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文化 马年话马:图说中国马文化

  唐代画家韩干的代表作《照夜白》

  徐悲鸿 《奔马》

  唐代壁画《打马球》(局部)

  宋代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局部)

    热点聚焦

  马,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和强盛富有的象征。

  龙马精神,则是中国人所崇尚的一种精神。我国画马史上名家辈出,他们或注意实际观察,将马的种种形态精确地描绘出来;或不满足于形似,力求画出马的精神,以达到以马抒怀、以马寄情的目的。无论重写实还是通过画马来画人,古代画家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使画马这门艺术表现出真正的中国气派。在即将迎来马年春节的时候,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艺术世界中这些精彩纷呈的画马之作——

  秦汉之马:质朴雄浑

  汉代是我国鞍马画第一个高峰

  马的形象最早作为绘画形式出现大约要属岩画。狩猎图中的形象虽然过于简单、稚拙,然而却抓住了马的本质特征,头、颈、胸、腹背、臀、四肢基本合乎马体的比例,一些变形马体让人更觉优美、矫健,由此可见古代先民在观察马和表现马方面已具有一定水平。秦汉时期,人们更加重视描绘和塑造马的艺术形象,秦代兵马俑表现马的形象以逼真生动的写实风格著称,享誉世界。

中国马文化 马年话马:图说中国马文化

  汉代则是我国鞍马画的第一个高峰,在画马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陈敞、刘白、龚宽等人皆为画马高手。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以马的形象为题材的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各种雕塑作品,如甘肃武威的武梁祠画像石、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壁画、四川画像砖等等。汉代作品中,马的形象不但刻画得非常具体准确,而且采用了想象夸张的形式,将马体的躯干、颈部加宽,四肢变瘦,使马显得更加清爽彪悍,形成这个时期特有的“汉马”造型。著名的铜雕《马踏飞燕》就是这一造型的代表之作,其形象、神态、寓意无不令人惊叹。

中国马画是以鞍马为题材的绘画形式,亦称鞍马画。中国马画历史悠久,有图文记载的近二千年。历史上马画创作大致出现三次高峰。历朝历代都有一些为当世所重者,各有面貌,表现了各个时期鞍马文化及发展沿革。从侧面也反映出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及皇家文艺倾向。许多皇室人员亦参加了鞍马画的创作,使中国鞍马文化更加灿烂多姿。

 中国马画是伴随着马业的发展而进行的。自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3、4世纪,以马为题材的各种艺术实践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

  


《狩猎图》

年代:魏晋 砖画 嘉峪关5号墓前室北壁

   介绍:河西地区地广民稀,又多山地,除了农业外,自古以来畜牧和狩猎活动一直受到重视,这类题材也反映到嘉峪关墓砖画中。表现放牧的,有儿童放牧牛、羊,少数民族牧人放牧马群等,画幅众多、形象生动、特点鲜明。而以狩猎为题的绘画作品则更为突出,形象特点和构图处理多样,如有骑马武士、猎人追猎逃兽的,也有专表现猎犬追逐猎物的。此幅狩猎图是这类作品的突出代表。图中表现一猎人骑马射猎黄羊的场面,画家不是单纯地描绘穷追直赶的奔逐,而是选取猎手的乘骑与猎物疾驰交错而过、猎手反身射猎的瞬间,突出了双方奔跑的迅猛。与此同时,画面还作了这样的处理,即一方面是黄羊已中箭仍在奔驰,另一方面则是猎手再次引弓待发的动作,表现了一名勇武猎人在矫健骑射中的瞬间形象,因而增加了画面的表现力。特别应当提到的是,这种反身射猎的画面形式,在古代绘画中不断重现,如定县出土西汉错金银车马饰中的射虎就有成熟的体现,高句丽墓室壁画以及莫高窟249窟壁画中均有此类形式的画幅,这种形式的创作也常见于古代中亚地区的绘画和浮雕作品中,这不但体现了古代画家对这一绘画形式的热爱,也说明了古代中国在文化上与外域的交往以及在广袤的土地上多民族文化上的统一。  

大体来说,敦煌的壁画皆以宣扬佛教为主,描绘的大都是佛、菩萨,或天上的诸神,少有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这种具写实风格的壁画,最多出现在供养人画像中。画者依人物肖像如实描画,充分表现出不同民族的人物特征,并通过人物的服饰、装扮来刻画人物的阶级、身分与地位。此外也有部分是对狩猎生活的描绘。

 

 

 

                            先秦绘画墓室壁画《车骑出行图》

西周、春秋时代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其实物遗存,最早的见于春秋晚期的青铜器刻纹与镶嵌图像纹饰。绘画的作者是百工 。

 

           

《出行图》

这类有“出行图”的墓主人,一般在生前都为当地的文武官员。画面用草草几笔就勾画出一个高傲的地方官僚形象。

 

   

                                     《猎羊》

画面36.5×17.5厘米,但在视觉上都显得很开阔,马、羊、人物都以最简化的笔意画出,几乎少到不能再减去一根线条。

 

                                     《狩猎》

猎人挽弓俯射,跃马奔驰的姿态极为洒脱。造型表现力上体现出魏晋时期画师们的水平。

 

   

