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发挥传统医学优势造福人民。
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将目光聚焦于医药领域。
2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更好服务惠民生稳增长;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药发展措施,发挥传统医学优势造福人民。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要求,加快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病和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支持已获得专利的国产原研药和品牌仿制药开展国际注册认证。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理事陈云华告诉记者,目前国产原研药和品牌仿制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并不顺利,特别对于中成药来说,由于国外评审体系的不相适应,使得中药国际化脚步放慢。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政府层面支持开展国际注册认证,将推进中国医药市场走向海外,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升级,促进医药经济的发展。
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
会议确定,瞄准群众急需,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研发创新,加快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发病和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
在陈云华看来,多发病及罕见病重大药物产业化发展,利于解决多发病、罕见病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但目前就罕见病而言,许多救命药仍处于短缺状态。这与其用药市场需求小、研发成本高,药企几无利润可言,缺乏生产动力有关。
据了解,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种类达7000种,中国已发现的有5781种,但在全球可用的378种有效罕见病药物中,中国仅有不到100种。
2015年中国罕见疾病防治研究学术论坛上发布的罕见病流调数据显示,在发现的952种中国住院患者可见的罕见病中,国际上152种罕见病有相应的孤儿药上市,有16%的病种属于“有药可治”;在中国仅有50种罕见病有相应的孤儿药上市、获得临床批件或者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仅有5%的病种属于“有药可治”。
山东省医科院党委书记、山东罕少见病重点实验室主任韩金祥分析说,由于罕见病患者少,药物开发难以获得商业回报,因此,需要国家对制药企业进行政策激励。但目前我国的医保支付不足和药物研发激励相对缺失,造成了国内药企对孤儿药的研发动力不足。
为此,业内也频频呼吁,罕见病药物需要国家政策扶持,定向生产,减免税费,同时建立国家储备体制和报警机制,及时调剂供需。
但从国际上来看,对罕见病的重视度正逐步提高。2015年美国FDA对罕见病药物的审批情况显示,2015年FDA共批准45个新药,其中有21个罕见病药物,差不多占本年度获批新药的一半(47%)。2015年也是FDA有史以来批准罕见病药物最多的一年。
据医疗健康领域行业及市场调研公司EvluatePharma的数据显示,2018年罕见病药物的市场将达1270亿美元。