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故都的秋 郁达夫的死亡之谜:郁达夫遗骸究竟在何方

郁达夫的故事

郁达夫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直到今日郁达夫的失踪原因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众所周知,郁达夫一生跌宕而绮丽,那么我们今天讲诉两则有关郁达夫的故事。首先,先讲述一则郁达夫与钱有关的小故事。郁达夫有一次请军界的朋友们到饭馆里吃饭,饭吃完后,饭店的服务员来到桌前收账。

郁达夫照片

只见郁达夫从鞋底拿出几张纸币给乐服务员。朋友们看见郁达夫将纸币放在鞋底,对他这一行为十分不解。随后郁达夫告诉朋友,因为自己曾过过没有钱的日子,现在有了钱,要将它们踩在脚底,让它们永世不得翻身。通过这则小故事,不禁觉得郁达夫也是一位充满生活情趣并且幽默感十足的人。

那么,再说一则关于郁达夫的故事吧!有一次,郁达夫被邀请去演讲有关文艺创作的相关知识,郁达夫走上讲台后,在黑板上写下“快短命”三个大字。台下的听众朋友们对此疑惑不解,大多面面相觑。随后,郁达夫说到,自己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而黑板上书写的“快短命”就是文艺创作的要诀。“快”可以理解为“痛快”的意思,“短”就是说文章主旨要简明扼要,而“命”指的是写作文章时候,不要偏离题目,要时刻扣住命题。郁达夫围绕“快短命”三字做完演讲之后,总共花费不到两分钟。郁达夫走下讲台时,台下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郁达夫是怎么死的

郁达夫死亡之谜,至今仍未解开。曾经一名日本宪兵承认郁达夫已惨遭迫害,这名日本宪兵并指出他们掩埋郁达夫的尸身的地方。后来研究郁达夫经历的工作者,几乎翻遍了新加坡都没有找到郁达夫的骨骸。

郁达夫雕像

既然这名日本宪兵所言不实,那么郁达夫是怎么死的呢?1945年8月29日,本在房间中和好友商量事情的郁达夫被人骗了出去。后来,郁达夫一直处于失踪状态,等到半个月之后,有消息称郁达夫已经被日本宪兵所枪杀。关于郁达夫被杀害的消息传遍了东南亚和中国,大家都对郁达夫是怎么死的,充满了疑虑、有人说,日本宪兵得知了郁达夫真实身份,所以将他灭口,也有人猜测,郁达夫之死会不会与戴笠相关。

郁达夫和王映霞成婚之后,戴笠一直对王映霞展开了猛烈的攻势。郁达夫在福建时候,还不知道王映霞与戴笠之间的情感纠葛,等他知道后,王映霞已经爱上了戴笠。郁达夫为了斩断王映霞与戴笠的纠葛,便带着王映霞前往新加坡生活。

1939年,郁达夫曾写《毁家诗纪》一文,而后在报刊《大风》上公开发表。他暗指出戴笠破坏自己家庭的行为,言词之间流露出对戴笠的憎恨之情。郁达夫曾要求将这篇文章寄给蒋介石和于右任等国民党要人,希望以舆论压力来谴责戴笠。或许这件事情惹怒了国民党派,他们借当时形势,将郁达夫杀害了。

郁达夫在文学上有何成就呢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一位文学家,《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都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从总体上来说,郁达夫在文学上有何成就呢?郁达夫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包含三点,接来下我们分别浅谈一下郁达夫的文学成就。

郁达夫作品

第一,郁达夫首创了自传体小说形式,进而丰富了文学创作体裁。在郁达夫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便是郁达夫“以我之口,叙述故事”。文中主人公都是用“我”来讲述其中的故事,比如《沉沦》中,我是一名日本留学青年。在日本留学生活中,“我”遇到了日本人的欺侮,在打击生活中,“我”的自尊和尊严受到了践踏。郁达夫以“我”娓娓道来个中故事,表达了自己在残酷黑暗的生活中,渐渐堕落沉沦的矛盾心理。郁达夫以“我”讲诉故事,更能引发读者在情感上的共鸣。

其次,郁达夫敢于在文学作品中对传统封建礼教的观念提出挑战,比如在《迟桂花》作品中,郁达夫塑造了一位敢于追求新生活的农村妇女形象,虽然她的生活历经挫折,但是她依然乐观向上。又比如郁达夫作品《沉沦》,其中郁达夫借日本留学青年情爱之旅,来批判了腐朽堕落的封建文化。郁达夫《沉沦》发表后,对当时一批青年文学作家产生了深远为悠久的影响。

第三,郁达夫文学作品中,善于用悲凉消极的意象,来反映世事的黑暗腐朽,进而表现出社会底层人民的辛苦生活。比如《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等作品,是郁达夫反映现实问题的代表作品,表达了郁达夫对底层百姓的关怀之情。

郁达夫散文特点

有人曾对郁达夫散文作出如此评价:“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时映霞蔚。”曾经学过郁达夫散文代表作《故都的秋》,整篇文章流露出的伤感悲秋之情,让人不禁感叹韶华易逝,万事骤变的沧桑感。从《故都的秋》便可分析出郁达夫散文特点,以加深读者对郁达夫散文的认知。

故都的秋画像

首先,郁达夫的散文非常讲究词语的选用和修饰,从言词表达出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比如在《故都的秋》这篇文章中,全文大约1500度字,但郁达夫用了42个“秋”字展现了故都秋天萧瑟、悲凉之景,全文透过“秋”字,让读者感受到了郁达夫消极的人生状态。在《《闽游滴沥之二》中,郁达夫用“绿”、“曲”和“静”三字,描写了闽江秀丽、壮阔的景象,进而将闽江无与伦比的美丽展示给了读者。

除此之外,郁达夫散文特点还有善用落错等手段,使文章产生一种和谐流畅的节奏感。在《浙东景物记略仙霞记险》一文中,郁达夫用长短句相错的形式,使文章产生舒缓而又跌宕的节奏。当读到这篇文章时,不自然地会被文章的美感所吸引,让读者切实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郁达夫散文特点还具有忧郁感伤的情感基调,其中主要体现在颓废和憎恨上。在郁达夫看来,生活充满了无味和死板,自己生活在乱世之中,根本既然无法实现伟大地抱负,那么就干脆自我放纵。

郁达夫 故都的秋 郁达夫的死亡之谜:郁达夫遗骸究竟在何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9351/224885773383.html

更多阅读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及简要分析 故都的秋分析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及简要分析秋珍课程分析:《故都的秋》是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写于1934年8月的一篇散文,文章中散发着作者对故都深深的感情和眷恋,它体现了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浑然交融的高超笔法。本课是散文鉴

故都的秋外十五篇 故都的秋

故都的秋郁达夫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

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 故都的秋公开课ppt

2.故都的秋(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本文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2、体会作者笔下秋的意境,品味课文中精到细腻的语言。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语言鉴赏能力及掌握运用语言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母鸡 课堂教学实录

《故都的秋》课堂实录 作者:党红英 地点:四川成都(第二届“中华杯” 全国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教育课堂大赛) 师: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也实在太多太多,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

声明:《郁达夫 故都的秋 郁达夫的死亡之谜:郁达夫遗骸究竟在何方》为网友蓝戈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