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时报 农村金融时报 都本伟的金融哲学_农村金融时报

农村金融时报 农村金融时报 都本伟的金融哲学_农村金融时报
2011年1月4日10点43分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2011年1月4日10点43分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相关标签:农村金融时报

[下一页]

第 [1] [2] 页

这是一个生命旺盛的群体,这是一份色彩瑰丽的事业。今天,2011年元月3日, 《农村金融时报》正式创刊,开始引领读者走进这片蓬勃而又神秘的领地——农村金融世界。

我们对这个领域的人们充满敬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中国经济所依赖的基础才那么牢固与坚韧,整个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状态才会不断向好。

我们对这条战线的勇士满怀敬仰。正是因为基于他们的创造与革新,中国经济所流淌的血脉才那么喷薄与张扬,广大农民的致富之路才能如此宽敞与明朗。

如果说农业是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那么如何来形容农村金融呢?我们认为,农村金融应该就是现代农村经济的内核。

农村金融事业需要全社会通过了解有所感知、基于理解有所行动。在21世纪第2个10年来临之际,一张扎根于农村金融广袤土地上的报纸破土而出,这正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良知的驱使。

为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搭建一个高端、权威、快捷的信息平台,向世人全面展示农村金融机构的新经验、新创造、新面貌,自然成为《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创建这份报纸的宗旨。我们的愿景是希望通过打造一个主流财经媒体,能在推动农村金融事业改革与发展方面尽微薄之力。

我们坚信,农村金融有着极具魅力的市场空间。

作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 “三农”事业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时期: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与组织形式的现代农业日趋壮大,改变农村社会结构与面貌的城镇化建设势头猛劲,蜕变收入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农民不断涌现。如此种种急剧变化,带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必将深刻而久远。

在这种背景下, “三农”对金融的需求便显得更加迫切与多元。摊开农村金融机构的版图,我们可以看到还有不少空白点需要填补;聆听涉农产业民众的心声,我们可以知晓还有众多金融服务等待提供。尽快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是 “三农”大市场自身的渴望,更是金融界应该担当的责任。

我们欣慰地看到,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迅猛壮大,农村金融服务进村入户,农村金融市场收获丰盈。还有什么理由不让人相信,一个农村金融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我们张开双臂迎接这个黄金时代。作为媒体人,我们愿意与农村金融界同生存、共进取,把 《农村金融时报》建设成为这支队伍的精神家园。享受他们开拓事业的欢愉,分担他们服务基层的艰辛,这份情感将始终伴随着我们前行。

都本伟的金融哲学

2011-01-02 21:59 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张艺良 王秋波

当过大学校长,研究过哲学、美学、心理学、史学,撰写过 《西方哲学引论》、 《弗洛伊德的爱欲论》等20余部专著,出版过 《在草原深处》 《和风细雨集》等诗集……这样的履历在银行家中实属罕见。

然而现在,全国合作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辽宁省农村信用联合社理事长都本伟每天所面对的,却是一个比他以往履历更为复杂的、难题众多的经济系统:农村合作金融。



都本伟的金融哲学

善用矛盾

“我是大转行,原来是学哲学、干教育、做管理,到省里当秘书长时分管金融,才和农信社结缘。”都本伟在接受 《农村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道。

肩负政策性服务 “三农”的重任和从事商业化经营实现自身效益的矛盾;推进农信社改革和沉重的历史包袱之间的矛盾;发起成立村镇银行和农信社自身业务的矛盾…… “矛盾”二字充斥着农村合作金融整个领域。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农金领域许多人怕矛盾、烦矛盾,对于矛盾有些束手无策,但都本伟却能深刻认识到矛盾的存在价值。

5年前,都本伟接手的是一个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领域排名倒数第四、历史包袱沉重的辽宁农信系统。5年来,在以都本伟为核心的班子率领下,辽宁农信系统通过建立专业化清收队伍、实行领导包案制、建立清收激励机制等办法,不断加大农信社自身清收力度,资产质量发生了质的变化。

数据显示,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较2006年末初净下降162.6亿元。不良贷款占比9.6%,较2006年末下降34.2个百分点。5年累计全省农信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5380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农业贷款4117亿元。农业贷款余额达到1149亿元,农业贷款余额在全省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

