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武则天墓 武则天墓乾陵风水赏析

乾陵武则天墓 武则天墓乾陵风水赏析
 苍海一笑析:乾陵寝位于梁山主峰内,梁山主峰为石灰岩整体结构,完全就似将陵寝置于一个巨大的天然混凝土工事下,因此官方均认为“乾陵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十分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    乾陵还没有发掘,因此它的“风水”至今也是一个迷,按风水理论来推测,梁山是石山,应结土穴,而现在墓道又确确实实是通向梁山主峰坚硬冰冷的石灰岩层下,这是很令人费解的,如果乾陵果真是袁天罡、李淳风布局的话,这两个大师不可能不知道风水点穴的基本常识,否则乾陵仍然是从方便陵寝管理及防盗的这个主要目的来做的了,那样的话,它对风水理论的研究就没有多大实质性的贡献。另外就是陵寝内棺材的具体位置,坐向等,也是待解之迷。通过慎重全面考察,我们初步估计:乾陵的坐向可能是坤山艮向,而不是南北向;棺材位置可能是偏向主山顶的东北方向,因为我们认为真正的穴场应该是在主山的东北方山脚下(见图)。(趣味阅读):乾陵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两位皇帝——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十分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乾陵位于咸阳市干县境内海拔1047米的梁山上,史书称其为“历代诸皇陵之冠”。乾陵仿当时西京长安格局设计,分内城、宫城和外城,内城占地240万平方米,宫城周长十二里,外城周长八十余华里,陵园内建房380间。    关于乾陵的选址,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唐朝开国之初,有两位高人,一位是名闻天下的四川星相家袁天罡,另一位是皇宫里专掌阴阳和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唐高宗李治登基不久,就下旨命这两人为他以后的陵地选找风水宝地。     袁天罡接旨后,走遍黄河两岸,都没找到一块中意处,他来到关中,半夜出来观看,当时正是子时,他见一处山峦上紫气冲天,恰好与北斗相交。认定这是块宝地。他急忙奔上山峦,找准方位,一时找不到东西作记号,就摸出枚铜钱放在地上盖上浮土,才下山回朝复命去了。李淳风接旨后,也寻遍大江南北,过阴山走草原,沿渭水东行。一日艳阳高照,刚交午时,他见秦川大地上突兀出一座石山。这山生得好奇怪:从南向北看,恰如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少妇不但五官齐全,一对乳房坚挺对称,连乳头肚脐都也俱备。更为神奇的是;这少妇两条大腿左右稍稍分开,在她小解的地方还有一淙清泉在终日流淌不息!李淳风真的惊呆了,他走上山来,以身影取子午,以碎石摆八卦,拔出发针在二鱼相交处扎入土中,也下山回朝复命去了。高宗听他二人说在同一方位选中吉地,命老臣长孙无忌去复查。长孙无忌来到梁山,找到这块地方,扒开浮土,惊得半天没站得起来,原来李淳风的那根发针正扎在袁天罡那枚铜钱的钱眼里!乾陵本来是唐高宗李治的陵地,大权在握的武则天女皇,因看重这里的风水,后来把自己也合葬在此。当地的百姓把乾陵不称乾陵,而称姑婆陵。    站在梁山主峰,俯瞰陵园,就会发现西南方向有一处最为奇特的景观,这里两沟分开,左辅右弼,形如出水莲花,内外明堂开亮,最西南端与漠谷河相连处有一小豁口,曲曲关联。此处旧有一潭,水从石缝中流出,瀑布高悬,曲折奇险,整个地貌就是活脱脱一个巨大的女阴,深潭恰恰在女性小解的部位,而在女阴中间与主峰相连处突现一道山梁,直插中央,名曰“棒槌岭”,又是一个惟妙惟肖的男根再现!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工作者1960年的试掘发现,乾陵墓道口于梁山主峰的中腰部,墓室由墓道、过道、天井、前后通道、左右宫殿组成。墓道为南北向,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全部由刨凿的自然石头砌成。    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阙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在武则天的棺椁安放好之后,墓道再全部用长方形石条粘砌封死,石条共封了39层4100块。石条长1.25米,宽0.4—0.6米,石条左右之间用铁细腰栓板拉固;上下之间用铁棍穿连,不能移动。石条空隙之间先洒少量石质粉末,以溶化锡铁浆灌注,气化后与石条成为一个整体。最后,再在上面夯打灰土,从而使4100块石条连成一体,坚固异常。在墓道与过道之间,设置有一道重达百吨的汉白玉石门,门后布满各类致命的奇巧机关和暗器。在前后通道内,陷阱密布,机关重重……当年唐高宗安葬之后,武则天为免陵墓的内部设置外泄,将参与玄宫建设的上万名工匠斩尽杀绝;武则天安葬后,唐中宗又将进入过墓道的官兵施计全部杀害……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以极其隆重的葬礼来报答高宗的知遇之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为山陵使,户部郎中韦泰真为将作大匠,动用兵士和民工20余万人,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主峰作为陵冢,在山腰凿洞修建地下玄宫。   