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胡惟庸 明朝胡惟庸的资料

明朝胡惟庸的资料

胡惟庸对于明朝来说是一位开国功臣,也是最后一任的中书省丞相。曾经一度权倾朝野,不过最后因为被怀疑发动叛乱,爆发出了胡惟庸案,最后被朱元璋处死。

明朝胡惟庸像

胡惟庸他在明朝的时候,是一个权倾朝野的人,当时的那些文武百官全都是敢怒不敢言,还有许多人是要看他的脸色行事,就算是对胡惟庸不满也不敢说什么,反而是要去巴结胡惟庸,以便让自己的官途更加的顺利。

不过在胡惟庸坐到左丞相这个位置上之前,他也是需要去巴结其他人的。为了和那时的太师李善长搞好关系,他就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这就是有点联姻的意思在。能靠这样得到李善长的推荐也就是一件不亏的买卖。

因为胡惟庸的性格是有事就想要掌握在手中的那样,还容易猜忌其他人、做事也是急躁的。在和明太祖朱元璋有一些政见上还有选取贤能上的不同意见的时候就会不是以很适合的方式处理,因为这样胡惟庸是不被刘基这些人看好的。不过太祖是不介意。还是把胡惟庸升为左丞相。

朱元璋在元朝灭亡的教训里面看到了一些不利于他长久统治的东西,那就是臣子的权力太大的话就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的集中,他怕“宰相专权”、“臣操威福”的这件事会发生到自己的身上。就换了一个又一个的丞相,但还是不放心,就在最后拿了胡惟庸当靶子,处死了他,结束了丞相制度。

胡惟庸的儿子是谁

胡惟庸的儿子不是一个有名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无名小卒。只是在他爸爸——胡惟庸的光环下才在人们的视野中有了一席之地。胡惟庸的儿子和他家其他人的死法是不一样的。胡惟庸的九族都因为胡惟庸谋反的这个罪名牵连,全部是被处死的。不过胡惟庸的儿子就不一样了,他在被株连九族之前就死了,还是掉下马死的。真是不知道怎么评价胡惟庸的儿子这个人啊。

明朝胡惟庸 明朝胡惟庸的资料

胡惟庸像

像胡惟庸的儿子这样的无名小辈,史书上只有那渺渺的几个字:“胡惟庸之子驰马于市,坠死于车下。”

我们对于胡惟庸的儿子知道的最全的事就是他的死法。不过我觉得这件事有点想报应啊。因为自己儿子的死,胡惟庸很是伤心,就让那个给他儿子赶车的人给他的儿子陪葬。

在洪武十三年的正月,有人上书告胡惟庸罪名是谋反。朱元璋就用了“枉法诬贤”、“蠹害政治”这样的罪名,把胡惟庸还有涂节和陈宁这一些胡惟庸党派的人先后杀死了。

胡惟庸他呢,既是一个奸臣,也是一个汉奸,还是一个曾经权倾朝野的丞相。不过“人在做天在看”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做坏事的时间长了,会遭天谴的。报应就出在胡惟庸的儿子身上。那个时候虽然是没有法拉利这样的跑车的,不过还是有那些装饰豪华的马车。在明朝,那些官二代也是会飙车的,就是是让赶马车的人,去把马车赶的快一些,甚至是要求更快一些的。于是胡惟庸他的儿子就在飙车的时候,坠落到车下,就那样死了。

胡惟庸死法如何

“胡党之狱”又被叫做“胡惟庸案”,被称为明初四大案。这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事件。这件事和胡惟庸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胡惟庸的死法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被朱元璋处死的,只是胡惟庸的死是明朝的一个转折点。

胡惟庸之死

出身很是贫寒的朱元璋在当上了皇帝之后是很重视吏治整顿的,还严格地制定了各个级别的官吏如果玩忽职守还有蠹政害民的话就要严重的处罚。在当时,他就已经察觉出了胡惟庸他有仗着自己的权力做坏事,对于他的这些做法是非常的不满意,把这些事记在了心里。胡惟庸在那个时候的地位已经是笈笈可危的了。

在洪武十三年的时候就是公元后1380年,朱元璋用“谋不轨”这样的罪名处死了左丞相胡惟庸,还宣布废掉中书省和丞相制度,这样全部的权力都集中在朱元璋的手上,在中国的历史上已经延续了快二千年的丞相制度就这样没掉了。

胡惟庸有没有谋反这件事其实还是充满了许多的疑问,朱元璋给胡惟庸定的“谋不轨”其实纯属“莫须有”。胡惟庸虽然在开国初期是战功显赫,业绩突出,不过他一点也不自警、自醒、自律,这就使得胡惟庸被朱元璋当做整肃那些开国有些很大声望的功臣、并且加强皇权的一个借口。胡惟庸只是封建国家帝治的又一个牺牲品而已。

胡惟庸死得是很惨,还连家人都不能保全,全被灭门了。这真是死不瞑目啊。

 1 2 下一页 在本页阅读全文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关键字:胡惟庸 责任编辑:wangpingwei

胡惟庸是怎么读的

胡惟庸的名字笔画很多,显得很复杂,不过大多数人是可以读出胡惟庸的名字的正确发音的,因为这三个字没有多音字也没有生僻字。复杂是复杂了一点,可还是认得出来的。不过还是可能会有人不认得。这里就说一下吧,胡惟庸的名字读音是:hu wei yong。

