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舞台表演理论讲义
一、解释课程
五级(初级)茶艺师要求的三种基本茶艺沏泡方式为:杯泡、壶泡、盖碗泡。
针对三种沏泡方式不同场合的应用,我们的课程安排又有所侧重。首先课表中带圈圈的,如①、②等为考试应用学习,要求比较高,各个动作要严谨、熟练、流畅,而且动作都比较固定;
第二部分是课表中大写的罗马数字的品饮课,如Ⅱ、Ⅲ等为生活应用学习,所以对动作而言不是很严格,甚至有些随意,只要把握沏泡的几个关键步骤即可,但是这一部分却要求对所沏泡的茶叶的深入了解,才能有所饮,有所品;
第三部分是课表中的舞台表演理论与操作课程,为⑤、⑥两个课程。其目的是为让大家在学完茶艺课程之后,如果需要上台表演,则有内容可以呈现。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以引导为主,辅以自由发挥的创造性设计,只要可以自圆其说就可以。对大家的要求是: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随舞台要求的不同而进行适当的变化。
茶艺表演在我国自古有之,随着现代茶艺的蓬勃发展,茶艺表演也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与一般的艺术表演相比,茶艺表演既具有一般艺术表演的共性特征,也存在着一些个性特征,具体包括:
1、茶之性——静。茶树默默生长在大自然中,禀山川之灵气,得日月之精华,天然赋有谦谦君子之风。自然条件决定了茶性微寒,味醇而不烈,与一般饮料不同,饮后使人清醒而不过度兴奋,更加安静、冷静、宁静、平静、雅静、文静。因此茶事活动一般都应具有静的特点。周渝先生曾说:静不是死板,静是活的,要由动来达到静,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的。有些人心里很烦,你要他去面壁,去思考,那更烦,更可怕。可是如果你专心把茶泡好,你自然就进去了,就“静”了。所以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入静法门,又是很快乐的。茶艺和一般的艺术不同,它是静的艺术,动作不宜太夸张,节奏也不宜太快,音乐不宜太激昂,灯光不宜太强烈。
2、茶之魂——和。和既是中国茶道的核心,也是中国茶艺的灵魂。自孔子创立儒家以来,直到后孟子、荀子等大家的丰富,和一直是中国儒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历代茶人在茶事活动中常会注入儒家修身养性、锻炼人格的功利思想,同时也就将儒家的一些精髓融入茶事当中,并提出茶具有中和、高雅、和谐、和平、和乐、和缓、宽和等意义。因此无论是煮茶过程、茶具的使用,还是品饮过程、茶事礼仪的动作要领,都要不失和的风韵,选择的主题不宜太过对立、冲突、争斗、尖锐。
3、茶之韵——雅。雅可与高尚、文明、美好、规范等内容,与雅一起组成的高雅、儒雅、文雅、风雅、优雅、清雅、淡雅、古雅、幽雅等等组成美好的词汇。雅也是中国茶艺的主要特征之一,它是在“和”、“静”基础上形成的神韵。在整个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应从始至终要表现出高雅、文雅、优雅的气质,不能俗气、俗套、俗不可耐。
茶艺表演的这三个艺术特征,我们在整个编创过程中应紧紧遵循,从整个茶事活动中体现出来。
二、茶艺的分类
茶艺表演的类型,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1、根据茶具分类。如壶泡法、盖碗泡法、杯泡法等。
2、根据地域分类。如潮州工夫茶茶艺、岭南茶艺、台湾茶艺、江南流派的茶艺等,此
类茶具有
3、根据所沏泡的茶类将进行分类。如乌龙茶茶艺、龙井茶茶艺、九曲红梅茶茶艺、花茶茶艺等。此类型茶艺表演比较注重科学性与茶的色、香、味、形品质特点的发挥,重在茶的沏泡技艺。
4、根据表演者分类。如农家茶艺、宗教茶艺、宫廷茶艺、白族三道茶茶艺、文士茶艺等。此类型茶艺表演比较注重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表达与艺术欣赏。
5、根据表演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分类。如民俗茶艺、仿古茶艺、宗教茶艺、创意型茶艺等。
各类型的茶艺表演还在不断的相互融合,互取所长。
三、茶艺表演的基本要求
以解说配动作的茶艺表演,属于创意型茶艺表演的范畴,因此此类茶艺表演的挖掘与开发可以使茶艺表演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尤其要注重动作解说与沏茶程序的完美结合。
1、主题思想是茶艺表演的灵魂。无论你是取材于古代文献记载还是现实生活,表演型茶艺都要有一个主题。只有明确了主题后,才能根据主题来构思节目风格,编创表演程序、动作,选择茶具、服装、音乐等进行排练。
2、环境选择与布置是整个茶艺舞台表演的基本环节,是整个表演最直接的氛围营造。因此要根据表演主题来进行背景布置。背景不宜太过于复杂,应力求简单、雅致,又能反应主题,以衬托演员的表演为主,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泡茶者身上不能喧宾夺主。