《新唐书·陈子昂传》载:“山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经过三百多个昼夜的紧张施工,到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安葬时,主要工程竣工。埋葬高宗后乾陵营建工程继续进行。22年后,武则天于神龙元年病故。在安葬武则天的问题上,朝廷发生了一番争论,中宗欲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大臣严善思极力反对。他说:“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则天太后卑于天皇大帝,今若开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恐惊龙脉。臣闻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今若开陵,必须镌凿。动众加功,为害益深。望于乾陵之旁,更择吉地,别起一陵,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若神道有知,幽途自当通会,若以无知,合之何益。”宽厚仁慈的中宗皇帝,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为了表示孝心,命人挖开乾陵埏道,启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从此,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园。合葬武则天后,中宗、睿宗朝又将二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17人陪葬乾陵。因此,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朝初期才始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宫的局部探测,以及对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发掘,专家们推测乾陵墓室的结构,是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通道,左右宫殿组成。左边躺着唐高宗,右边躺着武则天。    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除此之外,乾陵地宫内的壁画也价值非凡。据记载,在唐代200多位知名画家中,有110位参与过唐墓壁画创作。从乾陵的陪葬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出土的《马球图》、《宫女图》、《礼宾图》等5组18幅壁画,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另有69组82幅壁画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从陪葬墓出土的壁画价值,人们就不难想象乾陵地宫内壁画的瑰丽辉煌、价值连城。在中国历史上,挖乾陵一事,早已有之。长达1200多年中,梁山上,就没有断绝过盗墓者的身影。小毛贼多如牛毛,正史里不记载,野史里也懒得写。历史上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次之多,比较大的盗掘活动有三次。但是又都因各种原因中途停止而未盗成功。唐末农民起义,黄巢声势浩大。他动用40万起义军在梁山西侧挖山不止。直挖出了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挖走了半座大山。因为军中无饱学之士,不懂乾陵座北朝南的结构特点,结果因为挖错了方向,终没得手。    史载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是个有官衔的大盗墓贼。他率领兵丁一古脑掘开了十几座唐陵,发了一笔横财。因为手中有了钱,便驱动数万人于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挖掘过程十分不顺,遇到的天气总是狂风暴雨,温韬受了惊吓,才绝了发掘乾陵的念头。    民国初年,国民党将领孙连仲亲率一团人马,也想学学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炸开了墓道旁的三层岩石,最后却也没能捞得半点好处。  附:武则天陵墓之谜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所在的梁山几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时至今日,乾陵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许三多一样恪尽职守地保护着主人武则天和丈夫李治的遗体。我们不禁要问,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乾陵可以独善其身?