                                    《驯马》

年代:北周

作者:佚名

 此图在敦煌莫高窟第290窟中心柱两侧,供养人行列种。画面中驯马的新人高鼻深目,戴白毡帽,正在教训着一匹马,马儿低头歪脖,提起一只前腿,后腿往后退缩,寥寥数笔,反映出画家对生活观察入微和艺术上的造诣。

 


                           《砖画出行图》(局部)

年代:魏晋

介绍:图于1972年嘉峪关市新城第五号墓出土。此图描绘的是墓主人出行的仪仗场面,突出地反映了嘉峪关魏晋墓室绘画的艺术水平。 此图绘于一墓室东壁,画的是墓主人出行的仪仗场面,墓主人的骑乘位于武装骑队的中间,前有骑吏四人合手执长矛的骑士作先导,麾和长矛的骑士为随从。此图色调明快,采用了勾填和没骨画法,还用勾勒画法,线描用毛笔中锋画成,简练概括,构图疏密有致,显示了随行人员的众多,整幅构图生动且气势非凡。


                                                               《楼阁人物车骑画像石》
东汉、纵73cm、横141cm。1980年山东嘉祥宋山村出土。内容是表现祠主居室生活的,雕刻技法与风格同武氏祠画像一致。


                              《君车出行图》(局部)

年代:东汉熹平五年

材质:壁画

介绍:1971年发掘于河北安平逯家庄东汉墓中室北壁。这幅画绘于墓室北壁上,场面十分宏大。复杂的人马出行场景被安排组织得十分有条理,繁而不乱,显示出壁画作者控制画面构图的高超水平。 画上描绘了墓主出行的车队,前有侍卫后有车队,整齐威严,场面宏大,大有“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景象,可见画工渲染画面气氛的高超技艺.画面颜色沉稳大方,造型严谨,用笔工整,与西汉时同类作品有较大不同。


  逯家庄壁画墓向人们展示了过往时代的真实历史面貌,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些空白。














                                       《汉画像砖》系列

汉画像砖是两汉时期主要装饰在古建筑物上的一种模制、模印、雕刻和彩绘的画像砖。分布于今天的河南、四川、江苏、陕西、山东等省。画像砖成批模制,内容似乎简单一些,没有画像石的丰富与复杂。与画像石并称淤世,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汉画像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再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睿智、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知书达理及向往理想社会的精神。那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富于动感、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技法,生动具体的展示了汉代文化的厚重和博大精深。是研究两汉时期民风、民俗的宝贵实物资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著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极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汉画像砖包罗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各各方面,是研究汉代历史的大百科,现市面上多数以模印为主,雕刻的少见,雕刻还保留彩绘稀有,只以绘画为主的大型空心汉画像砖可称国宝级,对研究汉代绘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单骑图》

年代:汉

辽宁辽阳汉墓壁画

白色的马鞍、黑色的冠冕、红色的袍服,本不易统一在一种色调里,但由于马的浅棕色,便使它们协调在一个整体中而产生出一种古雅的美。

  盛唐之马:形神兼备

  爱马养马画马形成风气

  盛唐时期画马,可谓又一高峰。唐朝鞍马画家有曹霸、韩干、韦偃等人,皆享誉于后世。开元、天宝之际,唐室之威望震于西域,诸国之名马多所献纳,当时画家都有写生之好。唐朝爱马、养马形成风气,使得画马名家辈出。在诸多名家之中,最有名的首推韩干。唐明皇让韩干师法宫廷画马名家陈闳,可他不愿机械模仿。曾言:

  “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韩干观马细致入微,画马必考时、日、面、方位,然后定形骨、毛色,并结合自己的心得将马加以夸张,形成造型独特的“韩干马”,恰到好处地刻画马之神态,从而形成自己的画马风格,成为对后代影响最大的画马名家。其马的造型特点是头秀颈宽,胸阔腹壮,臀部呈蝶翅状,四肢瘦劲如铁,更觉马的威武雄壮,卓尔不凡,深得世人赞许。其代表作《照夜白》图中可以充分领略到韩干马的风采:图中之马昂首奋鬃,仰天长啸,宽阔的颈项,显得更加雄强劲健,浑圆如蝶翅的臀部则为微屈的后肢做高举蹬刨状,虽然被缚柱上,却有腾骧千里之势,观之令人振奋。在历代众多马作中,此图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就连讽其画肉不画骨的杜甫也不得不赞其“笔端有神”,而宋代的苏轼、米芾则数度在诗文中给予高度赞美。阎立本的《职贡图》也是画马传世经典之作,李世民曾诏令阎立本绘六骏图,命刻石高手精雕于石屏,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昭陵六骏图像。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绘有六马,采用勾染方法完成,画面典雅庄重,马匹气定神闲,极好地表现了王室贵族特有的富贵之气。章怀太子墓壁画《狩猎出行图》中,马四蹄腾空,铁线勾勒,神骨宛然,马的形体已不似汉画像石奔马那种夸张的变形,却也骁腾不凡。说明当时画家对良种马的形体特征、奔驰的动态,已拥有细致的研究和表现技巧。若以形神兼备为要求,盛唐画马是超越了汉画像石的奔马。

