柯达公司在公元1987年Super SR–V系底片应市,已使胶卷和相片呈现更清楚的层次,显像的稳定,细致的精美,鲜艳的自然。
科技时代的来临,「快速冲洗」自动化机器出现,使得冲片在半小时完成,正片也可在一小时内交付。
当今的彩色摄影,从摄影照相机装彩色底片,经拍摄者选景物拍照,随后送快速冲洗店,冲印出照片,虽然上午送件,也得下午才能取得照片。故有人想到,若能一摄影就即刻得到照片的想法,也就是实时显影的胶片。
公元1947年,美国拍立得公司(Polaroid Corporation)推出一架名拍立得兰德照相机(Polaroid Land)为能够拍摄后,在一分钟内马上出现一张不用送去冲洗的相片。
拍立得公司是美国制造销售相机、胶卷、偏振滤光镜和摄影器材大公司。开始产销拍摄立体电影、光学器材,继而制成拍立得照相机。公元1963年研制成功即拍 成相片的彩色胶卷相机。公元1977年进一步研制成功即拍可得的电影片。该公司是举世著名的科研、产销、业余、专业、工业用的摄影器材大厂。
拍立得公司创立人,兰德(Land Edwin Herbert 1907 – 1991 )是美国发明家、物理学家,其先进的成像摄影方法,被世人认为摄影历史上的大革命。他就读美国哈佛大学时,就对偏振光感到兴趣。公元1926年,年仅19 岁的他,就发明极光芯片,可在太阳眼镜、摄影镜片、车辆头灯和挡风玻璃以消除光的干扰反射作用之强光。
公元1937年,他创立拍立得公司,从事制造太阳镜片、透镜、光学设备上。公元1941年,他根据偏振光原理,发明了现已有的立体摄影法。时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应用此原理,发明夜间使用的红外线滤镜,测距仪、大炮瞄准器。
拍立得兰德照相机能在拍摄后一分钟,马上出现不用送去冲洗相片的捷便方法,迅速就在商业、军事、医疗、科学上被广泛应用。
兰德此人对光和色彩的研究是人类史上有着特殊伟大贡献,经他长期研究实验,建立了新进的色彩理论。他认为以前的色彩理论有偏误,他说:我们感觉到的颜色, 并不是我们仅仅感觉到只有映入眼睛里的红、绿、蓝单纯的基本颜色而已。应有许许多多的各颜色,也可以被我们的眼睛感色神经感觉得到。
现今事实证明,科学家已可证明确实就共有四百多种颜色的存在,而我们都可感见得到它。他虽然没从哈佛大学毕业,但他的傲人的研究发明,得到160多项专利,且荣获十多所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
第七节 彩色摄影的演进(3)
彩色摄影立即显像,如柯达200相机用柯达PR10胶卷显像时,对红色、蓝色感应甚佳,色彩调和,对比清楚,唯有感绿性差。
拍立得SX70相机配备立即显像胶卷显像时,红、蓝、黄、尤其对人的肤色感觉最为真实,也同感绿色较差。
不过时到今日,高度的解像,调和的对比,鲜艳的色彩,立即显像胶卷已同其它彩色胶卷的显色显像效果已发展到极致。
立即显像胶卷有撕开式、显现式两种。
使用撕开式胶卷拍照后取出相机,等一分钟,将背面负层撕去,即可得到一张立即彩色的照片,有种让人先睹为快的欣喜。
显影式胶卷在拍照时,胶卷已有的染色药剂,经相机的滚筒碾布在整个相片上面,候此空白相片从相机中排出,相片的影像及色彩就会显现。
立即显影胶卷基本上有三重自动感显的色、像层。若曝光,胶卷中卤化银会感录映影之像、色的红、蓝、绿三色彩。胶卷中的药剂在胶卷离开相机后,会透散渗入计 时层、影像层、蓝、黄、绿、红等色层,也就是,胶卷一曝光染色与显像剂被活化显现出。同时,显像后染色剂被抑制。接着,逐渐形成完全的彩色影像。
精益求精,进年来,拍立得公司已有技术上突破,已出售立拍立现幻灯片的CS彩色软 片。惊人创举,可适用于市面上任何厂牌的35MM照相机上拍摄。拍摄后,取出胶卷在五分钟之内,放进一个轻巧坚固,手动幻灯片显影机中冲制,体积为 4x3.8x8.5吋,重仅0.6公斤。附带幻灯片嵌制器,装置易以使用的幻灯片。因在三、五分钟之内可得拍摄照片存实,已被各行各业,如工、商、医业、 专业、业余、制图、设计、新闻等业者人士方便采用。
此革命性、新进的摄影法之幻灯胶卷,每卷有12张、36张的胶卷。方便地、适用于任何35MM照相机,或是使用此尺寸胶卷的摄影器材。冲制机具操作简单方便,自行三分钟就可以观看制好的幻灯片,放映观赏。
此款,立拍立现幻灯胶卷上,布敷微细的红、绿、蓝三原色线网。每组色网阔仅八微米,一英吋表面就有千多组红绿蓝三原色线网。胶卷曝光影像时,此等色网就发挥滤光感色的功效。
拍立得CS幻灯胶卷,外层聚脂纤维附着色网,经镜头开启,曝光时,光线映透三原色网,再透射下层银盐感光薄膜上。当绿色光线,轻易透过绿色线网时会在银盐 感光膜上留置着,又设计绿色光不能透过红、蓝两色线网,则红、蓝网后感光膜不感应。在冲印时,显影液会把感光的银盐析出成金属银,而固定在绿色药剂上。尚 且,显影药剂会把没感光之红、蓝色剂的银盐溶移到像层,经固定成微粒银层,给予有遮光不透色的作用。
开启镜头曝光后,胶卷卷回胶卷筒内,连同冲片组合,置入幻灯片冲印机内显影,不到二分钟,即将已显像定影的胶卷卷回胶卷筒,而胶卷表层会脱离,同剩余无用的药剂弃置在冲印组合盒里。
经幻灯片嵌制器制作好幻灯片,放映时,绿色光线会无阻碍地,顺利通过幻灯片,因红、蓝两色没感光且被银微粒遮掩,故绿色光显现在银幕上。同理,白色光,均 被红绿蓝三色线网感光,也没被银微粒遮蔽,那红绿蓝三色,就可以顺利投射组合成白色光放映出来。相对的,没感光部份,红绿蓝三色线网被银溶液掩盖阻挡,光 线不能透过,便成黑色。如此彩色正像就出现。
柯达立即显像彩色胶卷,采用的是纯粹化学反应步骤。胶卷层分受像层与成像层。前 者,由衬膜、感像、白色反光、黑色遮光等层组合。后者有,蓝色染剂、红色染剂、显影剂、绿色染剂、黄色染剂、紫外线吸收剂、调解剂、酸剂、衬膜层次,胶卷 面、底加曾包装膜而成。当曝光时,各色光通过各层感光剂就会起化学作用,而且,录记色影成负片潜像。若将已拍摄的软式从照相机取出,把显像摧化剂液敷散其 中,就可以行成正片影像。
立即显像的拍摄有相当之优点,不必冲洗,费时省事,可以马上看到拍照的结果,不理想即可重拍。但是立即显影胶卷,仅配合少数相机使用。胶卷较一般的胶卷昂贵地多,又没法加洗相片。不过,瑕不掩瑜,在特殊场合,观光地区、商业摄影、军事用途、立即搜证上还是非它莫属。
广泛地说,目前摄影胶卷主要有三种底片,可以拍摄不同的照片,如黑白照片,彩色照片和彩色幻灯片(又称透明正片)。
早在公元1960年,摄影器材研发专家对彩色胶卷的染色剂、感光剂卤化银晶体作不歇地改进,如KodacolorX,Fuji N等发售彩色胶卷,质量,彩色效果好,在当时大受欢迎。
公元1970年,Kodacolor II胶卷,供应了摄影爱好者所想望的,特别清晰微粒质量。照片冲洗放大,其细致性已可收不失真的效果。
公元1977年前后,富士公司、柯达公司销售Fulicolor400、Kodacolor 400高感度彩色胶卷,使彩色摄影更进佳境,令摄影者拍摄淡雅幽黯,或是光亮鲜明的场景时,尽可以左右逢源,无往不利。任何题材皆可拍摄成佳作的高感度400胶卷,确实将「彩色摄影」的演进推展到前景一片看好的境界。
公元1980年以来,彩色胶卷制造厂各显神通,更改进感光乳剂,使得在任何感光下,增强清晰度,更具真实感。感光比以前更快,感光度数迈进1600数据。 不多时,富士及柯达大放异彩,制作出特别彩色幻灯片,其显影感度竟达4800感度,清晰显像,鲜明真实,色彩艳丽,添加摄影者、观赏者无比的接受度与喜爱 感。
彩色摄影因彩色胶卷,日新月异地的进步,让人们尽其可能地,可以去捕捉精彩画面。亦可随手可取,周遭缤纷世界景物影像,存有留念。拍照乐趣,让人欣然心起,乐此不疲,众人皆是。
第三章 数字摄影器材的发明
第一节 无银盐、电子摄影时代来临
摄影从古到今于未来,学理上说都是科技的应用。近五十年来的发展更是快速,更趋向便捷取得影像的方面进行。摄影者将拍摄的胶卷送到快速冲印店,用不到半 天,只仅三十分钟即可看到照片成果。甚至于,拍立得相机更可以在一分钟内让您取得一张彩色照片。再说,世界上各个摄影器材公司日新月异地研发出售的胶卷, 显影剂和相纸,高性能摄影相机的质量都不断的提高。
可是,前述之传统胶卷、显影 剂、相纸都是化学物质、银盐,药剂日久氧化照片会褪色,胶卷易刮伤,化学药剂会污染环境,拍照所需胶卷的购买、冲印照片所费不少。所以「传统影像摄影方 法」之影像的摄影、保存急待科学家去改进。「摄影」原本就是人类智慧在科学上应用的发明,科学越发达,摄影器材越新进,果不其然;公元1981年,日本新力公 司(SONY)推出世界上第一部的数字照相机(MAVICA),其相机首先以电荷耦合器件(CCD)代替传统的胶卷(底片)。此数字相机的首位雏型,因当 时影像压缩,半导体储存尚未成熟,画质尚不理想。可是,已揭启了数字照相机出现人世间的序幕,值得赞颂,是世界摄影历史中一大盛事,媲美公元1839年法 国人达盖尔(Louis J M Daguerre 1789–1851)发明的「银版摄影技术」。从此日本,继英、法、德、美在摄影器材研发上令世人称道,也稳定在摄影器材产销上的声誉。
电荷耦合器件「CCD」 全名是Charge Coupled Device,为数字相机使用来感光的。它有许多感光晶体组织成行列状,当感光时会因外来影像明亮度不同,各会有连续异类的电流。经转换器(ADC),使 电流转变成二进制数码(0与1),又透过数字讯号处理器(DSP),将影像信息压缩储存照相机内的内存中。
换言之,传统相机经镜头接收外界景物的影像,映在传统的感光胶卷上,再将胶卷冲洗印制照片,完成摄影取像,存有相片。现今,数字相机是经镜头接收外界景 物的影像,映受不同的光色在CCD上,以感光所成许许多多不同电流信息变为数字号码,储存在内存板中。CCD可以选删其已拍摄之影像数据,可输入计算机, 相机本身亦可按键作显像、删除、再重复使用,不像胶卷一曝光,就得装新底片。摄影的影像储存以前是银盐胶卷(一整卷)。现在是新进科技产物、数字内存 (一小薄片)。抛弃传统底片冲洗化学程序,即可输入计算机看成果,修改编辑印刷,传递无界,又可继续无限次进行拍摄。
公元1988年,数位相机厂牌,如奥林巴斯Olympus,理光Ricoh,柯尼卡Konica,美乐达Minolta,日立Hitachi,东芝Toshiba,等等雨后春笋般出现,数字相机种类性能,各型各色,让人目不暇给。
公元1989年,日本富士(Fujifilm)首先出售进步的DS IP数字相机。其重不到4百公克,其记忆卡可储存十张照片。给生产胶卷举世最多的柯达公司,当头棒喝,整个公司上下急思策略,应势以求对局。
众智巨资下,公元1990年,柯达公司宣布:因应电子时代的来临,柯达公司为维持摄影器材开发已的领先地位,在市面上,推出影像光盘(PHOTO CD)。
影像光盘(PHOTO CD)是影像经扫瞄转为数字号码,再将这数字号码由激光技术刻印在一张光盘上,在柯达的CD Player 860就可播显出影像。如此,将影像保存在新科技时代产物「光盘」上,其影像的素质不差,尚且可作长久保存,不会像传统胶卷受湿变质、日久褪色。此存影光盘已惊动了全世界摄影爱好者,趋之若鹜。
此光盘与传统胶卷迥然不同,影像输出入不用药剂冲洗,少环境污染,扫瞄及映像不用暗房,省了空间。但其影像几乎与胶卷存影无异,最为人称赞。
