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一群可怜的寄食者
每次翻阅《红楼梦》,读到“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这个半截回目,心中总不是滋味,似乎想写点什么,可是自以为内容缺乏,无从下手,也许是书没有读透的缘故。
暑假又来临了,我又开始自己的读书之旅,《红楼梦》,这几年我是必须读的,不读它,心就很难静下来,一些思考也会变得异常的浅薄。可以说,《红楼梦》里的文气气场一直吸引着我,让自己在阅读中感受生命的无限魅力,这是任何书很难代替的。
《红楼梦》的版本非常多,题目也不少,偏偏在甲戌本里提到了“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这样的回目,也不知是不是作者有意这样写,还是脂砚斋读这本书故意提上去,“收养”二字真可谓是血泪之词,著书者也罢,评书者也罢,隐隐约约的经历过这样的人生尴尬,悲哀之情在文字之间流淌。
据已故周汝昌先生考证,曹寅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过继过来的,史料上讲,他还在曹寅亲身儿子死之后,继承了养父的家业,可惜的是,曹家很快成为宫廷斗争的牺牲品,这样一个显赫家族顷刻凋谢,落得个白茫茫大地一片。
据说,曹雪芹就是过继儿子的儿子,他一定从老一辈的口气中品出淡淡的寄养之叹。《红楼梦》,它也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之上,一方面满纸荒唐言,另一方面却在书写血淋淋的家族史,这是任何读《红楼梦》的人都无法回避的。
小说一开头就出现了两个寄食者,一个就是落魄书生贾雨村,纵然有投机取巧之心,可也功名无路,只能在和尚庙里度过春夏与秋冬,他毕竟又是幸运的,碰到了好心人甄士隐,一点点银子就使这位未来的权臣获得了新生。另一位寄食者恰恰就是甄士隐,一场大火,一次元宵,他很快落得个家破人亡,女儿丢了,家也没了,更可悲的是,自己投人不着,老丈人封肃整日里抱怨,眼看着前途无望,只能跟着道士和尚远离红尘,成为一时的轰动新闻。说实在的,做了道士和尚也未必清静,不信,只要看看小尼姑智能儿、美丽的女子妙玉、可笑的贾敬,你就会明白,人生一直很难找到一个完全清静之地,否则,太虚幻境里,也不会出现万艳同悲、浅红一哭的人生警示来。
林黛玉,在大观园里,是寄食者最形象的写照,她没有了母亲,纵然有自己的外祖母疼爱,有自己的二哥哥关心,可毕竟是寄人篱下,总觉得自己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即使自己离开人世,也不知他年葬侬知是谁?香丘又在何处?品一品“冷月葬花魂”,那种孤寂也只有“寒塘孤鹤影”的史湘云能感受到。
有人说,史湘云用巾帼英雄的豪气,可我认为,这位咬舌头的奇女子有些底气不足,没有王熙凤那样的锋芒毕露。她跟林黛玉一样,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孤儿,跟着婶婶们过,为了养家糊口,还必须跟丫头们一样,赶着针线活,连请一次客都那么的难,亏得薛宝钗的真心帮助,才办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伟业来。
薛宝钗,在一定程度上,命运比林黛玉、史湘云要好一些,可是,骨子里,她也做不了自己的主,本来到京城来是为了进宫选秀女的,也不知何故,竟然落选了,尽管小说里没有说,毕竟这样的悲剧发生了。更可悲的是,自己又有一个不省事的哥哥,后来又娶了一个不省心的嫂子,她的命不可谓不悲惨!嫁给了贾宝玉,可这位二爷看透了红尘,一溜烟走人,抛下这位新婚不久的媳妇在家苦苦等待,这等悲哀,只有作者最能体会。正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薛宝钗,她能够偷偷地帮助邢蚰烟,关心林黛玉,爱护史湘云,这不就是同病相怜的最好诠释吗?
人呐,不到万不得已,有谁愿意做一个寄食者,刘姥姥一进贾府,那种小心翼翼,那种欲言又止,那种羞耻忍辱……跟林黛玉进贾府可以互相补充,构建起寄食者最大的悲剧。
花落水流红,终究是孤魂荒冢一堆!(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