3、服饰选择,主要以中国传统服饰为主,一般是旗袍或对襟衫和长裙,男士则对襟褂子、唐装或中山装。裙子不宜太短,不能太暴露。手上不宜配带手表、手饰,更不能涂指甲油,也不能染发。妆容以淡妆为好,不宜过于浓艳,以免显得俗气。有时,女士可选择佩戴古韵的玉镯或发簪,会有另一番效果。
服饰选择时最好还能与所泡的茶相符合,如泡的是绿茶,其特点是叶绿汤清,那就最好不要穿红色、紫色等色泽太深的服饰,最好选择白色、绿色等素雅的颜色。
4、音乐可以营造浓郁的艺术气氛,吸引观众注意力,带引大家进入诗意的境界。茶艺表演过程中,演员不宜开口说话,更不能唱歌所以选用音乐对氛围的营造十分重要。
我国有很多古典名曲,可供茶艺表演使用。如反映月下美景的有:《春江花月夜》、《月儿高》、《霓裳曲》、《彩云追月》等;反映山水之音有:《流水》、《汇流》、《潇湘水云》、《幽谷清风》等;反映思念之情的有:《塞上曲》、《阳光三叠》、《情乡行》、《远方的思念》等;拟禽鸟之声态的有:《海青拿天鹅》、《平沙落雁》、《空山鸟语》、《鹧鸪飞》等。
5、表演人数。根据主题要求,确定表演人数,一般茶艺表演的组合有一人、二人、三人和多人。一人型茶艺表演多数是生活型茶艺表演,或是给客人表演冲泡技艺。二人型茶艺表演一般是一个为主泡,另一个为助泡。主泡负责泡茶,助泡负责端茶具、奉茶或解说等,配合主泡进行泡茶。三人型的由一人担任主泡,另外两人为助泡,配合主泡泡茶。一般主泡位居中间,助泡分别立于左右两旁。多人型的也一般是选择一个为主泡,其余的人为助泡,但分工会有所不同。多人型的还有一种表演方式,可以每个人都是主泡,每个人的服装、道具、动作都完全统一,没有主次之分。
6、表演动作。主要是指表演者的肢体语言,包括眼神、表情、走(坐)姿等。总的要求是动作要轻盈、舒缓、如行云流水般。泡茶时动作要熟悉、连贯、圆润、避免茶具碰撞,放在左边的茶具应用左手拿,最好不要使双手交叉。茶汤不能洒在桌上。表情要自然,既不能板着面孔,也不能嬉皮笑脸。眼神要专注、柔和不能飘移,更不能东张西望或窥视,给人以不庄重感,但也不能埋头苦干,要有与观众交流的时候。此外编排者还应注意整个程序要紧凑,有变化,要能吸引人。
7、茶席设计。“所谓茶席设计,就是指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它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所共同完成的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整体。”简单的说就是茶叶、茶具与点缀物(焚香、插花等)、铺垫物(桌布等)、背景的设计与布置。舞台表演时,还应注意座位、表演台、泡茶台、奉茶处等的布置与安排。
8、解说词的设计。茶艺表演时不能过多的开口说话,只是通过冲泡技艺来表现主题,观众不易理解。同时,茶艺表演又是新兴的艺术,许多观众还对此还不熟悉,所以需要对表演内容进行解说,这样可以引导观众如何欣赏茶艺表演,帮助观众理解表演的主题和相关内容,使其更好的达到艺术效果。
解说词的内容主要包括节目的名称、主题、艺术特色及表演者单位、姓名等内容。创作解说词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观看茶艺表演的群体类别。其次是要注意解说词的内容。解说词的内容应是对茶艺表演的背景、茶叶特点、人物等进行的简单介绍,应能够使人明白此次表演的主题和内容。第三是解说词的艺术性。
当然,解说词的艺术性并不代表在其创作中一定要用一些晦涩难懂、过于专业或过于艺术化的词语,以免给人在听觉上带来错误。
在语言的表达方面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使用标准普通话。作为对公众的茶艺表演解说,应采用普通话让大家都能听懂。若不能使用普通话,或普通话不标准,则会使人听不懂,减少解说词的艺术性。二是脱稿,在解说时最好不要拿稿,不然会给人留下对表演不熟悉的印象,同时,在解说当中还应与观众交流,拿着稿子就无法交流,也给人一种不尊敬的感觉。三是语言应带有感情色彩,同样的文字,不同人阐述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我们在解说时应投入感情,语气应抑扬顿挫,注意朗诵技巧。不然既是表演再精彩,解说词写的再美,毫无感情的解说也会使人倒胃口。
9、意境营造。意境的营造是在茶艺表演主题的基础上,将各种表现手法,如灯光、音响、背景、茶席、解说词、起跑程序、礼仪规范等,结合在一起,更好的烘托主题,带领观众进入茶的神奇世界。
10、其他。表演实践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彩排,如进场、行礼、入座、沏泡、奉茶、收具、出场等流程要熟练掌握,与现场工作人员的协调工作要做到位等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合理性、科学性,符合美学和茶道精神,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泡一壶好茶”是整个茶艺表演的基础,观众在欣赏了茶艺表演者的优雅姿态和各种动作,还能喝道优质的茶汤,这样的表演是成功的;如果观看了优美的茶艺表演,却喝到一杯劣质的茶,这样的表演无疑是失败的。因此,沏泡技艺是茶艺表演的基本功,只有经常接触茶、品尝茶,通过实践,熟练掌握鉴别茶叶质量的方法以及用水的选择、投茶量、冲泡方法等,才能鉴别出一壶茶的好与不好,才能在整体的茶艺水平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