从此,拍照不用传统底片,影像可以电子数字化来获取;电子数字化数据在存取、复制、传送、修改、合成及重复使用有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速,迥异于传统摄影方法,有着「革命性」的另类、进步的、崭新摄影的方法,此为无银盐、电子摄影时代的来临。
「数字影像」惊动了摄影器材的开发,公元1991年,日本富士(Fujifilm)和尼康(Nikon)两公司合作生产,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化单眼相机,Fuji Nikon DS505(E2)、DS515(E2S)两款应世。此型重1.5公斤,16×14×12大小,采Nikon F.A系列镜头,用机身光圈作曝光控制,有15MB记忆卡,可拍至84张照片,感光度可到1600 ISO。有1280*1000像素,可接个人计算机作影像处理、印像、放大传递。
公元1994年,美国苹果公司(Apple)以大众化廉价数字相机Quick Take 100型畅销全世界。刺激之下,数字相机制造厂商趋向低价位精进,努力以赴。
公元1995年,日本理光公司RDC 1型数字相机影像有前所没有的清晰,更低价充斥世界市场,也大受摄影爱好者欢迎。营销的柯达DC 20数字相机加上具有可以变焦的镜头。甚至于世界上产销数字相机的如:卡西欧(Casio),佳能(Canon),爱克发(Agfa) 新力(Sony)等新进数字相机,皆强调都可以兼容,连结在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 Company)的窗口(Window 95)软件上。
如此,摄影接触面更宽广,更让摄影者得心应手。摄影艺术、摄影技术因能融入于新时代的计算机世界里,在艺术领域中「摄影」因循快速,脱颖而出。时势所趋, 造就了摄影将其它各类艺术膛乎其后,成具为世人、人人易学,可具得的普及化艺术素养。人们由于喜爱摄影,愈来就会愈有艺术气资,其肯定谁能置疑。君不见电 脑搜寻艺术类,摄影独列首位,鲜明显著,谁说摄影不是艺术骄者,摄影更是艺术领域中出类拔萃者。
第二节 计算机摄影时代
公元1997年,数位相机在画质更有改善,使摄影者益具实用性,也研发了液晶显示屏,也加入可记录声音、伸缩镜头、连续快速拍摄。
公元1998年,窗口(Window 98)软件操作系统问世,柯达DC120、爱克发(Agfa)Ephoto1280,及其它厂牌的数字相机就势配合,并也研发新式数字相机的画质由数十万 像素增强为两百万像素。价格也从台币三、四万降为一、二万元。相机更进为轻盈娇小、省电实用、多媒体化。
顺述,何谓多媒体(Multimedia):媒体者,能被用来传递信息、信息的媒介体。如报刊、杂志、书籍有文字,有图像可作显示,径作单向传递信息、 信息;进而如广播电台有声音,也可作传递信息、信息尚可相互应对,传送者与接受者有互动双方交流;融合前两者,新时代媒体者如电影电视,更可出示明确文 字、生动影像、美感视觉、优美声响、写实情景、接受者响应强烈,有着互动性更高的传递效果。
现世纪计算机时代来临,计算机多媒体出现,已将前三者包含在内,尤其人们借计算机神通广大,可将信息、信息以影像、声音,运作转换自如,作大量保存、瞬间传达、文书处理、剪接编辑、创造出影像无穷止尽的使用效益。
「摄影」在计算机效益下会给人们有相当的摄影上之方便;如传统相机加上微电脑装置可变成轻便「全自动照相机」(Range Finder Compact Camera)俗称「傻瓜相机」;经微电脑装置,相机可以自动对焦(AF)、自动补光、自动曝光(AE)、自动闪光及许多摄影自动补助的功能,如装、卷、 退片、除去红眼、长短距离伸缩镜头、遥控、全景摄影、附印日期、问候、祝贺词等等。只要对着我们所要的景物,拿起来按快门,就可以拍照出美好如愿的照片。
计算机使得全自动照相机造型精致灵巧、简易轻便、摄影功能于一身,尤其是机身装置微电脑,自动操纵,省去不用许多造价昂贵的机械零组件,机身巧小轻盈,自 然造价低廉,人人也就能随兴的买得起,加上「全自动照相机」全自动化,人人操作简易,格外教人称心不烦,照片素质不因专家、新手有差异,甚至于,有防水、 全天候设计,无论晴雨昼夜,室内外,一机在手,信手拈来,全无一失,尽情享有摄取画美、像实、照片的乐趣。
既是,传统相机到今日也得随俗,也有微电脑装置加以自动调节,以补助手动技术上精确度之不足;如追踪对焦、自动测光、曝光调控、快门遥控、高低速、单 张、连拍、卷片等等。致使摄影家们在摄取影像上更能驾轻就熟,挥洒自如,专业效益垂手可得,精彩画面顺手摄来,岂不令摄影家们常有如愿以偿的乐趣。
再说,数字相机、顾名思义是在应用数字数据以二进制方式作储存影像。那储存记忆装置,主要有Compact Flash 卡、 Smart Media 卡两种及磁盘、ATA另两种。一般数字存影有内建内存和储存记忆卡两种,常见到数字相机多用外装式储存记忆卡,拍完再换张记忆卡继续拍摄之。其记忆容量 越来越大与输出入计算机机制与日俱增,更愈简便快速。
公元1999年CF卡已研发到128MB,而SM卡、I B M公司已可使储存记忆达340MB(微型硬盘)。起先数字相机仅适用一种记忆卡,但是现今已有大众化规格卡的记忆卡可适合在其它厂牌的数字相机。
公元2000年、全球数字相机厂牌琳琅满目,其机型、装置、功能、实用、各领风骚,精锐尽出,给摄影家、爱好者更有选择空间。
公元2001年、数字相机皆已普遍进入300多万画素。如Leica DMC有410万画素, Olympus E-20 有500万画素,Contax N Digital 有600万画素,诸如富士、新力、Epson、Premier 等皆投入最新数字相机之研发。各机各具其优越性,内存容量加大,操作简便,近远拍摄,无往不利,传输界面快,连结计算机处理,无所不能。适应多种情境如室 内外、人物景色、酷热沙漠、严寒雪地、昏晨、烟火、翻拍、近摄皆宜,并可以让不熟悉数字相机的使用者,轻而易举地拍摄出想要拍照的照片。数字相机紧密与电 脑相结合其效益,相得益彰,致使数字相机制造厂商竞相研发不懈,高科技数字相机推陈出新,各争荣耀,热闹非凡,目前尖端数字相机众多,代表性高者,介述如 下。
Kodak DX 3700 数字相机,强调全自动操作,以超优惠价格推出,是310万画素等级中最低价位,又容易拍摄、多功能数字相机。其影像放大到11×14吋也一样瑰丽细致,解 析度卓微。自动对焦、曝光、闪光、感光度(ISO)自选、4种闪光模式、近摄15cm、内建8MB内存存进百张相片,相片输入计算机,并可作编辑寄信,网 路沟通。
Kodak DCS 760数字相机是高价位的真正6百万画素CCD影像质量(分辨率高达:3032X2008)有专业级单眼相机机身。ISO范围宽广(80-400)以及在 每秒1.5张(fps)的连拍速度下连拍多达24张的超强实力。是一款突破性的单眼数字机身,结合Kodak 特有设计专长和电子技术,创造出高分辨率、坚实耐用和丰富的操控功能。采用广受好评的柯达ITO CCD(氧化铟锡),而非一般传统的聚硅化合物,敏锐性更高。ITO CCD的透光性比一般CCD提高了20%,特别是对于一般CCD感应较弱的蓝光及噪声干扰问题具有突破性的改善,ITO CCD比较传统CCD足足提高2.5倍的蓝光感应能力,同时大幅降低了噪声的干扰,让影像更优异、色彩更准确、提供专业人士所需要的高质量分辨率、锐利度 和影像结构。在婚纱、人像、杂志、模特儿时装、静物等棚内摄影,或是建筑等...外景摄影,都能满足专业人士的影像处理苛求。
Pentax Optio 430有413万画素,是举世最注目的最轻量的400万画素、三倍光学变焦数字相机,6群7张、两面非球面镜片, 3倍光学变焦,近摄0.4 m至无穷远,自动、日光、阴天、钨丝灯、日光灯、手动设定,强制闪灯加防红眼,新潮流的红外线遥控器,单连拍及动画顺手,有多重曝光、视度调整、世界62 城市时钟、闹钟功能真是吸引摄影人们。
Nikon Coolpix 995 数位相机具载/1.8吋超高精度334万画素CCD,装置有新设计的 Nikkor 非球面多层覆膜镜头,拍摄景物不扭曲变形,取像锐利清晰,大幅度提升影像素质。新设置内建弹出式闪光灯以防红眼,减少闪光阴影现象。可接任何广角、望远镜 头。近距可拍摄1.35cm*1.8cm大小物体。配合计算机输出入,打印照片,修改及编辑都可有色彩饱和调整功能;5段明亮度、11段色调。连拍1秒2 张,色温教正及其它配备。即将推出Nikon Coolpix 5000 数位相机具载5.24 百万,2/3型,有效画素500万。
Canon Power Shot G2数字相机就具413万画素,使用原色滤光镜,数字变焦,有广域、自动选式对焦,最短焦距6cm,连拍2.5秒/张,全天候感光设定,可连续拍摄,锂电 池可供拍取300多张相片,令人称道是存影兼录音多媒体功能效益,使用锂离子充电电池。新款Canon EOS 1D CCD画素高达4.48 百万 ,最高连拍:每秒8张,可拍20张 ,白平衡有自动、手动、7种模式,ISO具100至800、1600、3200,记忆媒体是CF I & II cards (IBM Microdrive兼容),快门是1/16000~30s、B,可记录30秒随影像声音。
Minolta DiMAGE 7 类单眼炮管型数字相机具有524万画素,采高质素全玻璃GT镜头,7倍光学变焦,连拍1.2秒/张,助设日落、夜间、人像、运动等拍摄优越功能。有2.6秒瞬间启动,手动变焦,快速AF,广角取景等操控。
Ricoh RDC-7/RDC-i500数字相机更符合现今这个多媒体时代,拍摄远近照片、动画、声音摄录放全功能具有。该型数字相机能让摄影者以相机与计算机,轻易 获得最高水平的数字影像在计算机上处理效果。它不再是一台单纯数字摄影相机而已,其接合计算机让人们容易以数字方式作记录、存有,处理及输出入传真不失影像资 料,具网络无线传输功能:E-Mail记忆在相机影像数据至他人的E-Mail信箱上,可同计算机档案总管制作信息夹管理很多照片,可作影像分页摄影。此数 位相机采最先进的虽是330万画素CCD,经专业Pro模式下,更可转放把分辨率提升达700万画素逼真影像,真是神奇。
「摄影存像」早先是传统照相机,现在普遍以数字相机为之,除外,有些图书影片也可以计算机周边媒体,扫瞄器(Scanner)来处理。「扫瞄器」同数字相 机摄影存像,都是利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电荷耦合组件,使光将被扫瞄文图或是正负底片,反射光因其不同强弱、颜色转换成数字电子以「CCD记忆卡」存录。因正负底片会透光,在扫瞄时就要使用 「光罩」置盖于上。
扫瞄器(Scanner)现已成为照相机外影像存取 设备,以扫瞄方式分为掌心型、平台式、馈纸式,现大家以平台式为主。越来越新进扫瞄器原先只可扫A4大小,现已有大型扫瞄器。扫瞄器功能已进步到;开机快 速、自动对焦、曝光校正、立即预览、高速扫存、配合计算机更能修缮、细化影像、重建色彩、自动消除影像指纹、修除刮伤、脏点处。传统照片,因是化学产物,日 久氧化会褪色,若将照片经扫瞄器转换在CCD或烧录成光盘,就永不虞变异。大部分扫瞄器都可连结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影像、色彩、特效、修饰、创作、编辑、传 递、方便作业。