升级头脑

陈旧是农信社系统常带给外界的印象。确实,由于历史原因,其无论是内部体制还是提供的产品服务,都和当前逐步迈向国际化的国内商业银行存在不小的差距。

都本伟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他明白,所有的改革如果没有人的支持,最终将成为纸上谈兵。因此,他首先在辽宁省农信系统中开展了一场 “头脑”升级。

“一年招1000个大学生,5年共招了5000个。没有这些大学生,我们的五级分类、信息化网络都无从谈起。”

在记者访谈过程中,一位员工进来向都本伟汇报,前一天辽宁农信社已经有38名高管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据都本伟介绍,辽宁农信社目前计划举办两期共5个班,旨在让县级联社副主任以上的管理者都拿到硕士学位。同时,他还让2006年之后招募的部分青年骨干赴伊州大学芝加哥分校、香槟分校等国外财经院校学习。据了解,首批15名骨干回国后都担任了县级联社的领导。

“信用社很多高管的实际工作能力极强,但欠缺的就是专业知识系统性不强、理论修养不足,这是由他们参加工作那个年代的历史造成的,给他们的头脑充电,是整个信用社系统升级的基础。”都本伟表示。

辩证思维

面对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矛盾错综复杂的局面,他善于用辩证思维处理问题。

当下,农村金融领域最为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开设村镇银行,尤其是2010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村镇银行如雨后春笋般蜂拥成立。但是,当前的村镇银行模式存在引起了他的思考。按照村镇银行的发起模式,必须由当地一家银行作为发起行。由于发起行本身就在当地存在一定业务,再发起成立一家银行与自己进行竞争,似乎有些矛盾。因此,一度 “发起行难觅”成为了村镇银行发展的一大瓶颈。

都本伟对记者坦言,从竞争角度看,村镇银行的 “鲇鱼效应”,对农信社产生了外部负激励作用,两者的市场定位、业务产品和客户群体几乎重合,对农信社原有的理念、文化、经营机制形成了全面冲击,还很可能直接造成农信社客户、人才的流失。

“这些将迫使农信社加快体制改革与产权改革步伐,提升法人治理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装备水平,完善服务功能,加大创新力度,展开正面竞争,应该这样理解。”都本伟告诉记者他的想法。

因此,在他看来,农信社要以开放的心态接纳村镇银行,正确处理好农信社与村镇银行之间的关系,与村镇银行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战略格局,共同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共同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谈到农信社改革这个国内金融史上的难题时,都本伟同样一分为二地来解析:今后农信社呆坏账等历史包袱的化解,应按照 “立足自身、依托市场、争取政策”的原则,分类推进呆坏账等包袱化解。对于历史包袱较轻的农信社要按照市场化原则;对于风险等级高、积重难返的农信社,国家应再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相关标签:农村金融时报

[下一页]

第 [1] [2] 页

这是一个生命旺盛的群体,这是一份色彩瑰丽的事业。今天,2011年元月3日, 《农村金融时报》正式创刊,开始引领读者走进这片蓬勃而又神秘的领地——农村金融世界。

我们对这个领域的人们充满敬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中国经济所依赖的基础才那么牢固与坚韧,整个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状态才会不断向好。

我们对这条战线的勇士满怀敬仰。正是因为基于他们的创造与革新,中国经济所流淌的血脉才那么喷薄与张扬,广大农民的致富之路才能如此宽敞与明朗。

如果说农业是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那么如何来形容农村金融呢?我们认为,农村金融应该就是现代农村经济的内核。

农村金融事业需要全社会通过了解有所感知、基于理解有所行动。在21世纪第2个10年来临之际,一张扎根于农村金融广袤土地上的报纸破土而出,这正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良知的驱使。

为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搭建一个高端、权威、快捷的信息平台,向世人全面展示农村金融机构的新经验、新创造、新面貌,自然成为《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创建这份报纸的宗旨。我们的愿景是希望通过打造一个主流财经媒体,能在推动农村金融事业改革与发展方面尽微薄之力。

