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百症赋》、《医宗金鉴》
列位看官,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人只要一上火,症状十有八九会出现在面部。比如说牙痛、咽喉红肿痛、颌颊肿痛、目赤肿痛、耳鸣头痛、目眩等等。为什么?很简单——火性上炎,所以人一旦上火,病症多集中在头面部。
这个时候怎么办?列位看官,今日我们为你介绍一个好方法。对于清火解毒,尤其是改善头面部的上火症状十分有帮助。这就是妙用阳谷穴和侠溪穴。
阳谷穴,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如图)。侠溪穴,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如图)。这两个穴位,我们每天每侧分别按压100次,可以全天累计进行,对于改善上火症状特别有好处。
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列位看官,这阳谷穴和侠溪穴配伍使用,最早见于《百症赋》中。它那里写到:“阳谷、侠溪,颌肿口噤并治”。《医宗金鉴》里也有对侠溪穴主治“目赤耳聋痛”的解读。抛开这些深奥的古文不谈,我们从简单的角度入手,也能找到这两个穴位去火清热的缘由。
原来,这阳谷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是本经经火血,有着调节经气,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能。再看侠溪穴。它是足少阳胆经腧穴,为本经荥水穴,有清热泻火、通络止痛之功。可见,这两个穴位,一个主手太阳小肠经,一个主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同气相求,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同气相求,如此一来,这两个穴位对太阳经和少阳经的郁火都有清散之功。这一下可不得了!看官,你去观察这四调经络的走形,哪一个不经过头面部?可见,头面部上火,通调少阳经、太阳两经乃是必由之路!所以,这阳谷穴和侠溪穴真是名副其实的救火队长。
实际上,阳谷穴和侠溪穴并用,是中医典型的太阳、少阳二经并行治疗疾病的方法体现,专功清热泻火、消肿止痛、解表退热。太阳者,一身之藩篱,御病于表。少阳者,乃疾病传变之中枢,疏疾于内。要想去火,刺激这两条经的作用太重要了。同时二者配伍也属于远端配穴法的体现,可调节的范围广大,着眼于全身,所以,阳谷和侠溪伍用,绝对是去火的妙策。
所以,列位看官请记住,下次如果因为上火,尤其是肝胆火旺所致的头面部不适,比如目赤肿痛、牙痛、颌肿、耳鸣、头痛、眼角边疼痛等,都可以用此法调理。(更多保健资讯,请关注微信平台“微门诊”:sywmz2014)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