  盛唐之后的五代时期,则出现了赵嵓、胡环等画马高手。他们久居大漠荒原,熟悉那里的一切,以写生的方法创作出了一幅幅精美之作。《卓歇图》是胡环的力作,该图场景广阔,表现了大漠之中马的漫步、伫立、顾盼、遐思等姿态。技法上采用了勾线填色法,线条如钢丝盘曲,圆润而有弹性,各局部结构线条变化丰富,刻画精致,极好地展现出骏马的外在风貌。敷色上采用重彩,以硬笔疏渲之法表现鬃尾,使骏马更觉纤健厚重。赵嵓的《调马图》格调高雅,元人赵子昂对他评价甚高,认为他笔下的马“深得曹韩笔意,余亦好画,何能及也”。其作《调马图》图中之马体形高大、雄健,头颈昂扬,四顾不凡,有龙种之态。通体以青墨渲染作梅花状,此马名为“铁菊花”,为西域良种,位居上品,有天马之誉。

唐朝鞍马画家有曹霸、韩干、孔荣、陈闳、韦偃等。盖开元、天宝之际,唐室之威望震于西域,诸国之名马奇兽多所献纳,当时画家得有写生之好标本。

 韩干,唐画家。京兆蓝田(治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相传年少时曾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十馀年而艺成。擅绘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曾师曹霸而重视写生。经历唐玄宗年间,被召入宫封为“供奉”。此后专跟宫中画马名家陈闳学习画,但进展不太显著,后来韩干改变只临摹不写生的方法,经常到马厩里去,细心观察马的习性,对比找出马的性格特征,找出马的动作规律,并把各种各样的马记录在案。日子久了,人们对韩干经常进入马厩,甚至搬到马厩里和饲养人一起住感到奇怪。韩干回答说:“我学习画马,马厩里所有的马都是我的老师”。

 韩干重视写生,坚持以真马为师,遍绘宫中及诸王府之名马,曾作《玉花骢图》、《照夜白图》、《洗马图》、《凿马图》、《战马图》、 《六马图》、《八骏图》、《百马图》等。所绘马匹,体形肥硕,态度安详,比例准确,一改前人画马螭颈龙体、筋骨毕露、姿态飞腾的“龙马”作风,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画迹主要有《玄宗试马图》、《宁王调马打球图》、《龙朔功臣图》,均录于《历代名画记》,《内厩御马图》、《圉人调马图》、《文皇龙马图》等52件,辑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牧马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曹霸(约704~约770) 谯郡人,唐沛国谯(今亳州市)人,魏武王曹操后代、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后人,官左武卫将军。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时人甚至以其祖先“三曹”比之,有“文如植武如操字画抵丕风流” 之美誉。擅画马,与其门生韩干最著名。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天宝(742~756)间曾画“御马”。亦工肖像,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晚年免官流落四川。今画迹已不传。个人作品:修缮《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作《九马图》、《赢马图》。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针军画马图》二诗,对其画艺极加称赞。

 张萱,唐,汉族,长安(今西安)人。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跳舞的汗血马

《敦煌壁画-夜半越城 》(局部)

年代:初唐

敦煌329窟西壁龛顶南侧壁画局部。

介绍:为争夺汗血马种,中国汉代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黄金做的马模型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经过4000多公里陆地行军,到达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大宛国王爱马心更切,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

 

 

《游骑图》

年代:唐

介绍: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一队人马由左向右出行的场面。画面上人马布置前紧后松。卷首第一骑者和两步行者以背侧面向右后方行进。此马昂首嘶鸣,两步行者紧步相随,人马一同目视前方,创造了一种远行的气氛,从而使右侧本来局促的空间顿显空旷辽远。画家以娴熟细劲而简洁的笔法描绘,人马造型雍容大方,神态各异,自然合度,为唐代画马的典型风格。


《照夜白图》

年代:唐朝

作者:韩干

介绍: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图中所画的“照夜白”,是唐玄宗所喜爱的御马,也是他的坐骑它被系在一木桩上,昂首嘶呜,鬃毛飞起,鼻孔张大,眼睛转视,昂首嘶鸣;四啼腾骧,似欲挣脱羁绊。不仅画出马的膘肥肌健的外形,更着力表现其杰骛不驯的雄骏神采。用笔简练,线条纤细而道劲,渲染不多而体积感、质感颇强。此图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图左上题“韩干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有“彦远”二字,似为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是流传有绪的名迹。 玄宗曾令他师事陈闳画马,他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唐朝名画缘》)可见他的成就是从现实生活的观察,写生所取得的。

《双骑图》

作者:韦偃

年代:唐朝

介绍:台北故宫博院藏。韦偃,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据成都(今属四川)。擅山水、人物。张彦远论其画谓:“点簇鞍马人物,山水烟云,千变万态,山以墨斡,水以手擦,曲尽其妙,宛然如真。”此图表现两位骑手各乘一马,并辔狂纵的情景。画中构图、造型、用笔显示了韦偃的艺术风格。

 









《狩猎出行图》

 