我们坚信,农村金融有着极具魅力的市场空间。

作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 “三农”事业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时期: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与组织形式的现代农业日趋壮大,改变农村社会结构与面貌的城镇化建设势头猛劲,蜕变收入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农民不断涌现。如此种种急剧变化,带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必将深刻而久远。

在这种背景下, “三农”对金融的需求便显得更加迫切与多元。摊开农村金融机构的版图,我们可以看到还有不少空白点需要填补;聆听涉农产业民众的心声,我们可以知晓还有众多金融服务等待提供。尽快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是 “三农”大市场自身的渴望,更是金融界应该担当的责任。

我们欣慰地看到,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迅猛壮大,农村金融服务进村入户,农村金融市场收获丰盈。还有什么理由不让人相信,一个农村金融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我们张开双臂迎接这个黄金时代。作为媒体人,我们愿意与农村金融界同生存、共进取,把 《农村金融时报》建设成为这支队伍的精神家园。享受他们开拓事业的欢愉,分担他们服务基层的艰辛,这份情感将始终伴随着我们前行。

2011年1月4日10点43分来源:农村金融时报

相关标签:农村金融时报

[下一页]

第 [1] [2] 页

这是一个生命旺盛的群体,这是一份色彩瑰丽的事业。今天,2011年元月3日, 《农村金融时报》正式创刊,开始引领读者走进这片蓬勃而又神秘的领地——农村金融世界。

我们对这个领域的人们充满敬畏。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坚守和付出,中国经济所依赖的基础才那么牢固与坚韧,整个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状态才会不断向好。

我们对这条战线的勇士满怀敬仰。正是因为基于他们的创造与革新,中国经济所流淌的血脉才那么喷薄与张扬,广大农民的致富之路才能如此宽敞与明朗。

如果说农业是经济的基础,金融是经济的血脉,那么如何来形容农村金融呢?我们认为,农村金融应该就是现代农村经济的内核。

农村金融事业需要全社会通过了解有所感知、基于理解有所行动。在21世纪第2个10年来临之际,一张扎根于农村金融广袤土地上的报纸破土而出,这正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良知的驱使。

为我国农村金融系统搭建一个高端、权威、快捷的信息平台,向世人全面展示农村金融机构的新经验、新创造、新面貌,自然成为《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创建这份报纸的宗旨。我们的愿景是希望通过打造一个主流财经媒体,能在推动农村金融事业改革与发展方面尽微薄之力。

我们坚信,农村金融有着极具魅力的市场空间。

作为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中国的 “三农”事业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时期: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与组织形式的现代农业日趋壮大,改变农村社会结构与面貌的城镇化建设势头猛劲,蜕变收入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新型农民不断涌现。如此种种急剧变化,带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必将深刻而久远。

在这种背景下, “三农”对金融的需求便显得更加迫切与多元。摊开农村金融机构的版图,我们可以看到还有不少空白点需要填补;聆听涉农产业民众的心声,我们可以知晓还有众多金融服务等待提供。尽快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是 “三农”大市场自身的渴望,更是金融界应该担当的责任。

我们欣慰地看到,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迅猛壮大,农村金融服务进村入户,农村金融市场收获丰盈。还有什么理由不让人相信,一个农村金融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我们张开双臂迎接这个黄金时代。作为媒体人,我们愿意与农村金融界同生存、共进取,把 《农村金融时报》建设成为这支队伍的精神家园。享受他们开拓事业的欢愉,分担他们服务基层的艰辛,这份情感将始终伴随着我们前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8251/617860186659.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农村金融网 农村金融多年准备开始破题

        自2005年以来,“农村金融问题”始终是中央的三个“一号文件”的主题之一。        2005年一号文件提出“ 引导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农业银行要继续支持农业、服务农村。要抓

《彭博金融时报》,现身2013?

     最近,有两份《金融时报》的命运引起了传媒业界的密切关注。一份是相对不那么知名的德国《金融时报》。12月7日,德国《金融时报》停刊。绝唱版头版是黑底,头条仅两个德语单词:Endlich schwarz(“黑暗终于来临”)。而报纸英文名“

声明:《农村金融时报 农村金融时报 都本伟的金融哲学_农村金融时报》为网友絕鈑公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