这事得从乾陵的修建说起。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距古城西安76公里,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梁山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灰岩质的山峰,三峰耸立,北峰最高,海拔1047.3米,南二峰较低,东西对峙,当时群众称为“奶头山”。从乾陵东边西望,梁山就像一位女性的躯体仰卧大地,北峰为头,南二峰为胸,人们常说它是女皇武则天的绝妙象征。唐时的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所以女皇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唐高宗病逝后,武则天昭令当时朝野闻名的大术士袁天罡和李淳风,要他们为皇上选址风水宝地。二人分别遍游九州,回来后交旨都说选在了好畤县(今乾县)的梁山上。武则天便便派使臣去察看,到了梁山顶,袁天罡说他在这里埋下一枚铜钱,李淳风说他在这里订下一枚铁钉。刨开土,李的铁钉正好扎在袁所埋的铜方孔中,在场的人无不拍手惊奇。于是,武则天便把陵址选在了梁山,即现在的乾陵。单从风水来说,乾陵就超过了唐朝所有帝陵。

乾陵修建的时候,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城内有献殿、偏房、回廊、阙楼、狄仁杰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宫等辉煌建筑群多处。至于里面的宝贝,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五百吨!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史书记载,《兰亭序》在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那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温韬把昭陵盗了,但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那么十有八九《兰亭序》就藏在乾陵里面。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如此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像花粉一样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纷纷抄着铁锹、锄头前来刨上几下。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没消停过。第一个光顾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历代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领袖中,他的反动程度仅次于明末的张献忠。这位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干了(其实当时的唐朝皇帝正纠集力量准备反击呢)。这时,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乾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那些碎石大概就是修筑完乾陵后剩余的原料。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是,乾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愚蠢之极,他根本知道乾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300多米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由此可见,没文化的人千万不能成暴发户,因为钱也好,兵也好,在他们手里不是造福一方的资源,而是劳民伤财、祸害天下的毒药。

向乾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乾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灭。和黄巢一样,他也兴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没有再继续挖下去,遂此绝了念头。乾陵至此逃过第二劫。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这次出动的不是40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开山劈石如切菜的机枪大炮。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带领部下,学着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七个山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发一声喊跑了出来。据说,孙将军的一个团生还者寥寥。当地人流传“因武则天是山西人,他最恨老家的人来掘她的墓,所以那七个山西兵必死无疑。”就这样,乾陵终于躲过最后一劫。
        到了建国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个农民发现了乾陵的墓道。1960年,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并于4月3日开始发掘乾陵地宫墓道。发掘显示:乾陵地宫墓道在梁山主峰东南半山腰部,由堑壕和石洞两部分组成。堑壕深17米,全部用长1.25米,宽0.4至0.6米的石条填塞。墓道呈斜坡形,全长63.1米,南宽北窄,平均宽3.9米。石条由南往北顺坡层叠扣砌,共39层,平面裸露410块,39层约用石条8000块。石条之间用燕尾形细腰铁栓板拉固,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以熔化锡铁汁灌注,与石条熔为一体。挖掘情况与《旧唐书?严善思传》“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的记载相同。另外,考古工作者在陵山周围也没有找到盗洞和被扰乱的痕迹,从而证明乾陵是目前唯一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武则天是一个善于用时间打败一切的人。她14岁入宫,先是用18年时间当上了皇后,然后又用35年时间当上了皇帝,死后又用1200年时间证明了自己陵墓的坚固以及其魅力的不朽。就连郭沫若先生去世前,都还念念不忘中央批准发掘乾陵。可以说武则天是生前征服了天下,死后征服了历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8351/608393385808.html

更多阅读

让后人去评述 乾陵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乾陵之谜

让后人去评述 乾陵无字碑之谜  武则天死后,葬在唐高宗的乾陵中。这位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死后也要表示出自己高人一等的智慧,在墓前立了一块“无字碑”,留给后人无限的想像空间。武则天为什么要这样做,其真实的原因是什么?神龙元年(705)

武则天的乾陵坏了大唐国运之谜 乾陵无头石像之谜

接上篇《李太宗李世民的“天下第一陵”秘闻》。这里继续扯扯大唐帝王陵的风水问题,特别是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的风水对大唐国运的影响之谜。上篇中说到,民间认为乾陵的陵址是由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择定的,但民间关于乾陵的选址

转 武则天墓难以发掘之谜乾陵 乾陵地宫发掘之谜

如果问世界上那个皇帝的陵墓最难挖,那么毫无疑问是武则天的“万年寿域”——乾陵。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12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人之多,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动人数40万之多,乾陵

唐高宗乾陵 武则天为何愿意与唐高宗李治合葬? 乾陵之谜

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对夫妻两代帝王的陵墓。尽管在风雨之中飘摇了1 300年,但竟然未遭盗掘,实属罕见。到底是怎样的机关暗道使乾陵幸免于难?武则天当上皇帝难道是“梁山为陵,女人主事”的应验么?

声明:《乾陵武则天墓 武则天墓乾陵风水赏析》为网友无梦相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