「摄影」在这个世界上,随人类智慧,运用科学技术,计算机影像中相 辅相成,使得摄影发展更形优越,多彩多姿,摄影家在摄影领域也更有淋漓尽致的发挥才华。事实明显,照相机有计算机设备,曝光精确度就要比人为的提高甚多,这 是不争的事实。经计算机处理相片,细腻明朗,可修正,色彩可调达饱和艳丽,许多原先「暗房技巧」已为计算机可以取代,甚至超越,这又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数字摄影」配合计算机科技,创造摄影作品上,没有极限了,可以表达的影像效益无微不至,如形象;清晰明朗,写实达境,色彩;饱和鲜艳,自然瑰丽,摄影心爱景物大可不必煞费思索,烦琐调节,就易使人「将瞬间拍下,即可完成,如愿地作为永远的回忆」。
「摄影」已成为人生乐趣不可少的一事。计算机帮人们摄影技巧、器材上,有着称赞的贡献。换句话说,摄影因计算机的配置,摄影艺术更有出神入化大进展,评价与 日俱增,前景是无限的宽广。「摄影」藉由计算机输入,呈现在因特网上,诸君得意佳作,无远弗届,谁都正在观赏您的摄影佳作。美好佳作,普天下人共同观赏, 岂不壮美哉。
第四章 摄影系列 – 电影、电视、摄录像机
第一节 摄影范畴
「摄影」(Photography)是人人特别喜爱的普及性之消遣、嗜好,也是现代人类生活、社会文化中密不可分的重要事务。摄影,是摄存实体形态之 不虚、真影实像。几乎人们所有的活动、工作中,文明纪录、文化呈献、皆在利用摄影。没有摄影,没凭左证,无以成事。
然而,影像的摄取、显示、储存、处理、输送已在现今科技突飞猛进中,使得传统的照相体系拓展到更广泛的、多类型的、大领域的时代。今日的摄影情势已不 是当时摄影情形,可以等量齐观了。早年摄影是株刚栽种的小树苗,时过境迁,经过人们殷勤照顾灌溉,现已茁壮成棵千丈大树,盘根错节,枝叶蔽天,绿荫大地, 树下正是人们玩耍休闲的大好处所。
一般简称的「摄影」,即是用照相机,映像在底片,冲印底片成为单一相片,一张张作永久保存。但相片的影像是不动、无声,仅供人观赏其人物、意境,进而体会其涵义。若是影像的像片,连续一张张拍摄,利用灯光透过底片连接放映在银幕上就是「电影」(Motion Picture)。已有的影像如此能够显示,生动有声,使得「摄影」效益更行突出,有着前所未有的异类表达境界。
将影像应用数字、电讯作录存、放送是「摄录像机」(Video Camera)。
透过电波将多彩多姿的影像声色,作更广泛无边际的传播、深入亿万家庭中便是「电视」(Television)。电讯传播无远弗届,对着人类生活及文化,使得「摄影」影响、应用的发挥,更能淋漓尽致,尚且无以伦比。
由早先「摄影」是用「照相机」(Camera),摄影在感光材料的胶卷上再冲洗成相片。随科学技术发展,光化学反应已为光电取代,数字电讯及内存替 代照相底片;有拍电影的摄影机,以内存代替胶卷的数字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及可反复、连续、复制录放的摄录像机。其影像本只是单一照片,影像呈现停滞不动,经物理现象,人眼视觉作用,造成影像可以生动地展示在人们 眼前,甚致传送无碍,加上计算机(Computer)处理,促成摄影原本已有的艺术内涵,加添实质上运用,运作上的方便。
小由一张照片,大到巨硕无朋的广告牌;个人独享观赏录像带,聚众同赏观看电影,甚致于全世界人生活中少不了时刻观看电视等等;其五光十色画面,琳琅满目 景物,神态不一人物,意境涵蕴的表达完全均须藉由「摄影」而来,附加其连续活动的影像,且能生气灵现,意趣横生,表现无遗。换言之,若无「摄影」,何来其 神奇功效也。
纵观人类的世界摄影历史,由理论想象到实际创作供生活、工作上应用,随人类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摄影」的可见到之机具、材料、技术更层出不穷,优越从前;无形之观念、理论、范畴演变不拘,现今已非昔比。
「摄影」范畴的认定,确已不是意识形态的变异,而是现实的形势变化;实际的科技研发,造成了摄影不再居限于,单纯仅指传统的照相机拍照形式、状态而已 的狭隘意义。「摄影」早已走出拍照窠臼,面对时空,充斥着、融合了举世所有的事物。君可见,天天在我们眼前呈现着不都是影像吗,尚且缺少不得呢;如报章刊 物、电影、电视、录像带、计算机窗口、等等,只要是我们可以看得到影像,全都是要摄影而来,无一幸免例外。意思表达、事物说明,须要图片附像,文图并茂缺乏 「摄影」不能奏功。
符合新时代状况,人人已有了形势上的共识、宏观的看法,摄影范畴应将可以「摄影取像」的所有摄影机,包括传统照相机、数字相机、摄录像机等等,以及未 来,尚会开发出的新式摄影取像的机具,甚至于,也要论及到因摄影而研发出来的电影、电视、偕可以处理影像的计算机等等,都不应割舍削除,皆要归纳综论,才能 实致名归,统合称谓之「摄影」。
「摄影」谈论的是摄影周遭有关的影像、含义的是所有事物影像的如何去摄存、表达、使用,发行挥摄影效能,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厚实艺术,不是只谈「照相」此一动作,某项技巧而已。
所以吾人确定地说,广义的「摄影」是举凡能将人、地、物、时、事的影像经摄影机具拍摄呈现成相片、画面、可供人们观赏、保存、传播、运用者皆称之。
第二节 电影 (一)
电影的形成原理是由连续单张画面影像,作连续呈现在人们眼前。因人眼有种「视觉暂留」幻影的现象,故我们就会看到连续的影像会有活动的景象。
视觉暂留(Persistance of vision)现象是人眼受外来影像光线进入,映像在视网膜上,若网膜之影像已去,然影像有继续存在眼里的感觉。其存留时间科学家认定约为1/30至1 /4秒钟。也就是说物体已在我们人眼视野前已消失,可是其影像尚暂时存留在眼睛视觉之中。电影放映达1/24秒移送一个画面,就在人眼视觉暂留时间范围 内,观者看到的画面是连续移动的现象。
在古时候就有人发现,如将一支燃烧火把,在空中挥动,就能看到成一条火红带状。我国韩非(280-233 BC)曾说及:筑墙,凿牖,日出加画筴,髹上而观,望见龙、蛇、车、马、万物之状备具。髹是漆器,利用反光,加上画筴才有更清楚影子,这是电影史上最早粗略的开端。
公元1023年,北宋仁宗登基时,动态影像被用在「皮影戏」上的戏剧演出。皮影戏顾名思义,是以羊皮或纸片剪裁绘画成各式各样人氏及动物形状,身上系 线,表演者手提牵线使其做出动作,借灯光映影白幕上。后传西亚的印度尼西亚,十三世纪传到波斯湾各地,十八世纪才传入欧洲各国。动态影像以戏剧呈现,跟现代电影 呈现、表达内容已接近了。
公元1824年,英国有彼得罗吉特(Peter Mark Roget )医生向英国皇家协会递交「有关视觉留影物理原理」报告书。第二年有约翰派里斯博士者制作「幻影盘」玩具,在一个圆板正反面各划只鹦鹉及鸟笼,当快速转动此盘,观看者会见到鹦鹉飞进笼中,印证有此现象。
公元1829年,比利时年轻物理家普拉托(J.A.F.Plateau)午间作实验,眼视太阳25秒,强光使他看不到东西,回室内,虽闭目,太阳影子 仍在眼里,经他研究提出「视觉暂留」现象的理论。此项理论被世界科学家公认,看电影时的影像放映出来会活动之原理。
公元1833年,普氏制作「幻影盘」,设计硬纸盘边有锯齿状,帮助转动快速,造成盘上已画之景物会活动出影像来,这是以后电影胶卷两边有齿孔的由来。也因其画面是绘制不是摄影的相片影像,触动摄影家连想以摄影方法作连拍摄影像片之努力。
公元1873年,法国天文学家琼森用齿轮转动圆形感光版,连续拍下火星经过太阳的24个相片,此为人们拍摄活动影像的开始。
公元1882年,法国马雷医学教授(Marey E.J 1830-1904)为了研究鸟的飞翔发明「顺时序图示摄影机」(Chronograph Graphic Camera)时称快速摄影枪,多次改良,快速摄影时,扣动枪型摄影机,枪身装设镜头,枪身后12张小圆形感光版能拍下每秒12张一系列影片,令人惊讶是曝光时间仅须1/1000秒。
三年后,赛璐珞(Celluloid)胶卷取代玻璃硬片技术已成熟,他与美国乔治 伊斯曼(George Eastman 1854–1932)合作制造胶软底片成功。胶卷在拍摄过程中边有齿孔转动快,尚且有更多更快的曝光。在新出感光胶卷上,一秒可以连续拍下60张成功的相片。就此,人们可以拍摄到动态的飞禽走兽,人物移动画面。
这个快速摄影机的发明,正是拍摄电影的前奏。从此电影所需快速拍摄人、物动作「分解」画面,摄影机具材料无虑,电影摄影基础已备,来源不缺,放映也不 是难题,电影也就因有「摄影」技术及器材,助长而逐渐入佳境了。「摄影」由局限于个人视觉、休闲活动经「电影」扩大为大众化娱乐性活动。
公元1888年,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美国爱迪生(Edison Thomas Alva 1847–1931)在法国巴黎见到马雷快速摄影机后,尽心力改进,与「爱迪生实验室」英年轻工程师威廉狄克逊制造有史来第一部拍摄电影的摄影机器 (Kinetograph)。在长达50呎的条带形胶卷上,电影胶片每个「像格」两边齿孔改定为4孔,内置有放光源,转动胶片,连续已拍摄有600幅画面 影像,放影在一箱内,有一个目视镜孔,供一人投硬币便可观看到约一分钟的景像影片,称为「活动影片视镜」也就是在中国俗称之谓「西洋镜」。
不久,两人也发明制造出每秒拍摄46个影像「活动影片视镜」的摄影机的摄影机,影像动态较为顺眼、灵活好看。公元1893年,在美芝加哥万国博览会展出轰动一时,震撼世人不已,并制成商品,风光问世。
公元1894年4月4日,爱迪生公司在美国纽约百老汇,开设电影史上第一家「活动影片视镜」观赏店,正式营业,门庭若市,这可说电影戏院营业开始。从此观看活动影片者众,大家感于新奇,趋之若鹜,观看活动影片风行全美,甚至于席卷欧洲。
不多久,就在法国的法国鲁米埃兄弟(Lumiere August and Louis 1862.1864–1954.1948)与其父,皆是一门三杰的摄影机师也是著名的摄影机发明家,尤其是,开设制造赛璐珞胶卷之公司是当时最大的厂商, 观看爱氏活动影片后,开始引发兴趣,竭力研发电影的拍摄及放映器材。本是才艺出众的家族,在一年内制出比爱氏轻巧的摄影机,更甚是,可以放大投影在广大的 大银幕上,让多数人同时观看的更新进无比之影像放影机。
鲁氏兄弟把爱迪生之电影机器从窥孔小箱开放蜕变,改进了以前拍摄及放映影片时须逐各影片传送困难,获得「新活动影片摄影机」的发明专利,尚且是摄影、冲印、放映三重上的方便,影像明晰效果更好。如此电影的拍摄、放影皆不成问题,现代电影已成型了。
公元1895年,12月28日,鲁米埃兄弟将拍摄的电影影片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店(Grand caf `e),投射到大银幕上,让众多人观赏,公开收费,放映半小时共12个短片的电影,这就是现代世界电影历史上「电影」诞生的日子。
鲁氏将影片放映速度设定每秒16画面,影片定在35厘米,这是今天世界上电影影片的标准宽度由来。后来又研发70厘米的宽大影片。
鲁氏兄弟不久派遣电影摄影机的工作队伍,各赴世上,拍摄当地风土、文物、民情、景象,制片放映,让人们不用出外,都可以从影片神游世界各地,而且也将世上珍奇事物,时事新闻纪录,也可以生动地、真实的明示在人们眼前,一览无遗。可谓,人不出门,天下事知三分。
