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物种起源》在中国的风靡与误解(付图)
关键词:达尔文 进化论 中山大学
《物种起源论》首印本,售价15先令,而出版150周年时,在佳士得拍卖行以是原价的70万倍的10.325万英镑(约合17万美元)落槌。这本书值得收藏、值得思考,不值得被误解。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进化论一度被捧至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又有多少人真正读过达尔文的著作,多少人理解什么是进化。 误解进化论的历史教训 误解生物进化论曾经给世界人们带来悲剧。20世纪初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宣传‘达尔文社会主义’,宣扬‘人类社会符合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社会混乱、劳动者失业和饥饿等都是正常现象,不用担心社会混乱,更不用救济穷人’的资本家式思想。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人对国家》(1884年)进一步粉饰了达尔文社会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从非洲原始部落的劣等社会进化到更优秀的西欧文明。在自然选择的基础上,欧美人一定比亚洲人和非洲人更优秀,并创造了最近步的资本主义社会。更可悲的是,人种差别主义进一步发展导致了二次大战中世界各地灭绝人寰的种族屠杀。(社会达尔文主义 social Darwinism:是指一种思想。根据自然界"食物链"现象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存在适者生存。穷人是生存竞争中的「不适者」,不应予以帮助;在生存竞争中,财富是成功的标志。在对待社会的问题上,社会达尔文主义成为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政策的哲学基础。随着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发展,社会达尔文主义在20世纪衰落。)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达尔文的全名是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生于1809年,卒于1882年。他是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毕业于剑桥大学,经过多年的苦心研究,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当时就震动了学术界。该书引用大量资料证明了形形色色的生物是从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地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进化论”曾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831年12月,达尔文从英国出发,开始为期近5年的环球航海考察,先后到达南美、澳大利亚、非洲等地。考察期间,他采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重点考察了火地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地的生物。 1836年10月,达尔文回到英国后花了22年时间撰写《物种起源》一书。 1859年11月24日星期四,《物种起源论》出版,首印1250本,售价15先令,不久即告售罄。第2版的3000本在次年1月7日很快印好。除了大量更正,也针对宗教界的反对在结语中加入了“造物主”等字句。在达尔文生前,《物种起源》共出过6个版本。 1861年的第3版特别添加了一段导言《关于最近针对〈物种起源论〉的意见的历史素描》。而1869年的第5版中第一次出现了“适者生存” (survival of the fittest)的字句,这是由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1864年的《生物学原理》中首先提出的。达尔文在1872年的第6版《物种起源论》中,首次使用了“进化”(evolution)一词,并特意增加了“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各样的异议”一章,收录了反对的观点。此版《物种起源论》正式更名为《物种起源》。 这本书极大地冲击了“神创论”,引起教会激烈反对,但也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赞赏和维护。此后,达尔文的学说在全球广泛传播,不断深入人心。 100多年来,进化论先后面临科学发展带来的以下几个“挑战”。 在《物种起源》发表6年后,德国学者海克尔依据进化论思想画出了一棵“生命之树”,用“树”来形象描绘生物进化历史。然而,由于形态和生理特征的进化极其复杂,加上化石资料不够完整,“生命之树”难以反映复杂生物进化历史的全貌。