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所谓田黄石,即寿山石中的特殊品种,因产于福建寿山村坑头溪两岸水田及河流底部的沙砾层中而得名。其质地细腻、温润,手摸有滑感,并常有石皮、红格、萝卜纹等标志。田黄石鉴别标准上好的田黄石首先颜色要正,所以田黄石的“黄”就要求黄得如同金子般灿烂。
上品的田黄石还要通透、纯净、细腻,纹理要美。同时作为硬石的代表石材,田黄石出土时均为椭圆形,所以上品的田黄应该饱满、浑圆、比例协调。
田黄玉,历来珍稀贵重,被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及田黄制品,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富有品位。实质上田黄也分成各种品类。按颜色分,除“田黄”之外,质色较红的田石叫“红田”;有质地灰黑的叫“黑田”。此外还有白田、灰田两种。
田黄石,是寿山石系的一种,可以说是久负盛名,素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不过数百年来早已挖掘殆尽,近年来新采掘石材更是屈指可数,现在恐怕十两黄金能勉强换得一两田黄就相当幸运了。田黄的珍贵首先源自它的稀有。全世界出产田黄的地区只有我国福建寿山村的一条小溪两旁数里狭长水田底的砂层,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在田里,所以称为田黄石。其次田黄,材质本身具有细、洁、润、腻、温、凝玉石之六德,明清各朝均被当作贡品进献宫廷。
“田黄”本身按颜色浓淡深浅又分为“桔皮红”、“桔皮黄”、“黄金黄”、“枇杷黄”、“桂花黄”、“熟栗黄”、“鸡油黄”等等。田黄之中成色比较纯正、质地特别通灵、又叫作“田黄冻”,如“桔皮黄田黄冻”、“枇杷黄田黄冻”、“黄金黄田黄冻”等等。桔皮红田与银裹金田、金裹银田以及鸡油黄田与大部分的白田,他们本身即隶属上乘冻石,通透、凝灵足称有余,通常不再冠以“冻石”的称号。对和田玉收藏者来说,田黄石需鉴别真伪,色泽的纯正、质地的凝润、外形的自然、工艺的精巧,都是需要经过仔细考量的。
随着田黄石身价暴涨,仿制假冒田黄石牟取巨额暴利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专家表示,由于“红筋”与“萝卜纹”是田黄石与众不同的特殊肌理,再加上田黄石质地温润细腻,刀刻下去有卷花等,因此田黄石鉴别主要从这“红筋”、“萝卜纹”与刀刻卷花等三方面入手。
田黄石鉴别方法第一点石形
田黄石的母石为山料,呈棱角状,经过重力与水流的搬运及磨蚀作用,其棱角逐渐圆化,形成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的卵石(独石),呈次棱角状或次圆状。如果发现棱角尖锐或浑圆光滑的“田黄”就值得怀疑,可能为掘性石或山料磨制而成,但如果在加工过程中破坏了其原形就难以识别了。田黄石一般为几十克至几百克,超过千克的非常罕见,几公斤的田黄应值得警惕。
田黄石鉴别方法第二点石皮
田黄石长期埋藏在水田中,经风化作用,其外表通常会形成不同特征的皮层。根据皮层的厚薄,可分为厚皮(>1mm)、薄皮(<1mm)和稀皮(细雾状);皮层有单层皮与多层皮。田黄的皮色主要有黄色、黑色与白色。黑色皮俗称“乌鸦皮”;皮为白色而石色为黄色,称为“银包WWw.aIhUaU.COM金”;皮为黄色而石色为白色,称为“金包银”。田黄的不同皮色可能与不同颜色的土质有关,即黄色的土壤形成黄色皮,黑色的土壤形成黑色皮。由于田黄石普遍发育石皮,有“无皮不成田”之说,故石皮成为鉴定田黄的重要特征之一。
田黄石鉴别方法第三点萝卜丝纹
采用透射光观察田黄石的内部,其普遍发育似“萝卜丝纹”纹理,是非常重要的鉴定特征。田黄石内部的“萝卜丝纹”多种多样,发育程度不同,按粗细可分为条带状、条纹状与细丝状;按形态可分为直线形、网状形与不规则形;按颜色可分为白色、黄色与棕色;按透明度可分为半透明与微透明。田黄石基本上都具有“萝卜丝纹”,“无纹不成田”的说法成立,但不能绝对化。
田黄石鉴别方法第四点红格(或红筋)
田黄石的“格”或“筋”实际上是一种裂隙,这些裂隙在地表条件下,特别是水田里,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渗入与沉淀,被染成黄红色,故称为红格或红筋。但也有少数没有颜色,为白色裂隙,则称为无色格。田黄石有红格(或红筋)的现象较普遍,也有“无格不成田”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