公元1900年的世界博览会场,鲁氏为大会设计长21公尺、16公尺宽大型银幕,置有二万五千座位的大会场,让参观者看电影,人类从未有如此开创式、 视觉上享受,有着教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之震撼。令人惊奇、新鲜的「电影」顿成人类生活里、休闲活动中,也是长久以来,不可没有的心灵上、高级享受与消费 的时尚开支。
此时,电影院放映影片皆是没有声音的黑白默片,片中演员的言语、歌唱,剧情旁白是靠影片上插入字幕和在旁有人代言、解说,乐队伴奏之。为求更能唱作具佳,影片加上配音;为反映实状、景色瑰丽,彩色影片正已被许多摄影科学家、技术人才,呕心沥血地去研发创造。
第三节 电影 (2)
电影在公元1894年,美国爱迪生创始,1895年法国鲁米埃兄弟发明后,使得「摄影」的影像放映出栩栩如生景象,给予人类前所没有的感受,不仅是人们 视觉上享受,尚具有高度的娱乐性、益智性,又是新鲜休闲活动之一。观赏电影,成为此时起,人人生活想望的事项,人人谈天说地的话题。看电影者众,制造影片 殷切,有供不应求状况,电影的影片拍摄制造厂商要数爱氏及鲁氏两者最大外,世界上大电影制片厂纷纷出现不少。公元1896年内,电影风靡欧美各国,远至中 国也在该年8月11日在上海,首演法国鲁氏公司的影片,及时赶上潮流。
电影拍摄 全须有阳光的白昼进行,到了公元1899年,美国电影界才用电力发光灯泡代替日光,始可在摄影棚作全天候拍摄影片工作,放映机之强光也有充分的获得改善, 明朗度才有改善,使观赏者赏片更有兴致。与时具增,电影发迹几年内,电影观看者趋之若鹜,单说美国就有上万电影院,入场券约五分美元,当时,美国人口约一 亿,但经统计,一周就有8/10人口,逾八千万的电影观众,老少咸宜看电影,热烈盛况可以想见,电影与人们生活密切不分,不言可喻。
起初,美国电影都在东部纽约或纽泽西州等地拍摄,接着制片商家发现西部加尼福利亚州的洛杉矶地区,备具有多种自然景观而且气候适宜拍摄影片。公元 1911年聂斯特电影公司在洛杉矶市郊购地设立拍片场,命此该区为「好莱坞」。没几年,地灵人杰,有更多大资本电影公司皆纷纷迁移此区,好莱坞逐成为全球 电影制作中心。
公元1914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是战乱区, 欧洲电影制片停滞,可是欧洲人倒是醉心电影,以此娱乐来排遣战争阴霾的心情。美国没战争波及,百业兴盛,倾销的美国制作的欢乐性、刺激性之影片正迎合欧洲 市场,美国电影因此得天独厚,趁势坐大,加上美国走向电影制作企业化、讲究效率拍片、制片方式,不独有偶,拍摄电影人材又济济,如美国导演格理菲斯 (D.W)等有创意新颖的拍摄影片手法,逐为美国影片全世界一枝独秀,形势致使美国从此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王国,兴起不衰至今。
电影是开创「摄影」从单项呈现,作更生动、多方面、益丰富的意识表现。早先,拍摄技巧拘限于人、事、物平述的摄影。渐渐地,将镜头拉近作「特写」,摄影 角度也较灵活,加以不同镜头的交互拍摄,图片或段落的连接剪辑之技巧、讲究戏剧性、寓教于娱乐、温馨的情节、节奏震撼感、豪华大场景使得「摄影」作品经放 映更展现出灿烂辉煌的境界,电影已将摄影事务推向更让人们乐以接受、喜爱的摄影大事业。
「摄影」是视觉上的享受,精彩的画面上是少不了要有赏心悦目的彩色,才符合实际情景。公元1908年,有查尔斯欧本(Charles Urban)发明电影彩色摄影法。
公元1913年,意大利片「火山」,首次在影片上让人们见到「蓝色」天际中,维苏威火山爆发出「洋红」色火焰。
公元1918年,美国特艺彩色公司(Techni Color)研发出有颜色的影片,不过并不真实缤纷,仅是将录下三种的感光红、蓝、黄电影影片之胶卷重迭在一起透光放映出来,但已是彩色电影的开始了。
公元1926美国贝尔(Bell)电话公司与西屋(Western Electric)电子公司合作研究成功维他风(Vitaphone)电影声音系统。起初,电影放映的只有活动影像而无声音的影片称「默 片」(Silent Film)。美国的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唐璜」在该年8月28日于纽约曼哈顿剧院采用此声音系统,成为有声电影的开始。原本濒临经营困境,却因观众看 到银幕上演员能亲口说话、真人歌唱感到无比的惊奇。万人争赌,此片电影院场场爆满,该公司收入暴涨且巨,解除经济危机。就此,其它电影公司跟进,观众热烈 接受有声电影使之看电影人数增加一倍,电影事业营利相当巨大,更有助美国电影工业安然度过公元1930年全世界性的经济大恐慌,从此,有声电影 (Sound Film)在欧美以及全世界普遍了。
公元1931年法国法兰西达(Francita)公司率先研发加色法电影彩色摄影技术,应用三原色红、绿、蓝接物镜先拍摄,再用三部放影机影射银幕上,合成彩色影像的电影,此法在1937年拍摄英皇加冕彩色影片。
继之,采用多层彩色乳剂,分别可以感蓝、绿、红摄制成负片,再翻制成正片,用强光透照放影成电影,结果,公元1935年美国伊斯曼公司研究成功了「伊斯 曼彩色影片」。可以使影片正式走向彩色化。同年,德国爱克发( Agfa )公司,研究成功三补色之显色快速程序法,彩色摄影冲印彩色正片即已完成。
如是,彩色电影全面取代黑白影片。电影因是彩色及有声,配合情节、营造气氛加强了叙述影片的意境表达。「摄影」借有声彩色电影丰富了感觉,给予人们视觉 享受,层次更高。摄影原先仅是作者一人作品,但是,电影制作影片却要有许多人相互合作,如策画制片、编剧导演、摄影剪接、布景场地、演员道具、广告宣传、 戏院设备、商业产销、等等上百种专业人才、集体心力之大巨着。可见,摄影出影片会呈现出大效益,那是不在话下。电影已将摄影「艺术化表现」的生动不遗,也 是将「摄影」的拍照小动作,推向庞大企业化的工商业经营形态。
拍摄一部影片须费千万资金,数以千百的技术人员,数不尽物资器材配合,电影摄影已形成20世纪工商业界巨大经济事业。
光辉灿烂的电影,成为世上各国电影制片百花齐放的景象,日新月异,电影拍摄画面比早先更大、更豪华、更壮观;题材不拘,历史故事、小说名著、文艺爱情、 灾难恐怖、写实科幻、娱乐卡通、笑闹益智等等让人各取所需。电影场面摄影技术、如摄影机调度运作上有推、拉、摇、随、移、升、降;摄影角度有平、仰、俯、 升降、旋转拍摄方式;摄影场面有纵深、重复、连贯、衬托、对比调度。
电影早期摄 影依据传统照相机拍照手法,仅迎合传统艺术观念,将电影画面的构图美术化,剧情节奏通顺流利,竭虑力求视觉上美感。最代表者是公元1908年到1913年 间,美国导演格理菲斯(D.W)突破以前将摄影机装设在一个固定位置全都是以全景距离将剧情从开始到结束,平述地无奇,一气呵成。他首创近距离拍摄「特 写」,灵活地移动、转换镜头拍摄,将画面分成不同角度拍摄,藉「剪接」编辑使得剧情更能强有力的叙述。接着,公元1922年,俄国电影拍摄者利瓦伊库里雪夫 进一步,创新将拍摄画面作更强烈的对比、比喻之剪辑叙述,术称「蒙太奇」(Montage)。
蒙太奇(Montage)是音译。原意是组合、编辑。蒙太奇是摄影意境、电影影片叙述、表现思想、含义的技术之称谓。摄影机具发明后,摄影镜头拍照景物 时,如在不同方向、距离、上下、仰伏、静动等等;画面主副体对比衬托上,如美艳丑恶、古朴新式、黑白暗亮、写实抽象等等;藉境隐喻思维方式,如丰衣足食表 示生活富裕、日丽阴雨意在康乐愁绪、飞翔海鸥涵意自由向往等等皆可作最好的实际分析、意念阐明、情感表露、诠释启迪。
青出于蓝,同是俄人,利瓦伊库里雪夫的学生爱森斯坦普多夫金集大成,他认为:单张影像或连续影像的电影,叙述意思,表示涵义,铨释主题最好的方式、手段、 技巧就是要用「蒙太奇」才能达到。他以为:单独拍摄的图影须综合对立,互相冲击,才会让人有意境存在,才能彰显情况,才能蕴涵感情,进入观赏者思维中,感 应产生回响;不论任何素材,拍摄影像都须加注作者思想、意念为主配合巧思、创意影片才能激起观赏者感染情绪,体会领悟。他综合的说:将各个影像巧妙地连接 起来,使观众能感觉到却是完整有意识影片,这个技巧我们已习以为常称之为「蒙太奇」。
美景本天生,妙手偶得之。可是,摄影机器材却不可无,摄影技巧更要具备,接着因摄影者思想意识形态及艺术美感附于摄影作品始有人见人赏的「真善美」佳作。
渐渐地「蒙太奇」随着摄影历史时代广泛被引用;涉及摄影镜头运用,图片的组织、剪辑,摄影的叙事抒情、观念意识、隐喻含义、激情感性、美丑艺术、人物动作、色泽素艳、景深场宽、明亮阴暗、设计构图等等都概括之。
公元1939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乱,电影工业停顿,美国更是垄断整个世界的电影业,美国的电影工业鼎盛可谓空前。接着,亚洲电影兴起,在公元1949年,亚洲电影蓬勃景象举世侧目,如印度、日本、台湾、香港总共年产影片量就已超过美国加上欧洲。
第四节 电影 (3)
当电影第一次在公元1895年12月28日巴黎,由法国鲁米埃兄弟公演他们自己拍摄的「鲁米埃工厂工人上班」、「火车进月台」、「浇水工人」等已展现其 精湛摄影技术,那也仅是真实摄影纪录人们生活照相性质的影片而已,但是前所没有的活动影像,给予世人的崭新有着无以言喻的感受。拍摄影片最早依袭以前的远 景、中景、近景后,加上近距离的特写镜头拍照。渐渐地,人们失去如此简单平实无奇的纪录像片。摄影者就动用心思在生活圈内,简单场景实录上,加上戏剧性的 剧情,也请演员生动地在摄影棚场中的造景里,拍摄放映时间长达一小时的影片。放映时间一长,影片自然长,逼迫内容就须充实,拍摄片段就更多,如何连接,又 须在恰到好处时连接,就要有剪接(Cutting)技术。剪接技巧施用,可造就影片主题更形显、意识表现、更具影像艺术上的生态化、让人更有美好的观感。 摄影后加入的编排、连接、组合的技巧艺术,就是所谓的「蒙太奇」理论运用。
电影 由影片表现时空、人物、情节、场景,为使之叙述效果新颖、突出、彰显,影片段落编排、连接、组合有平行式与交叉式、顺序式与连续式、隐喻式与复现式、累积 式与象征式等等也都是出诸于「传统摄影」技术中,施加扩张转变、作充分运用镜头而已。影片的摄影,或是单张相片的拍照,若呈现上能让观赏者有所体会、联 想、想象出意义,产生美好的或是深刻感受了,那已经就是佳作;顾影有悟,融入意境,触及心灵,启人深思,即为巨着。
公元1926年起,有声电影在各国全面风靡,因见其人即可闻其声,切合实况,真实美好,深刻感受,影像表达艺术大有发挥。电影类型更多有上节所述加上西 部片、侦探片、惊险片、幻想片、歌舞片、喜剧片等等。摄影技巧上,与时俱增,人人有别,异样表达方式不一,如意大利柴发惕尼等率先不采蒙太奇影片表现手 法,他主张影片应当反映出社会真实状况,不要编造、虚构之,力主写实地将社会真实层面呈现、发掘人们生活面貌,关心社会问题,明示生活需求,叙说人性渴 望,才是实际无虚;藉此影片让观看者启发慎思,改善社会,解决生活困境,才是摄影者最大的本意与追求的目标,电影早已担负起公众责任,尚且任重道远。
真实无伪的「纪实派」摄影之影片,曾充斥几年。接着,公元1950年起,摄影者认为拍摄日常真实生活太平淡乏味,主张要推陈出新,强调运用突显式、剧烈 性、前瞻性大胆作法将各式各样的现在或是未来社会有的情节,不论是正面尤其是负面的,诸如狂乱、反常、变态,更应将潜藏人的内心、潜在意识深处的人性、非 人性、纷乱、劣行、甚至是罪恶,那怕是不切实在的奇思幻想,也是拍摄题材,没压迫,无束缚,电影作为才能施展发达,成长无碍。