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现在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比较 DNA序列来研究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构建“进化树”。病毒等微生物“网状”进化结构的发现对此前的进化理论提出疑问,促使其进一步完善。 《物种起源》的理论亮点《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进化论思想:第一,一般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物种由别的物种演变而来,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物种,这是已被科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第二,共同祖先说。目前,分子生物学已发现所有生物都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第三,自然选择说。第四,渐变论,即物种是通过微小的优势变异逐渐改进的。 用进废退:《物种起源》的一个重要思想基础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拉马克认为,长颈鹿总是努力伸长脖子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脖子也越来越长,并且这种由于经常使用而获得的性状变异还可以遗传给后代。这个观点反对物种不变论,为后来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产生做出了贡献,但最终被科学发展证明是错误的。 自然选择: “我们可以比喻地说,自然选择在世界上每日每时都在仔细检查着最微细的变异,把坏的排斥掉,把好的保存下来加以积累;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方,只要有机会,它就静静地、极其缓慢地进行工作,把各种生物同有机的和无机的生活条件的关系加以改进。”(《物种起源》第4章,第84页)。 点评:达尔文推崇自然选择,认为生物进化中有害的突变比较多,有利的突变很少,而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有利的突变经过自然选择终于占了上风。然而,目前主流理论认为,物种的有害突变和有利突变都不是很多,多的是对于自然选择来说不好也不坏的中性突变。值得肯定的是,达尔文很早就强调引发自然选择的原因是绝无目的性和方向性的。 雌雄淘汰: “在鸟类里,这种斗争的性质,常常比较和缓。一切对这问题有过研究的人都相信,许多种鸟的雄性之间的最激烈竞争是用歌唱去引诱雌鸟,圭亚那的岩鸫、极乐鸟以及其他一些鸟类,聚集在一处,雄鸟一个个地把美丽的羽毛极其精心地展开,并且用最好的风度显示出来;它们还在雌鸟面前做出奇形怪状,而雌鸟作为观察者站在旁边,最后选择最有吸引力的做配偶……在成千上万的世代中,选择鸣声最好的或最美丽的雄鸟,由此而产生了显著的效果。”(《物种起源》第四章,第89页)。 点评:达尔文通过鸟类的行为阐述了通过一个雌性与多个雄性之间的性选择,描述形象生动而具有革命性思想。 渐变论: 物种是通过微小的优势变异逐渐改进的,突变是很少的,但最令达尔文困惑的是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我国研究者对云南澄江动物群化石的发现和研究,揭示了寒武纪物种大爆发的整体轮廓,证实几乎所有动物的祖先都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生物的进化并非总是渐进的,而是渐进与跃进并存的过程。
中国的达尔文进化论 ‘源起’ 《天演论》是我国最早介绍进化论思想的读物,1898年由严复用文言文翻译出版。严复接受了斯宾塞“适者生存”的口号,且加上了“物竞天择,优胜劣败”这八个字。然而,一个事实是,赫胥黎反对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不适用进化竞争的规则,而在翻译时把社会达尔文思想的内容全部删去了。《天演论》译自赫胥黎介绍达尔文思想的《进化论与伦理学》,而非《物种起源》的原作。 中文版的《物种起源》最早是由马君武翻译的,其1920年的文言文译本《物种原始》在中华书局出版;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等人的译本1954年由三联书店出版;1955年有科学出版社的谢蕴贞译本;最新的一个是在200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舒德干译本。中译本的底本都是1872年出版的第6版《物种起源》。日本科学史专家八杉龙一曾对《物种起源》的6个版本逐字逐句地进行比对,从第1版到第6版,他一共找到了975处变动。 达尔文进化论的 ‘中国式误解’