胡惟庸像

胡(Hu)是第二声,惟(Wei)是第三声,庸(yong)是第一声。这就是胡惟庸名字的读音了。胡惟庸名字的读音是很有韵律的,不是呆板的都是同一个声调这样子。这就使得当念起胡惟庸的可以有起起伏伏的感觉。

还有一点就是胡惟庸的三个字的拼音的韵母都没有是一样的,这样在读出胡惟庸这个名字的时候就会比较响亮,如果有韵母一样的名字,读出来就比较没有气势。而且这样读出来也是会比较绕口。所以说在读音上胡惟庸是很和谐的。所以说,古人在名字上真是很费心思啊。在读音上也是很好的。

胡惟庸的拼音是HuWeiyong。和名字一样也是看上去很复杂,不过读上去就是很舒服的。胡惟庸这个人我们现在暂时不做评价,只是在胡惟庸名字的发音方面是很棒的,这个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HuWeiyong这些由着声母还有韵母组成的一个完整的拼音就是要跟随着胡惟庸。

现在再来核对一下胡惟庸这三个字的拼音,就是HuWeiyong。读好一个人的名字就是认识一个人的第一步,胡惟庸(HuWeiyong)。

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简介

胡惟庸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也是明朝的最后一个担任中书省丞相的人。我们并不能知道胡惟庸的生辰,只知道他是死于1380年。胡惟庸是汉族人,出生于当时的濠州定远,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和当时明朝的另一位大臣李善长是同乡。曾经一度权倾朝野,不过最后因为被怀疑发动叛乱,爆发出了胡惟庸案,最后被朱元璋处死。

胡惟庸像

胡惟庸这个人在早年时间就跟随着朱元璋,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胡惟庸担任过许多的职位,例如元帅府的奏差、宁国的主簿、知县、吉安的通判、湖广的佥事这些小官,也担任过太常的少卿、太常卿这些比较大的官位。在洪武三年的时候,胡惟庸就官拜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在洪武六年的七月份,凭借着李善长的推荐,胡惟庸就坐到了右丞相的位置上,在大约十年之后就升官升到了左丞相,这是一个在百官之首的地位。

不过跟随着他手中的权势地不断增大,胡惟庸就一天接着一天的更加骄横跋扈,甚至有时会擅自地决定其他官员的生杀和升降。胡惟庸还有一件做的很过分的事就是“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这样就是在欺君犯上的大事啊。这是在权方面的不对。

还有就是权和钱的交易,那些想要升官和犯了事的官员就去贿赂胡惟庸。所以胡惟庸就这样收了无数的贿赂,加重的金银珠宝数不胜数。

胡惟庸谋反的故事

胡惟庸地被以谋反的罪名处死的,关于他是否谋反虽然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不过胡惟庸谋反的过程也是有记载的。过程还很详细。

胡惟庸像

在洪武十三年正月的时候,当时的丞相胡惟庸和朱元璋说他家里面的旧宅子的井里涌出了醴泉,所以就想着去请明太祖朱元璋来看这一个观赏。有醴泉涌出来这是大明的好兆头,所以朱元璋想都没想就很开心的去胡惟庸的旧宅子。当朱元璋刚刚走到西华门的时侯,有一个名字叫做云奇的太监没有预兆地冲到皇帝的车马前面,突然拉住马车的缰绳,但是却急得一点话都说不出来。朱元璋的护卫们马上把他抓住,一起乱棍打到他的身上,差一点点就把他打死了,可是他还是指着胡惟庸的家的方向。这时候,朱元璋才感到事情有点不对劲,就不去胡惟庸家里转而回到皇宫,走上城门,看到了胡惟庸的家里藏着很多士兵。朱元璋就马上下令把胡惟庸逮捕,立即处死。不过根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在四天之前,朱元璋就已经知道胡惟庸谋反的事情。这可以看出,太监云奇的告变应该不是真实的。

不过在一部名字是未解之谜历史版的书里写了胡惟庸是与朱元璋的一个妃子互通被朱元璋发现了,为了求自保就只好造反了,但是这一段究竟是不是真的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无论事情的真实性是怎么样的,胡惟庸在历史上还是要背上谋反的罪名。

上一页 1 2 在本页阅读全文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关键字:胡惟庸 责任编辑:wangpingwei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09351/840592823646.html

更多阅读

胡军父亲胡宝善的人生奇遇 人生就像一场奇遇记

胡宝善,明星胡军的父亲,但要搁四五十年前,胡宝善可比胡军名气大的多。“文革”期间,它自己填词填曲创作的《我爱这蓝色的海洋》,不知安慰了多少被“样板戏”磨腻了的耳朵。说起来,胡宝善的音乐人生充满了意外和惊喜,他是我国最早派到国外学

胡适小儿子胡思杜的悲剧人生 胡适 人生三大乐趣

胡思杜,现代著名学者胡适之子。曾留学美国,1949年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在唐山铁道学院马列教研室任教,1953年任马列资料室主任。1957年9月21日整风反右斗争中不堪屈辱,自杀身亡,被错划为右派。1980年平反。胡适小儿子胡思杜

胡适我的母亲原文·作者介绍·评析 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名家散文·鉴赏]胡适我的母亲(原文·作者介绍·评析)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

声明:《明朝胡惟庸 明朝胡惟庸的资料》为网友泪落弦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