如此,电影加入刺激片、稀奇神怪情节,触目惊心镜头,错综复杂画面,心灵情绪描述,正是这类先进摄影者杰作。摄影深入探讨人类心灵,正配合此时电影迈入 「彩色影片」局势。大家拍摄彩色技术已成熟,轻而易举地充分彩绘出人性意识形态、浪漫心理、梦幻思绪、愁虑忧患、荒诞不经等独特的影片,真的是,拍得琳琅 满目,缤纷出色极了。正逢风行宽银幕,看电影时尚再现,电影院门庭若市,人们茶余饭后少不了电影话题。
电影已有重大改变,全面走向开放的趋势,但是欣欣向荣之时,却如昙花一现。事不过三年,残酷现实,电影面临了另一摄影方式「电视」影像传送普遍的冲击。 观众看电影必须衣冠楚楚出门,乘车徒步进入市区电影院,按场购票屈身黑漆漆影院内才能观赏。电视却是置在观看者各各家中,室内无人更无须拘束,顺手随意开 电视就可以有各式各样影像,如实时新闻,分门别类的许许多多讯息影像或是不同类型的电影影片可看,方便之极,惬意非常。
公元1951年在美国已有百分之九十的家庭都拥有电视。除非有好电影的影片吸引,谁也不会勤奋地刻意进城看电影。形势所在,电影风光不再。电影事业前后 不到五年,电影工业跌幅竟达百分之七十五之巨,巨大震撼,电影界急思因应,小电影公司合并成大公司制作大银幕宽广影像的影片,加强改善影片放映出的颜色, 胶片透明层次,影像细腻质感,甚至于随俗拍片提供「电视」作影片放映,或是拍摄电视影集。
公元1952年新艺拉玛(Cinerama)摄影系统出世,能够放映出多重画面。继之,有超视综合体(Vista Vision)出现了以前是35厘米现在是70厘米超大电影片,如此景深构图、宽阔场面,利用新式灯光和焦距,摄影演员演技,引用景深拓宽观众视觉,技术 电影内容益丰富了不少,确实也挽回电影在影像表现时代中颓势,观赏电影也让人们重拾乐趣。甚至于不久,重新出现立体电影(Stereoscope),借着 两个影片重迭放映显像,观众戴上结合影像的偏光眼镜,制造出立体感觉。
公元1958年,出现有气味嗅觉电影,颇让观众惊讶电影有如此创新的潜力,电影从事者在摄影大道上,正显现竭尽所能,奋勇迈进的无比毅力,其才艺令人惊喜。
公元1960年,美国出现黑人民权运动,影响所及,全世界性民族意识高涨,各国政治议题、意识形态渗透到电影。早先的意大义写实拍片走向,再度被引用, 一时风起云涌地大拍严肃无比的政治性电影,人们花费看电影兴趣自然就少了,兼时势已异,「电视机」家家皆有,人们休闲活动面又扩大,看电影诱惑魅力已不复 往昔,不独有偶,遇上录像带出世的兴盛,推波助澜下,使全世界电影观众锐减大半。电影在千钧一发之际,被逼要出奇致胜,倾向拍摄再新颖、更奇异、又激进的 影片,即使出品了异色的、煽情的、暴力的影片入俗地来吸引、迎合观众;竟然公元1972年,在美国纽约出现举办第一次专为主张女性主义的女性电影影展,盛 况轰动,就是左证。
电影营业式微,直接影响影片质量,有识之士呼吁政府有资助必 要,甚至立法保护,加上整体电影界重整,力求创意、革新拍摄机具使之灵活轻巧,借重科技,制作高水平影片,改进电影戏院设备装潢等等。立竿见影,公元 1980年电影热络有成,电影工业已有复苏繁荣景象。公元1978年,日本新力公司出现录放影带VHS系统(Video Home System)家用录放机应市,电影业兼出录像带影片提供,不到几年,各式各样,物美价廉的「录放机」在美国又几乎每家都有,电影时时面面备受威胁, 层出不穷,至今不倒,电影自有其优越性;因电影能迎合人们所要,跟进时代运用科技而为。电影是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因电影的「影像」最具有艺术 性,世人推崇电影是「第七艺术」实至名归。
公元1980年,各电影公司 拍摄影片制成录像带以录像带租售商店出售或出租。电影制片也制作电视播放的各种影片,甚至于电影与电视资金融合。摄影事业从此已有多样的形式出现,任人们 观赏「影像」有不同的来源;有电影、电视、录像带、继后雷射光盘加上更科技的计算机影像,径自随人、随时、随地、方便而享有。
公元1990年,电影运用计算机科技特殊制作的影像数字化录像,使得电影拍摄与制作影片正随着科技发展也不断成长,延伸其生命力,毫不终止。此时,电影科幻片表现人类想象无限空间的影像,描绘出浩瀚无边的宇宙,试探着征服神秘莫测的未来。
公元2000年起电影题材,全是人们在信息媒体,科技发达时代里生活情形,正也报导人类向太空勇往直前的英雄故事,想象将来人类如何向宇宙拓荒的实际情 景。电影述说我们人类的未来何去何往,面对天外有天的大场面,所要的心态应如何,又如何去适应,如何去达成,如何去生活在新世纪里享受乐趣。电影的影片已 显示了未来的世界,人类前途是光明的,前景似锦,一片看好、希望无穷。
综观电影 的形成,从无声到有声到立体音响,由黑白到彩色,由小银幕到超大银幕,由简单照相拍摄到数字摄影进而融合计算机动画,皆跟科技进步时代的研发能相辅相成;随 着电学、化学、光学、机械及计算机等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影影片制作有组织性进行,让编辑、导演、演员、摄影、剪接、音乐、美术等能工巧匠,各尽才华创作, 包涵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及本身摄影的艺术;反应时空社会层面,人民生活状况,人的内心世界,表示每时代社会信息,各地区人民文化现 象,人类观念意识思想。电影深刻影响到大至政治、经济、教育、伦理、民俗、习性、风气,微及你我行为、打扮、衣着、发型、言谈、举止。
电影是遍及全世界,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论男女老幼都喜爱的,繁衍存在于科技时代里。百年来电影绵延岁月中,适应社会环境性极强,会力求社会的容许,追 求群众的认同,使得电影不衰退于世上市面,甚至于未来。正因为电影艺术具有深入美感意味及哲理蕴涵,在光怪陆离,道德沦落,动荡不安世局中,有震奋人心, 可助人为善的教育作用。电影欢乐笑闹逗趣情节,可以顿卸人们生活压力,轻松心情,疏散愁虑,有很好的娱乐作用。电影显现社会黑暗、人心罪恶终会去暗复明, 正义法律抬头,正告世人,邪恶不胜正善,就具有疏导作用。
电影反映出人们社会生 活大的国民生计,小至当日生活细微作为,不论是与人情感起伏,心绪欢愉惆怅,待人处事情节,是非得失行为,已预先在影幕上作出诚挚而有力的剖析,不由得要 让我扪心自问,检讨改进,的确有反省的作用。更重要是,电影会从以前已发的事件,明确述说前因后果;失败潦倒,伤德人厌,为非报应,让我记起教训使今后作 为不再重蹈覆辙。我们已有了这个美好的山川水色人间天堂,电影却已将人类想望、憧憬及未来的世外桃源,探索到神奇的外层空间。琳琅满目的电影片,美不胜收的 画像,扑朔迷离的情节,予人不仅是目不暇给的声色自娱,而是在欢乐声中,于感人的温馨情怀里,有着回味无穷的涵义,让吾人从中获益良多,值回票价。
电影提供了我们优美、感观、视觉,给予我们洞察社会现象的机会,以及增进我们对周遭事务探讨、思考方式。「让人们看电影时,就会连想到自己遭遇此情事要 如何去应对以赴,才是智举」。电影已不仅是观众观看赏心悦目的影像,意在娱乐继兴而已;却能从影片中学习一些,随机应变能力,这正是我们喜爱,值得观赏、 最确实地想要看电影的意识。
第四章 摄影系列 – 电影、电视、摄录像机
第五节 电视 (1)
一般简称的「摄影」,即是用照相机,映像在底片,冲印底片成为单一相片,一张张作永久保存。但是,相片的影像是不动、无声,仅供人们观赏其人物、意境, 进而体会其涵义。若是影像的像片,连续一张张拍摄,利用强光透过底片连接放映在银幕上影像生动有声就是「电影」(Motion Picture),使得「摄影」效益更形突出,有着前所未有的异类另型之表达境界,摄影范畴也更为拓展。
再是,透过新科技的电波将多彩多姿的影像声色,藉由串联式影像组合元素完成画面的传递,作为更广泛无边际的传播、深入亿万家庭中便是「电 视」(Television)。如今电视传播无远弗届,对着提升人类生活乐趣及世界文化充实内涵有着卓越的贡献,使得「摄影」影响性、应用上的发挥,更能 淋漓尽致作出效应来,尚且无以伦比,莫此为甚。
影像藉电影,电视,计算机等辅助产生的效益更为彰显,而「电」是使其效应唯一能源者。
「电视」英文是Television,原义是可以让我们看到远方活动影像。科学家因其须要通电,运用电波传送他方影像,故以英文电(Tele)为字 首,源用古希腊文有「远方」之意;Vision是视觉,合并为电视。电视现已成为人类透过无垠空间传播声音影像的重要传播工具。
电视机更是家家户户必有的家电,甚至于是有些家中有两三台。电视传送影像不只是新闻报导,也提供好多娱乐节目如影片、体育、音乐、综艺节目、教育等等,朝夕相伴,没电视看,生活会有若有所失之憾。
电视因电而来,穷源探本,吾人先述说电之由来。
「电」从古,人类就从体会到大自然之雷鸣闪电现象,逐渐观察慢慢认识到对「电」的了解。最早先,公元前1700年在中国殷商时代甲骨文就出现「雷」字。公元前1122年西周兴起,青铜器皿的铭文中出现「电」字。
希腊自然哲学家泰利斯(Thales)为人类第一位首次预测日蚀是当时不久的公元前580年5月28日,发现用布擦拭琥珀,其能电磁性地吸引微物如羽毛,木屑。
公元前343年,中国东周高士鬼谷子着「谋编」中记载「郑子取玉,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
公元前236年完成的「吕氏春秋」此书中更有清楚说明电磁石吸引铁器的作用。汉章帝时王充(20 - 89) 着「论衡」中写记「顿牟缀芥,磁石引针」,是为人类最早将电的现象与磁性相提并论的第一人。电磁性的研究探讨,中国人是要比其它国家的人先进更深得其奥。
公元1085年北宋沈括着「梦溪笔谈」中最早记载出制作指南针与其使用。经其观察发现大地磁场与北极星有偏差现象,比欧洲科学家的发现早先400年之遥。
公元1118年北宋朱彧着「萍州可谈」中记载了人类最早使用于航海的指南针。此时,中国人用磁性矿石放置水面上指南,制造罗盘针,传至欧洲给日耳曼人 装置在船上利于航海导向。全世界各各种族来往从已有的陆路兼海域进行,交易接触面更为扩张,文化交流益形融洽。
公元1600年,英国伊莉萨白女王著名物理学家吉尔伯特(William Gilbert 1540 - 1603)出版了「电磁论」,他是人类第一位说明琥珀经布磨擦之电磁性与磁石吸引铁物之不同。他尚且发现硫、玻璃、树脂等物质经磨擦亦有此类的现象。当时 吉尔伯特创造了英文Electrum来示明希腊文琥珀,又用Electrica来表示类似琥珀有电的现象物质。46年后,英国物理学家勃朗(Blanc 1605 - 1682)率先使用「电」这字,Electricity这名词。
公元1660年,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克(Ott Fon Gerik 1602 - 1686)制造出第一座转动大硫磺球磨擦发电机。更发现大地磁场能使铁磁化成磁铁,因而为人类开始可以制造磁铁的技术之由来。
公元1733年,法国电学科学家迪飞(C F Dufy 1698 - 1739)发表电学重要论著「电论」,明确提出正、负电荷的二元论及电的基本原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发现物体带电有三;摩擦生电,传导带电,感应带电。
