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泉古镇在四川仁寿、威远、资中三县交界的深丘中,隐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因辛亥保路运动中著名的“罗泉会议”而载入中国近代革命史册,也因历史悠久、造型典雅、风格独特的九宫八庙四大井和状如游龙的五里长街而远近闻名,吸引了无数游客、学者、艺术家。它的闻名得于清朝中叶盐井的发现,那时罗泉镇商贾云集,热闹异常。而如今只留下一座保存尚且完好的盐神庙透着远古的苍凉。
古镇又名罗泉井,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与诸葛亮挖掘罗泉“四大井”取水有关,兴起与罗泉采盐业密不可分。 罗泉镇1992年撤区扩镇,由原来的小桥乡、睢家乡、万发乡、罗泉镇四个乡镇合并为罗泉镇。镇人民政府驻场镇胜利段,坐落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资州分州衙门。距资中县城40公里。 以产盐而闻名天下的罗泉,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时盐业开发已达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已有盐井1500余眼,所产的井盐于1925年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那时的罗泉商贾聚集,马嘶骡叫,热闹非凡,当地的盐神庙便是最好见证。 全镇幅员54.74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其中城镇人口2000人,有彝族。辖1居委会、25个村。地属深丘,有7座水库,球溪河横贯罗泉。龙镇历史文化悠久,旅游景点丰富,有九宫十八庙。有天然溶洞群,有中外闻名“盐神庙”、“罗泉井”、观音沱、“州官”判案看猴脸等神奇传说。 罗泉镇整个布局成龙形,所以又名龙镇。四周山峦怀抱,景致优美,东边是碧波荡漾的珠溪河,河随山流,镇沿河建,既有自然的巧合,又有人为的精心设计,从后山居高眺望,整个古镇就宛如一条山涧游龙。 古镇因盐起 神庙独天下节选自 赞比亚
资中罗泉古镇是中国唯一有盐神庙的地方,最早制定盐政大法的管仲受到供奉
五里古街,青砖黑瓦,全都是明清建筑,一派古朴;盐神古庙,天下无二,却鲜为人知;逼仄小巷遮掩之下,是盐马古道,当年马蹄声声的块块石阶,如今已归于沉寂;还有昔日福音堂,因同盟会会员龙鸣剑、秦载赓发起的“罗泉会议”而名声大噪,如今也是一副闲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淡然。日前,记者一行驱车来到位于仁寿、威远、资中三县交界的罗泉古镇,领略了一番遗忘在光阴之外的风情。
古镇因盐起盐神庙无二
由资中县城出发行驶50公里后,车辆在盘山公路上盘旋,罗泉古镇就静静安卧在青山翠谷之中,极具特色的风火墙和带有尖尖翘檐的屋顶构成的古镇映入眼帘,古朴之气扑面而来。
由公路而下,穿越窄窄小巷,最先看到的就是“天下无二”的盐神庙。盐神庙正殿端坐着的是最早制定盐政大法《正盐筴》、春秋齐国杰出政治家管仲的塑像。据史书记载,管仲在辅佐齐桓公期间,采取垄断盐铁批发生意,建立国营和私营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这是管仲被供奉为盐神的原因。
罗泉古镇就是因盐而设立的,据清代《盐法制》记载:罗泉井盐“始于秦,兴于宋,衰于明,复于清”。发展到清同治元年时,井数已达1200余眼,最盛时年产盐2252吨。
中国唯一的盐神庙
新闻纪实摄影
资中县罗泉镇的闻名得于清朝中期盐井的发现,那时罗泉商贾云集,热闹异常。以产盐而闻名天下的罗泉,其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时盐业开发已达到顶峰,清光绪年间,罗泉已有盐井1500余眼,是当时四川10大产盐地之一,最盛时年产盐2252吨,主要供川西南一带。盐商将罗泉井盐运至成都,甚至更远的藏区。所产的井盐于1925年获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而如今只留下一座保存尚且完好的盐神庙透着远古的苍凉。
图1(下)罗泉古镇因盐而起,现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也最为有名的是全国唯一敬奉管仲为盐神的盐神庙。
图2(下)罗泉在古代和近代的确是个有名气的产盐基地。人们在这里建了这座至今也是中国唯一的盐神庙。 大门两侧书:味中居上品,天下第一观。
图3(下)进门后看到的盐神庙正殿。
图4(下)庙门楼上,是一座面积130多平方米的大戏楼。中央有一大露天院坝,是昔日观看坝坝戏和集会的地方。从大门进来就从戏台下面通过。
图5(下)如今戏台成为罗全镇川剧爱好者们的乐园。
图6(下)站在戏台上正对大殿。
图7(下)在这个国内唯一的盐神庙里,端坐着最早制定盐政大法———《正盐筴》的管仲塑像。管仲是春秋初期齐桓公的要臣,他采取垄断盐铁批发生意,建立国营和私营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
图8(下)盐神庙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来供奉神或供僧人居住的庙宇,也不是宗族祠堂,而是因行业而设立的行业祠堂,是罗泉盐业巨富钟氏主持修建的。
图9(下)正殿的左面有间三官堂。
图10(下) 占地2700多平方米的庙宇采用中国传统形式,庙为四合院布局,庙门两侧各有几间店铺。
图11(下)大殿右侧的厢房,两层。
图12(下)大院呈正方形。
图13(下)大殿与右厢房,防火墙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
图14(下)大殿与左厢房
图15(下)整个建筑是木结构。镇上的老人会为你说起盐神庙,因为它是古镇的曾经辉煌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