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救贫传奇:连载之三十八
作者:佚名
吴越太祖天宝三年(九一○年)三月,杨筠松、曾文展离开了宜黄,师徒二人晓行夜宿,一路西行,相山度水来到了峡江玉笥山上的"洞天西门",立足而驻。玉笥山,兼有洞天福地,原名群玉峰,传为西汉武帝南巡至此而赐名"玉笥山"的。玉笥山志云:"西汉武帝时,天下大治,国泰民安,武帝刘彻遂效法古圣贤巡守天下,于元封五年(公元前一○六年),由国师东方朔择定吉日,率领一班文臣武将和强兵壮马,旌旗蔽日,一路皇恩浩荡直奔江南而来。行至群玉峰下驻脚。第二天一早,就见东方朔向武帝启奏云:昨夜接西王母懿旨,为嘉陛下好道,而且文治武功深得人心。明日将在太白峰亲授上清宝录符图,转请陛下做好受图准备。武帝急传令于太白峰上设降真坛,次日辰时,阳光明媚,百花吐艳,飞凤祥鸣,瑞气万千。但见西王母足踏五色祥云。仙乐清耳,在众仙女陪侍下至太白峰顶降真坛上,见玉手轻挥,一册上清宝录符图落在武帝手中。众臣欢呼,武帝叩谢起身时,王母已杳,只见一玉笥自天而降于坛中,武帝忙命侍卫上坛拾取,忽然光华四辉,玉笥已冉冉升天而去。东方朔忙向武帝恭贺说:玉有君子之德,笥乃盛万物之器。实乃天降祥瑞,保陛下盛世万载。武帝大喜遂赐群玉峰更名为"玉笥山"。
师徒二人游历了玉笥群峰,来到玄宗李隆基赐名的"云储寺"参拜储君(贞观年间吉州剌史),就寄宿于寺中,夜间,杨筠松手书储君二字,叫曾文展起卦占卜,上乾下坎为天水讼卦。曾文展随即拱手向杨筠松行礼说:恭喜师父,明天天上掉下一个徒孙,师父要做师公了。杨筠松早已心中有数,来玉笥山的目的,就是了却曾文展机缘收授高徒,再是完成师父竹管道人心愿,原来竹管道人就是在玉笥山清观修炼得道的,他要光大师父门楣,使玉笥山以后成为真正名山。当下就向曾文展笑一笑说:同喜,同喜。第二天师徒早起,梳洗后,双双向储君行香烛礼,早膳后,杨筠松留在山上,曾文展匆匆下山到附近一弯里溪边守侯,不到一刻钟,忽听溪边一妇人在喊,只见一木雕人从天上坠落在地,一翻身却见一童颜鹤发之人站在一旁叩礼,口喊师父,曾文展随即挽住其手带上了玉笥山上。原来,此人叫陈抟,字图南,在华山修炼得道。这一天,陈抟与吕洞宾相约共游天下名山大川,二人从终南山出发,行前吕洞宾说陈抟今天要拜师。经往南方游玩,当飞至玉笥山附近弯里时,陈抟因贪看景色,稍为慢了一点,正好碰见溪边洗衣的农妇,因腰累起身偶一抬头,见到云中有一形似鸭子的东西在飘飞,便情不自禁用一只手中槌衣棒向上指着高叫一声"快快看也,有只鸭子在天上飞"!此形似鸭子者正是华山陈抟,被农妇槌棒一指,顿然停住,又听到妇人一声高喊,法身立破,再也飞不动了,只好似木雕菩萨一样掉下来,恢复了原形,见曾文展就在面前向他笑,不自禁的就行礼喊出了师父。二人上了山,陈抟就迷上了此处山水美景,见到杨筠松,三人交谈一阵,彼此就相见恨晚。提出向曾文展拜师学习风水之道,杨、曾二人一口应诺,三人重新在储君面前见过师父、师公之礼,从此陈抟就留在玉笥山,得到了杨、曾风水真传,后来往来于玉笥、华山之间。宋太祖时,曾与赵匡胤在华山赌棋赢得华山,而赵匡胤不久平天下登基做皇帝。把年号叫大宋,至大宋赵匡义时,赐陈抟名号为"希夷先生"。
师徒三人相度了整个玉笥山计有六十四处风水宝穴;杨筠松最后把风水太极图(先后天八卦)传给曾文展,而曾文展又授给了陈抟,并把麻衣相术也一并传授。由于杨筠松师徒在玉笥山相度风水,所以到了宋大中祥符年间玉笥山道教发展鼎盛时期,有道人多达五百余人。当时宫、观、馆、院和坛、台、亭、阁、楼遍布全山,人才辈出。
后梁太祖乾化元年(公元九一一年)传来卢王光稠病逝消息,杨、曾师徒在山上设道场为卢做了水陆大会后,便叫曾文展同陈抟回转万载西山,邀集其它徒弟于次年后正月元宵节前来玉笥山相聚,并要曾文展为其青囊粤语撰序。为文展师徒告别下山,杨筠松给邵武黄妙应寄出一信,要去太宁把其师弟杨名山提早同来玉笥山过年,在此期间给廖瑀撰写下了倒杖十二法。及给其儿名山写出杨公不登山法,转眼腊月已到,黄妙应同杨名山果然于腊月中赶到了玉笥山上,师徒父子久别重逢,离情难叙,黄妙应将其自已学以致用的心得呈交师会批明,杨筠松看了后很高兴,就交代黄妙应,此心得明了透彻,可立名为"博山篇"。年后元霄节,天天到玉笥山各处,杨、曾相度吉穴勘察,尤其对大师兄曾文展和陈抟这位鹤发的师侄信盛亲近。转眼到了公元九一二年二月初八这一天,杨筠松整衣肃颜,一整天和徒弟们谈天说地,晚饭前叫过曾、廖、黄三大弟子作了专门交代,晚饭后,大家围坐在杨筠松身边,八点正刻,一代宗师阖然与世长辞,享年七十有八。他留下的风水学术,日月同辉,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