年代:唐

介绍:陕西省乾县李贤墓东壁,墓主人李贤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生前曾先后被封为潞王、雍王,死后被追封为章怀太子。藏陕西省博物馆,《狩猎出行图》描绘了五十多个骑马人物,以及骆驼、鹰犬和猎豹等,场面宏大。画中人物掣鹰携犬骑马奔驰在长安大道上,反映了贵族耀武扬威的气势;画丛山峡谷中数十名猎手围猎,纷乱中有章法,画面中以远山近树作为衬景,最前方有数匹奔马,四蹄腾空,向前疾驰。为首的一个人身着蓝色袍服、束带、头戴幞头,骑一匹灰黄色大马,正在向右看。其余几匹马紧追不舍一人正视前方,一人左顾,人物相互呼应。接着是密集的骑行队伍,由一持熊旗的骑者带领,其后左右数十骑士,有呼后拥,中间簇拥着一位圆脸微带胡须的人,双目正视前方,身着蓝色袍服,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纵辔缓行,显得神态自若,沉稳持重。随后,又有十数匹马接踵而至,马上的护从魁梧健壮,冠幞头或帕首,身着黄、红、白等色的圆领或翻领窄袖戎衣,腰间紧束革带,佩横刀和弓箭。人马疾驰过后,留下的是淡淡的远山,展示出狩猎苑囿的空旷幽静。最后是负重的骆驼和数匹轻骑作后殿,奔驰在古木森森的大道上。画面情景正如唐太宗在《冬狩》中描述的:“金鞍移上苑,玉勒骋平畴,旌旗四望合,罝罗一面求。”此画所画人物马匹线条,流畅精练,着色富丽明快,既高度概括了整个场面,又突出了中心。全画富于动势、节奏感和生活情趣,使人对苑囿狩猎出行留下深刻的印象。

   




《神骏图》
年代:五代

介绍: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国宝级珍品。《神骏图》描绘的是东晋尚清谈的代表人物,高僧支遁爱马的故事。画面左边为牧童乘骏马,踏浪前行,右边穿袈裟的支遁坐在石床上,与朋友注视归来的骏马和牧童。今藏于辽宁博物馆,为绢本,工笔,设色,横卷款,长一百二十二厘米,堪称中国绘画精品。

据文献记载,和尚支遁隐居,好养鹰而不放,好养马而有不乘,有人讥笑他,支遁说:“贫僧爱其神骏。”

 

 此画的前隔水有金书“韩干神骏图”五字题签。经比较研究,初步认为是五代摹唐人之作。此图人马用笔极为精练,施重彩而不愿其浓艳,画人马形神统一,树石钩而不皴,水纹浪花尤见功夫。总而言之,此画技法出自唐人,纤巧处露五代画师之风。


《牧马图》

 

年代:唐朝

 介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牧马图》描绘骏马肥硕雄骏马的英姿。图中画黑白二马,一奚官虬髻戴头巾,手执缰缓行。此图线条纤细遒劲,勾出马的健壮体形,黑马身配朱地花纹锦鞍,更示出其神彩;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纯是从写生中得来。《牧马图》原为《名绘集珍》册中之一帧,左有宋徽宗赵佶的“韩干真迹,丁亥御笔”题字。


《虢国夫人游春图》

年代:唐

介绍: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描摹虢国夫人等在春日出游的景象。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又受皇帝宠爱,一时颇擅权势,炙手可热。在画面上,她居于后部的中心地位,情貌安详,仪表雍容,是一个高贵娴雅的贵族妇女形象。她前面三骑与后面三骑分别是侍从、侍女和保姆,身旁的随行者据推测是其姊秦国夫人或韩国夫人,面向虢国夫人,正有所语。此作构图的处理也是疏密相映,前三骑之间疏朗而不松散,后五骑之间紧密而不局促,节奏变化有度,气脉贯通,层次与错落展现得十分自然。人与马动势不大,似在缓缓策骑而行,这正合游春之旨。画中人物基本目注前方,惟虢国夫人之姊和她身后的侍从各自转侧身形,若不经意地打破了单一格局,使画面在结构上产生变化。此画仍与大多数唐代人物画一样,不设背景而将全部心思集中在人物身上。画中人物行动皆围绕着虢国夫人展开,前三骑的恭谨导引。后面侍从、侍女的小心护随,保姆的抱持女童紧跟,既恰如其分地标示出人物身份,又以虢国夫人为中心前后散列开来,含有结构上的内在一贯性,且能彼此比照响应。




《百马图》

年代:唐朝

介绍: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卷共描绘各种马95匹,牧马的奚官与圉人41人在一条河中及岸边洗马、戏马、驯马、饲马的场面。这幅图中所描绘的近百匹黑、白、红、花等各色马,有动有静,姿态各异,生动活泼。画家对马的描绘,极善抓住其动态和神情,运动中的马被表现得活泼顽皮,静立时的马又被表现得庄重威武。画中笔法清秀温雅,敷色清淡,可以看出唐法向宋元法变化的痕迹。




《骑马出行图》

年代:北齐

介绍:出土于山西太原王郭村娄睿墓北齐娄睿墓志铭位于太原市南郊王郭村,至1982年发掘完毕。墓道甬道及墓室全部彩绘壁画,总面积有二百余平方米,共七十一幅。其线条豪放,色彩谐调,造型生动,构图谨严,已被公认是南北朝时期中原绘画艺术的卓越代表。壁画内容分两大部分:在墓道两壁、天井中下层和甬道、墓室的下栏,描写娄睿生前的戎马生涯和生活场面;在甬道、天井、墓室及墓门上栏,描绘墓主死后升天,回归西方净土的虚幻境界。整个壁画,组成了一幅人间生活与神怪传说合为一体的宏伟壮阔的画面。
 