此十八世纪的人们已知物品相互摩擦就会产生「电」,摩擦生电的原理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原子,而也就是碳、氢、氧及其它种原子所组成,尚且每个原子里就拥 有正电粒子和负电粒子。若是正电粒子、负电粒子数量相等会相互抵销其电的性质,但是,若两者互相摩擦,因正电粒子与负电粒子相分离时就会生出电来。电的产 生已是人类可以创造出来了,也把整个世界堂而皇之迈进电子时代。
公元1752年7月在美国费城,富兰克林(Franklin Benjamin 1706 - 1790)刻意选在雨天雷电时冒生命危险放风筝引闪电作电的实验。他认为闪电是巨大的电火花,这火花就是云里面有电,为证实天空中的雷鸣闪电就是电的一 种,趁天空有大雷雨放上风筝到云层,雨淋湿绳子,闪电顺湿绳而下将他已绑的一把钥匙发出火花。他有好运仅受一点轻微电击,可是另一位苏俄科学家李希曼却在 相同实验中被电击身亡。富氏是科学家兼政治家,曾参加起草美国的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1742年起开始对电学上研究,诸如电的现象、静电感应、电荷转变、 电之产生有系统上之论述,并创造许多电学名词;如正电、负电、导电体、充电、放电等等。
公元1775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Volta A G 1745 - 1827)发明了用来产生静电的起电盘,进一步在公元1800年他发明用稀薄酸液体、铅片、铜片重迭,因铜会产生正电,铅会产生负电,用电线将铅片和心铜 片连结起来,就有电在电(铜)线流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电池的伟大人物。
科学家们也就知悉了,电流是从负极(一)流向正极(十),电子移动却是相反。通常「电」在导电线内传导的速度约三十万公里/每秒(每秒299,792 公里),与光速同快速。金、银、铜、铁等金属或干电池中石墨,电都容易传导称为「导体」。如玻璃、橡胶、塑料等等不传导电的,我们称为「绝缘体」。会导传 电的液体如盐水称「电解液」。电在电线中传导就如水在水管的流动相似,受(1)促使流动的压力,(2)流量多少,(3)导体阻力大小等影响。故对电而言之 量位数值是;伏特表示电压单位,安培表示电流单位,奥姆表示电阻单位,电功率单位以瓦特代表之。
公元1817年瑞典化学家柏瑞理斯(J J Tons Berzelius)发现了硒(Selenium),他确认硒为一种介于金属与非金属的元素,最重要是,硒在光线照射下导电性特强,可将交流电变换成直流 电,而且能将光能变成电能,制造感光发电、太阳能电池、摄影上曝光仪表,增强电视色彩亮度。他想到如果能把光转移成电能,换言之是把光波变成电波,而从此 地传送到他处,这样的理论应该是可成立的,这种推论直接影响了以后电视的发明过程中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公元1831年,英国物理化学家法拉第(Faraday Michael 179 - 1867)任英国皇家学会实验室主任将铜盘在磁场两极中旋转,把铜盘轴心及边缘连接导线,成功地产生电流,成为人类史上第一部发电机,此后引发了各国科学 家们利用此原理制造出工业与民生用电的发电机厂。此电磁感应引导现今的马达、电话、收音机放音器、麦克风等音响都是利用此原理作成。电学研究与开发,发电 科技成熟,导致用电已普及到工业动力的来源与人民实际生活中,用电促使人类科学技术突如其来的一日千里大跃进。
电流不是直流电(Direct Current 仅只朝一个方向流动)就是交流(Alternating Current 每秒钟内变更方向多次),后经美国科学家尼克拉(Nicola Tesla)发明出泰斯拉感应线圈可以转换,使得电之产生与使用上更实用及普遍性。所有的电池和发电机都是直流电,而汽车上之发电机是交流电,家用电通常 是交流电,美国交流电是每秒变换120次方向,欧洲级其它地区之交流电是每秒变换100次方向。
公元1837年,英国人吉利(Gai 1802 - 1874)提出五触式电信机,五触长短代表一个字母,用来有线电报传递文件及信息。翌年,美国人摩斯(Morse 1791 - 1872)发明更新进电报机,编着摩斯电讯符号,于公元1844年在华盛顿与巴尔地摩作公开长距离通讯无碍,惊动于世,电信从此盛行,营业于各国。公元 1855年英国与法国通过英吉利海峡下铺设海底电缆,开始国际性通讯之先锋。全世界互通信息全可无阻碍,来往密不可分,天下连成一气也。
公元1839年,电学科学家贝昆威(E Becquerel)发现注意到硒的光电效应,光能能被转变为电能后,此时大家已了解到可以电能将图形影像透过电来传递,如英国科学家勾氏(May Gosph)和史密斯(W Smith)在1870年,发现硒对电阻在不同光影下有变化,因而连想到将他处影像经电流传送过来,此端用光因子显现出影像的理论。
公元1875年,由上理论为孙莱科科学家(M Senlacq)作实验,用一个管子置一个阴极薄片,影像就会显出,不过是静止而已,但是已启发电视的发明。
公元1884年,实际电视理论的滥觞,首推德国的科学家尼伯科(Nipkow Paul G 1860 - 1940)发明电视扫瞄金属板(Scanning Dise)。尼氏23岁还在柏林工科大学读书就认定如果用一块金属板,板上凿有规则无数细小孔,让光透过便可成无数光点,而光点有阴暗光亮不同则会成影 像。光亮度就有由电流与硒来处理,人们就可以借着电流传送看到另一地方的影像,这被公认是最早的电视原理。
公元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海尼 赫兹(Heinrich Hertz 1857 - 1894)发现无线电波之存在,他实验证实;电像光一样,可以在空中传放四射,遇到如镜子可以如光反射过来。此种见不到电波在1864年英国马克士威 (James Maxwell 1831 - 1879)就有发表电波存在,可是赫氏更指出电波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发现电荷的振荡可以产生电磁波,具有我们人眼可以见到光波再长的电波,导致他的重大 发现的原理;实验确定电波可以无线电通讯的基础,引发了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发明。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赫即为纪念他命名。
来年,有位科学家斯特乐托(G A Stoletow)发明光电管(Photoelectric Cell),这是一个金属的阴极和一个网状阳极所组成,其因在真空玻璃管内壁涂以咸金属当阴极,相对便是阳极,受光后电子便直接对称地发生对射作用。
公元1890年,科学家苏顿(Sutton)用电视扫瞄金属板(Scanning Dise)拟想电视规划,实际用光的发射来传递图片影像。接着科学家柏里劳恩(Brillounin)利用影像分离法,将两块转动的晶体板组成。使得电视影像更为清楚。
公元1895年,意大利青年科学家马可尼(Gugliclmo Maconi 1874 - 1937)在英国发明了无线电通讯,可以电报到十六公里外。此一发明,给予电视发展有了重大帮助,当时就有科学家主张用尼氏电视扫瞄金属板和一个硒管作成 用来收发影像,这是所谓的电视收受机产生的雏型。
公元1900年,在巴黎举行世界博览会,法国科学家彭凯(Perkyi)展示发明电传影像机称为电视(Television),电视此名称从此为世人言传千古,结下不解善缘。
第六节 电视 (2)
电视从公元1884年,德国的科学家尼伯科提出电视理论到现在只有不到120年,电视播放来也仅70多年,可是电视已遍布各国深入各个家庭,涵盖面之 大,观看者之众,电视机之多没史无前例可以胜数。电视具备了现今大众传播媒体优越;它胜过新闻日报、杂志刊物、电影、广播、唱片,它出现在电视屏幕可以听 到原音,可以即刻看真实现场情景、真正图像,可以观赏影片、戏剧、音乐、表演会、立即实况转播、融合大众文艺写实综合媒体于一身,自然被人们所欢迎爱好不 厌。
电视先前发展有三项物理原理的根据;
(1)电波,经无线电发射器(播音机)利用振荡器产生高频率交流电,形成无线电波经高耸天线放射出去,电波径自会射过有无空气中,在遥远地方用接受器将电波使其还原本音真影。
(2)任何景物,有光线照射下会有光亮明暗影像呈现,我们就将无数细小的小点显示之,经电光处理、传讯、转换、映像器映像在屏幕上。
(3)当放映影像时,相当快速又连续呈映在屏幕上,因我们的眼睛看视时有视觉暂留(Persistance of vision)现象,观者看到的画面会是有连续活动的景像。
公元1902年,科学家柏兰克(O Von Bromk)发明彩色影像的传送理论,经许多科学家研发,电视影像的处理和机具已有改进不少,如马克斯(Max Dieckmann)与格拉底(Gustav Glage)发明阴极射线真空管(Cothode Ray Tube)可以用来电波来传送映像出文件和照片。紧接着美国佛莱斯(Lee De Forest)发明三极真空管(Triode),此已将电视传真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公元1907年,俄国圣彼得堡大学教授鲁辛(Boris Rosing)所提全电子式电视构想,是发明第一个「电子」映像管机的理论。
公元1908年,苏格兰德籍工程师斯温顿(A A C Swinton)在「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电视图像论文;说电视可以用照像制版印刷的原理,分别两个阴极,用来接收与发射,传送映像在屏幕上。
公元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的KDKA广播电台成立,成为世界广播电台风起云涌的开始,电波传送广播信息及节目已弥漫全世界的上空。
公元1923年底,米夏乐科学家(D Von Mihaly)发明了振荡讯号器(Oscillator)用于作为图片像片扫瞄,可以在瞬间从硒管中扫瞄十次。同时美国科学家詹肯斯(C F Jenkins)却经无线电波把美国总统哈丁(Harding)的相片从华盛顿传送到密失士必州。
公元1924年底,德国的科学家尼伯科(Nipkow Paul G )又发明了发射接受同步机(Synchronizing) 因其发放、接受图像点面相关位置一致,更清楚使影像一完好如初的不变形,使得德国无线电台试用长波发射电视成功,组成图像是横线30后来进度到90。因他 发明了电视理论和电视扫瞄器等等,德国历史上因此肯定尼伯科才是有「电视发明人」的荣誉,故1940年去世时,德国政府为他隆重举行国葬。
公元1925英国科学家贝亚德(Baird John Logie 1888 - 1946)综合以上各国各科学家的电视方面技术,最先研发出黑白电视机,发明了人类有史以来的「电视播放影像系统」。他使用一个上有小孔的转盘将摄影来的 影像光影转变成电子讯号在接收器上再转换投映在屏幕上,是第一个制成了电视发射和接收设备的解析最高的电视图像的分解、转换、组合、发射、接收尤其是创立 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之发明者。同一时期,美国、法国、德国、苏俄、奥地利等国科学家们也有从事电视的创造实验,但是,贝亚德的电视系统最为新进、周全更具 科技,凌驾于所有其它科学发明家之上。
