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主导汽车工业的一定是汽车公司,而不会是互联网公司。汽车与互联网不是谁颠覆谁的问题,而是互相融合。”在去年乌镇的2015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作为汽车界唯一的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一席话,给了正在与互联网发生千丝万缕联系的汽车行业莫大的鼓舞和信心。
这种“关联”,既来势汹汹、无法阻挡,也符合大势所趋。近几年来,继谷歌之后,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等BAT巨头已经纷纷出手,进军车联网市场。其中,百度已经启动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计划;阿里一方面与上汽合作互联网汽车,一方面通过高德出击互联网导航服务;而腾讯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首款车联网产品路宝盒子。
一方面是以BAT为代表互联网公司的强势出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车企也开始选择与BAT合作,希望通过互利共赢的模式,一起在智能汽车方面有所斩获。但是,在车联网大潮呼啸而来之时,双方又都是如何盘算呢?
百度的上位“野心”BAT里面最有意愿要造汽车的,当属百度。百度高级副总裁、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近日透露,百度将投入数百亿元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数额将远超对糯米O2O业务投入的200亿元人民币。可见整个百度公司的战略重心,已经逐渐在向人工智能,或者说,向他们着力宣扬的“无人汽车”转移。
不过在少数了解BAT布局思路的人士看来,抢占无人驾驶汽车的高点不过是个性感的噱头,并不是百度在汽车业务上的当务之急,毕竟离商用化和量产化都还比较远。其真正优先的“狼子野心”在于,抢占汽车这个新型硬件领域,将其转化成为嵌入自身核心应用的介质——与之相对的上一个战场移动互联网,百度被普遍认为落后于腾讯和阿里两大巨头,因此急需一个新的风口来打开局面。
3月31日,百度与长安达成合作了,长安汽车将规模化植入MyCar车辆私有云、百度CarLife手机-车机互联解决方案。基于百度CoDriver智能语音副驾,百度将与长安汽车共同开发车辆语音控制技术,并实现该技术在长安车型上的量产搭载。
再算上此前公布的CarGuard汽车卫士,可以看到这些应用的研发思路基本上是将用户在开车过程中的所有注意力,都向百度提供的应用服务引导,进而完成服务变现。从这个角度看,百度追求的是自身应用的量,而并非车本身的价格或利润。
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战略,百度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百度目前一方面以OEM提供商的身份,与车企进行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在未来合适的时机,或许会利用自身在用户端的强品牌效应,施压车企放量而非追求利润,甚至甩开车企“闹革命”,完成在汽车硬件领域的席卷,从而将现有车企变为百度的贴牌供应商。这也是目前BAT巨头里面对于汽车产业布局最激进最不安分的企业。
阿里的“界限”相比之下,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在造车方面则谨慎很多。有意思的是,在百度与长安战略合作的时候,阿里旗下的高德也没闲着,一边与捷豹路虎中国共同发布一款由高德提供核心技术支持、率先搭载于捷豹2016款XJ车型上的互联网车载导航系统;一边也将与多家车企进行战略合作,并推出高德地图车机版,持续发力“互联网导航”。
然而,与百度不同的是,阿里与高德都明确表示,无意于颠覆传统车企,自主造车。“高德汽车会专注于自身擅长的应用服务领域,希望用自身的能力与合作伙伴完成‘汽车+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而不会选择自主制造汽车。”
是阿里对于未来行业发展的走势判断与百度有所不同?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目前能观察到的是,除了高德在互联网导航上的持续发力外,阿里也与上汽进行深度合作,打造号称是全球首款真正意义上“互联网汽车”。
与百度想要通吃整个产业链不同的是,在这场跨界合作启动之初,上汽和阿里便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上汽主要负责硬件制造、技术支持以及生产线管理,而明确表示过“不会进行硬件生产”的阿里巴巴则负责实现底层操作系统,以及引入其他第三方应用,统筹在该互联网汽车上的整合。
此外,阿里巴巴的另一个主要业务是汽车商城,也就是通过整合资源,进行汽车销售等。
很显然,相对于百度,阿里对于汽车行业的克制是全方位的。目前能够看到的思路基本上还是将汽车企业捧作这个行业的主导者,而自己则只是围绕车企的整体企业路径做外围平台搭建,例如电商、金融、营销体系等。而在应用方面,也只有车企需求量最大的导航及相关数据,是直接由高德提供服务。
颠覆还是融合?有意思的是,在汽车行业,同样也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为代表的“激进派”,也可以称之为“挺百度派”。他认为“未来汽车企业可能会成为互联网企业的贴牌制造商,给互联网公司做贴牌商,别人可能不愿意干,我愿意干。”
另一派是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为代表的“改良派”,也可以称之为是“挺阿里派”。他认为,“谷歌汽车自动驾驶范围目前是40公里自动驾驶,这与纯粹的无人驾驶概念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而且实用性目前也比较低。互联网公司与汽车企业要协同发展才能不断地推进新产品和新技术,相互启发、支持、配合和协同非常重要。”
但值得注意的是,“激进派”至今只有老徐一人,而其他的车企老总,均为“改良派”的代表。在他们看来,互联网公司和汽车企业各有所长,谁也颠覆不了谁。这种想法会不会只是一厢情愿呢?
因此,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必须时刻居安思危,同时尽量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求快、求低成本,最终尚失自我主动权,从而变成互联网巨头的“附属品”。
对于互联网而言,融合而非颠覆,选择和车企共赢,真正地融入汽车行业,才不至于在肆意圈地时被睡醒的“猛狮”驱逐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