  宋元明清之马:风格迥异

  名家辈出 新意不断

  北宋时期李公麟被推为宋画中第一人,他的《五马图》为画马传世佳作,以白描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谓马之年龄、进贡时间、马名、收于何厩等。五匹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而五位奚官则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其中五马的造型成为美术史上的经典。

北宋画家中,李公麟最初是以画马得名的。李公麟(公元1049--1106年),字伯时,舒城(今安徽)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中进士,擅书画,尤工人物又以画马著名。精于白描,风格独特。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南宋画家陈居中,生卒年不详,活跃于12世纪。嘉泰时任画院待诏。擅人物、蕃马、走兽等,作品多描绘西北少数民族生活情态及鞍马,多表现社会混乱、民族矛盾给人们带来的离别痛楚。笔墨精致,色彩艳丽,形象准确,神情生动逼真。代表作《平原试马图》。还有宋人《骑士猎归图》生动的刻画了一匹疲惫不堪的马。

 









《五马图》

 

作者:李公麟

 

年代:北宋

 

 

介绍:二战以前藏于私家,战后失踪,珂罗版藏于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图以白描的手法画了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各由一名奚官牵引。五个奚官则因身份不同,或骄横,或气盛,或谨慎,或老成,举手投足,无不恰如其分。每匹马后有宋黄庭坚题字,谓马之年龄、进贡时间、马名、收于何厩等,并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作。此画中的马及牵马人,均是画家根据真实对象写生创作的。作品以遒劲秀雅的线描和适当的淡墨晕染,表现五匹毛色状貌各不相同的马,或静止,或缓步徐行,比例准确,神完气足。五匹马各具美名,令人遐想,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而五位奚官则前三人为西域装束,后两人为汉人。

 

 

 

《临韦偃放牧图卷》

作者:李公麟

年代:北宋

介绍: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韦偃是唐代中期画马名家,李公麟此图虽题为摹仿韦作,但从图中的坡渍树木用笔看,明显地带有宋人风格。所画马一千二百余匹,牧者一百四十余人,场面极为壮阔。

本幅自识篆书题署"臣李公麟奉敕摹韦偃牧放图",并有清乾隆弘历题七言诗。

《昭陵六骏图》

作者:赵霖

年代:金

介绍: 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图依据唐太宗昭陵六骏石刻而绘,全卷分六段,每段画一马,旁有题赞。骏马的形态既忠于原作,又注意发挥绘画之长,通过遒劲的笔法和精微的设色,将马匹的毛色表现得更加真实自然,战骑驰骋疆场的雄姿也刻画得十分生动。无论是奔驰、腾跃,还是徐行、伫立,都能曲尽其态。 六骏中,有侍者率引的飒露紫最为精采。




 

《明妃出塞图》

作者:宫素然

介绍:宫素然,金代女画家,生平事迹不详,擅人物,且长于生动描绘。作品少有传世。此画创作于金代,原属民间收藏,先收藏于日本大阪美术馆。

此图取材于西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图绘昭君出使匈奴,跋涉塞外的情景。画面没有任何背景,主要通过人物情态来表现出塞景象。画面塑造的人物也各具情态,王昭君神态自若,汉官员持重端肃,匈奴武士粗犷强悍。

《平皐拊马图》   

 介绍:为《宋人合璧画册》第八开,图左有款题「陈居中」,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陈居中为南宋宁宗画院待诏,以人物蕃马等画作著称,传世作品以台北故宫藏〈文姬归汉图〉最为著名,本图为陈居中蕃马小品,画幅虽然不大,但是马匹锐利的眼神以及奚官拊马爱惜的目光无不描绘得栩栩如生,是一件十分杰出的南宋蕃马画作品。可惜极少展出,图版亦罕见,本图扫瞄自1971年出版《故宫册页选萃》。 

 

 《文姬归汉图》

作者:陈居中 

 

年代:南宋

 

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作绘汉末女诗人蔡文姬在战乱时被匈奴人掠走,后为曹操派使节接回的故事。画家描绘了这样一个情节:塞外的土坡沙丘之间,左贤王与蔡文姬端坐于氈毯上,汉使相向而坐,双方的随从侍于周围,车马都已准备完毕,等待踏上返回中原的征程。左贤王在双手托盘送到身体一侧接酒的同时,双眸仍注视着蔡文姬,神态凝重。蔡文姬身后站立着她的两个孩子,年幼的紧紧地抱住母亲。对蔡文姬而言,日夜思念的回归故土竟与亲生骨肉的决别交织在一起。画家成功地、艺术地再现了这一感人的场景。作者于人物的刻画上极见功力,蔡文姬的文雅端丽、左贤王的神凝重、幼子的驚恐、汉使的雍容,都十分个性化。就是双方随从的神态亦不雷同。环境的描写也反映出画家创作的精心和深厚的生活积累,如俯仰蟠曲的枯木枝幹很真实地体现了塞外景物的特征,圈中马匹无论何种角度都描绘得很精神。全图线描细劲流畅,赋色绚丽匀整,风格细腻精致,是传世南宋人物画的佳作。此图无名款,旧题为陈居中所作。图中钤有清内府鉴藏印,《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骑士归猎图》

 

年代:宋代

 

 

介绍:现藏故宫博物院,图页无作者款印,据其画风,约出自南宋画院画家之手。幅上右方有圆形双龙印(半印),印主待考,余皆明末耿昭忠的收藏印,共8方。清《石渠宝笈续编·养心殿》著录。