贝亚德在1888年8月13日生于英国苏格兰西部来海伦斯堡,父亲是教会主事,少年对科学就有爱好,年长没依父意进入神学院,而因性向进读英国皇家技 术学院。从而偏好起电子工程和硒光电子研究以及电视系统的研发,进而1905年移居英格兰伦敦富来斯街设立实验室醉心专研电视。因无资金也无人赞助,他刻 苦地从废弃物堆或弃旧物摊收集旧收音机器材、电光灯管、扫瞄器、磁波器、电线等来作实验,锲而不舍,不顾生活困顿,有一次因要得2千伏特的电压,将好几百 只小电池连接,不小心触电濒临身亡,被急救送进医院,经好事的报社披露,大家始知这位「疯狂的研究家伙」。公元1925年10月2日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清 晨贝氏启动机器,将一个玩偶头影像传讯到另一方房间的接收机投映在屏幕上。虽是传送黑白影像,但是已发明电视了,贝氏下楼急找少房东威廉上来代替玩偶以真 人作实验,确实是成功的在接收屏幕上有栩栩如生的威廉自然笑容。
公元1926年1月26日,贝亚德邀请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们观看他将整个人物影像用电线传讯到英国广播公司(B B C)电台,再由电台以无线电波发射,在贝氏实验室中电视机就可以收视到清楚黑白影像。如此实验的公演完全成功,引起举世振撼;「电视之父」贝亚德,世界各 大报争相刊载称赞,名扬四海,誉满寰宇。
公元1927美国范华斯(Philo T Fransworth)发明电视摄影机。这些发明使得现代电视由初期进展到更高级理想化之视觉。
公元1928年,贝亚德将影片从英国伦敦用无线电波传送到美国纽约,举世更惊喜其成就。电视事业被各国广播公司纳为主要开发目标。贝氏已有英国政府及英 国广播公司(B B C)资助,更进一步全心力研发努力不懈下,公元1929年底电视台播送了他的新发明「有声电视」。公元1930年,他语出惊人,提出了「彩色电视系统」构 图;为此理想,百折不挠,如故顽强奋斗,终于公元1941年12月测试成功之第二日,时正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轰炸伦敦,殃及池鱼他的实验室沦为毁烬, 前功尽去。不过他不气馁,仍然在战乱恶劣情况下抱病另起研究。公元1946年6月8日,贝氏公演他已发明的彩色电视机,从英国电视广播公司(B B C)播出「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大游行」彩色电视节目。参与盛会人士都对于有颜色的电视影像赞不绝口,感念贝亚德对电视开创出伟大的事迹时,他已病重在床未 能躬身与会,第六日年仅56岁与世长辞了,他的坚忍不拔科学家精神为电视研发可以说「鞠躬尽瘁」,永怀世人心中。
公元1929年,美国籍俄人科学家兹沃金(V k Zworykin 1889 - 1982)改善了他的老师俄国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罗辛所提全电子式电视构想,青出于蓝,制成新进现代化「摄影电子真空管」的电视摄影机。其组成图像的横线可 以达到500以上。此位被美国本国尊为是「现代电视之父」,因为他发明的电子扫瞄影像管,正是至今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之原理与器具,就是他的发明 而改进之应用的设备。
此位伟大电子工程师兹沃金在1919年移居美国任职美国西屋电器公司,1923申请到电光摄影管和电视发射器专利。翌年,又申请到电视接收器专利,此是 与以前全世界上各各科学家所研究的电视系统都是「电机电视」装备,全是细孔快速转盘等器具大异其趣,而是首位第一次采取全面性的「电子电视」发收系统。 1929年被聘任美国无线电公司电子研究所主任。甚至于帮该公司进一步研发彩色电视系统。现代电视显像管基本上是由他第一个所发明的,他随后发明电子显微 镜,研究发明在第二次大战中用于黑暗里之红外线夜视镜,尚有许多电视系统器具等。1954年任该公司副董事长偕纽约洛克菲勒医学院电子医疗主任,1967 年,美国国家当局授予他国家科学奖章表扬他在科学仪器、电子工程、医学工程、尤其是现代电视发明上之贡献。
公元1933年三月起,德国柏林用超短波播放无声电视影片。第二年,雇用电视播报员,播放电视节目。这时电视机刚问世不普遍,因制造量少故物稀为贵,卖价甚高仅在政府或高级场所才有。
公元1935年元月,英国广播公司(B B C)创设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纯属于电视的电视播放公司。接着三月,柏林亦出现如是电视公司,五月被德国广播公司接收,法国亦开始播放电视。
公元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开始在世界上作商业营业电视事业公司。每天定时播出电视节目,扫瞄横行数240线,而全伦敦也只不到 200多台收视电视机,但是正标示了世界电视事业开始发迹。公元1939年4月30日美国电视台转播在纽世界博览会盛大实况,举世透过无线电波同时观看, 也播出棒球、足球、拳击比赛及罗斯福总统呼吁世界必需要和平的演讲、赢得美誉不少。
第二次世界大战非常时期,战乱严重阻碍电视事业的发展。战乱国家电视全无幸免均中断播出,美国那么大地区也仅只六家商业电视台独撑大局,电视机电视设备生产与实验作业全受影响而停顿。
战后,电视事业如同百事待兴般急速恢复并一日千里的发展。英国、法国、苏俄、前已开播国家继续复播外,公元1950年每周英国播640小时节目为最冠, 美国600小时,苏俄530小时,中欧400小时,法国220小时,澳洲210小时,北欧200小时,意大利180小时,加拿大100小时,中共70小 时。时到今日,已有许多国家全天候提供电视节目让观众都可以随时启阅,有了电视机就不会与世间相隔绝,人在家中坐,周遭情事自映在眼里,天下事务尽可以瞭 若指掌。
新时代电子科技发达,造成人们发收讯息方便,电子家用器具,休闲活动电子物品,充实人们 生活乐趣,真的助兴不少。美国经济因大战成为全世界最大生产物资制造国,工商业更是欣欣向荣,得天独厚,他国无法可比,电视事业同电影事业没受战火波及, 成为一枝独秀灿烂于世。公元1928年当电视在欧洲还处实验研究阶段时,就有了从华盛顿到纽约的有线电视台可看。公元1930年美国的无线电视节目,由当 时美国广播公司(R C A)在纽约正式播放。继之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 B C)电视台成立,不过播送技术有待改善,以致于才有政府成立「美国全国电视技术委员会」(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s)促进电视研发及管理。美国政府当局设立「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 C C)审核发照给雨后春笋般大量电视台设立,并且在公元1941年7月1日确立了美国电视事业标准机制,依法规定了在美的电视机系统必须使用525条扫瞄 线,画面播出为每秒30张影像图片之视觉质量保证。
公元1952年美国从新规划,放宽带道,以容 纳压抑不了的电视台蜂拥争设的情况,旋踵间因美国采开发政策,全国电视台一夕之间百多变成五倍,电视事业资金、营业跃居美国最大企业群之一,其声势让人侧 目,也雄冠群国,美国荣成为全世界电视王国声誉,致今不退让。公元1960年全美国电视台高达780座,电视机近三千万台,与同时在英电视机数才不过 190万台,法国3万台,加拿大2万,日本4千台,相形见拙,不可与之论及。
第七节 电视 (3)
「电视」Television简称TV,是从上(二十)世纪来最具强有力的大众传播媒体。电视以声音、感光、电波的学理根据科学技术,将活动影像兼声音连续即刻由他方传进我们眼前观赏,去除了我们与外界的隔离,声色之娱,增添了人们以前贫乏、平淡、无奇的生活情况。
电视机的屏幕画面是如何放映出现?先是经电视摄影机对着景物人像拍摄,感光转换为电流,经有线电缆或以无线电波传播出去,当有人开启电视机通了电,电视机之接收器就会正在播放影像从屏幕上映像出来。
先说黑白电视机:
(1) 电视摄影机就如一般照像机,拍摄景物人像,将影像透过镜头投影到摄影管内管感光板(Mosaic Plate)上,管内电子扫枪(Electron Gun)发射电子束(Scanning Beam)连续闪电般从左向右,从上向下扫瞄一页又一页已成影像的强弱电流以传送出去,而每页图像扫描时间仅1/30左右秒内。
(2) 电视之电波传送比无线电广播的声音播出系统加上播影像系统,也就是电视电波发射出有分离的音讯系统与影讯系统共以高处天线发射送入天空。
(3) 电视系统从摄影光影变成电波发射到用户电视接收机屏幕上即刻就有如初影像出现,因映像管映像光影每秒30页次速度在人们眼中,完成播视效果,若是依我国目 前所使用电视系统的影像元素计,525横线ㄨ每横线向700元素,一页电视影像总画面是367,500元素量之多。
世界第一部电视转播车是公元1937年,英国制造用在5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电视首次现场实况转播,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加冕情况。
黑白电视机是电视历史的第一代,1930年起到1950年中间是鼎盛时期。但随着彩色电视机出现因其是集声音、影像、彩色于一身,更真实地将五彩缤纷的 世界之周遭事物逼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声色之娱令人向往,彩色电视机也就同黑白电视应世后,马上即被有心人士、专家、科学家们急需研究开发之。
各国电视先进国家在研发彩色电视的技术上特具用心,皆不惜汇集巨资,广揽科技专家成立大的研发实验部门,不遗余力,尽团体智慧合作研究。结果,美国R C A无线电广播公司在公元1946年抢先宣布「黑白、彩色电视合并系统」收视的「恩制」(NTSC)系统制式。
公元1950年前,世界上所有无线电通讯都用电子管(Electron Tube)。美国杰出电子工程诗师佛莱斯(Lee De Forest1873 - 1961)在公元1907年发明电子三极真空管,他在真空管中加上第三个电极,并且以控制电压使流通阴阳极电流加大效率,如此改进了无线电长距离讯号处理 调整,直接帮助无线电与电视系统甚大,当时被誉为「无线电及电视的推手」美称。