《天演论》出版后,风靡中国思想界。梁启超宣讲“进化者天地之公例也”;胡适原名胡洪梓,安徽人,改名取自“适者生存”之意;五四时期,陈独秀则进一步发挥:“进化论者之言曰:吾人之心,乃动物的感觉之继续。强大之族,人性兽性同时发展……” 。“进化”一词来自日译,在中文中包含了“进步”的含义,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以为生物的改变,一定是朝“进步”的方向而去。而达尔文自己曾说:“说一个物种比另一个物种高级是很荒谬的……”,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朝着“进步的倾向”。大多数中国人却误认为进化一定是往好的方向走的。 严复晚年发现国人对进化论存在误解,看到西方功利文化的恶果后,他那日益认识到中国保持“国种特性”的重要,进而开始从学习西方转而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答案,遗嘱中更是提出:“须知中国不灭,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 达尔文搭乘“小猎犬号”做远洋考察时并没有踏上中国的土地,恐怕也没有料到他的理论在中国会引出如此轩然大波。进化论在中国发生与遭遇的一切,实际上与达尔文本人没有关系,而可能是标志着中国古老的历史循环论让位于其他现代性观念。进化论的传播注定了短时间内中国要经历一种思想的跃迁,造成大动荡,预示着当时一个新的轴心时代的到来。 毛主席在读书笔记中屡屡提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除了自然造物的无神论,还有“在斗争中求生存”。这个观念脱胎于社会达尔文主义,实际上来自于严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毛主席收到英国希思首相的礼物,一本达尔文的《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初印本。这本书在《物种起源》面世12年之后出版,将演化论用于人类学的研究,并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是解开人类起源之谜的经典著作。毛主席甚是喜欢,回送英国一对大熊猫做回礼。但是毛主席提到 “强者就能生存,落后就要挨打,危难重重的中国当时确实需要这种观点。”,这个观点实际上是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理论相悖的。 ‘进化’不是‘进步’
进化与进步是不同的概念。进步是指事物向前发展,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方向性。而进化是与价值无关、没有预设方向性的自然现象。达尔文(Darwin CR)在《物种起源》(1859)中提出的生物进化的三个理论骨架:①所有物种有不同的特点;②子女遗传父母的特点;③由于这些特点,有些个体比其他个体更适应环境,产生更多后代(如图2.18)。也就是说生物进化不是某一个体的努力结果,也不是一定要成为最进步的,而取决于生物种群成功生育后代的数量。
严谨的学者喜欢用“演化”一词来代替“进化”,因为演化本无所谓进还是退。在自然生存法则面前,进和退都不失为一种好选择,“许多化石可以证明,生物演化并没有目的性,并不存在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正如周忠和所说,演化的真谛是变异和自然选择,莫以成败论英雄。
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中小心翼翼地避开了这个关键问题,因为担心如果承认人类也和其他动物一样通过自然选择而进化,势必抵触“神创论”,对当时的宗教和社会造成革命性冲击。他担心会因此遭到当时社会势力的打击。
最后回答人类学课堂上学生们常问的一个问题 黑猩猩可以进化成人吗?
面对黑猩猩是一件有趣而恐怖的事情。我们虽然可以立刻指出他与人的差别,但又难以否认他与人有相似的手脚、体形、表情和动作特征。黑猩猩是这个星球上与人类最近缘的物种,其基因序列与人类的相似度高达98.7%。站在黑猩猩的笼舍旁,不禁会怀疑栏杆的两边是我在观察他,还是他在观察我。人们常常疑惑黑猩猩可以进化成人吗,什么时候能成为人呢?科幻电影《人猿星球》描述在未来的某一天黑猩猩真的进化成为新人类,具有与现代人匹敌的智能、语言和爱情,甚至最终取代现代人成为新的星球统治者。虽然这是一部票房很高的科幻片,可惜导演混淆了‘进化’与‘进步’的概念,误认为由于现代人比黑猩猩的很多方面先进,所以黑猩猩应该努力向形成人的方向进化。地球生物有几十亿年的进化历史,每个物种都有各自的进化历史,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5亿年前脊椎动物曾在海里生活,其中一些种类适应了陆地生活,产生后代,出现了两栖类(例如青蛙)、爬行类(例如蛇、鳄鱼)和哺乳类(例如犀牛和大象)等多样的动物类群。这些动物在人类起源之前就在进化,现在在进化,将来还会继续进化下去。人类不是进化的唯一结果,也不是其它动物进化的目标。
黑猩猩是与人类最近缘的物种,因为来自于500万年前共同的古猿祖先,随后各自走向独立演化的道路(Groves, 2001)。人类祖先经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等阶段最后出现晚期智人种。在同样的500万年里,黑猩猩的祖先有着自己独立的进化方向,演变出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两个现生种类(约在250万年前分离)。所以说,黑猩猩的形态、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不是从人类那里学来的,而是与人类一样从共同的古猿祖先那里继承的。两者是孪生的姐妹物种,我们可以说黑猩猩很像人,也可以说人很像黑猩猩。(本文 根据张鹏著《灵长类的社会进化》和课堂讲义整理)
新版《物种起源》
价值17万美元的 原版 《物种起源》
达尔文绘制的第一幅进化树草稿 (图片来自于网络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