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真的是有好多好多富含文化底蕴的的传统糕点,在我国糕点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百度了下,居然查到了几十种,如清水玫瑰月饼、精致百果月饼、白麻椒盐月饼、猪油夹沙月饼、鲜肉饺、松子枣泥麻饼、猪油芙蓉酥、猪油年糕、大方糕、松子黄千糕、松子米枫糕、玫瑰白麻酥糖、椒盐黑麻酥糖、四色片糕、八珍糕、千层酥、葱油桃酥、猪油松子酥、三色夹糕、巧果、枇杷梗、荤油米花糖、糖年糕、百果蜜糕、定胜糕、松仁云片糕、玉带糕、椒盐桃片、五香麻糕、火炙糕、印糕等等,很多连我这个地道的苏州人都未曾听过尝过。
![芝麻豆沙酥饼 豆沙松仁麻饼——自家制最传统的苏式糕点](http://img.aihuau.com/images/e/76846/0914060502092555190911.jpg)
苏式糕点逢农历四时八节,均有它的时令品种,有春饼、夏糕、秋酥、冬糖之称。传统时令制品品种占了整个品种的半数以上,春饼有酒酿饼、雪饼等;夏糕有薄荷糕、绿豆糕、小方糕等;秋酥有如意酥、菊花酥、巧酥、酥皮月饼等;冬糖有芝麻酥糖、荤油米花糖等。
苏州的糕团老字号黄天源,一年四季都有适时花色品种推出,如正月初一供应糖年糕、猪油年糕、糕汤圆子,正月十五供应糖汤圆子,二月初二供应油煎年糕,三月清明节供应青团子,四月十四供应神仙糕,五月初五供应各色粽子,六月供应绿豆糕、薄荷糕、米枫糕,七月十五供应豇豆糕,八月十五供应糖芋艿、糖油山芋、悟熟藕,九月初九供应重阳糕,十月供应南瓜团子,十一月冬至节供应冬至团子,十二月供应各式年糕。
以上废话,看不下去的自行忽略。
小时候的我,对这些传统糕点其实并不感冒,总觉得都是甜甜腻腻的没什么好吃。印象中,就过年时的糖年糕,清明节时的青团、酒酿饼,六七月份的炒肉馅团子,中秋节的肉月饼,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糕会应个景吃一下。
现如今,不知道是年纪大了开始怀旧了,还是自己的口味变了,亦或是苏州糕点制作工艺改良了,总之,每到时令糕点上市,倒都有了想一尝的念头,吃不到,还会牵记。
最近太多好吃的糕点上市,一条观前街,采芝斋、乾生元、长发的玫瑰豆沙酒酿饼,黄天源的青团子、海棠糕、梅花糕,桂香村的六味大方糕,叶受和的现烤麻饼、袜底酥,真的可以从街头吃到街尾。
周四中午在单位简单吃了些,故意留着肚子,步行至观前,打算买桂香村的芝麻方糕吃,结果一看,无论是大方糕还是酒酿饼都排着老长的队。得嘞,索性再走几步路,买同是老字号叶受和的现烤麻饼。
松子枣泥麻饼是苏式糕点中的著名传统食品。它选用白砂糖、饴糖、鸡蛋、食物油、小麦粉等原料制作皮面,用果仁、果肉、芳香花料等配制成馅料,用皮面裹入枣泥、松仁馅料,饼两面沾上去壳的芝麻,焙烤而成。四块钱一个的饼,拿到手里还是热乎乎的,一口咬下去,芝麻香、枣香、松仁香、猪油香,心里那个满足啊,甜食控觉得此生无憾了。
一边走一边吃还在一边想。按理这麻饼看着也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工艺,要不咱回家山寨个试试?
网上查了下,除了一些简单的介绍,几乎没有能用的方子。想来是因为这麻饼地域特色浓、又鲜有人想家庭制作的缘故吧。没有现成的,那就自己琢磨呗。中式饼,猪油肯定少不了,外皮的感觉就像中式酥皮点心的油皮。
今天起床,突然就打算试验了,第一次,什么都是估摸着来,做了四个的量。
饼皮:中粉100克,麦芽糖10克,白砂糖10克,猪油15克,植物油10克,水40克。
所有材料揉成团,盖着醒半小时。
因为是临时起意,馅也来不及自制了。直接用了京日的豆沙,外加烤香的松仁。
查了些资料,正宗的麻饼皮馅应为二八比例,我喜欢皮多些,又觉得京日的豆沙甜,怕馅多了腻,所以45克的皮包了28克的馅。
包起,压扁,刷水,饼的两面都沾上满满的芝麻。
烤箱预热,180摄氏度烘烤20分钟左右,至两面的芝麻金黄。
就四个小饼,所以用的是ACA的小烤箱。发现以后还是不能偷那懒,上色不舒服啊。
顾不得烫手,立马掰开一个尝。信手拈来的试验居然也有七八分像了,非常非常的激动啊。
外皮基本和卖的感觉类似,内馅的话,市售豆沙确实甜了那么点,好在我减少了量。有了这次的成功,下回就有动力自己熬枣泥馅了。
爸爸评价说做的很成功啊,妈妈也说除了皮硬了点,别的都不错。
真是开心啊,四个饼被解决了三个。
淘宝上找来了叶受和现烤麻饼的照片,大家看,我做的是不是有点意思了?
今晚我要早点睡,因为明天会去参加苏州环金鸡湖半程马拉松赛。报名的时候那个大无畏,现在想想,整整21公里啊!不管了,尽力就好,给自己一次超越梦想的机会。一如那个谁鼓励我的话,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陈式风采。。。
其实,某位同学说的更中听来着。此人说,我骑自行车边上陪着,中间带你一段。哈哈,多有创意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