公元1948年, 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实验室(Bell Laboratories)电子工程师萧克莱(William Shockley)巴丁(John Bardeen)布拉顿(Walter Brattain)发明晶体管(Transistor)用于电讯放大、控制、产生讯号,它不仅完成真空管功能,因其价廉、体小、量轻、坚固耐用、寿命长、 高效能、功耗小。其主要构造是半导体(Semiconductor)材料如锗、硅等加入一定量材料使之电子迁移率加大,有更多电流产生放大效应,用于整流 器、放大器、振荡器、发光器、测光器等等最好器材,并且用途甚为广泛,甚至于用于太阳光变成电能。此晶体管彻底改变了电子电路的结构,因体小发热少,促成 所有电子产品体型小巧如小型晶体管彩色电视机、电子计算器、收音机、助听器和卫星等等装置复杂电路成为可能。三位改变电子时代有着革命性影响其居功甚伟, 于公元1956年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也是工程师们第一次获奖,其伟大发明创造出崭新的电子业的之领域,共为世人称颂不已。
世界上首先播送彩色电视的国家是在公元1954年,由美国R C A无线电广播公司率先播出彩色节目。因此,电视就从黑白走向了彩色电视的第二时期。
公元1953年,美国政府批准了美国R C A无线电广播公司黑白、彩色电视兼并收视的「恩制」(NTSC)系统制式,525扫描线,现在已达1050扫描线,南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及亚洲如日本、台 湾、南韩、菲律宾、少数国家。不独有偶,同时期欧洲各国也共同研究彩色电视系统制式,稍后法国采公元1958年创设的「赛康制」(SECAM),819扫 瞄线,法国、苏联、非洲、东欧各国。西德在公元1963年创设的「巴尔制」(PAL),625扫瞄线,现在已达1250扫描线,德国、英国、西欧北欧和亚 洲如中国大陆、香港、少数国家采用。现在日本更创设「超高画质电视」(High Definition TV)扫瞄线为1250,画面清晰,有赏心悦目的美誉,遂使世人对于日本在影像开发上要比各国尽心力,科技似乎显著精进领先,有深刻印象。
公元1956年3月4日,全世界无线电广播委员会(C C I R)二十五个会员国的100位电视工程专家,分别访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荷兰彩色电视发展研究而且选在德国恩何芬(Eindhoven)采用巨型发 射器,试播彩色电视,打开了世界性播放彩色电视的范围。
公元1960年开始有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出现。在一小硅芯片上(可小至0.1公分或更小)同时制作了好多好多的电子零件如极体、晶体管及一些联机与电阻器与电容器的电子电路更能 放大电信讯号、输送、控制、整理,交流电转变直流电,电子原件间的导线可以自组独立电路。独立电路又可以相互组成更复杂电路,更能立即完成许许多多功能, 而且全包含在一小小细微的芯片(Chip)硅晶体上。一个集成电路可以作许许多多原来传统电路功能,而传统电路用焊接各电子零件事繁功效少,与集成电路制 造成本、效能,差异千万,可谓革命性的神奇研发也。
大部份集成电路都做在硅芯片上,硅为一种半导 体材料,掺加适当铝、磷、硼、等等,用化学方法在不同区域可以有不同功能出来。芯片直径约5公分之内,电路线首先设计好再用摄影技巧予以缩小,作出微乎其 微的电子集成电路。将原先的真空管改善为晶体管再进展为集成电路,而仅一集成电路芯片的显微照片中,只一芯片就包含了许多晶体管,许多微小芯片连在一起所 制造出非常复杂电路,成本低、效能高、固障小、省耗电少、不起高温、体微小、用途广、对于电子的储存、调整、通讯、数据传输在高科技上之卫星、电视机、电 子仪器、计算机机件上却缺乏不得。
全世界从公元1961年起全面性彩色电视播放节目,彩色电视系统各各部份构造如下:
(一) 彩色电视摄影机部份。摄影机镜头一般使用伸缩变焦镜头(TV Zoom Lens),构造与原理和电影摄影机镜头与照相机机无异,而是使用长中短距镜头三部摄影机取舍交换使用,皆是采全自动控制式计算机操作,不须人工调整,拍摄 者仅顾构图、对焦、声光、更换人景、镜片连接。公元1980年以后,智能型计算机出现,新进电视摄影机已可以全自动化自我检测,修正误差,作最佳调整,用中 央处理系统CPU控制处理如信号大小、配色、画面、剪接、转换。当然,在特殊场景,还是会在控制室加于辅助调整、修改。
(二) 电视摄影机先用电子束扫瞄,但是易受外来电磁影响及本身体积重量使得在公元1960年开始有集成电路I C(Integrate Circuit)出现,高性能电视摄影机陆续被研发,到公元1970年初,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参与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研发成功电荷转变组合电路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使用固体摄影版,全面替代真空管摄影,一般CCD由数十万甚至于数百万个具有感光作用半导体组件直横排列而成。接受光的影像射映其 上,CCD片上各各半导体会因光影明暗色彩产生强弱不一电流,再转变成数字电讯信号输出。如是,影像的电讯是数字方式的信号在远距离甚至于无空气的太空 中,传送不受任何外来磁场、电波干扰且是有较高摄影质感画面又不失真,色彩不传偏,机动性高、耗电小。这种「摄影科技伟大革新」最佳之处是此CCD板代替 传统摄影胶卷,而可以重复反复使用,不必经化学处理传统胶卷即可重现从镜头摄入的影像,最重要是远从外层空间中可以清楚传送影像无差误。
(三) 现今固体摄影版有单版、双版、三版。单版用于家庭使用的摄影机系统。双三版用在专业电视摄影机上,而其有50万以上画面元素质量。影像摄取经分光菱镜将影像析出成红、绿、蓝三信号,再用红、绿、蓝扫瞄线存录传送。
(四) 影像接收时,在彩色电视接收机内有红、绿、蓝不同信号经过「译码混合器」(Decoder Matrix)映像在屏幕上有层色彩荧光体,使得荧光体上无数之荧光点反映出颜色与明暗,交织成各各颜色及影像,恢复起原先拍摄彩色影像之再现。
(五) 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收视机内系统,就是将影像摄影变换成光电感应由电子扫瞄加于分解、存取、发射、接收、色彩影像再现。
世界上率先第一个启用卫星转播电视节目的国家是美国,在公元1962年7月11日美国发射「电星一号」通讯卫星将美国电视节目传送到英国、法国再由法国 转送欧洲,又可以传送欧洲之电视节目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美洲,如此将电视同步传送世界上各国,可谓无远弗届。因此,电视迈进第三时期的卫星时代。源 由公元1945年,英国科学兼作家克拉克(Clark Arthur 1917 -)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写一篇「地球外的转播」的文章,详细述说人类可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在上空,卫星内容装置精密电信收发设备,将地面的广播和电 视、电报、电话讯号让它接收再居高临下转播广泛大地到世界每个角落。他倡议将人造卫星用火箭射入赤道上空距离地面35,870公里处,与地球同速度有轨迹 运转,这上空卫星能源可以靠太阳光来发电,动能无缺,因为卫星的高度可以俯视约三分之一地球表面,因而在仅需三枚人造卫星就可以涵盖整个地球,也成了全球 性的传播网,不成问题。电视转播如公元1963年11月22日,美国肯尼迪总统被刺消息就藉「接力1号」卫星立即转播世界各国,造成举世震惊。公元 1964年世界运动大会在日本举行,日本将现场实况透过「辛科姆1号」卫星转播到全世界同为世人赞叹不已。
台湾在公元1961年10月,中华民国立法院通过交通部拟定的电视法规。公元1962年2月14日教育部与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了中华民国的第一座电视台 「国立教育电视实验广播电台」。此教育电视台非商业性全以播放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节目为主,作为空中教学实验用途。公元1962年10月10日,「台湾电 视公司」开播是台湾第一座商业性黑白电视台。公元1969年9月7日换播彩色电视,就此与10月9日新成立之「中国电视公司」也开始彩色播出,将台湾地区 正式带进世界潮流,彩色电视时代去,让国人享受一般新进国家已有的生活水平。
公元1964年,美 国联合18个民主国家在华盛顿成立「国际电讯卫星组织」(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Satellite Consortium)集资两亿美元,经营全球性商用卫星通讯业务,中华民国也出资20万美元签约成为会员国。来年4月国际电讯卫星组织发射第一颗商用通 讯卫星「国际卫星1号」成功,6月正式启用运作,从此世界完全进入使用通讯卫星转播电视节目的时代开始。公元1969年7月19日转播实时美国太空员乘 「阿波罗」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实况,画面传送壮举,全世界共有50国家地区,约8亿观众收看影像,欢呼人类科技上外层空间之探险何其空前宏伟盛况。此通讯卫星系 统传播,分作「地面」和「太空」部分。地面是各会员国电视台收发站负责设备,太空上之卫星、设计、制造、发射、操作、维护等由国际电讯卫星组织负责办理。
电视摄影机的研发由巨大型而小巧化,可以机动化由摄影棚内走向现场拍摄,从摄影电子管换成拍摄影像版,手动改进为自动控制化、遥控化。目前许多电子摄影 机已朝摄影机和录像机能结合一体使用,更有甚是加上放影机三合一。体小重量轻拍摄灵活性提高摄影用镜与操作方便不少,。体趋小,功能加多,价格降低,有 「针孔摄影录像机」研发出来当作侦察工具,令人惊奇。摄影电视虽然高解像度没有电影在画面质量相比,可是,公元1983年,日本广播公司N H K开发出高画质电视(High Definition TV)改善电视解像质量及画面比例,画面之扫瞄线为1125线,原先的4比3为16比9。
公元1983年11月美国创举已实验成功,可以在卫星接收到地面传来电视节目不必经地面电视台再转给用户,用户只要装置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即可直接收节 目。日本却强先正式在几个月后发射了全世界第一颗直播卫星百合2-a号(BS-2a)播送电视节目给卫星涵盖下之地区,1985年又发射百合2-b号 (BS-2b),1988年卫星百合3号(BS-3)。因都是高功率Ku频段电波直波通讯卫星,在台湾只要装上1.2公尺直径「小耳朵」天线就可以收视其 日本电视节目,对台湾收视电视节目生态在当时确实构成相当大冲击。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天涯若比邻,各各国家的文化接触、互动、融合已是免除不了,隔 离已无,另类的全球性新文化正蕴酿中,诸位仁君,可别忘了正是「摄影」而来的「影像」之无碍传送,才能有其功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