 

选择了骑士正在检视刚从猎获物上拔下的箭,而马仍在疲乏的喘息,这一片段和细节加以描绘,对于表现骑猎生活的人物性格都是很有概括力的。画中绘一宋朝戎装文官在猎后检视箭支,举止轻柔,身后立一驮着猎物的枣红马,鼻孔扩张,喷吐粗气,马体蜷缩,疲惫不堪。这位持箭文官腰间佩鱼,按宋代官制,五品以上方能佩鱼,故画中官员职位不低。宋代多以文官领兵赴战,从此件文官习武之图可见一斑。此图画风柔细工整,注重质感,设色清雅简淡。

 

《进马图》

 

作者:陈居中

 

 

 

《骑射图》

作者:李赞华

年代:五代

介绍: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在艺术技巧方面,显示出典型的宋代风貌。流畅劲挺的线条,准确洗练的造型,淡雅明快的设色,无疑是承继了李公麟以来的人物画传统,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画中武夫腰弓持箭,立于马前,正在校正箭杆,似在做出猎前的准备。人马刻画最见功夫,活灵活现,血肉俱足。

《调马图》

作者:赵岩

年代:五代

介绍: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画面描绘一马夫牵马训导的情景。调马者装束与胡人无异,高鼻深目、满腮胡须。马取侧面之势,劲健强壮,充满动势。画家的描绘技巧极高,造型能力既准确又生动,构图也别开生面。

  《调马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赵孟頫

规格:22.7×49厘米

年代:元

《人骑图》 

作者:赵孟頫 

年代:元 

 介绍:此图为作者四十三岁时所作,代表了他早期人物鞍马风格。图中多用铁线描及游丝描绘出,细劲秀润,造型生动自然,体现出浓郁的唐代遗风。作者在此图中表现出对唐人画法的刻意追求和对古人精华的继承发扬。他曾经说:“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殆欲尽去宋人笔墨。”而在自题中更写到:“此图不愧唐人”,说明他对自己这幅画艺术成就的肯定。 

《滚尘马图卷》

作者:赵孟頫

介绍:就像人遇到开心事会笑一样,马高兴的时候爱打滚。赵孟頫以不朽之笔绘一匹打滚的马,700多年来乐了无数人,这中间最快乐的是乾隆皇帝。此作经清宫收藏,钤乾隆八玺,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第三十七,是一件有皇家血脉的宝物,为古书画收藏难得之佳品。

在中国的绘画历程中,两宋绘画是一个全盛时期,而其中的文人绘画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随着蒙古铁骑踏遍中原,作为文人画主体的汉族士人受到沉重的打击,而身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的赵孟頫,却成了众多汉人中的特殊人物,在宋亡后经历了一段居家生活,经程巨夫举荐仕元,踏上了“荣际五朝,名满四海”之路。

 

《浴马图》

作者:赵孟頫

年代:元

介绍: 1964年郑洞国捐献故宫博物院藏。绘碧波清流,梧桐垂柳,9位奚官在溪边为14匹骏马沐浴情景。画中人马情景交融,生动有致,富唐宋传统韵味,又具怡静隽美风格。用笔流畅,纤细柔和,设色艳丽而不失古雅沉厚。款署“子昂为和之作”,钤“赵子昂”、“松雪斋”樱引首有清高宗弘历书“清溪龙跃”4字,本幅有题诗一首。后纸明王樨登、宋献题记。经王樨登,清高士奇及内府收藏。溥仪携出宫带至东北后佚,归国民党高级将领郑洞国。

 

《秋郊饮马图》

作者:赵孟頫

介绍: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秋郊饮马图》画牧马官驱骏马数十匹驰逐于野水长堤、绿波红树之间。中景露地不露天,林木、坡石、人马置于右半部,人马向左方走,把来处藏于画外。左方只露树干和溪水,把树干和远山远水藏于画外。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过岸上两马的奔逐,点出境外尚有无限景物,画似尽而意未尽。作者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人马线描工细劲健,严谨中蕴隽秀;树石、陂陀行笔凝重,苍逸中含清润。绿岸、丹枫、红衣,设色浓郁中显清丽,且色不掩笔,淳厚而富于韵致。十匹马的神态各异,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低首就饮,或引颈长鸣,人马虽小。意态生动。此图是赵孟頫晚年人物鞍马画的代表作.



 

《赵氏三世人马图》

介绍:现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本图是赵氏三代人(赵孟頫、赵雍、赵麟)各画一副人马图拼接而成,又叫三世人马图。赵作为一代宗师,友人高克恭、李仲宾,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 

 

 

《洗马图》

作者:赵麟

年代:元朝 

介绍:作于1365年。赵麟,字彦徽,赵孟頫之孙,赵雍次子。以国子生登第,为江浙行省检校。善画人马、山水,其构图、技法、笔墨等方面深得家传,书法亦承袭赵字风骨,可谓书画均能造其祖、其父之域。至正二年(1342)作春山图,二十五年(1365)作洗马图。《元世祖出猎图》

作者:刘贯道

年代:元代

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贯道(约1258-1336年),元代画家。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家贫性聪慧,自学成才。曾任御衣局使。擅道释、人物、山水、花竹、鸟兽,道释、人物师承晋、唐,笔法工细,色彩浓丽,形象真实生动;山水学郭熙,花鸟遍师历代诸家。其画笔法凝练,坚实有力,造型准确,生动传神。

《东丹王出行图》

作者:李赞华

年代;辽代

介绍: 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中绘有六人骑在骏马上,他们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异。马则矫健、丰肥,左右顾盼,慢跑前行。东丹王在马背上手把缰绳,面带忧郁,若有所思,情绪正和他弃辽投后唐的处境吻合。人物及马的线条描绘细腻精良,赋色华丽,尽显宫廷绘画之特色。构图布势前后照应,疏密相宜,整个画面人物和马的动态形成—种行进的韵律。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

《二马图》

作者:任仁发

介绍: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画肥瘦不同的两匹马:其一为膘满肉肥的花斑马,曳缰昂首,神气十足;其二为瘦骨嶙峋的棕色马,垂首而立,疲惫不堪。作品以对比手法讽谕那些"苛肥一己而瘠万民"的贪官污吏,而赞颂那些"瘠一身而肥一国"的廉洁者。画面简洁,马的造型准确逼真,用笔劲健,设色清雅。

《神骏图》

作者:任仁发

介绍: 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这幅《神骏图》(上图为局部),绢本,设色,纵28厘米,横175.1厘米,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图中的骏马丰肥壮悍,富贵悠然。两个人物,唐代装扮,相互顾盼。在用笔用墨上,静立中的马造型逼真,勾线工致、圆浑;马身花纹的刻画富有变化,且晕染细腻,赋色清雅,使马有一种英姿勃发、悠闲自得的特别神态,流露出高雅的贵族气质。再看人物的塑造,形象饱满,情态生动;衣纹线条流畅,染色明净;着浅衣者鞋为深色,着深衣者鞋为浅色,这种色彩互补互衬的处理,体现出画家精心的设计。这是一幅表现宫廷良马、圉官的画面,虽体现了李公麟的绘画风格,但无论从用笔或是赋色上,还是隐藏在笔墨背后极力追求写实的意念上,都显示出画家力求精细过人的状物技巧。此画上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藏印,大概为清宫散失之物。

   清代则在画马方面有较大发展,先后出现了不少画马专家,尤其郎世宁与任伯年二人,把传统画马技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丝毛”与“写意”两大派系,令人耳目一新。郎世宁有《百骏图》传世,他在素描、色彩、焦点透视等方面有较高修养,又细心研究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创造了写实感极强的“丝毛画法”。该法以写生为造型基础,根据素描关系渲染至适度,最后以略深于底色的颜色丝毛。用这种方法画出的马,质感强烈,形同真马,一经面世便深得好评,风靡一时。其代表作《百骏图》制于1728年,画中表现的是林中牧马的情景,百匹骏马散落于林木、草地、河中、山坳之间。马的动态变化之大、结构之精确、色彩之鲜艳、透视之科学、真实感之强烈,在中国画马史上颇为罕见。

明代画家中,仇英,精于摹古,不拘一家一派,作画题材广泛,风格公正细丽。其画马造型严谨准确,用笔强健有力。代表作《秋原猎骑图》等。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秋原猎骑图轴》

作者:仇英 

年代:明
介绍:仇英的《秋原猎骑图》现藏刘海粟美术馆。仇英(生卒年不详),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工匠出身,有志丹青,从周臣学画,传统功力极为深厚,擅画人物、山水,偶作花鸟;既能工笔设色,亦能水墨清淡。并结识文人士大夫名流,受到文人画的熏陶,其画风注入了雅致的文人气息,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明四家”,为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

 

《柳荫双骏图轴》

作者:胡聪

介绍: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胡聪(约公元15世纪),东皋(今山西河津)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约在宣德(1426-1435年)前后为宫廷画家,直武英殿。此图在笔墨形式上基本继承了南宋院体风格。柳荫下,细腻刻画的两匹骏马形象生动,比例匀称,神态俊俏,柳树旁还斜探出一枝桃花,使湖石花竹相互掩映,一派湖光春色。整幅画面刻画细腻,用笔工整,功力深厚,继承南宋院体画风格。右上款署:“直武英殿东皋胡聪写。”显示出了画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清代】

清朝,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来到中国,他把西方绘画的写实传统与中国宫廷艺术的需要相结合,完成了大量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特殊的一页。代表作《百俊图》、《十骏图》。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百骏图》

作者:郎世宁

介绍: 郎世宁画《百骏图卷》为清代绘画神品上上,原图绢本纵94.5公分横776.2公分,藏宫廷大内人莫能观。满清鼎革溥儀出走,清宫为故宫博物院,方得以浏览。此后故宫博物院付梓在故宫周刊发表遂公开于世,蜚声世界艺坛。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作者:郎世宁

年代:清朝

介绍: 乾隆四年(1739年),弘历亲临南苑检阅八旗军的队列及各种兵器、火器的操练活动,乾隆帝每3年大阅一次,以壮军威,鼓士气。 本幅系弘历29岁时的戎装像,精神焕发,亦系郎世宁的盛年佳作。但此时画家对传统中国绘画尚处在学习阶段,图中的表现技法基本上是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而取得了西方细笔油画的艺术效果。作者减弱了对景物、人马的素描手法,以平光处理明暗,线条在起到轮廓线的作用后几乎被色彩隐去,天空中云彩的画法全出自西法,近景的草叶近乎西方的静物写生,只有远山的结构保留了清宫写实山水的一些程序。

 

《爱乌罕四骏图》

年代:清代

作者:郎世宁

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所藏《爱乌罕四骏图》,是郎世宁所画的骏马图中,很特殊的一卷。其中所绘四匹骏马身高均在七尺以上,远远超过《十骏图》中蒙古马的高度。从其尺寸和外型看,均是纯种的阿拉伯马。据考证,爱乌罕是现在的阿富汗,乾隆年间当地出了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汗王,名字叫爱哈默德·沙哈,他带领阿富汗人民击退强敌、扩张领土,进入阿拉伯。对于东方的清王朝则采取亲善政策,这四匹阿拉伯马便是他在乾隆二十七年送给乾隆皇帝的。乾隆赐名曰:超耳骢、徕远骝、月骨騋、凌昆白。并命朗世宁作画。画中,每1匹马不但角度各异,且以满、蒙、汉、回四种文字书写其名及其尺寸,具有纪实的意味。 

郎世宁《爱乌罕四骏图》超洱骢

郎世宁《爱乌罕四骏图》徕远骝

郎世宁《爱乌罕四骏图》凌昆白

郎世宁《爱乌罕四骏图》月骨騋

 


 

《昭君出塞图》

作者:倪田

年代:清

介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王昭君名嫱,汉代美女。汉元帝后宫既多,不能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贿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能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元帝见后,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昭君出塞图》为历代画家所重视。过去的“百美图”上常见此图。画面上昭君是以公主打扮,裘皮斗篷,立于马前,若有所思,仰望天空。

 

 《十骏图》之奔霄骢

《十骏图》之赤花鹰

《十骏图》之大宛骝

《十骏图》之爾云驶

《十骏图》之红玉座

《十骏图》之霹雳骧


《十骏图》之如意骢


《十骏图》之雪点雕

《十骏图》

介绍:《十骏图》画的是十匹骏马。根据《石渠宝笈》及《国朝院画录》的记载,乾隆八年(1743),郎世宁奉命恭画《十骏图》十轴,画的是蒙古外藩所进贡的骏马。十轴中包括:(一)万吉驦、(二)闞虎骝、(三)狮子玉、(四)霹雳骧、(五)雪点雕、(六)自在驈、(七)奔霄骢、(八)赤花鹰、(九)英骥子、(十)尔云驶。 台湾故宫博物院保存有五件。 (其中有两匹是爱乌罕四骏图--凌昆白 爱乌罕四骏图--月骨騋 )

    这些马图上均标有身高体长尺寸,高度均在五尺左右,大都只有四尺多高。若单以高度论,这些马实称不上"骏"。根据《诗经》的记载:马在五尺以下曰驹、六尺以上曰马、七尺以上曰騋,八尺以上曰龙;八尺的马,可以当戎马,从事军务;七尺的马,是田马,用作农事;六尺以下的马,就只能当驽马,干些粗活。《诗经》的尺寸与清代的尺寸有很大的不同,但《十骏图》属于中小马型之类,属于产于蒙古和新疆地区的马种。这些马奔跑迅速,吃苦耐劳,蒙古大军正是骑着这些马征服了欧亚大陆。

    现代的徐悲鸿则以泼墨写奔马,融会中西,堪称写意画马第一人。他长期观察研究马的肌肉、骨骼和神情动态,经常在山乡和有马的地方对着真马写生,下笔时“全马在胸”,笔墨酣畅。早年流落上海时,他曾画了一幅马寄给上海美术馆,主持该馆的岭南派画家高剑文兄弟观之赞赏:“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状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奔马图》

这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一幅马画作品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犹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溪畔双马图》

年代:1943年作

介绍:此双骏图,一仰一偃。仰者嘶鸣长空,偃者溪边饮水。布局远胜前人,个人风格十分突出。

钤印:徐。

款识:之雄先生惠教,悲鸿卅二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8951/267612998231.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 节日活动策划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在营销策划中的应用傅蔚箭(本文由作者署名发表于2012年第5期《中国酒店》)中国是个多节日文化的民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如今已经演变成了大大小小的节日。气氛较浓的当属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 中国传统吉祥寓意图案

通过网络搜集整理,比较全面,欢迎转载。篇幅有点乱,有时间了准备按汉语拼音的次序重新编辑,方便检索。大家先看着。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痛苦及痛苦因。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童话故事会飞的马 马年话中国人与马的故事

马上到马年了,中国人与马的渊源非常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文化是从马文化开始的,伏羲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相传在远古伏羲氏时代,在今天的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龙马背上背着一幅图,后人叫"河图",人们把河图献给了

中国马业协会 中国现代马业大有可为

     专访中国马业协会秘书长、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教授  此马非彼马  《新经济导刊》: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马一直是用来生产劳动和行军打仗,请分析一下现代马产业与传统马产业的区别?  芒来:传统马业的主要特点是马匹以役

中国传统文化工艺品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穷理尽性”话《周易》(一) 《周易》在中国的知名度极高。有关其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的争论,自古未休;而后人对其内容、作用以及内在思想的评说,则更加莫衷一是;更有人一言以蔽之地认为《周易》是一本“

声明:《中国马文化 马年话马:图说中国马文化》为网友雪霓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